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发展前景范文

  新农村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腾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53

  1腾冲市少数民族村概况

  腾冲市隶属云南省,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保山市西部,2015年8月4日,撤销腾冲县,设立县级腾冲市,云南省直属,保山市代管。

  腾冲市共有11个镇,7个乡。分别是:腾越镇、界头镇、明光镇、曲石镇、固东镇、滇滩镇、和顺镇、中和镇、荷花镇、猴桥镇、芒棒镇、清水镇、五合乡、马站乡、北海乡、蒲川乡、新华乡、团田乡。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腾冲市已经有少数民族25个,特别是傣族、回族、傈僳族、佤族、白族、阿昌族为世代居住的少数民族。2013年,在国家民委下发的《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工作意见的通知》中,腾冲滇滩镇联族村委会水城村、芒棒镇蔓乃村委会马家寨2家被正式挂牌;2017年,国家民委的《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中,云南共有113个村寨被予以挂牌,腾冲新添4个(腾冲荷花镇民团村坝派、清水乡三家村中寨、猴桥镇黑泥塘以及芒棒镇大水塘)。

  为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村寨,同时改善当地少数民族生活水平,国家也积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2014年开始,腾冲市政府对每个特色村寨都给予不低于400万元补助,鼓励少数民族村民大胆走出去,与汉族村落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此举对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培育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民族特色旅游、增加村民收入已颇见成效。

  2滇滩镇棋盘石村情况分析

  21滇滩镇棋盘石村地理位置及人口概况

  滇滩镇棋盘石村位于滇滩镇最北边,靠近中缅边境的姊妹山通道,是边境线上的一个传统傈僳族村落,国境线长9公里,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海拔1825米,平均气温125℃,共3个村民小组,现有143户7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户。全村人民均为傈僳族。

  棋盘石地如其名,村口及村中均有大石,上刻有棋盘。此源于19世纪初,英国人从缅甸深入到我国西南边境开采矿石,在棋盘石寨子对面的长槽开采银矿冶炼银子,管理人在寨子的大石上刻上了多个棋盘,用于下棋,“棋盘石”以此得名。村民中48%是基督徒,村中设有专用教堂,用于做礼拜。

  棋盘石地理位置偏远,民风质朴传统,与汉族互通不够,但由于政府大力的帮助,近年来已有了改善,村中适龄儿童有学上,有书读,在村中小学读到4年级,剩余2年在滇滩镇上的完小就读,帮助其适应与汉族同胞的交流。

  22滇滩镇棋盘石村经济来源分析

  (1)传统经济来源。滇滩镇棋盘石村经济结构单一,他们的经济来源最初均为刀耕火种,村前大河两边均为缓坡和耕地以及牧草地,种植普通农作物,养鸡养猪养羊,有头脑的会采摘山茅野菜,到镇上销售,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式收入较少。

  (2)现代经济来源。近年来,村子经济来源有了较大发展。第一,村民与外界交流丰富,村中至今已有6名本科生,也获得了很多爱心人士的资助。村民大胆往外走,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第二,村民除了从山上找寻山茅野菜、野生药材之外,也加强了种植农产品,形成产业化,农业也成为村民的又一经济来源。第三,除了农业和外出务工,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开展第三产业。第四,村民小组响应政府号召,建设干净卫生的示范村落,发展旅游业,其村有规定,牛羊不得从村子大门进村,须绕村而行,从侧门进,并且每家门口都必须放置竹子编制的竹筐,以便他人放置垃圾,定期号召村民清理村子卫生。村落中所有路面现均为水泥路面,为发展旅游业做好了准备。

  (3)棋盘石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总体来看,棋盘石村的经济发展已经颇有成效,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村子距离城镇较远,交通极为不便,村民耕作生产要负重跋涉二十多里,田少山地多,土地贫瘠,人均年收入仅有500多元,贫困问题尚未得到改善。第二,村民知识文化程度不高,一些村民不会说汉话,与外界交流受阻,不敢走出村落。第三,农业知识少,多为老一辈经验,种植技能欠缺,不论是粮农还是药农,技术无法跟上是最大的问题。第四,旅游业的发展缺少整体合理的规划,仅靠村民,力量微薄,发展能力有限。

  3滇滩镇棋盘石村发展前景及方向

  31村民知识水平自我提升,大胆走出去

  村民急需提高知识水平,无论是语言上,还是农业技能上,要保证与他人正常交流,敢于走出去,拓宽发展方向。村民小组可以开办学习会,鼓励村民到村公所或者棋盘石小学进行学习,召集村中有文化的人进行指导;定期组织村民到外学习参观,与其他少数民族村寨加强交流,互相学习。

