“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再照高朋还”——202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六届扬子江妇产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再照高朋还”

  ——202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六届扬子江妇产生殖高峰论坛暨湖北省微循环协会盆底疾病专委会年会会议报道(3月31-4月1日)

  

  开幕致辞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202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六届扬子江妇产生殖高峰论坛暨湖北省微循环协会盆底疾病专委会年会”于2023年3月31日拉开帷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万红慧书记、中华医学会盆底学组主委朱兰教授、湖北省医学会宋咏堂秘书长分别开幕致辞,向参加此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本次盛会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百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各位领导再次强调了二十大把人民健康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纲领,重申了我院公立为本的家国情怀,提到妇产、生殖健康对国家,社会及家庭的重大意义,对本次大会提出展望和祝福,期望大家秉承初心、砥砺前行。

  

  

  

  院士论坛

  马丁院士:外阴癌广泛切除及外阴重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马丁院士详细阐述了外阴癌诊疗,术式的变迁和重建技巧。外阴癌是相对常见但极易延误诊断的一种女性恶性生殖道肿瘤,晚期患者居多,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推荐更微创、个性化综合治疗模式。每个外阴癌患者病变各有特色,如何采取最恰当的手术方式和科学的整复方法是对手术医生智慧和技巧的考验,并且要有永不放弃的勇气及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为患者治疗。

  乔杰院士:生殖衰老解析与干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着眼于生殖衰老的前沿进展和理念,介绍了人类的衰老进程并非匀速,不同的系统器官和性别之间的衰老速度存在差异,生殖衰老问题是引起生育力下降的关键。结合中国国情,高龄妊娠发生率逐年增加,而生殖衰老存在机制不清,预防困难和疗效欠佳的防治困境,以技术革新突破“种子”衰老研究的局限性,介绍了目前“种子”衰老相关的分子医学,表观遗传学和交叉学科研究进展,以期促进新药开发,改善内膜土壤质量,建立“种子”保存与筛选体系,生殖微生态环境的多维度协同。

  黄荷凤院士:ART子代安全性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院士指出子代安全性更令人关注和思考,ART治疗周期数量逐年增加,个体一生的健康,与生命早期发育密切相关。向我们介绍了四项大规模队列研究,包括通过ART受孕的青少年的心血管代谢健康标志物表现令人欣慰,ART出生儿童的神经发育疾病相关风险,1983-2011年全国范围内通过ART受孕的儿童和青少年队列中的癌症风险,以及关于高出生体重与长期结局之间的关系,对ART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综述。

  陈子江院士:辅助生殖与母婴健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子江院士介绍了人类生殖健康现状面临生育力衰减的局面,辅助生殖技术诸多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是巨大的挑战,ART队列研究现状,ART对母体的影响(包括孕期并发症和产后健康),对子代的影响(新生儿结局和子代远期结局),带给我们的思考包括近期着眼于因果关系的证实和不良暴露因素的准确定位,远期着眼于子代健康和跨代影响,促进人类生殖繁荣和人口健康。

  手术直播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3月31日上午,妇科四个亚专科分别以手术室现场直播的形式在线演示涵盖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盆底重建、阴式子宫切除前后壁修补、单孔及V-note卵巢囊肿剥离术等诸多手术为大会开场。

  01盆底分论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肖璇副院长为盆底分论坛开幕致辞,肖院长重申了盆底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维护女性盆底健康是妇产科同道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我院对盆底疾病的研究从老一辈妇产科专家的消除“尿瘘、子宫脱垂”培训班到今天的三级防控省级临床研究中心,秉承传统,努力创新,本次大会更是邀请了多名国内专家学者授课交流,必是一场学术的盛宴,并祝愿大家均收获满满。

  专题讲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中国网片并发症登记势在必行

  

  朱兰教授进行了“中国网片并发症登记势在必行”的专题讲座,强调需结合病人需求,以患者为中心,重视盆腔器官脱垂治疗方式的个性化及手术指征的把握,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主旨。TVM手术一直是盆底重建外科领域中热议的话题。朱兰教授细致讲解了美国FDA、国际妇科泌尿学会及世界各国专家关于POP治疗与TVM手术登记的重要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盆底学组与国家药监局一致认为,开展中国TVM盆底手术及并发症登记研究对于获取高质量的真实世界数据具有重大价值。在此,朱兰教授号召更多的妇科泌尿医生重视TVM并发症登记项目并积极加入其中,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做好一手数据的保存与研究,为中国女性的盆底健康保驾护航!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莉教授:“迷失的”穹隆疝

