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论文汇总十篇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1)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不明晰

  面对着空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穷尽各种措施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不同于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侧重于在实践操作层面,如在就业政策与信息传达、面试技巧等实务方面给予学生帮助;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信念以及选择能力,并合理地与职业生活相结合,引领美好职业生涯的创建,在集体组织和社会发展中成为一个积极的角色。二者在目标与内容上都大相径庭。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不能解决学生的职业期望过高、职业价值目标不明确、职业评价偏差等问题。

  (二)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不完善,缺乏时代性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开设就业与职业规划类课程,但有关职业价值观教育只是职业规划中的次要内容,没有系统的清晰概念。无论是就业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求职中的实务性问题,对职业价值观的关注少之又少。而且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未能准确把握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与时代性,缺乏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差异的了解,致使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缺乏独立、完整、科学的宏观框架体系,背离了社会实际和青年大学生职业观念,严重制约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成果。

  (三)缺乏系统的教育模式,施教主体不明确

  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德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中都应承担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专业课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指导老师关注的是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和学科的学生,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导致因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指引,职业价值观教育逐渐走入了真空地带。原本应该在系统中整体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育职能,几乎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被遗忘,或是从系统中被剥离出来,由单独的部门可有可无地承担着,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机制

  (一)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内容

  职业价值观内容体系的完善,需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并在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及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完善以下几方面内容: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价值观;2.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本,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3.强化职业认知教育,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预期。缺乏合理的职业预期,过于追求稳定性与工作环境的舒适性,是当前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目前大学生职业认知不清的体现。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其职业认知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社会的职业需求,了解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水平、职业能力、专业特长等职业素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与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动机与积极的职业态度。

  (二)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

  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是提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育模式对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与实践的每一环节,要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形成有机的整体。1.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在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应自觉地把职业价值观念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认知,塑造学生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同时通过见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认知,在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其踏实的职业作风。2.强化政治思想理论课程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当前,政治思想理论课堂仍然是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因此,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将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通过教育和引导,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成为学生个人理想与奉献精神的基石。3.提高创业教育在职业价值观形成中的引领作用。当前,各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使之成为保障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的一项重要环节。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对医学生的要求

  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医学生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将来从事的是有关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学业负担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更严;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勤学苦练,修德明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生的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也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逐渐发生着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的效率、竞争、效益在医疗和医药行业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医、药勾结,过度医疗,欺瞒病患的医德缺失行为屡见不鲜。医疗改革的目标趋向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时代的医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极力推进医疗改革,做时展的支持者和实现者。

  (二)医学生双重价值实现的保障

  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治病救人,服务病患,投身医疗事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工作人员,与其他职业相比,所从事的是关系人们健康和性命攸关的职业,不但要“精医”还要“尚德”;医学生既要不断学习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也要有对生命的“敬畏感”,时刻为病人所想,救死扶伤,尊重病人的人格,体贴关心病人,病人的隐私要保护,一位爱岗敬业,医德双馨,受到病人认可的医疗工作者,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可以同时实现,是核心价值观具体到医疗服务这一行业,具体到医务人员个人的最好诠释。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教育内容

  (一)“以学为本”的基础知识教育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术、有效的治疗是从事医疗服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当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医学生要不断追踪医学发展前沿,要有学而不辍的态度,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做到博学多识,学以致用,更好地应用于医疗服务。“医为生人之术,医而无术,不足以生人”,医学博大精深,因此医学生要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积累储备医学知识,不断实践,练就精湛的医术,这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建立,对医生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医学生不但要扎实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还要积极探索医学前沿,掌握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在努力积累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医学心理学、人类行为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期主动适应新医学模式,才可能在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以学为本”,努力为行医、医人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即是对自己更是对病人负责,是良好医德的基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实践。

  (二)以专业思想教育为基点的“爱岗、敬业”

  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是医学生将来从事的医疗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医生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培育医学生践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结合当前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医德讲坛”,通过学习道德模范或者身边医生的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报告等,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及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职业精神;通过号召广大医学生参加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送医下乡活动,或者鼓励医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在社区、乡镇举办义诊活动,在志愿实践活动感受作为医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医学生“学一行,精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与人为善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以人为本的“诚信、友善”教育

  诚信、友善是医生对待患者应该持有的态度,在医疗服务中,医生不但负责疾病的诊治,同时还要对病人进行情绪安抚,心理疏导,医学教育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责任,这正如张淑美等提出的对医学生应注意“五心”的培育,即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和精心。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行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这就要求要求医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技术,还应当具有爱人助人的仁爱精神,如果对待病患态度粗暴,不耐烦,缺乏细致、耐心的交流与沟通,甚至在医疗过程中存在欺骗,隐瞒,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学生进行诚信友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以从多方面引导,比如鼓励医学生到医院做义工,导医员等,见证病人之病痛;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学校等,举办医学知识宣传,义诊等,扶老助幼,激发爱心、耐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授课时可以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案件等反面事件为例,引导医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待人友善。

  (四)社会责任感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也被推向了市场,功利主义在医疗行业凸显,部分从业人员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医学生应明辨是非,勤学苦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为建设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终南山院士把“三个一样”作为他的座右铭:“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三个一样”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倡导社会公平、人人平等。在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可以举行像“医德观”、“医生的价值观”等相关内容的大讨论,引导医学生们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注重道德实践,扎实做人,踏实做事,从学生时代做起,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以解除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为最高准则。