  3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形成产业链

  棋盘石村一直养猪、养羊,且都是放养式饲养,这与养殖场不同,不用饲料,因此肉质鲜美,品质较高。基于以上情况,可以以集体的形式,对外提供高原生态猪羊肉,找到相应的销售商,特别是发达城市,商品需求量较大,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双方长期合作,独家供应。而村子内部,以户的形式供货,鼓励村民养殖产业化,稳定货源,甚至还可以与旁边村落合作,共同l展。发展集体经济,主要是由于村民素质有限,资源有限,因此以集体的方式,可以提高村民的发展意识,有主心骨和信任感,更容易形成产业链。

  3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棋盘石村地理位置特别,很有民族特色,目前已经有了发展旅游业的意识,但缺乏整体规划,村委会应积极与政府合作,进行更系统化的规划。村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主要景点有姊妹山自然风光、羊桥洞、吸风洞、羊厩岩子的险奇风光等,还有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淡酒沟明代银矿炼炉子,18世纪英国人的探矿遗址。合理地开发,有望将棋盘石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探险、民族边境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34政府加强扶持力度

  在农业技能上,政府应给予大力扶持,请专家给予村民帮助,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扩大种植规模,例如重楼、三期、当归等药材,包谷等农作物的种植都需要技术扶持,才能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在文化资源保护上,少数民族意识不强,政府应积极宣传号召,保护其独有的文化,例如傈僳族的刀杆火把节,旅游文化资源的传承等,帮助他们打造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春梅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探讨[J].才智,2016(9)

  [2]朱新方,陈涤非科学谋划和引导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以湖北省利川市新农村建设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7)

  [3]段春勇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界桃村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5)

  [4]顾金龙,陈文山,陈晓雪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J].江苏农业科学,2008(4)

  新农村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新农村 社区规划 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34-02

  作为我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社区发展关系到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科学合理的新农村社区规划则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合理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缺少必要的规划意识、科学观念,再加之建设资金短缺、建设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导致新农村其普遍存在着建设无序、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建筑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影响到了乡村产业发展,也不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新农村社区规划,必须从地域文化、社会伦理、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农地利用、资源节约等多角度分析,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乡村的主人――农民的眼前及长远需求为核心,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只有当乡村的主人――农民成为实际受益者时,新农村社区规划才算做到位,后续的设施完善配套,地域文化传承、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才有了民众基础。

  一、依据农村区域的现状,分析促使其发展的因素,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作为新农村社区规划者,应该首先弄清楚农村社区的固有传统、已有特点,充分了解农村地域的“生产、生活、生态”特征,要尽量使农村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本地域及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只有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一致,才能较好地发挥农村社区的已有优势并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通过制定新农村村域规划(即社区规划),可以促进新农村社区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整合农村社区的区位、资源、环境、交通等优势条件,同时,也有利于统筹规划农村地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它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密切相关,绝不仅仅是建设乡村房舍与乡村道路,而是影响到乡村向哪里发展的大事。新农村社区规划关系到农村否能稳定发展,关系到构建的新社区未来的经济活力与经济价值。尤其是在那些移动搬迁的村落中,由于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村庄原先存在的既有生产和生活格局,因而在重新规划时务必要考虑周详,要保障未来的新农村社区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协协调。

  通过实施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要考虑到农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还要考虑到农业经营的便利性和农民就近就业等问题。只有为农村生产提了供便利条件,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与新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

  农村产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尤为重要。在做新农村社区空间规划之前,需要先分析当地(或本区域)的产业发展前景,包括第一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第二产业(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技艺加工业)的发展前景和第三产业(交通、物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通过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要实现全面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目标,这是规划根本目标。一方面,要在确定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来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这样就可以为农村产业发展确定大方向,并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新农村住宅设计规划中,应该要考虑到农户家庭经营如何与新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问题。如果这两者协调的好,就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并促进农户实现增收。

  在我国大力倡导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在设计农村住宅时,就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农户的住宅面积,来满足农户家庭未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需求。如果能预留出休闲农业发展用房的空间,就能增加农村庭院的产业发展功能,未来就能更好地带动农户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规划人员在制定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农村产业发展的走向,比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比如由于土地转包而产生的土地规模经营,比如乡村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等。必须要使乡村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传统手艺的传承、乡土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比如乡村要预留出开展公共活动的空间、土地规模经营以后农业机械的放置场所、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的会议场所等。另外,为了保障乡村产业的长远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修建标准要适当提高,以保障未来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基础设施不需要重新修建而只需要适度扩建。