  

  阴道后穹隆疝是子宫直肠窝脱出的肠管进入阴道直肠间隙,使后穹窿呈球状膨出,由于位置隐匿,常在妇检时被忽略,易被误诊为阴道后壁脱垂或直肠膨出。洪莉教授首先介绍了诊断穹隆疝的临床手段,强调了肛诊的要点和钡餐检查的优势。随后从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术中注意事项、缝合修补手段以及后续重建方式等4个方面讲解了经阴式修补术和经腹腔镜修补术的差异,最后演示了穹窿疝修补的操作视频,介绍了穹隆疝的预防手段及Mayo-McCall后穹隆成形术。洪莉教授提出术者需避免手术修补不全带来的隐患,警惕穹隆疝的发生。

  上海红房子医院陈义松教授——“Vnotes”下盆底重建术

  

  陈教授首先以手术视频的形式,形象地讲解了使用Vnotes进行盆底重建术的各个步骤及注意事项。Vnotes下盆底重建术在阴道骶骨固定术基础上使用了更优质的网片,更微创且扩大了进行盆底重建的适应范围,适用于多部位重度脱垂的患者。相对原有盆底重建手术,该方法创伤更小、 并发症更少、且更符合盆底筋膜系统的力学特点。

  “One-line 式”——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

  

  山西白求恩医院妇产科的刘晓春教授提出,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主要复发因素是顶端支持的不足或缺失。因此,盆底重建术的核心在于顶端支持。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是顶端支持的金标准术式,手术满意度高,复发率低。随着腔镜技术发展,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LSC)也成为顶端悬吊的主流术式,在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她创造性使用永不吸收线,one-line,以永不吸收线代替网片行顶端悬吊,同样可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且明显降低了医疗费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氢凯教授——盆底可视化评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氢凯教授全方位立体式阐述了女性盆底的整体性、空间性、动态性,进而介绍最新的盆底解剖信息可从影像学检查(超声、磁共振)中获得及与可视化技术、有限分析法结合综合来评估盆底情况。吴教授首先从专业方面介绍了盆底超声可有效评估术前及术后的尿失禁患者。而后对静态、动态MRI评估盆底疾病的方法进行了清晰介绍及应用探讨。并精炼总结了超声与磁共振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向大家分享了最新的盆底三维结构重建技术,为未来临床盆底疾病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

  新编做好阴式手术的十字要领和技巧,阴式非脱垂大子宫(肌瘤)切(剔)除术+改良阴道残端HUSLS——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新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新教授诠释了阴式子宫手术的十字要领:体位、麻醉、暴露、器械、技巧,并展示了相关的手术以及器械图片,随后展示了阴式大子宫切除的适应症以及评估条件,就Mazisnian的实验得出了子宫的大小不是子宫切除术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罗新教授表示越大的子宫经阴道切除手术越安全,经阴道子宫切除不会增加膀胱损伤的风险,并提出前次盆腔手术史不应该作为经阴道手术的绝对禁忌症。然后进一步对经阴道附件切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肯定,随后展示了相关手术的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解剖关系,在最后表示应该让经阴式手术成为完成困难腹腔镜手术的保障和经阴处理盆底良性疾病的杀手锏。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韩雪松教授——盆腔器官脱垂性疾病个性化治疗策略

  

  韩教授通过分享运用子宫托,阴道封闭术,网片不同治疗手段的病例讲述了在临床过程中遇到子宫脱垂患者要考虑是否有生育要求、是否伴发其他疾病等方面决定具体治疗方式。随后展示了骶韧带悬吊加网片治疗子宫脱垂的手术视频,讲述了不能为了彰显更高的手术能力加大患者的手术风险,始终把患者的合理需求放在第一位。韩教授在后续展示了子宫脱垂伴直肠前突患者选取的治疗手段,体现了个性化医疗在多并发症患者的重要性。韩教授最后提出完善的患教宣传,和谐的医患沟通是确定患者个性化治疗的关键。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working with all kinds of OB/GYN specialists——上海同济医院 童晓文教授

  