  (五)历史使命感教育

  医学生应牢记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应牢记自己担负着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历史使命,医学院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目前的卫生事业状况,分析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使医学生了解自身将来要从事的医疗行业在社会发展中所要担负的任务。通过让医学生走向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农村,通过调查实践,让医学生看清当前面临的形势: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不够健全,医疗服务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慢性病,精神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食品药品安全,职业危害,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也有待加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到医学生身上就是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以提高全民身心素质。医学生们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所属行业领域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舆论引导

  大众化是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生动化、具体化、生活化,为大学生所接受,所理解,从而认同,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大众化,传播途径非常重要,一是视觉效应运用,校园内宣传橱窗,教室、食堂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可以明确张贴核心价值观24字内涵,营造学习贯彻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二是要注重新媒体的应用,如网络社区、微信、微博、APP等通讯交流平台,用大学生所喜爱的方式进行宣传;三是语言叙事的运用,结合校园文明建设及校园文化活动,传述蕴含核心价值的故事,如话剧、榜样人物、先辈事迹等。综合使用各种传播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环绕在大学生的周围,逐渐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增强价值认同

  从熟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到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自觉追求,中间的“认同”过程非常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发挥它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把这一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让医学生们所接受。医学生在“认同”价值观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与以前所认为的观念相冲突,甚至背离已有的价值观念,在观念冲突斗争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要紧扣医学生的教育规律探索课程改革及教育模式改革,把有关医疗的社会热点融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要兼顾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有效性。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借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正确引导医学生树立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固化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三)内化价值追求

  当核心价值观为医学生们所认同接受,要把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密切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社会、个人利益关系,把核心价值观从纯粹的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要有效地引导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变为自觉的主体选择,把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自身的梦想相统一,通过不断地实践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深植医学生的内心,成为自觉的意识形态、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也就达到了内外一致,知行合一,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被不断巩固和提升。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3)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观 会计文化 会计职业判断

  不同国家的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观,文化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在价值观的不同上。美国学者Samovar和Porter认为:“价值观通常是规定性的,告诉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文化价值观确定什么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得保护的,什么会使人害怕,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耻笑的,什么样的事件会使人们团结起来。最重要的是文化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看法和行为。”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人们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其所处的文化价值观。

  何谓会计职业判断?夏博辉博士在其文章《论会计职业判断》中将其定义为: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和选择。由此可见,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会计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有什么文化价值观就有什么会计职业判断。

  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蒂德(Hofstede)阐明了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相对)。在Hofstede研究的基础上,格瑞(Gray)提出了一个连接文化和会计的框架――会计价值观的四个维度:职业主义(与法律控制相对应)、统一性(与灵活性相对)、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相对)、保密性(与透明度相对应)。他们的研究对我们研究社会文化价值观及会计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框架。以下,我们就将以Hofstede提出的文化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为主线,分析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而以Gray的会计文化的四个维度为框架,进一步分析文化价值观对中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价值观简析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天下为公”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基石,儒家所至崇的“义”就是要求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集体利益;同时,在对待“个人主义”的问题上,儒家提倡“限我”,墨家提倡“毁我”,道家提倡“忘我”,法家提倡“鄙我”。皆无一例外的倡导“自我抑制”,反映了传统道德对待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同倾向和倡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总体上注重整体利益和集体价值,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的价值观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起了中国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和参与意识。

  2. 权力距离

  正如费孝通(1948)所言:中国社会具有差序格局,差别化地对待他人,人们的社会关系构成了这些道德规范的应用前提。例如,儒家把“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也提到“使契有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将人际关系“五伦”加以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大权距的文化价值观。

  3. 不确定性规避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而其提倡的“中庸”之道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孔子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异乎!”,“过犹不及”。儒学中庸之道为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一种持重、保守、稳定、平和的价值观。

  4. 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

  注重个人修养,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是儒家伦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礼记》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告诫弟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仁由己”,“礼之用,和为贵”等等。这些都强调了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进而协调社会关系。尽管,在当代中国社会,人们也开始追求个人财富和事业成就,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仍是阴柔强于阳刚,人们崇尚关系融洽,为人谦虚,关心弱者等。

  总体来讲,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可以说是:崇尚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大、对不确定性的规避强、阴柔之气较强。

  二、中国文化价值观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1. 会计文化方面法律控制强于职业主义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负责的,CASC隶属于财政部。虽然准则制定程序包括了征求意见稿和公开听取意见,但总的来说是政府部门主导,受会计职业团体影响不大;而且随后出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详细规定各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直接影响就是:会计人员按部就班地遵从会计准则、法规,发挥个人职业判断的空间相对较小;会计人员习惯于依赖制度规定的会计方法、比例、固定标准等进行实务操作,很少深入思考各个会计问题蕴涵的经济实质,从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也较差;虽然2006年新出台的新会计准则给了会计人员相对大一些的职业判断空间,但相比美国等国的会计职业主义导向,我国会计人员不论在会计职业的自我管制能力还是会计职业素质方面仍受到了准则法规等的限制。此外,会计准则由政府部门制定,会计人员的职业职称、资格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也导致会计人员发挥职业判断的空间较小。

  2. 会计文化方面更强调统一性

  我国财政部颁布会计准则和相应的准则讲解、应用指南等对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强调会计业务各领域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例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用了六章、三十五条的篇幅详细规范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项目、结构等,以保证报表编制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这种强调统一性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是:统一的会计处理模式使会计人员的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的余地很小,在进行职业判读时缺乏灵活性,更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

