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电影《喜欢你》,经典文学作品也不缺爱上大叔的萝莉
最近由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喜欢你》正在热映。影片改编自蓝白色的小说《终于等到你》,讲述了女主人公顾胜男与毒舌挑剔的吃货路晋因料理结缘又事故频发的一段缘分。在演员选择上,监制陈可辛第一个想到了由周冬雨来和金城武演对角戏,据称这种“反差萌”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喜欢你》剧照
影片收效确实不错,观众在欢乐之余也渐渐喜欢上了这对70后和90后的奇特组合,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小姑娘,一个挑剔又性感的“大叔”,碰撞出无穷的火花。这种超越年龄的爱恋其实也是很受文学作品欢迎的主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二。
《终于等到你》
纳博科夫:《洛丽塔》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谈起大叔与萝莉之恋,首先想到的总是《洛丽塔》。故事始于主人公亨伯特对性感少女洛丽塔的欲望追逐。为了接近洛丽塔,他与洛丽塔的母亲黑兹夫人结婚,挑战正常的家庭伦理秩序,希望在道德世界的罅隙之中,实施自己的情欲计划。
电影《洛丽塔》剧照
在黑兹夫人因车祸死去之后,亨伯特带着洛丽塔像罪犯一样,遮遮掩掩地宿栖在美国简陋的汽车旅馆。当奎尔蒂诱拐了洛丽塔,绝望的亨伯特杀死了奎尔蒂,自己也死在狱中。这就不止是欲望的破产,也是喻指迷失于欲望所导致的毁灭悲剧。在杀死奎尔蒂之前,奎尔蒂惊惶失措的狡辩形象,事实上正是亨伯特内心那一面镜子中的真实自我。对于纳博科夫来说,道德和美究竟孰高孰低,大抵已经能够窥得端倪。
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帕穆克说,“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
小说设定在1975年春天的伊斯坦布尔。30岁的富家公子凯末尔订立婚约却又意外爱上了自己贫寒的远房表妹——18岁的少女芙颂。两人在炽热的爱恋过后,凯末尔甘愿抛弃一切却发现芙颂已经远去。为了追寻少女的影子,主人公深入伊斯坦布尔,那里既有破旧的贫民窟也有民族主义分子的军事政变,然而超越于所有这些之上的就是一种纯真的爱。凯末尔收集心上人的一切,每一刻时间都因思念而凝固,因思念而永恒。
“与芙颂相恋的那一个半月差两天,我们共做爱44次。从芙颂消失那天算起,339天后,我终于再次见到了她。这之后的整整七年十个月,我为了看芙颂、吃晚饭去了楚库尔主麻。其间一共是2864天,409个星期,去了他们家1593次。在我去芙颂家吃晚饭的八年时间里,我积攒了芙颂的4213个烟头。我爱芙颂,也爱她爱过的,甚至是触碰过的一切。我悉数收集起那些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纸牌、钥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针等等,将它们放入了自己的博物馆。”
凯末尔建成了一座纯真博物馆,与那些浸透了深切感情和记忆的物件相拥而入眠,仿若就是天下美好的极致。帕慕克说:“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凝视着对方的眼睛,谈论爱,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爱情。”
伊斯坦布尔
凝视就要求细节,要求发现爱情中每一个能被留存的瞬间,里面就蕴藏着“我”和芙颂的爱情故事。依托于凯末尔的激情,帕慕克对时间、欲望及占有进行了一场睿智的沉思,这其中富含作者年轻时代生活城市的细节与意涵:国产品牌,电影明星,街道,阶层间、传统与现代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好像,纯真博物馆不是为了纪念芙颂,更是为了伊斯坦布尔。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R诉说了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女孩十三岁的时候,邻家搬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作家,对于过着一种小市民的穷酸生活的女孩来说,作家就是另一个世界的诱惑。她把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脑用来窥视作家的生活,没有人生阅历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对他身边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脉脉含情又让人销魂的、天生诱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惯有的对女性温柔殷勤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爱慕,她以为作家的柔情只是给她一个人的,于是从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远属于他了。
美国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海报
当女孩成年后出落为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维也纳又一次偶遇作家,却发现后者丝毫没有认出自己。但由于自己出众的容貌也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度过了销魂荡魄的三夜,那浓情蜜意的缠绵和缱绻令她心醉神迷、终生不忘。但她始终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只希望作家把她搂在怀中时希望唤起某个遥远的回忆,但作家始终没有认出她。