  享有“中国盆底学之父”美誉的童晓文教授是国内最早引进和推广现代女性盆底学的专家,他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尿道中段悬吊术以及后路IVS手术。童教授通过精彩幽默的个人经历分享为我们的会场增添了轻松诙谐的气氛。一名优秀的手术医生,一定要尽力追求心静如水的境界,潜心手术,以人为本,尽力尽力照顾好每一位病人,劝勉医生要多多考虑手术之外的事情,要切切实实的为患者的生存质量着想,才能更好地发挥手术刀的价值。童教授从自身在德国和美国的工作经历以及与专家的合作经历出发,分享了他参与的各种手术,表达了自己对手术的认识和掌握的过程,勉励后辈学无止境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02妇科分论坛

  专题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精准医学时代妇科肿瘤的防治策略

  

  精准医学时代的来临,要求肿瘤防治更加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中国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狄文教授提出,精准医学是在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做到早诊早治。狄文教授认为,宫颈癌的治疗应作为妇科肿瘤的典范,如在实现精准药物治疗中使用ICI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ICI联合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等。在子宫内膜癌中同样可以关注免疫治疗为患者带来的生存收益。在精准治疗之后,对患者的精准随访同样需要妇产科同道投以更多重视。

  西南医院梁志清教授——子宫内膜癌微创化与个性化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重庆西南医院梁志清教授展示了国际上针对子宫内膜癌经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预后结果,在此基础上列举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优缺点,着重讲解了经单孔腹腔镜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对于妇科手术的优势以及手术过程中的特点,随后展示了经阴道行内镜下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清扫的手术视频。梁教授面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提出了个性化治疗策略,针对保留子宫内膜癌患者生育功能展示了多种治疗方案,表示在治疗后有百分之80的患者都能保留生育功能。最后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出了更好的愿景。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前的病理诊断

  

  晚期卵巢癌生存率极低,在面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时,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列举了目前常用的两种初始方案: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新辅助化疗+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张教授表示诊断是卵巢癌全程管理体系的源头问题,新辅助化疗前必须有病理学的诊断。目前的临床指南中针对疑似晚期卵巢癌主要病理诊断方式有:超声引导下病灶穿刺,腹水细胞学检查。张教授列举了这些方式的优缺点、适应症以及禁忌症,并对超声下病灶穿刺穿刺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随后表示了不适合穿刺的患者使用腹水细胞学联合CA125/CEA进行诊断时需要结合病理染色结果,否则有着不低的假阳性率。最后重点强调了初始治疗前必须有病理检查依据。

  精于技术,成于沟通——从一个病案谈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以病例报告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医师的责任担当是“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结合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件,张教授带领大家学习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的相关条文内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张教授着重指出要注意及时履行医师义务、切勿延误治疗;切实履行医师告知义务,避免履行告知义务时存在的“形式主义”;重视病历的书写规范。他进一步提醒和叮嘱:要以基础为本,夯实基本功,规范把握诊疗指征,守住适度医疗底线。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妇科肿瘤生育力保护问题的思考

  

  手术、放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均对生育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生育力保存是指采用手术、药物或辅助生殖技术等对存在不孕或不育风险的成人或儿童提供帮助,保护其生殖内分泌功能,并希望获得遗传学后代。华克勤教授介绍了肿瘤保留生育原则,让我们了解了胚胎、卵子、卵巢组织、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后冻存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华教授分别就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策略解读。分享了国内外专家共识通过对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及保存的共识, 建立相关的临床诊疗规范, 提高相应肿瘤专科医生对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及保存意识, 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示我们在遵循肿瘤治疗原则的前提下,符合条件的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如需放化疗等,建议冻存胚胎、卵子或卵巢组织,建议MDT多学科会诊,共同制定个性化策略,加强随访并长期跟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丹教授——BNC1缺失致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及干预研究。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指40岁以下,卵巢内分泌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的患者。张丹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约有两千万女性患有POI。POI与年龄和基因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常用激素补充治疗。国际研究中已有多种基因证明和POI有关,张丹教授列举了一对姐妹的病例阐释了POI的遗传相关性,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基因检测发现BNC1基因缺失了五个碱基并在后续的研究中确定了BNC1引发POI的相关机制。张丹教授表示BNC1基因相关通路为解析卵巢功能不全发病机制、攻克当前卵巢功能不全有效缓解和逆转治疗策略不足的临床瓶颈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的王沂峰教授——妇科手术新术式---POP的处理与治疗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针对POP的处理和治疗可分为随诊观察、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对于所有POP患者都是应该首先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包括应用子宫托、盆底康复治疗和行为指导。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非手术治疗失败或不愿意非手术治疗的有症状的患者,最好为完成生育且无再生育愿望者。手术途径包括经阴道、开腹和腹腔镜3种,必要时可以联合手术。王沂峰教授还特别分享了二种新的术式创新:借用肛提肌及会阴裂伤修补思路而来的新式阴道封闭术,及子宫(阴道)耻骨梳悬吊术,通过手术视频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讲解,利用穆斯林带将子宫或阴道顶端固定在两侧的耻骨梳韧带上,新术式简单易行,耗时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费用低,并无私将视频学习途径提供给广大学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信美教授