  3. 会计文化方面倾向保守主义

  在我国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时,体现出谨慎性强的保守主义倾向。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而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的信息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而没有关于谨慎性的要求。这对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就是: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倾向于谨慎,在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一种不导致高估资产或收入的做法。

  4. 会计文化方面保密性强于透明性

  我国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信息和事项较少,而且主要是采用固定格式、固定模式的披露方法。会计人员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职业判断方面倾向于业务资料的保密,倾于向与公司管理活动和资本融通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士透露会计信息,不愿信息透明公开,在年度报告中也较少对报表有关数据进行充分、公允的揭示,而导致财务会计报表存在着披露不完整、不及时、不真实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倪娟.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会计准则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金融会计.2003(2).

  [3]郭晓燕,曲静.中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畅秀平.中美会计文化比较与启示.财会通讯(综合).2009.12.

  [5]王朝曦,刘桂军.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会计的影响.湖南商学院学报.1998(5).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4)

      国内外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价值观进行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研究,发现了价值观对整个社会和个人都有显著的影响。价值观在职业上的选择就是“职业价值观”,通常也称之为“择业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就是在职业生涯中体现的,一个人的职业生活浓缩其人生精华,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于青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青年职业价值观对于青年的就业与指导、企业人员招聘、职业咨询、员工考核等都将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以往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行以下述评。

      1职业价值观概述

      1.1职业价值观的定义

      职业价值观又称“择业观”,在国外通常称工作价值观(work vatues )。尽管称呼不同,但因价值观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系统,因此所反映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一致的。

      目前关于职业价值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主要是国内外学者的职业心理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价值观下了定义:super (1970)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亦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elizur(1982)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个体对某种工作结果重要性的看法;ros(1994)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取得的终极状态(如:收人高)或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工作)的信念;schwartz(1999)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通过工作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它们是更一般的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宁维卫(1991)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衡量社会上各种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属于个性(人格)的范畴;黄希庭(1994)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凌文栓(1999)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余华(2000)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的提供充分的理由;于海波、张进辅(aooi)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个体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概念。与国外学者所下定义不同,国内学者从更加一般和抽象的角度来概括职业价值观的本质。

      1.2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对职业价值观结构的探讨一直是职业价值观研究的重点。由于各个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因此职业价值观结构的划分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查阅国内外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

      两分法:著名的职业心理学家herzberg提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三分法:由super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aldeder在super的基础上划分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和社会价值;elizar划分的情感、认知、工具;黄希庭、张进辅等人划分的职业目标、实现职业价值的手段、职业评价;凌文栓划分的发展、声望和保健因素。

      四分法:surkis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社会价值和威望价值四个纬度,后来的rone,ros }schwartz在此基础上对职业价值观的纬度进行了自己的研究与划分;赵喜顺提出的兴趣爱好型、社会利益型、声望舒适型、经济型。

      五分法:宁维卫划分的进取心、生活方式、工作安定性、声望、经济价值五个纬度。

      六分法:holland划分的六种职业兴趣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与传统型。

      1.3职业价值观的理论

      目前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理论主要是西方的一些理论,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职业价值观理论。

      (1)职业选择理论。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holland(1973)提出。他认为,大多数的人格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与传统型,每一种特定类型的人都会对应相应职业类型的工作,或者说对相应职业类型的工作感兴趣;人们所处的环境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六种类型,人们寻求能充分施展其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此外,hoppock还提出了职业选择必须适合个体需要的理论。

      (2)职业发展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职业指导专家ginzberg,他认为人们职业发展的有序阶段和基本的人格发展相联系,并且人们的职业发展包括幻想阶段、尝试阶段和现实阶段。他后来又提出,职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儿童和青少年,职业选择并非不可改变。

      (3)职业发展的自我概念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super,他强调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是一个前进的动态的过程,并且职业价值观是随着个体的自我概念而发展起来的。他强调青少年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个体探索和担任职业角色,通过体验各种角色来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自我概念也随之得到发展,当自我概念发生较大分化时,其中一个特殊的方面即职业自我概念就成为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他提出,人们对社会上各种职业生活方式有三方面的需求,即满足生活上的需求、社会人际关系的需求和各种劳动活动的需求。个人为了充分满足这三方面的需求,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2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根据自身的特质、对职业的认识以及个人的实践活动,同时经过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而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的。因此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形成和成熟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以下阶段:

      (1)幻想阶段(儿童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水平和自我意识的分化程度处于低级水平,对职业没有明确的意识,主要是父母职业类型、工作态度以及周围人的职业态度和观念影响他们对未来职业角色的幻想。这种模糊的职业意识是不现实的,极不稳定,缺乏现实性。

      (2)萌芽阶段(青少年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对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有了较深的认识,职业价值观开始萌芽。

      (3)形成阶段(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前期)。在这一阶段,青年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自我意识也进一步分化,使他们能够对一些职业做出客观分析,同时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等有了较深的认识和评价,对于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有了较为本质的认识,职业价值观初步形成。

      (4)成熟阶段(成年期)。在这个阶段,青年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已趋向成熟,而且也能够对职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且能根据社会实践做出具体的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已经开始成熟。