  三、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以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为基本宗旨

  集约利用农村土地就要考虑到农村社区的土地价值。在新村社区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土地之间存在的质量差异,要促使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并尽量提高土地的价值和土地利用率。

  对于农民宅基地的占地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尽量实现集约有效的利用农村已有宅基地,不宜盲目扩大农村宅基地的占地规模。要调整农村土地功能的,尽可能提高农村已有土地的价值。通过调整乡村土地的空间布局,实现乡村土地更加科学与合理地利用。“迁村并点”就是农村社区土地空间布局调整的路径之一。通过这种农村社区土地空间布局的调整,实现居住集中化,这有利于乡村生活设施(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的基础条件的改善,也能提高生活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比如,通过提高生活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可以减少民居用地,这有利于集中建设农村产业园,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集中建设休闲农业设施和相关商业设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以提高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促进农业综合经营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用地,也要区分不同的土地质量和特点分别进行不同的规划利用。

  四、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保留原有的乡村地域特色,尊重村庄原有的伦理结构

  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保留村庄原有的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要使原有的地方建筑特色和乡村风貌得以传承,要使自然山水环境与新农村社区融为一体,要使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民宅、老建筑、古村落相映成辉,同时,还要有利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

  现在,我国不同城市之间的建筑风格已经日益趋向于大同小异,这种发展不利于城市保留各地独特的传统文化,这是前车之鉴。因此,在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时,务必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村庄既有的特点。乡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因此,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尊重乡村传统文化,要把新农村社区作为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前,应详细查阅村庄的历史资料,并对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乡土文化做仔细研究,并将这些传统文化要素落实到新农村社区的规划之中,使之体现在空间布局中、生活场所中、生产场所中、乡村民居建筑风格中。要使新农村社区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同时,也要促使地域乡土文化能够不断传承。

  新农村社区规划应保持传统村落原有的自然特色和地域特色。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如果一定搬迁村庄,那一定要选定一个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丰厚的村庄为建设基础,要保留这个村庄在原址不动,并保留其完整性,而迁移其他村庄靠近这个村庄。当其他几个村庄迁入这个村庄时,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尊重原来村落的完整性,要尊重村庄原有的伦理结构。同时,要让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以整体完善。

  规划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要有利于保持农户之间的日常联系与交往。比如,当地农户如果大多都从事果树种植,那么就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树种和合理布局果园,让这些果树种在发挥其生产功能的同时也起美化乡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休闲农业设计,使这些果园更加便于人们来赏花和采摘果实。如果当地保留有某项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庙会、秧歌赛等),那就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来促进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比如在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季节,要为外来的游客提供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空间和便利。

  乡村传统产业的经营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增加乡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为村民拓展了新的收入来源;在增加乡村文化自信和乡村凝聚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宣传了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更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五、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与农村生产活动相结合

  农村生产发展是农村保持经济活力的基础。新农村社区建设应该与农民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规划建设的新农村社区,既是乡村农户的生活场所,也是乡村发展农业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因此,新农村社区规划必须与乡村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必须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

  第一,对于那些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的村落,在制定规划时,应该考虑到新农村的地理位置与村庄耕地之间的距离,要保证两者之间以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的可行性。同时,还要合理配置新农村的产业发展空间。特别要注意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性问题,农村各类资源之间的有效循环利用问题等。

  第二,由于农村的社区人口规模有限,在制定规划时,就应充分考虑到为农户提供较为充足的生产活动空间,并提供较多的混合空间。这里所说的混合空间,是指那些可以有多种用途综合空间。比如,传统上乡村农民的居住空间与生产活动空间就是混合在一起的,这可以变现为作物种植空间与生活居住空间混合在一起,生产经营空间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的混合在一起等。

  第三,在交通规划中,应该考虑到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要考虑农业规模经营以后的农业机械的存放场所和空间,要做到既便于农机具的使用,也便于农机具的保养与存放,还不应与农户的日常生活有所冲突。另外,随着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社区规划中也应该考虑到农户家用汽车的发展需求。在乡村宅基地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农户家庭生活与庭院经营功能的结合,要考虑到家庭生活生产用房舍与经营活动开展的便利性等方面的需求。

  六、新农村社区规划要注重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新农村社区规划应尊重自然和文化传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社区选址时,要考虑到建筑密度、容积率、日照间距系数等,社区建筑规划与布局要讲究科学,并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选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另外,还要注重社区建设中的资源节约问题以及环境友好问题,要发展太阳能的乡村利用技术、秸秆气化燃料利用技术、农村沼气燃气利用技术等,要实现乡村能源的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