  

  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DE)是妇科手术医生不敢轻易触碰的“雷区”。病灶累及部位多样,病灶范围广,手术无规律可言。DE手术的必备小技巧包括:卵巢巧囊分离的技巧、卵巢悬吊的使用、举宫器的使用、阴道纱布球的使用、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双J管的放置、直肠充气试验等。泌尿及胃肠相关的各种DE中,肠道DE尤为重要,须严谨的术前评估,病灶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是否保留神经运用不同术式。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不同的手术技巧。在此,张信美教授提出几点主张:做肠道DE病灶切除而不做肠切除;术中游离直肠与乙状结肠;经阴道或腹腔镜辅助下阴式DE病灶切除;经肛门环形肠道DE病灶切除。DE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因此,术前务必做好充分评估,与患者做好充分沟通,术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注重术后的护理和长期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泽华教授——手术中心决定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结局-一项meta分析的启示

  

  王泽华教授介绍了目前宫颈癌手术方式的发展与选择,以现存手术方式的选择争议为基点,开展荟萃文献解读。王教授提出早期宫颈癌腔镜和开腹手术术后OS无显著差异,PFS是否差异与手术中心因素相关。手术中心是影响宫颈癌微创手术结局的重要因素。比较手术方式的研究必须考虑手术中心的微创手术量及手术水平的地域差异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最后还应考虑到多中心研究的局限性,重视单中心大样本研究在手术方式评估中的优势。

  重庆医科大附属二医院胡丽娜教授

  

  倡导女性生殖官结构和功能保护的理念,威廉·奥斯勒曾说:“好的医生治病,优秀的医生治病人。”来自重庆医科大附属二医院的胡丽娜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倡导女性生殖官结构和功能保护的理念。例如,临床工作中的女性生殖整复包括结构整复、功能整复、美的整复,在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时,若有多种术式可选,则应选择更加微创、美观、保护生育的术式。

  国内期刊论文写作现状与思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魏正强教授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主任魏正强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了近年来国内期刊影响力情况及论文写作的现状。分享了论文写作及多种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关键要点。从医学伦理、重复率、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选题、设计方案等方面提出论文写作的方法及优化。分享了论文整体评价标准。发表期刊论文,是临床医生和专家分享临床及科研经验,传播先进学术理念,推广最新科研成果的最佳渠道。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蔡红兵教授: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及研究进展

  

  卵巢癌筛查方法包括盆腔检查,妇科超声及糖类抗原( CA125)检测等,妇科超声多模式联合检测可实现卵巢癌筛查的高特异性。CA-125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年度筛查,并不足以极早发现卵巢癌,降低特异性死亡率,且有可能发生与诊断程序相关的并发症,增加了侵入性医疗程序和相关危险引起的潜在伤害,需引起关注。故不推荐对无症状、非高危女性用经阴道超声或联合CA125来进行卵巢癌筛查。但推荐对尚未接受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的高危女性进行定期筛查,以早期发现,尽管目前尚缺乏卵巢癌筛查给高危女性人群带来临床获益的证据,已经出现腹胀、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的女性,不在筛查探讨的范畴内,应尽早就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世宣教授——“空气污染与卵巢癌功能损伤:从PM2.5到手术烟雾”

  