      3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职业价值观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随着职业心理学的发展而兴起的。国内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1982年天津市劳动局技工培训处和天津市技工师范学院联合调查组发表了《天津市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观、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这是我国首次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职业价值观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从此揭开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职业价值观的序幕。

     (1)研究对象。以往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在职人员和从未参加工作的学生。近几年来,随着心理学方法的逐步完善,已经扩展到对其它阶层青年的研究。如:唐智松(1999)对少数民族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朱成杰(2002)对编辑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王燕(2002)等对警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文书生(2003)对下岗职工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等。

      (2)研究方法。国内外对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方法多采用单一的问卷法。其中著名的量表主要有:斯特郎一坎贝尔的兴趣调查表(scii);库德的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 ;霍兰的职业爱好问卷(hvpi);高登的职业价值观量表(ovi);塞普尔的职业价值观量表(wvi);宁维卫对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的修订;凌文栓根据文献自编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等等。使用单一的问卷法测量职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多学者也采用了其它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方法。如:句子完成法、作品分析法、访谈法、模糊数学的多级估量法、ssa { smallest space analysis)方法等。

      (3)研究内容。国内外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地域、专业、受教育程度)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②职业价值观与其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如:张进辅(1989)等对职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elizar(1999)等人对职业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schwartz(1999)等人对职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mary (2002)等人对职业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的研究;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如:顾雪英(2001 )对教师、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结构的探讨;宁维卫(1996)对城市青年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研究;王垒(2003)对北京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结构的研究等等;④青少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研究;⑤企业职工工作价值观与职业行为的研究,如:马剑宏,倪陈明(1998)对企业职工工作价值观与组织行为的研究等;⑥不同人群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如:余华(2000)对大学生和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的相关和对比研究;何华敏(1998)对我国内地四类企业职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等。

      4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价值观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要受‘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心态、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个人独特个性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爱好、性格、气质等。

      (1)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的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举止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首先,父母对子女择业的影响,与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其次父母的职业是影响青少年职业选择的直接因素,父母职业不同,使得青少年的择业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专业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评价,对学生的职业认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择业意识的形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国外学校就有很多的就业指导中心,从学生人学到毕业始终对他们进行指导,而在国内很少学校有这样的就业指导中心。

      (3)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一次社会环境的变化,职业结构都会相应地进行大的调整,使得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职业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每一个时期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对青少年的职业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社会主导价值和社会舆论对其影响最大。

      (4)个人因素的影响。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都会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兴趣对于个体而言是有差异的,兴趣上的差异就构成了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之一。一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对个人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个人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自己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气质、性格作为个人特性中较为稳定的成分,对于个体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5评价与建议

      通过目前国内外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发现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关于职业价值观的概念和结构争论较多,而统一的理论建构较少。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操作性定义来进行自己领域中的实证研究,以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陷人比较混杂的局面,因此建议对职业价值观在概念和理论结构上有统一的认识。

      (2)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对象范围比较狭窄,主要侧重于工作在职人员和大学生,而对其它社会阶层的人研究较少。因此建议增加对少数民族、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农村的青少年、下岗青年、残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等这些特殊人群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避免用大学生或在职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来描述、说明或代替整个青年职业价值观。

      (3)关于职业价值观实质、发展趋势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建议今后加强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4)关于职业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较少,大都侧重各自国家的实证研究,建议进行跨文化的职业价值观研究。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5)

  护理职业价值观是决定护理人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护理职业价值观,一方面有利于医院提出对策,降低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理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在ebsco, pro伽est和ovid数据库中以“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 . "nursing work values" ."nursing vocational values" , "work values" , "professional values" ."occupational values’,和“vocational values”为主题词检索及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库)中以“护士职业价值观”、“护生职业价值观”、“护理专业价值观”、“护士工作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为主题词检索1988年以来中英文文献,结果显示英文文献117篇,中文文献162篇。通过阅读279篇文献,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职业价值观的认识、研究内容和评价方法,为今后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概述

  1.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定义

  护理职业价值观(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是护理人员及即将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所拥有的职业价值观。国内外学者从职业的不同角度赋予了职业价值观相应的解读。elizur从职业结果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结果的价值判断。 ros从职业信念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坚信能在职业中获得的所需的结果(如高的工作报酬)或是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工作)。 super从职业目标和内在需要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所追求的与职业相关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要及其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schwartz从职业工作目标和报酬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职业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weis等认为护理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和专业群体所接受的行为准则,是评价其职业行为的一种方法。国内学者宁维卫从个人和个性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各种职业优点、意义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性倾向性的反应。凌文锉从职业选择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综上所述,职业价值观既是个体或群体对某种职业的一种信念、态度、特质属性、价值取向或判断,又是衡量或评价其职业行为的一种尺度或方法。

  1.2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内容

  miyuki takase认为护理职业价值观包括审美、公正、人类尊严、自主性、正直、信仰和利他主义。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协会提出护理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的职业价值观,包括利他主义、自主性、人类尊严、正直和社会公正。其中利他主义是指对他人文化、信念和观点的理解,做病人的代言人,为病人和同事敢于承担风险,对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自主性是指与病人以伙伴关系作护理计划、尊重病人及家属决定护理的权利、为病人提供信息,维护其知情权。人类尊严是指提供符合病人文化需要的护理、保护病人的隐私、保守病人与同事的秘密、制订适合病人个人文化需求的护理计划。正直是指向病人和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将计划准确存档、完善自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社会公正是指提供平等无歧视的护理,促进及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照顾,支持与护理和卫生事业发展一致的立法和政策。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推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gmer)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作为医学教育标准的7个宏观领域之一,认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作用、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008年中国颁布的《护士条例》中也规定了护理人员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内容描述上不尽相同,但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特征性内容的阐述是一致的,体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和独特性、维护他人利益及遵守道德、法律和人道主义原则。

