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诚意还不够,《急诊科医生》终没逃出国产医疗剧的套路

  世界上最忙碌的脚步声一定来自医院,因为步履匆忙的人们,要跟死神分秒必争;世界上最能洞察人性的地方一定也在医院,因为这里有新生命接受礼赞,也有罪恶或高尚的灵魂走向消亡。

  这正是医疗剧本身所具有的话题性和吸引力所在。在人性与神性的话语范式里,在医者仁心的价值传达中,在职业道德与个人利益的艰难抉择时,医疗剧完成了对医患关系的现实反映,实现了与警察、律师等其他行业剧的题材分野。

  

  由郑晓龙、刘雪松执导,根据点点原创剧本《人命关天》改编,娟子编剧,张嘉译、王珞丹、江珊、柯蓝领衔主演的《急诊科医生》,已于10月30日登陆北京卫视与东方卫视。被业内寄予厚望的《急诊科医生》,是今年下半年最受期待的行业剧之一。在医疗剧爆款难处的行业语境里,郑晓龙究竟能否实现小荧屏与现实的双向互动,又能否推动国产医疗剧走向成熟,是《急诊科医生》最大的看点所在。

  令人遗憾的是,从目前播出的集数来看,《急诊科医生》依然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医疗剧——剪辑凌厉、制作考究、专业性强是它的优点,显示出郑晓龙继《永不放弃》再度触碰医疗剧的诚意;而以医疗事件为外在线索,人物情感、职场争斗为内在线索的叙事套路,却暴露了它的内核——依然是一部披着医疗外衣的情感伦理剧。

  以医疗事件为外在线索

  “P+P”叙事模式依旧

  翻开郑晓龙的履历,兵团历练、做过记者、写过小说,最后成为电视导演,其作品《后宫甄嬛传》成就其大佬地位。事实上,《急诊科医生》并非郑晓龙第一次触碰医疗剧,16年前的《永不放弃》,让郑晓龙没有拍过瘾。他找来编剧娟子,两人就点点的原创剧本《人命关天》达成一致,娟子从60-70个真实案例中进行筛选,再进行“框架结构——把控节奏——人物勾连、展现人物”,最后呈现出《急诊科医生》。

  与产科、心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不同,性质特殊的急诊科,无疑面临着更多的特殊病患和突发事件,其故事性更强,因而也有着适合改编影视作品的先天基因。于是,《急诊科医生》的故事就此展开。

  

  从第一集开始,《急诊科医生》就试图用十万火急的急诊科现场抓住观众。呼啸而至的急救车、密如鼓点的脚步声、快速移动的镜头画面、病人撕心裂肺的呼喊、蜂拥而至的医生护士、触目惊心的创口展示、人命关天的声声催促……急症科的浮世绘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全景式的展示,在第一时间让人屏气凝神,一看究竟。

  

  未婚先孕的妈妈,在厕所产下了自己的婴儿,却把残留的胎盘留在了体内;孕妇急性肠穿孔,作为妈宝男的丈夫束手无策,婆婆坚持要求先保孩子再保大人;一人支撑起全家生机的工人手掌粉碎性骨折,面临截肢和治疗的难题;农民工破伤风病发打摆子,却陷入无钱治疗的窘境;接受包工头宴请并受贿的领导,酒后驾车撞人;火锅店爆炸,男子为救他人牺牲,未婚妻未能见最后一面……

  

  一茬又一茬的病人,在急诊科的“舞台”上“亮相”,其所代表的不同医疗事件,成为《急诊科医生》的外在叙事线索,并逐渐带出故事的主角——张嘉译饰演的何建一,江珊饰演的刘慧敏,是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两人正为行政主任展开竞争;就在此时,半路杀出了哈佛急救专业毕业的江晓琪(王珞丹饰),急诊科的“三国杀”拉开序幕。

  从叙事模式上看,《急诊科医生》依旧沿用了美国医疗剧“P+P”的基本叙事模式,专业(Professional)用以满足观众对医生职业的神秘感和窥视欲,人性(Personal)则围绕医生与护士的婚恋与家庭展开。

  职场争斗凸显类型杂糅

  用医患关系包裹情感伦理

  假如对《急诊科医生》的所有医疗事件都加以深入分析,会有惊人发现——从表面来看,单元叙事的医疗事件彼此并无瓜葛,虽然在快速凌厉的镜头剪接下足够扣人心弦,却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但在叙事功能上,它们却环环相扣,逐渐描摹出急诊科背后的医护关系、职场争斗、身世探寻、都市爱情等多元主题。

  