  经过对影响卵巢功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王教授团队首次全面系统地探究了慢性全身性PM2.5暴露对性成熟期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证实PM2.5具有生殖毒性。作为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PM2.5暴露增加人类不孕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同时对女性生殖能力相关的卵巢损伤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在外科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外科设备进行消融和分解后产生的细微颗粒悬浮物难以避免,因此王教授提出应进行有效手术烟雾管理,提高“绿色手术”意识能为女性卵巢健康保驾护航。

  子宫内膜异位症规范化手术全国赛区域专场

  

  “引经据典”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胡争教授——《HPV感染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评委及导师风采

  

  

  

  

  精彩花絮

  

  

  03生殖分论坛

  “又是一年樱花红,锦绣江城步步春”。第六届扬子江妇产生殖高峰论坛暨湖北省微循环协会盆底疾病专委会年会于2023年3月31日-4月1日在武汉市圆满举办。其中生殖分论坛特邀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学者,共同为与会者献上了学术的盛宴,包含了大会演讲、生殖实操、疑难热点问题讨论等各种形式,囊括生殖内分泌,生殖遗传学,生殖外科学及男科学等丰富内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的谢青贞教授主持开幕式,院领导万红慧书记开幕致欢迎辞,向参加此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提到生殖健康对国家,社会及家庭的重大意义,对本次学会提出展望和祝福。

  

  

  专题讲座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的彭祥炽教授:卵巢衰老的预警体系及诊疗进展

  卵巢功能对女性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卵巢功能衰退的诊疗理念及疾病概念在不断升级,力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彭教授介绍了卵巢衰老的病因,概念,分享关于卵巢衰老的评估体系-生殖衰老(STRAW+10)分期系统和卵巢衰老评估的新模型-“卵巢功能年龄”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到了卵巢功能衰退常见的临床干预措施。卵巢衰老干预措施包括:一般保健治疗、激素及中药的症状管理、GH/DHEA/中医药的预处理、卵巢组织冻存/干细胞及线粒体移植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谢青贞教授:特殊患者取卵

  谢青贞教授介绍了取卵前和取卵中要注意及时识别风险因素(特殊位置、特殊人群、特殊情况)。超排过程中要标注卵巢特殊位置,评估取卵风险,制定合理取卵穿刺路径、掌握必要的穿刺技巧。特殊患者取卵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充分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告知取卵风险。取卵遇特殊情况时应有应对预案,及时处理,最大程度提高获卵率。中心应预先制定特殊及困难取卵时各项预案和处理策略,做好取卵人员培训、考核和质控管理,提高获卵率,减少取卵相关并发症。黄冈中心医院的桑敏教授:病例讨论

  三胎政策开放后,越来越多高龄女性面临备孕困难的局面,桑敏教授以继发不孕及卵巢储备功能渐变性的特点,且目前卵巢储备功能检测方法尚不够精确,实际 DOR 的患病率可能更高,并结合DOR临床指南的诊治要点温故知新。襄阳市中心医院的步红英教授及宜昌市中心医院的罗幼珍教授:DOR讨论两位教授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DOR人群的治疗心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进行了分享。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明蕾教授:胚胎移植的注意事项   

  

  胚胎移植是IVF-ET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步骤。不同的移植方式、不同时期胚胎、合适的胚胎数目和移植技术的熟练程度影响胚胎移植结局。明蕾教授指出,规范化的胚胎移植操作可以降低困难移植发生率,提高妊娠率,继而从鲜胚或冻胚的决策,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的选择,胚胎移植数目,移植时机,标准化移植操作规范进行了全面介绍。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实操/胚胎移植手术实操采卵移植实操流程培训:李爱斌教授、邹宇洁副教授、张四林副教授、张怡副教授,徐梅老师、赵璟护士长在会议现场进行了B超下取卵和胚胎移植的实际操作和注意事项。参会人员踊跃进行观摩操作和学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专科医院的熊承良教授:生育力保存政策与伦理思考

  在我国,仍以2001年《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2003年《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作为遵循标准。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均年代久远,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需求,而且尚没有一部法律来规定辅助生殖或生育力保存技术的管理和实施。此外,熊教授从三个案例引发生育力保存的伦理思考,针对卵子冷冻技术是否属于辅助生殖技术、特殊条件下的剩余胚胎如何处置、高龄未婚女性生育力保存及代孕问题展开讨论,呼吁行业从业人员坚守行业规则和操守,积极推动立法,使辅助生殖技术在更加严格的伦理和法律框架下开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王雁玲教授:胎盘内分泌紊乱与子痫前期