  2护理职业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国内外主要采用量表评价护理职业价值观。评价基本生活价值的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护士价值观的量表等都曾经被用于评价护理职业价值观。其中,职业价值观量表有职业爱好问卷(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 vpd、兴趣调查问卷(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 scii)、明尼苏达的职业兴趣量表(minnesota vocational interests inventory,mvii),gordon的职业价值观量表(occupational values inventory, ovi), 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work values inventory, wvi)及生活角色价值观量表(life roles inventory-values scale. lri-vs)等。其中,super的w vi应用最为广泛,从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变动性、独立性、声誉、美感、同事关系、安全性、生活方式、监督、工作环境、成就、管理、创造性等巧个方面评价职业价值观。护士职业价值观问卷主要有heidgerken和gerald等设计的专业护理行为问卷(professional nursing behavior, pnb )及weis等制定的护理职业价值观问卷(nurses professional values scales, npvs)。国内学者主要应用自行设计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对护理职业价值观进行评价,如封丹堵等采用凌文锉设计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路静波应用李冠仪编制的工作价值观量表。

  3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内容

  3.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显示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组织特征因素。对护理人员而言,组织特征因素是指护理机构及其组织者特征。schank等认为护理管理者的护理职业价值观可影响整个护理机构的价值观,护理机构内拥有和谐的、稳定的、一致的价值观,能保证护理服务部门的稳定,并为护理机构的发展提供方向。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组织特征因素体现在护理院校及其教育者的特征,包括护理教育者因素、课程设置因素等。刚进入护理本科院校的学生和即将毕业的护理学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有显著的差异性,即将毕业的护理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刚进入护理本科院校学生的得分。护理教育者和护理课程设置被认为是影响护理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护理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促进职业价值观的社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护理教育中,把护理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具体课程中是必要的,可以保证护生将学习到的人类尊严、正直、自主性、利他主义、社会公正等护理职业价值观应用于护理实践,应将护理职业价值观融入病例讨论、讲解实习范例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中,②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主导价值、社会舆论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护理职业价值观。其中文化因素对护理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研究较多。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学生,其职业价值观有差异,weis的研究表明,英美两国护理本科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很相似,他们的不同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③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职业兴趣、工作经验、人格特点等。pam martin等人的研究显示,毕业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性别和种族呈显著的相关性,但与教育背景无关性别对职业价值观有影响,刚踏入工作岗位护士中,男护士更注重工作机会、行政职务和自主性,女护士更注重人际关系,高护男生更看重发展因素,而女生更看重保健因素。不同学历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和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方面有显著差异性。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6)

  护理职业价值观是决定护理人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护理职业价值观,一方面有利于医院提出对策,降低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理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在ebsco,pro伽est和ovid数据库中以“nursingprofessionalvalues"."nursingworkvalues"."nursingvocationalvalues","workvalues","professionalvalues"."occupationalvalues’,和“vocationalvalues”为主题词检索及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库)中以“护士职业价值观”、“护生职业价值观”、“护理专业价值观”、“护士工作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为主题词检索1988年以来中英文文献,结果显示英文文献117篇,中文文献162篇。wWw.133229.CoM通过阅读279篇文献,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职业价值观的认识、研究内容和评价方法,为今后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概述

  1.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定义

  护理职业价值观(nursingprofessionalvalues)是护理人员及即将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所拥有的职业价值观。国内外学者从职业的不同角度赋予了职业价值观相应的解读。elizur从职业结果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结果的价值判断。ros从职业信念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坚信能在职业中获得的所需的结果(如高的工作报酬)或是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工作)。super从职业目标和内在需要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所追求的与职业相关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要及其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schwartz从职业工作目标和报酬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职业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weis等认为护理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和专业群体所接受的行为准则,是评价其职业行为的一种方法。国内学者宁维卫从个人和个性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各种职业优点、意义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性倾向性的反应。凌文锉从职业选择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综上所述,职业价值观既是个体或群体对某种职业的一种信念、态度、特质属性、价值取向或判断,又是衡量或评价其职业行为的一种尺度或方法。

  1.2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内容

  miyukitakase认为护理职业价值观包括审美、公正、人类尊严、自主性、正直、信仰和利他主义。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协会提出护理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的职业价值观,包括利他主义、自主性、人类尊严、正直和社会公正。其中利他主义是指对他人文化、信念和观点的理解,做病人的代言人,为病人和同事敢于承担风险,对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自主性是指与病人以伙伴关系作护理计划、尊重病人及家属决定护理的权利、为病人提供信息,维护其知情权。人类尊严是指提供符合病人文化需要的护理、保护病人的隐私、保守病人与同事的秘密、制订适合病人个人文化需求的护理计划。正直是指向病人和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将计划准确存档、完善自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社会公正是指提供平等无歧视的护理,促进及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照顾,支持与护理和卫生事业发展一致的立法和政策。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推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作为医学教育标准的7个宏观领域之一,认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作用、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008年中国颁布的《护士条例》中也规定了护理人员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内容描述上不尽相同,但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特征性内容的阐述是一致的,体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和独特性、维护他人利益及遵守道德、法律和人道主义原则。