  要以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为宗旨,来提高社区建设的效率和社区运营的效率。在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考虑到降低碳排放的问题,要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要考虑农村社区的环境承载力问题,要实现以最小的资源代价获得尽可能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在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时要科学选址,尽量避免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选址。在选择地形方面,应当注意避免选择极端地形,要尽量减少村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合理地规划乡村居住地,构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保存乡村的人文与自然风貌,使规划设计更加符合乡村的生活习惯与乡村住宅的传统风格。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不能按照城市居民的高层建筑进行设计,应该站在乡村的主体――农民的角度,满足他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体现乡村地域的独特景观与文化,满足当地农民对新住宅多方面需求(生活需求、生产需求、发展休闲农业的需求等)。还要通过采用新型建筑技术手段与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支出,以达到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

  总之,对新农村社区进行全面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建设乡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时,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立足于长远,设计出农村老百姓认同的实用、便利、节约的满意工程。规划者要充分考虑到乡村的经济发展需求、农民致富需求、乡村传统文化发展需求、村容整洁和环境友好需求、乡村社会和谐发展需求等,努力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把握好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韶英.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问题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侯立白,李新然.农村发展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贾安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5] 李晓,林正雨,何鹏等.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3)

  [6] 帅文波.区域生态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7] 徐涞.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

  [8] 周灿芳.我国区域农业规划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06)

  [9] 朱朝枝主编.农村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0] 周广生,渠丽萍.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1] 方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多角度思考.建设科技,2006(11)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 北京 102206)

  新农村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农业高校 农科类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意识

  [作者简介]张玲(1980-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72-02

  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农业人才的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我国农业高校每年有一大批农科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提高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引导他们到新农村就业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难题和缓解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双赢之举。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选取部分农科类本科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调查方法、对象和内容

  1.调查方法。本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7份,有效回收率为97.8%。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抽取了河北农业大学23个涉农本科专业: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草业科学、中药学、农村区域发展、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生态学、森林保护、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农业水利工程。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男女性别比例与农业高校农科类学生的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符;其中各年级比例为一年级20%,二年级20%,三年级20%,四年级40%。

  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查大学生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动机与态度等;二是调查大学生对于参加新农村建设希望得到哪些支持。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1.农科类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普遍关注但了解程度不深。在调查“你是否关注新农村建设问题”时,86.37%的学生选择“经常关注”,11.24%的学生选择“偶尔关注”,2.39%的学生选择“不关注”;在调查“你认为对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了解吗”时,8.59%的学生选择“很了解”,78.8%的学生选择“大概明白”,12.61%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这说明了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科类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问题普遍关注,但是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并不深刻。在调查“你是否在大学期间参加过‘三下乡’等了解农村、服务农村的活动”时,82.14%的学生选择“是”,17.86%学生选择“否”;在调查“是否仔细了解过三支一扶、大学生基层村官等计划”时,20.86 %的学生选择了“很了解”,71.98 %的学生选择了“大概知道”,7.16%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这说明了农科大学生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不够清楚,参与形式以短期社会实践为主。

  2.大部分农科类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发展前景看好但参与意愿不强烈。在调查“你认为农村的发展前景怎样”时,27.4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好转”,10.77%的学生选择了“问题很难解决,前景不太乐观”,6.07%的学生选择了“很糟糕”,55.69%的学生选择了“一片大好”;在调查“你是否愿意投身新农村建设”时,28.97%的学生选择了“愿意”,27.61%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43.42%的学生选择了“视情况而定”;在调查“你的家人对你毕业后投身新农村建设持何种态度”时,28.69%的学生选择了“支持”,61.69%的学生选择了“反对”,9.62%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在调查“你愿意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原因”时,54.19%的学生选择了“通过实践锻炼自己”,56.23%的学生选择了“农村广阔的就业机会”,27.88%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理想,加入新农村建设”,82.34%的学生选择了“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机遇”,16.22%的学生选择了“需要这些工作简历”,14.7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调查“你不愿意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原因”时,92.16 %的学生选择了“农村经济条件太差”,51.53%的学生选择了“家人不支持”,84.18 %的学生选择了“发展空间小”, 70.69 %的学生选择了“就业没有保障”,81.05%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农村有哪些就业机会”,39.0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组数据说明大部分农科类大学生看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但是在面临选择时,仅有28.97%的学生选择了“愿意服务新农村建设”,由此可见农科类大学生受经济社会大背景的影响,自我择业基本利益化。