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随后她怀孕了。为了能让他们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长大后像作家一样跻身于上流社会,她不惜委身于一个个有钱的男人,但又拒绝倾慕者们的求婚,为的是不受婚姻的牵绊,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到作家身边。在随后的岁月里,她和作家常常在剧院里、音乐会上、公园里和大街上相遇,她的内心一次次发出深深的呼唤:“认出我吧,认出我就是你邻家的女孩!就是那个少女!”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远是没有认出她的神情。甚至在小说结尾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信,作家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却始终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茨威格尝试在最黑暗的地方唤起最纯粹、乃至理想主义的爱情,并对之报以温柔的同情和深刻的理解,让人觉得这份感情竟是如此浓烈真实。
杜拉斯:《情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
谈起《情人》便是这脍炙人口的开篇。故事发生在在1929年的越南。17岁的法国少女简在西贡女子寄宿学校读书,在渡船回学校的路上遇到了阔少爷东尼。在电影中东尼由梁家辉饰演,为观众呈现了一番独特的“大叔”形象。
电影《情人》剧照
简和东尼很快就坠入爱河。东尼把简带到他的公馆,这是中国富人们常用来金屋藏娇的地方。他俩在这里幽会、做爱、洗澡、玩耍。有时晚上也不回学校,因为做了中国人的情人而被同学冷落。东尼很爱简,虽然简经常说她不爱中国人,但是简心中总是有一种很莫名的情绪存在。最终,东尼和简的婚约遭到家庭的严格反对,被迫与他人结婚,而简也与母亲返回法国。当她坐上远去法国的渡轮时,一如来的时候那样立在船头,可是当看到码头拐角处的黑色汽车时,她不再自信地认为自己不爱中国情人,恐怕这是她人生途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真情,当黄昏的日落洒在水面,这一刻悲痛万分。
川端康成:《雪国》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雪国》以一位来自东京的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为主人公。他有自己的家室和富裕的遗产,但过着一种乏味且无聊的生活。岛村本要寻求生命的真实,想要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到自己确确实实的生活着,但最终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如今又是秋天登山时节,望着自己屐痕处处的山岭,对群山不禁又心向往之。终日无所事事的他,在疏懒无为中,偏要千辛万苦去登山,岂不是纯属徒劳么?可是,也唯其如此,其中才有一种超乎现实的魅力。”
偶然在雪国的温泉旅馆中他邂逅了艺妓驹子,并被她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甚至觉得她的“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很干净的”。
电影《雪国》剧照
小说就是从岛村第二次来雪国开始的。岛村在前来与驹子相会的火车上,透过车窗欣赏黄昏的雪景,却看到映现在车窗上的美丽的叶子,“优美而近于愁凄”,不禁喜欢上了这个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驹子、叶子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关系。小说最终以叶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终。
简·韦伯斯特:《长腿叔叔》
《长腿叔叔》是简·韦伯斯特创作于1912年的长篇小说作品。整部小说由女主人公乔若莎·艾伯特写给供养她读大学的好心人——孤儿院理事“长腿叔叔”史密斯先生的信件组成,记录了一个女孩的心路历程。茱蒂(孤儿原名叫乔若莎)从小在孤儿院长大,17岁时,因为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忧郁的星朋三》被孤儿院的一位理事看到,这位理事认为她很有写作天赋,愿意匿名资助她上大学,并培养她成为作家。但是理事提出一个条件,要求茱蒂每个月都要给他写信汇报学习与生活情况,并声明不会回信。
上大学以后,按照理事的要求,茱蒂开始把自己生活的琐事写信给他。由于不知道理事的名字,只偶然瞥见过墙上他被车灯拉得又细又长如长腿蜘蛛般的投影,故称他作“长腿叔叔”。作为孤女,茱蒂没有任何亲人,所以长腿叔叔就是她一切亲人的化身,虽然从未得到长腿叔叔的回信,但在每一封信中,茱蒂还是向这配未曾谋面的叔叔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生活感受。
日本动画片《长腿叔叔》
大学的生活中,她与贵族之家的女孩朱莉娅的叔叔,大自己十四岁的杰维相遇,并倾心相爱。但是,因为自己出身的卑微.也因为不愿辜负恩人对自己的培养,茱蒂拒绝了他。在给长腿叔叔的信中,茱蒂向叔叔倾吐了对杰维的爱以及拒绝的理由,这一回,长腿叔叔提出与她见面,双方见面后,茱蒂发现长腿叔叔原来就是杰维少爷,敬爱的“长腿叔叔”与亲爱的杰维居然是一个人。
“长腿叔叔,我就好像被逼到墙角,只得独自迎战整个世界一样。”
“亲爱的小朱迪,没猜到我就是长腿叔叔吧?”