  2护理职业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国内外主要采用量表评价护理职业价值观。评价基本生活价值的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护士价值观的量表等都曾经被用于评价护理职业价值观。其中,职业价值观量表有职业爱好问卷(vocationalpreferenceinventory,vpd、兴趣调查问卷(strong-campbellinterestinventory,scii)、明尼苏达的职业兴趣量表(minnesotavocationalinterestsinventory,mvii),gordon的职业价值观量表(occupationalvaluesinventory,ovi),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workvaluesinventory,wvi)及生活角色价值观量表(liferolesinventory-valuesscale.lri-vs)等。其中,super的wvi应用最为广泛,从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变动性、独立性、声誉、美感、同事关系、安全性、生活方式、监督、工作环境、成就、管理、创造性等巧个方面评价职业价值观。护士职业价值观问卷主要有heidgerken和gerald等设计的专业护理行为问卷(professionalnursingbehavior,pnb)及weis等制定的护理职业价值观问卷(nursesprofessionalvaluesscales,npvs)。国内学者主要应用自行设计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对护理职业价值观进行评价,如封丹堵等采用凌文锉设计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路静波应用李冠仪编制的工作价值观量表。

  3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内容

  3.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显示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组织特征因素。对护理人员而言,组织特征因素是指护理机构及其组织者特征。schank等认为护理管理者的护理职业价值观可影响整个护理机构的价值观,护理机构内拥有和谐的、稳定的、一致的价值观,能保证护理服务部门的稳定,并为护理机构的发展提供方向。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组织特征因素体现在护理院校及其教育者的特征,包括护理教育者因素、课程设置因素等。刚进入护理本科院校的学生和即将毕业的护理学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有显著的差异性,即将毕业的护理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刚进入护理本科院校学生的得分。护理教育者和护理课程设置被认为是影响护理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护理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促进职业价值观的社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护理教育中,把护理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具体课程中是必要的,可以保证护生将学习到的人类尊严、正直、自主性、利他主义、社会公正等护理职业价值观应用于护理实践,应将护理职业价值观融入病例讨论、讲解实习范例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中,②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主导价值、社会舆论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护理职业价值观。其中文化因素对护理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研究较多。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学生,其职业价值观有差异,weis的研究表明,英美两国护理本科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很相似,他们的不同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③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职业兴趣、工作经验、人格特点等。pammartin等人的研究显示,毕业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性别和种族呈显著的相关性,但与教育背景无关性别对职业价值观有影响,刚踏入工作岗位护士中,男护士更注重工作机会、行政职务和自主性,女护士更注重人际关系,高护男生更看重发展因素,而女生更看重保健因素。不同学历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和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方面有显著差异性。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表述,“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给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比例也逐年攀升,当代职校生作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1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类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从生源上看,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即高考招收的最后一批录取的高考生,这些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进入职业院校,其中大部分学生存在心理落差大,自尊心强,自卑感重的特点;二是五年一贯制录取的初中毕业生,这部分高职生由于是初中毕业,因此具有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自身修养相对不高的特点;三是对口单招的“三校生”,这部分高职生因为是中职毕业,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比其他高职生技能稍强,但是,他们在思想上不成熟,思想政治素质普遍不高。其次,从年龄上看,目前在校的高职生多属于“90后”,他们自我个性张扬,但受挫能力较弱;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与上一代明显不同,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加之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在校高职生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使其存在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自律意识弱、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再次,网络的盛行,“微时代”的到来,“90后”高职生可以快速地获得国内外的前沿咨询和一些多元化思想,这使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比前几代同龄人视野要广,心智发展要超前。但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90后”的高职生仍处于三观的确立期,正确的理想信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产生心理上的畸变。

  1.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能性、行业性的特点,这使得它不同于技能型的中等职业教育,也有别于一般的学科型、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差异性。但在现实中,高职院校把普通高校教育目标照搬到职业院校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没有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做出相应调整,脱离了高职生的实际情况,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空洞泛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高职教育时间相对于本科教育时间短,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使得学生对与自己专业不对应的课程不感兴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今后的发展没有用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本身的宏大叙事,但高职生不像本科院校的学生那样具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加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教学模式形成巨大反差,导致学生思想政治课上睡觉、玩手机,甚至旷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1解决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但在现实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理性认知的欠缺,多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积极向上,但他们的理论不足又流于肤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认知度偏低。第二,高职学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偏弱,他们在认同方面存在着情感缺位,缺乏大众情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层面不能从自身个人的内心情感出发去体验、感受、认同。第三,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知和实践相脱节,在教育教学中,部分高职学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好的,但它的宏大叙事总使他们感觉离自己甚远,没能很好的践行。导致学生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于偏重理论、说教,另一方面学生们也只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一般理论知识,没把它看成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认识模糊和知行脱节现象。