  3.大部分农科类大学生对自身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信心不足。在调查“认为你应用专业知识服务新农村建设”时,18.68 %的学生选择了“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59.71 %的学生选择了“能结合专业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4.99 %的学生选择了“能发现一些问题,但无法解决”,6.7 %的学生选择了“无用武之地”;在调查“你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课目、课程结构与服务新农村之间关系密切吗”时,20.65%的学生选择了“十分密切”, 32.71%的学生选择了“不够密切”,38.79%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的关联”,7.85 %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清楚”。这组数据说明了农科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与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调查“你认为在参与建设新农村服务时,在专业能力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时,25.01 %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技能”,11.05 %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38.99 %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实践能力”,24.95 %的学生选择了“综合应用能力”;在调查“你认为在参与建设新农村服务时,在综合能力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时,90.45%的学生选择了“学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91.96 %的学生选择了“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89.91 %的学生选择了“掌握相关政策”,86.43 %的学生选择了“了解农村现状”;85.75%的学生选择了“参与生产实践,培养动手能力”;67.28%的学生选择了“与农民交朋友,培养爱心”;76.68%的学生选择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79.55%的学生选择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组织能力”。这组数据说明了农科大学生认为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前,自身需要在专业实践能力、服务三农意识、掌握相关政策等方面下功夫。

  4.多种主客观因素阻碍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在调查“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时,27.41%的学生选择了“传统就业观的负面影响”,19.97%的学生选择了“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30.67%的学生选择了“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21.95%的学生选择了“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不深入”;在调查“如果你愿意投身新农村建设,你认为你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19.42%的学生选择了“缺乏知识和专业技能”,35.24%的学生选择了“物质条件艰苦”,15.06%的学生选择了“精神生活单调”,30.28%的学生选择了“个人价值不能实现”。这组数据说明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农科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信心不足的主要因素。

  5.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对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鼓励。在调查“如果你投身新农村建设,你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为你们提供帮助”时,95.77 %的学生选择了“资金方面(创业资金、薪酬待遇)”,96.45%的学生选择了“社会保障方面(医疗、养老保险)”,95.16 %的学生选择了“技术方面”,96.73%的学生选择了“完善的政府政策”;75.1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调查“如果你愿意留在农村工作,那你会愿意留多长时间”时,39.4%的学生选择了“视工作情况而定”,27.26%的学生选择了“攒够经验或足够的创业基金就回城工作”,17.72%的学生选择了“愿意一辈子留在农村,为建设新农村做贡献”,15.62%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在调查“如果你选择投身新农村建设,你首先会考虑哪种职业”时,65.92%的学生选择了“机关人员(村官等)”,19.77%的学生选择了“生产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14.31%的学生选择了“服务人员(教师、医生等)”;在调查“如果发起在校大学生支援农村建设,你更乐意接受哪一种鼓励政策”时,14.46 %的学生选择了“荣誉称号或精神鼓励”,20.51%的学生选择了“丰厚的薪水”, 36.06%的学生选择了“拥有就业优势”, 28.97%的学生选择了“考研或考公务员加分”。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最渴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受传统就业思想的限制,农科大学生仍将“铁饭碗”的机关岗位作为首选职业。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农科类大学生对于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任务”,存在着认识不深刻、动机不纯洁、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主观问题,以及社会舆论引导不深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客观因素。要解决这一现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促使广大农科类大学生选择在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农业高校培养农业人才与新农村建设需求农业人才的无缝对接,良性互动。

  1.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当前,新农村建设成功典范受到媒体关注较少,得不到充分的宣传,使得新农村建设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舆论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充分理解与认同;同时,农业高校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和深入宣传,大部分农业高校没有建立新农村建设宣传的长效机制,学生通过校内宣传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少之又少。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媒体和高校宣传部门的作用,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一是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大“三农”政策解释力度,使学生了解农业政策和农村现状,同时要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深入报道和大力宣传,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高校应建立新农村建设宣传的长效机制,开辟专栏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政策进行宣传,同时,深入挖掘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成就的校友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增强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

  2.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首先应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据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在大学生就业前景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农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将会更加困难,特别是农科类学生的就业更是如此,而新农村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鼓励引导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完美统一,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为新农村建设奋斗的重任。

  3.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一是要根据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变化,掌握适应新农村建设相关专业与学科的最新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二是要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比例,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批既懂专业理论,又具有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是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新方式与新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例如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开始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行“订单式”培养,较好地实现了“设立一个专业、面向一个产业、安置一批就业、发展一个行业”良性循环的办学目标。截止到目前,已为河北省农村培养了6000余名农民大学生。