  

  胎盘是维系胎儿和母体健康的重要器官,胚胎或胎儿致死突变大多与胎盘发育异常相关。同时,胎盘也是妊娠期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王雁玲教授围绕子痫前期胎盘性激素合成异常的原因以及性激素紊乱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本团队的基础研究证据举例阐明胎盘内分泌紊乱与子痫前期之间的分子关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靳镭教授: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首先,靳镭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着床窗检测相关进展。从分子表达,检测手段等方面展开。其次,讨论了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现状。目前没有普遍接受的标准化定义或建立诊断指南。CE对于女性生殖存在潜在的关联,它与反复种植失败,反复流产和产科并发症相关。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复习,提供了CE与反复种植失败、反复流产的相关证据和可能机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叶虹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DT管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复杂性、全身性疾病,临床异质性高,对于内异症患者应进行全流程管理。内异症合并不孕的女性应进行全面评估、个体化治疗,并强调通过MDT协作提供高质量诊疗。同时,叶教授提出,目前关于内异症的诊断腹腔镜手术不再是金标准,未来可能将MRI评估作为内异症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罗孟成教授:精子发生与男性不育     

  罗教授围绕其团队研究成果,介绍了精子发生与男性不育相关基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历程。首先介绍了精子发生微环境调控因子X染色体基;其次,揭示DOT1L通过调控HOXC家族基因H3K79组蛋白甲基化影响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新机制;再次,重点介绍团队研究成果MEIOB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最后,围绕减数分裂的蛋白与mRNA代谢,介绍减数分裂中期进入及染色体正常分离的蛋白与mRNA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成果。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张元珍教授: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现状与思考    

  出生人口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在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及时总结与分析,除了最大限度发现异常,还要兼顾成本与效益。产前精准诊断需要对影像学、遗传学、实验室各种技术充分掌握,才能打好“组合拳”。面对日新月异的产前诊断技术,及时做好检测前及检测后的咨询与指导,以减少孕妇及家属的焦虑。精准诊断是基础,诊断后需要多学科团队监护与管理,要有体制机制作保障,才能保证多学科团队高效运行。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胡琳莉教授:生育力保存和MDT      

  生育力保存指使用辅助生殖技术、手术或药物对存在可能造成不孕不育风险的女性或男性提供帮助,保存其产生遗传学后代的方法。胡教授介绍了生育力保存的适应证,尤其是肿瘤患者来说,生育力保存十分必要。生育力保存的方法包括胚胎冻存和卵巢组织冷冻保存。随后,胡教授介绍了针对有生育力保存需求的患者MDT开展的流程和经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石玉华教授:反复种植失败临床诊疗最新共识    

  石教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反复种植失败的最新共识,围绕反复种植失败的定义、反复种植失败的病因、反复种植失败的筛查与治疗、反复种植失败的妊娠后监测展开讲述。RIF发病率上升,病因复杂,异质性强,诊疗有较多争议,RIF的定义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其病因复杂,筛查和治疗手段存在争议,并强调RIF需针对病因进行,而目前实际临床工作中仍需要开展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不同疗法的有效性。湖北省卫健委妇幼健康处的王丹处长:湖北省辅助生殖技术现状

  王丹处长介绍了湖北省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现状和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全程优化生殖健康服务,全力守护儿童健康,全面提升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质量,推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高质量发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王树玉教授:性染色体异常对生殖的影响

  王树玉教授主要讲授了性染色体异常的常见检测方法以及男女性染色体易位对生殖的影响。王教授结合文献复习及临床经验,分别介绍了男女性患者不同异位类型遗传模式的差异,以及对生育力造成的可能影响。成都锦欣医疗集团的李媛教授:拮抗剂促排卵方案中对LH的把控及临床应用

  拮抗剂方案以其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拮抗剂方案治疗流程环环相扣,每一步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LH在辅助生殖中的最佳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拮抗剂方案中添加LH可达到更优的获卵与临床结局。李媛教授分别针对辅助生殖治疗中添加LH的意义,拮抗剂方案下LH添加适用人群及其获益以及拮抗剂方案下LH添加时机与剂量展开讲述,为拮抗剂方案中LH的使用提供了临床指导。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梁晓燕教授:青春期女性卵巢组织冷冻及卵子冷冻的实施与思考