  以王珞丹与张嘉译的角色江晓琪与何建一为例。手掌粉碎性骨折的工人问诊是两人认识的起点,学者型医生何建一颇为自负,对领导并不卑躬屈膝,对下属则严苛有加。直截了当的截肢,会让工人丧失劳动力,一家老小从此生计堪忧;倘若操作难度极大的接骨手术,则面临花费巨额医药费又无法根治的问题。何建一给出截肢定论,被尚未履新的江晓琪“教训”,“要给病人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中美急救医生在医学伦理上的首次交锋。

  

  产下弃婴,却又遗留胎盘在腹内的未婚妈妈,给予两人继续接触的机会,何建一发现江晓琪的职业操守与医者仁心,而江晓琪与何建一之间的些许不快开始瓦解;在火锅店爆炸的医疗事件中,江晓琪更是发现何建一在巨大变故之后的后遗症,为后来两人的“互为医生”埋下伏笔。

  再以郑晓龙颇费笔墨的职场争斗为例。何建一与刘慧敏的两位副主任医生的职场争斗,自妈宝男出现摆上台面,刘慧敏直斥何建一“保母子平安”的不负责任承诺;到精神病人杀死年轻医生,两人战火升级,何建一提拔暂缓;再到江晓琪承担责任,力保为无亲属老人做开颅手术,三人对行政主任的三足鼎立局面就此形成。

  

  从信息密度来看,敢于向注水说NO的《急诊科医生》值得点赞。在短短的前8集中,王珞丹既有职业理想的自我实现,也有面对爱情的迷茫,还身负解开父母遇害的谜底;张嘉译面临着职场争斗,还要处理好与律师前妻的家庭纷争;江珊则承担着呈现溜须拍马的职场生态,身处夫妻情感与孩子教育的谜题。

  

  由此可见,类型杂糅的《急诊科医生》虽然叙事工整,既有职场争斗,也有爱情友情,但其情感线索才是一以贯之的故事核心——某种意义上看,目前的《急诊科医生》依然像一部披着医疗剧外衣的情感伦理剧。

  医生形象有“神化”嫌疑

  专业性暂未“踩雷”

  事实上,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医疗剧,而是注重开掘医者作为“人”之特质的医疗题材剧。除了都市情感喧宾夺主之外,医生形象刻意拔高、人物脸谱化严重、缺乏医学常识、现实讨论浅尝辄止等问题,都是国产医疗剧的痼疾。

  

  从已经问世的国产医疗剧来看,医生作为叙事主体与中心出现,而患者则是被救治的对象,以及带动医生情感走向的动力性人物。对医生扁平化的人物塑造方式,会较大地消耗观众的好感。如《医者仁心》中的钟立行,多次放弃个人发展机会,投身医疗事业,过度追求完美角色的现象,在《感动生命》《到爱的距离》《产科医生》《长大》中都有显现。

  

  《急诊科医生》也未能免俗,如江晓琪多次主动帮经济能力差的病患垫付医药费,单次金额不乏数万元,被塑造成拥有奉献精神的道德楷模,被网友批评“现实中难找这样的医生”,有脱离现实之嫌。此外,江晓琪与何建一把救死扶伤的口号式台词挂在嘴边,虽是正面引导医患关系,但却显得生硬无比,也无法达到电视剧的“教化”社会功能意指。显而易见,在主要人物的呈现上,《急诊科医生》并未跳出“神化”医生的窠臼。

  不过,在医疗剧备受诟病的专业性方面,《急诊科医生》有了长足进步。较之以往“护士在手术台上戴戒指”,“产科医生用‘麻将疗法’来唤醒植物人孕妇”,“所有抢救病人都用电击”等槽点相比,有了医护人员在片场指导的《急诊科医生》,暂未出现专业错误,每集片尾推出的急救知识演示,也收获了观众的好评。

  

  需要指出的是,对故事冲突与现实冲突同构的医疗剧而言,对现实困境的深挖本就是其题中之意。不过从目前播出的剧集看,《急诊科医生》尚未做出强有力的现实讨论,但围绕药物造假的利益输送链条已经开始显露,将来是浅尝辄止还是痛加鞭挞,还有待观察。

  

  正如导演郑晓龙所说,他想在作品中展现更强烈的人文关怀,毕竟在医院里,所有的高官、学者、阴谋家、董事长、盗贼都将最终化为一抔黄土;而所有的地位、财富、声望都将随着人死灯灭,最终烟消云散。我们想在医疗剧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猎奇式的无影灯窥探,而是人性的撕扯与纠缠。很可惜,中规中矩的《急诊科医生》,暂时还未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