  4.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为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高校的投入力度,例如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大力支持,为农业高校培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人才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要从完善针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的政策上下功夫,要加强保障性政策和鼓励政策的支持,让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学生无后顾之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等文件对“社会保险补贴、薪酬或生活补贴、参加有关社会保险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国家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不仅可以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还可以提供社会金融政策支持,提供个人成长发展的培训等。

  四、结语

  提高农业高校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关系到新农村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关系到农科类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因此,需要政府调动相关社会资源,以人才为本,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引导并指导农业高校农科类大学生主动扎根基层,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将农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谱写出美丽的新农村建设篇章。

  [参考文献]

  [1]郭丹,闵媛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林佩云,谢韶锋,李敏,等.农业院校工科学生参与“三下乡”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3]王小兵.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新农村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 农电工程 作用 前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时期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电与柴米油盐一样,是农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有电用不上和有电用不起”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一般来讲,电能使用量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生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当前,我国农村如何才能发展好电力事业,怎样才能利国利农,使电力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农电工程角度加以解决,而充分认识和解决农电工程的成因、作用及前景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打造坚强可靠的农村新电网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国务院办公厅曾在2011年5月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通知,要求各地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进而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根据中国政府网5月16日的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电网普遍得到改造,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体制”全面取消,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我国曾于1998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农村电网结构明显增强,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用电价格大幅降低,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新出台的《意见》确定了相关工作重点:对未改造地区的农村电网(包括农场、林场及其他独立管理地区的电网),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全面改造,彻底解决遗留的农村电网未改造问题;对已进行改造,但因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出现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问题的农村电网,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实施升级改造,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进一步减轻农村用电负担等。

  2.农电工程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坚强农电网 建设坚强的农村电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农电负荷发展情况,建设网络坚强、设备先进、电能质量优良、供电可靠的农村电网,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促进新农村建设协调、稳固发展。

  2.2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农电优质服务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电职工队伍建设,认真开展职工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技能。健全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树立“民心工程”服务品牌。积极搞好电力“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使农村用电享受到与城镇同等的服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系统培训、技能比武,使农电员工在知识、技能、品质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深入开展基层供电企业创一流和同业对标工作,提高电力企业综合实力。推进农村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牢固树立电力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从用电客户最关心的用电问题入手,全面落实员工服务“十个不准”、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确保农村供电可靠率、居民端电压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加强供电服务窗口建设,完善常态服务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

  2.3提高供电质量,促进农电供应水平的极大提高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农村电网的科技含量,在网络建设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网络供电质量,满足农村用电的电能质量要求。强化农村供用电管理,提高农电工作质量,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全面实行用电“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通过“民心工程”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全面兑现“十项服务”承诺。认真做好“户户通电”工程,把其纳入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以及广大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克服困难,全力以赴,确保实现户户通电目标。

  3.农电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国家提出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是改善农村民生、推动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新一轮改造不是简单延续,而是立足升级,全方位推动农村用电向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转变。随着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家用电器全面进入农村,农村电力需求增势强劲,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用电量增幅甚至达到20%~30%,3年左右就翻一番。因此,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除解决农村生活用电外,更把满足农业生产用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用电的需要当成改造的重点。

  新农村发展前景篇5

  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省新农村建设“十大红旗”单位、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陕西省旬邑县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形成一整套县域特色工作的模式已结出累累硕果。

  政治效益,就是要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是否处于核心的执政地位;是否有强有力的组织班子,并在群众中有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否具有有效的执政能力。

  村干部难当、难管、难用,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为了解决这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旬邑县委强力实施“能人进班子”工程,把懂经营、善管理、有见识的农村能人选拔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中来。

  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制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同时,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使党员成为后备干部,后备干部成为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的正式干部。

  经济效益,就是要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否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是否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懂经营、善管理、讲科学、看效果;是否能因地制宜,使农业和非农产业迅速发展。

  旬邑县委立足县情,形成了以苹果为主的“龙头特色”产业,以畜牧业为配套产业的发展模式。积极实施“阳光工程”,依托县农技校、农广校、职业中学等培训机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广泛开展电焊、烹饪等实用技能培训,初步形成旬邑木工、缝纫、建筑等劳务品牌。抢抓机遇,打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的乡村旅游品牌,相继开发了田园观光、果园采摘、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等项目。

  社会效益,就是要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是否以党风带民风,干部群众关系融洽;是否真正转换职能,起到服务保障作用;是否有效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旬邑县委加快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尽快由“管理型”、“事务型”向“为民服务型”转变。