奥斯汀:《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这虽与她一开始就宣布的终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坠入情网的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天真的誓言。
英剧《爱玛》剧照
奥斯丁在小说《爱玛》中讲述的大多是平凡生活中的家庭琐事,作者塑造了一个聪明智慧,思想独立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爱玛在男权社会中要求男女思想的平等,有自己明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点。奥斯丁以其独特助女性视角,深刻剖桥了由男性掌控社会的现实,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处境。
菲茨杰拉德:《末代大亨的情缘》
《末代大亨的情缘》是菲茨杰拉德在有生之年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未竟之作。主旨和他脍炙人口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有内在相关性,表现了通过他对“美国梦”精神实质的理解和对“美国悲剧”的忧患意识。
小说在叙事上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方式,通过大学生塞西莉亚·布拉迪之眼表现门罗·施塔尔和好莱坞电影业的兴衰成败。她爱恋着年龄远大于她的施塔尔,但又理智地保持着一定距离,因为施塔尔总拒她于千里之外。布拉迪小姐时时关注着施塔尔,从各种途径掌握他的信息,婚前信息,生活习惯,恋爱经历,甚至将其写入个人虚构的小说作品中,却又不让他知晓。因此,《末代大亨的情缘》是一部嵌套了小说的小说,在采用有限叙述的同时,融入不少全知叙述。
布拉迪与施塔尔由朋友走向敌人,谋杀与反谋杀来来去去,以好戏为主的好莱坞,演绎出一幕幕人生大戏。虚构和真实界限被有意模糊,喜乐的背后掩藏着真切的残酷。光影声色里,沧海桑田颠覆。写好莱坞的作家不少,但能兼写人生悲剧与好莱坞繁华背后之苍凉,或许只有菲茨杰拉德。
歌德:《亲和力》
《亲和力》出版于1809年,比《少年维特的烦恼》晚35年。歌德仅用七周时间就完成了这部篇幅比《少年维特的烦恼》多一倍的小说。写作的动因同样来自一场无望的爱情在心中造成的巨大痛苦:1807年,58岁的歌德对16岁的少女米娜·赫尔茨丽卜一见倾心,但自知年龄差距悬殊,好事难成,只得强忍伤痛不辞而别。
这部伟大的小说讲述了两对男女间的纠葛。爱德华和妻子夏绿蒂在田庄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邀请上尉以及和爱德华女儿几乎同龄的奥狄莉来家做客。评论家常说能在爱德华身上看到歌德的影子,他与奥狄莉彼此深深地吸引,以致甘愿破坏婚姻来成就爱情。但是,歌德以近乎神秘主义的方式用大自然的种种启示、惩罚阻止了两人的结合(比如溺水)。
歌德用化学里的亲和力现象作比喻,书名也题做《亲和力》,就意在强调婚姻与爱情的矛盾和由此造成的无法避免的悲剧。尽管如此,作者所肯定和颂扬的确是爱德华似的“无条件在爱”的人,那种既藐视当时的婚姻制度也敢于抗拒命运的人。
有评论者认为这部小说想讲的正是“断念”,必须遏制那些自然的冲动以成就伦理,但也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种神话,一种哲学的真理(本雅明)。
无数的人为《亲和力》而倾心,黑塞、托马斯·曼、本雅明都从中获得灵感。甚至韦伯也用亲和力(Effective Affinities)来表示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的亲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