  2.2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目的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复合型人才,而社会主义事业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强化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这是民族的“基因身份证”。价值观教育引领时代的潮流,加强价值观教育是社会的内在呼唤。党的十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了24字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来看待问题,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3高职学生成人成才的内在需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高职学生成人成才幸福生活的内在需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型人才,而仅具备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劳动者只是职业教育低层次目标。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目标应该是不仅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还得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约束教育对象认准职业教育的价值、把握成长的正确方向、构筑起精神家园。”[2]因此,高职学生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用理论素养去提升自身修养,实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培育的三位一体,使得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劳动技能,而且能够懂得劳动和生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同时,“90后”的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阶段,缺乏辨识能力,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网络的迅猛发展难免会有各种不良信息和社会思潮冲击着他们的生活,这使得思想意识尚不稳定的高职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阵地很有必要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3.1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教育作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教学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职学生的头脑和思想中,要丰富和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上开拓创新,进行教学改革,开辟新渠道,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在秉承理论常规教学基础上,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创新教学方式,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能感化学生,启迪学生的“精品课”。

  3.2强化校园舆论宣传,培育校园先进文化

  校园舆论宣传是加强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我们要加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舆论宣传。如开展道德讲堂,讲述身边的道德模范,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多反映学生的利益诉求;多开展与高职学生的交流活动,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以宣讲、报告的形式在高职院校进行传播;以校园广播为载体,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努力构建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高度重视校园互联网的建设,采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努力使校园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新阵地。校园文化对在校高职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培育校园先进文化,强化校园文化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功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灌输,而且要将校园先进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教育中。我们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深入贯彻学院办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有益师生身心健康的多种活动。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8)

      【毕业论文标题】 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英文标题】 Talk about the Vocational Valu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并逐步深化,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岗位和就业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些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就业观念和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其中不可避免的便是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冲击。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正在迅速形成阶段,处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大变革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其自身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又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变革与整合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变动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巨大的精神支持和科学的价值导向,而促使传统的职业价值观的更新,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正是通过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基本内涵和当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教育现状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对策进行了综合探讨。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价值观的涵义及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首先,阐述了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界定职业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结构,为后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笔者认为,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且对高职院校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将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第二部分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通过对当前千余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的调查,总结归纳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认知程度不高;在职业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功利性倾向和个人本位倾向;职业价值评价和选择标准的务实性;择业自主意识增强,实现职业价值的途径多样化。其后对形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的原因从社会经济和文化、家庭与学校教育等方面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高职院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阐述了调查中所发现的当前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所存在的一些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备,目标不明晰;职业价值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者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缺乏与社会、学生家庭的沟通。第三部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明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原则;构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学体系;探索职业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方式;创设符合本校特色的职业指导体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德育的综合作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职业价值观教育。

      【英文摘要】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 policy developing furth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Meanwhile, economic elements, profit main body, the way people chose to work are presenting a characteristic of diversity as well. Thes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people’s thoughts, the orientation of values, mode of thinking, the habit of behaving, vocational view,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Thes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are bound to clash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are in the period of youth, their vocational values are forming gradually. So in an era of great changes made by china's reform and open polic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vocational values also are part of the change and combination of social value. It has distinct features of times and certain variability.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needs great moral encouragement and scientific values leading. While spurring the renewal of traditional vocational values and forming vocational values which is adjust to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re just ones of the important items.This text analyzes exactly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vocational value educati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vocational value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ngle of combining the theories with practice, the thesis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methods of the vocational valu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elaborated on the meaning of vocational values and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reinforcing the vocational value education. First, expounded the vocational values elementary theory,lays the rationale for the behind research. Second,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reinforcing the vocational valu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educating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set scientific vocational values,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ne's career, but also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competitive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ven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s a whole.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of vocational valu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survey of vocational values and education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stude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ummed up the status quo of vocational valu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a diversity of vocational values; Awareness of vocational low; Showed utilitarian-based sexual orientation and personal inclination on vocational values; The pragmatic nature of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criteria for the value of occupation; Career self-awareness enhanced, the wa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career diversified. Then made a brief analysis of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valu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reasons, family and school edu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valu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of education to the vocational values of the form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critical influence. Elaborated the s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9)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现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对学历教育的重视,部分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应受到广泛关注。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纵观以往,2007年以前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多集中在青年群体,主要为在校本科大学生。如凌文辁等(1999)《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辛增友(2006)《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等。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关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日益增多。综合各方面研究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如下特点:首先,对自我实现需求较高。多数研究结论都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比较看重今后的发展。其次,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高职学生对于物质及声望地位的要求也比较高,即职业价值取向仍具有功利性,如注重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再次,关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研究者认为与本科生大体一致,即青年学生对自我实现、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强化,对职业声望、社会地位的重视程度渐趋淡化,两者逐步分化为职业价值观的两极。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者专门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高职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自我发展因素、保健因素与声望地位因素;性别与家庭背景因素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年级因素的影响较小。也有研究者从理论角度阐述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认为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受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能力、兴趣、需求、思想道德修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证实,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测量工具 目前,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多数运用调查法和测验法。因此,众多研究者在研究中都编制了问卷和量表。目前,比较成熟的职业价值观问卷有辛增友(2006)和吴铁雄(1996)的青年职业价值观问卷。前者综合了家庭取向、工作保障取向、贡献集体主义取向、自我发展取向、尊重及声望取向和社会关系取向六种因素;后者则包含有七个维度。经过大量实证研究的检验,两套量表都具有极佳的信度和效度。其他还有金盛华(2005)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凌文辁(1999)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权威型问卷或量表。但研究者根据现有资料及成果,在研究中都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虽然这些调查问卷应用范围有限,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和研究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存在的问题