  在实践中,旬邑县委提出了整体搬迁、旧村改造、田园风光和依托城镇四种新农村建设模式。新房子不等于新农村,新衣服不等于新农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当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强化农民培训,真正把农民培养成新型生产力的创造者、实践者,成为土专家、田秀才,成为新产业工人、企业老板,成为体格健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预期效益,就是要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是否能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否能从现实工作看预期长远影响。

  在农村,既要重视和加强狭义的文娱体育建设,更要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道德建设。

  首先要健全农村文化网络,开辟文化新阵地。目前,县有文化中心,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的文化网络格局在旬邑已基本形成。

  其次要创新活动形式,培养文化人才。旬邑深入开展和谐村组、和谐家庭、和谐支部等和谐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文明的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再者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和谐。一方面,成立农民文工团、秧歌、锣鼓、民间社火、秦腔自乐班等表演艺术队和数字电影放映组。另一方面,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实体,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新农村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不足;金融支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5年,央行在全国五省区推动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以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供给不足问题。2006年银监会颁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后来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指明道路,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和其他金融服务等金融支持。

  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独特原因

  1.小额贷款公司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截止到2013年第一季度,在我国工商局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已经达到4062.92万户,私营企业数量达到1096.67万户,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这其中尤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创造的城镇就业岗位为突出贡献。然而后续资金疲软导致他们的发展受到阻碍,外源正规资金获取困难。虽然深交易所已经开设中小企业板,但对象主要针对高科技企业,大量中小企业仍难以进入市场融资。而自身规模小、缺乏抵押物等问题又制约着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初就设定其主要任务为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小额、分散”为其原则,这种灵活便捷的贷款方式以及比民间借贷更加规范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之道,有效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截止2012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已达6000多家,贷款余额达到5921亿元。据各地统计局资料分析,小额贷款公司投向农村和微小企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到80%,为新农村的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资金支持。

  2.小额贷款公司能够有效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的合规运营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温州、山西、鄂尔多斯、陕北、广东等地的民间资本数量就到达6万亿之多。大量沉淀的民间资本本来可以对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非政府机构不许从事金融活动,而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在非正规金融模式下存在的民间资本催生了民间高利贷经济。伴随着非法集资、暴力收贷等违法行为,致使民间资本盛行的地方金融秩序被破坏,变得难以治理。而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有效地计量我国民间资本规模,有利于监管机构出台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政策制度,为我国民间金融的合法经营指明了发展方向。“新36条”出台后,各地积极响应,可以说这一新政亦为民间资本转入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小额信贷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由于小微信贷是金融领域刚刚兴起的一场伟大变革,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政策的扶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现阶段各家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小额贷款公司以其“微、散”的经营模式,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当前融资困境。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始意识到地下金融的不规范是维持金融秩序稳定的不利因素,开始着手整顿地下金融,各地的新政都显示出引导地下金融发展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趋势,这也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另一方面,随着人们金融知识的普及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和小额贷款公司“微贷”经营满足了小短急的资金需求,及对小额贷款公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步建立起信任机制,未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基于雄县泰斗通小额贷款公司的分析

  1. 融资渠道狭窄,业务单一,金融支持不足

  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政府只给予提倡鼓励,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优惠和支持措施,而资金来源有限与市场空间需求量大之间的矛盾也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现象。虽然为了农村金融体系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银监会降低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参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始终强调“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但民间资金进入仍存在隐患,后劲不足。而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单一、只贷不存,专营贷款风险也高度集中,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乏、金融服务不到位现象难以彻底根治。

  2.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难以控制经营风险

  小额信贷公司作为农村改革的新生事物,本来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丰富业务经验的人才,但受到无论从规模上、盈利上还是职工薪酬待遇上的制约,绝大多数小额信贷公司会选聘有金融机构从业经验的员工。雄县泰斗通小额贷款公司处于雄县,区域内原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的相对较差,学历不高,对新的金融政策领悟不到位,加之缺乏对从业人员规范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不可避免地导致从业人员的低素质,使其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员工在开办业务过程中对风险认识不足,导致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运行造成威胁。

  3.地位特殊,缺乏对其有效监管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经营货币业务的特殊机构却不受银监会的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机构为各地方金融办,其监管水平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能力远远达不到对经营货币这种特殊行业监管的要求。这种情况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组织结构和风险控制能力不完善。而从小额贷款公司增长之速来看,雄县境内几家小额贷款公司陆续开业,短期内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扩张从某种程度上具有发展的盲目性,并没有对当地需求进行有效分析,反而会造成无序的竞争,对有效监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 政策支持不足,盈利水平低下