  梁教授介绍了青春期女性在进行放化疗治疗前进行生育力保存的重要性,并根据现有的指南提出卵巢组织冷冻是青春期女性生育力保存的唯一办法。梁教授团队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女性卵巢组织冷冻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青春期女性卵巢组织冷冻预处理、卵巢组织取材、切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卵巢组织和卵母细胞冷冻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为临床上青春期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意义。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的张华教授:卵巢发育与血管新生:机制研究和潜在应用

  张教授从当前女性生育年龄推迟、卵巢功能减退高发的社会和临床现象出发,创新提出从卵子发生和发育角度来延缓卵巢储备消耗的假设。通过荧光染色、体外三维模型重建和小鼠模型,发现卵巢血管形成在卵子发生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血管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在小鼠模型中验证了抑制卵巢血管形成可以延缓卵子消耗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假说。张教授的研究为是否能为女性卵巢衰老按下“暂停键”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为临床上治疗卵巢功能下降和卵巢早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冯钰锜教授:基于衍生化的LC-MS分析方法

  冯教授首先对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研究在临床医学,尤其是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代谢组学是多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延伸。代谢物作为人体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分子,并且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参与分子。基于衍生化LC-MS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代谢物及其衍生物进行测定,进一步丰富代谢组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黄薇教授:基于新指南的内异症不孕诊疗策略

  黄薇教授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诊疗策略的国内外最近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包括提出腹腔镜并不是作为內异症诊断的金标准,超声影像学等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內异症诊断的首选方法,并介绍了內异症患者病情程度的评分和评级方法,不孕症患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适应症。黄教授提出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意愿、卵巢功能、临床表现等情况综合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明确生育意愿的內异症患者,应积极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吕群教授:PRP在辅助生殖的应用  

  吕教授首先对富血小板血浆(PRP)的定义、临床发现和应用进行介绍,PRP具有细胞因子分泌、促进血管生成和促进细胞增殖等功能,从而能够用于临床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改善卵巢功能。吕教授对临床上PRP应用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着床失败、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结合本中心临床研究成果为我们介绍了宫腔PRP灌注可通过调节母胎免疫微环境、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来改善妊娠结局,也对未来临床上PRP的标准化治疗提出了展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杨晓葵教授:子宫内膜容受性与胚胎个体化移植

  杨晓葵教授首先为我们系统性地阐述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概念、容受性的形态学改变和标志分子,并提出子宫内膜种植窗并非是恒定不变的现象,同时结合了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方法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另外,杨教授也为我们介绍了宫腔微生物菌群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重点讲述了宫腔微生物菌群与胚胎植入和胎盘形成的相关性,也为我们临床上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徐晨明教授:遗传性肿瘤的PGT及应用进展

  徐教授提出了在肿瘤年轻化的背景下,生育力保存、合理的生殖干预决策应成为改善癌症幸存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对明确的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或患者,纳入PGT-M适应征已经成为共识。但是,遗传性肿瘤PGT应用应严格遵循专业实践准则和伦理规范,考量在何种情况下进行PGT是适当和可以接受的,避免技术的过度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基因检测肿瘤易感性来指导生殖决策,需要多学科专家包括肿瘤学家、生殖医师、遗传顾问和护士共同参与,促进遗传性肿瘤PGT的临床合理应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杨菁教授:不孕女性的生育力评估ASRM指南 

  杨教授对2021年新版不孕女性的生育力评估ASRM指南进行了解读,提出卵巢储备功能检查不应用于不符合不孕标准的女性的筛查测试,而应作为评估不孕女性的辅助手段;在接受供精、复发性流产和使用植入前基因检测的生育能力的女性中,需要进行生育力评估检查;在没有其他临床指征的情况下,不建议将腹腔镜检查、高级精子功能检测、性交后检测、血栓形成倾向检测、免疫学检测、核型、子宫内膜活检和血清催乳素作为常规不孕症评估的一部分。杨教授的解读为我们临床上不孕患者诊疗常规提供了指导方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的袁水桥教授:RNF17-ADAD2复合物介导P-body生成调控piRNA通路及精子发生    

  

PC端 手机端

Copyright © 2014-2024 265学校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