  理论阐述多,实证研究少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探索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理论研究表现为:有特色的研究少,系列化的研究少,发展层面的研究少,服务性的研究少。另一方面,理论总结固然重要,但仅通过理论探讨只能以研究者的主观观点来看待问题,不能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状况。要想真正了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要进行实证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通过分析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匮乏。因此,需要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和层次来指导实证研究,同时需要以实证丰富和充实理论。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 当前,就全国而言,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分布较广但不均衡,研究相对集中在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研究者都以自己所在省市来选择研究对象。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的研究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研究数量少的地区其研究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另外,多数研究者都将自己的研究推广到整体层面,但从研究选取的样本来看,并未达到要求。也就是说,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研究较少。

  研究结论推广缺乏可操作性 职业教育不只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还应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受教育者不只是被开发的对象和增加财富的资源,而且应成为发展的中心目标和终极目标。职业教育如何很好实施的关键是如何平衡教育与就业功能,教育的着手点应从具体研究结果出发。但从现有研究看,研究成果并未真正推广和运用到实际教育中。而教育者如何将研究结论,如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等,应用到教育指导中,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趋势

  提高专业化水平,保证测量的有效性 职业价值观的问题是集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于一身的话题。众多学科相结合,就必然要保证研究的专业化水平。尤其是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比较重视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因为只有有效的测量工具才能保证所得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从现有研究来看,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问卷和量表使用上,开始注重其信度、效度,同时注重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研究结果的公正性、数据统计的合理性和分析的准确性。可以看出,职业价值观研究已逐步走向专业化和标准化,这也必将成为以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确定研究范围,推广研究成果 高职高专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部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普通本科类学生虽然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对其职业价值观念进行研究和探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日益增多。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对他们自身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研究者和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总结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针对性教育 健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众多教育工作者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德育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可以说,这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策略。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保证其有效性,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群体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教育,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总结以往调查研究的结果,根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从而使各种教育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健全教育体系,创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大学生树立思想、确立“三观”,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的关键时期。目前,除了本科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并未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就很难对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今后应把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体系中,同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规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模式,创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王苗苗,胡维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04):30-31.

  [3]杨立力.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策略[j].科技促进发展,2009,(10):155.

  [4]匡玉清.湖南高职专科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史博览,2009,(1):57-58.

  [5]解鹏,李健宁.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8(24):56-58.

  [6]宁帆.高职专科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04-105.

  [7]李月波.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思考[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职业价值观论文篇(10)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现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对学历教育的重视,部分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应受到广泛关注。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纵观以往,2007年以前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多集中在青年群体,主要为在校本科大学生。如凌文辁等(1999)《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辛增友(2006)《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等。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关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日益增多。综合各方面研究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如下特点:首先,对自我实现需求较高。多数研究结论都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比较看重今后的发展。wWW.133229.COm其次,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高职学生对于物质及声望地位的要求也比较高,即职业价值取向仍具有功利性,如注重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再次,关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研究者认为与本科生大体一致,即青年学生对自我实现、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强化,对职业声望、社会地位的重视程度渐趋淡化,两者逐步分化为职业价值观的两极。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者专门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高职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自我发展因素、保健因素与声望地位因素;性别与家庭背景因素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年级因素的影响较小。也有研究者从理论角度阐述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认为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受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能力、兴趣、需求、思想道德修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证实,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测量工具 目前,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多数运用调查法和测验法。因此,众多研究者在研究中都编制了问卷和量表。目前,比较成熟的职业价值观问卷有辛增友(2006)和吴铁雄(1996)的青年职业价值观问卷。前者综合了家庭取向、工作保障取向、贡献集体主义取向、自我发展取向、尊重及声望取向和社会关系取向六种因素;后者则包含有七个维度。经过大量实证研究的检验,两套量表都具有极佳的信度和效度。其他还有金盛华(2005)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凌文辁(1999)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权威型问卷或量表。但研究者根据现有资料及成果,在研究中都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虽然这些调查问卷应用范围有限,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和研究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存在的问题

  理论阐述多,实证研究少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探索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理论研究表现为:有特色的研究少,系列化的研究少,发展层面的研究少,服务性的研究少。另一方面,理论总结固然重要,但仅通过理论探讨只能以研究者的主观观点来看待问题,不能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状况。要想真正了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要进行实证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通过分析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匮乏。因此,需要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和层次来指导实证研究,同时需要以实证丰富和充实理论。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 当前,就全国而言,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分布较广但不均衡,研究相对集中在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研究者都以自己所在省市来选择研究对象。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的研究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研究数量少的地区其研究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另外,多数研究者都将自己的研究推广到整体层面,但从研究选取的样本来看,并未达到要求。也就是说,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研究较少。

  研究结论推广缺乏可操作性 职业教育不只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还应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受教育者不只是被开发的对象和增加财富的资源,而且应成为发展的中心目标和终极目标。职业教育如何很好实施的关键是如何平衡教育与就业功能,教育的着手点应从具体研究结果出发。但从现有研究看,研究成果并未真正推广和运用到实际教育中。而教育者如何将研究结论,如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等,应用到教育指导中,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趋势

  提高专业化水平,保证测量的有效性 职业价值观的问题是集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于一身的话题。众多学科相结合,就必然要保证研究的专业化水平。尤其是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比较重视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因为只有有效的测量工具才能保证所得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从现有研究来看,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问卷和量表使用上,开始注重其信度、效度,同时注重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研究结果的公正性、数据统计的合理性和分析的准确性。可以看出,职业价值观研究已逐步走向专业化和标准化,这也必将成为以后研究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