  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润收入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利润来源比较单一。在税收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并不享有金融业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税收方面的法律规定主要有小额贷款公司只能按照《公司法》的管理要求履行纳税义务,要承担较重的利税负担。无论从收入来源、实际收入,还是公司的税后利润,利润率都会很不理想。考虑到风险因素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收益率甚至会低于工商企业的平均水平。这样的盈利水平必然会影响公司股东的投资积极性和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影响公司的进一步壮大发展。(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广春.浅谈新农村建设小额贷款的解决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9期

  [2]沈俊伟.当前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实务,2011年第2期

  [3]方建武,刘惠.宏观经济环境视角下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新农村发展前景篇7

  在本次会上,联想对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针对乡镇市场的圆梦计划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全面了联想面向未来的新农村战略。联想还推出了价格覆盖1499元到2999元的系列农村电脑新品,并向信息产业部捐赠了2008台电脑,以助力信息产业部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程,推广农村信息化普及工作。

  8月2日,联想凭借极具价格震撼力的2999元圆梦电脑吹响了撬动冻土层、进军乡镇市场的号角。圆梦计划实施三年来,联想不仅推出了已成为经典的家悦系列电脑,而且还开展了包括“圆梦快车千校行”、“同在蓝天下”、“奥运联想千县行”在内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活动,迄今已有400万县镇用户用上了联想电脑。联想也借此获得了接近两倍于市场平均增速的高速增长,取得了在4~6级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

  陈绍鹏表示,早在2004年联想就开始为广大乡镇地区用户不断开发创新性的产品和方案,以解决农村与城市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联想圆梦计划分为撬动冻土层、穿透冻土层、冻土变沃土三个发展阶段,整个计划将跨越十年的时间。目前,圆梦计划第一阶段成功撬动冻土层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已经圆满完成。

  下一阶段,为了实现穿透冻上层的战略目标,联想提出了三大战略举措,在产品方面,联想专门为广大农户度身定做更加简便易用的系列农村电脑,包括1499元、1999元、2499元和2999元等不同价位段的产品。同时,联想此次的电脑上还配有专门针对农户定制开发的特色应用软件――联想致富通。据介绍,致富通是整合权威农业信息、专业务农知识、优质教育资源,专门针对农户定制开发的特色应用软件,包括农业百科全书、农业行情查询和农业要闻联播等特色内容。

  在销售及服务网点的构建上,联想将打造村镇销售网络,重点建设5000家左右的代销点,以方便农产购买产品。为了让农产享受到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联想的售后服务将覆盖10~30万个行政村。同时,联想还将建立2000家县镇信息服务站,开展长期深入的培训服务,为农产提供便利的电脑学习机会。

  新农村发展前景篇8

  一、建设新农村要统筹规划林业建设

  林业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乡村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应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建设中。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有些地方需要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地方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些地方改善生活环境等。发展林业要视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可能具备的发展前景,科学地统筹规划。规划一定要符合当地实际,要科学,因为规划关系到当地林业的兴衰,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应让农民广泛参与。通过规划达到:①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生产潜能;②结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③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④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⑤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二、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发展林业的知识与技能

  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应使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林业知识技能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否则难以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我国农业实质上已转入现代农业前期的二元结构的发展阶段,有种植、有经营、有乡镇企业,有外出务工。先进的农机具、良种、化肥农药和先进农技知识都在推广使用。要发展现代林业,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或某些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就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整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学习有关农林专业技术知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服务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科教兴农兴林,要向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向生态化转型,就需要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要发挥林业站、果树站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社会、媒体的力量,通过各种传媒信息或通过观摩、体验、示范和接受培训,使农民提高各项技能。让广大农民了解林业的普通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和专业化扩展的相关知识,让部分农民专业户了解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系统功能知识,才能使农民肩负起责任,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应担当的重任,使知识从书本走向新农村建设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三、要以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新农村林业

  新农村林业建设有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也就涉及不同层次的科技支撑问题。微观视角对于农民或乡村组织来说,在抚林和发展林业事业中,需要有培育、保护、经营和开发等科技知识的支撑,林业专业户还需要有接受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能力。宏观层面对于一个乡一个县或更大的区域,所面对的就不仅是产权分散的个体林块,而是要视其为连片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营建。使其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 境功能,全面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要实现本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荣,就需要宏观层面的相关人员掌握运用林业高科技知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引领林业的建设发展。对本区域林业系统有宏观调控和把握,不断弥补本区域已有森林系统的不足。用林业科技知识和相关政策分地区、分特色、分环境指导林业发展。既要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和科学技术,做到作为产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公益事业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四、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措施

  首先,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认真总结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狠抓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动员组织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其在农田水域防护、水土流失治理、城乡环境美化绿化等方面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