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师生参加2019年全国第七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来源:日

    学术会议的第二阶段,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余玉花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竑波教授作了《教育惩戒权的伦理原则与保障机制》的报告;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蔡辰梅教授作了《复杂境遇下教师的完整责任认知及其实践培育》的报告;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副研究员黄素珍作了《信念与责任视域中的教师伦理》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梁宇学作了《正治笃行 成德达材——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工作汇报》的报告;福建师范大学教师伦理委员会廖志成教授作了《新时代我国教育伦理学的理论进路》的报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杜时忠教授在点评中肯定了五位老师理论探索与实践沟通相结合,认为其发言过程具体表现为“五个度”,即体现了理论研究的广度、论述的深度、思想的力度、道德情感的温度和演讲的风度。

    本次学术会议研讨阶段,全体与会专家分四个小组,围绕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理论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研究”“提高教师‘三个地位’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新时代教师道德与立德树人研究”“我国师生、家校关系中突出伦理问题研究”“大中小学师德评价研究”“学校师德建设实践经验交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理论研讨、思辨和探究,道德教育研究所师生分别在各自会场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会场中沈艳艳对建国70年来师德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对其进行阶段性划分,分别从教师职业观、教师形象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观等方面总结概括了师德研究的主要成就。最后,她指出未来的师德研究需要在深化理论研究,更多使用和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接轨,以及借鉴域外经验等方面做出努力。孙永敏认为教师影响力是教师调节和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对促进学生发展、改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教师权力的膨胀导致师生关系的异化、学生发展的扭曲以及班级生活的变形,使得教师影响力陷入困境。为化解这种困境,有必要发掘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构建班级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通过节制教师权力、构建对话关系、培养学习共同体,才能平衡权力与非权力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影响力的作用。第二会场中王亚文简要陈述了现行两种教育惩罚观及其错误,从而提出了育人本位的教育惩罚观,分别就其本质、价值、措施等加以展开,并表示规范和制度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生活方式”,惩罚在合理制度的基础上更有意义。第四会场中罗霄雁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论文,并就师德建设加以阐述,认为现代师德建设仿若是空中楼台而不接地气,因此造成一线教师很难将书本中的师德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