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军的战地伙食是怎样的?
单兵标准,菜式或设计思路等
刚参观731遗址 这是731部队的 伙食好是有原因的 731部队隶属于关东军 关东军在昭和14年一年军费2000万日元 其中1000万是给731部队的 731部队一共几千人 剩下1000万给关东军11个师团 1个师团2万人
鉴于大家的热心科普及查缺补漏,我又重新查阅资料,并整理了一下。非常感谢大家与我热情互动,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提出建设性建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日本作为亚洲国家,日常标配的主食就是大米饭。作为战地伙食,主食大部分都是糙米加上部分精米混煮,或者大麦加精米饭混煮。但是为何要这样吃?下图是糙米↓
日本人在漫长的古代,直到近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力低下,生活困难,他们的食物,副食很少,甚至普通人几乎没有副食。只是用粗粮谷物加薯类充饥。而相对地位高贵一些的武士阶层以上的人,为了彰显地位,主食以去掉米糠的精米为主。同样,明治维新之后,直到二战时期,军队在日本国民的位置,属于除政府之外,至高无上的地位,吃的一定远远好于平民,所以食用精米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日军在西南战争,1874年侵入台湾战争,和甲午陆战,脚气病造成的损失居然比战斗的伤亡还要大。战争恶魔东条英机本人也曾经在日俄战场服役时,也染上了严重的脚气病,差点丧命。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跟他们军队喜欢吃米去糠皮去得太干净这事有关。
粗粮本身富含维生素B1,而脚气病,本身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导致的。战场上不能保证他们有丰富的副食,唯一的维生素来源——谷糠,还被去得一干二净。这脚气病,不找那大日本皇军找谁去。因为这吃苦头的,不止军队,当时的日本整个贵族圈差点被这脚气病给毁了。
另外要说明一下,此脚气非彼脚气,不是那种霉菌感染的皮肤病,而是一种可怕百倍的致死病,得了会腿脚浮肿,行走困难,肌肉萎缩,代谢衰竭,进食困难,最后会死于器官衰竭或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者因浮肿易在战场条件下擦伤感染,而引发败血症。在幕府时代,很多日本贵族,都死于脚气病,比较有名的就是1866年,死于该病的幕府将军德川家茂。
所以,他们痛定思痛,最后,觉得在米饭里面加点大麦,或者糙米精米一块煮,挺好。然后他们就这样愉快地接受了这种粗细搭配的主食。即不会让口感刺口。难以下咽,也不会流失营养。
但是,作为近代化军队,只给米饭,不就点菜吃,不够维新啊!光凭着这点,万一缺其他的维生素咋办。所以没说的,大日本皇军要吃菜的干活!
可是战场上吃到新鲜蔬菜是很困难的,但是没有蔬菜,很容易因营养不良导致坏血病,他们在战场上缺乏新鲜蔬菜的情况下,就用干蔬菜,鱼干来获取更多的维生素。这也更符合东方人的胃口。关键是,它耐储存,无论是在日本本土,中国的大山深处,昏暗的工事里,还是太平洋小岛。只有能让库内保持干燥,它就可以长久地保存下去。下图是日军兵站里囤积的干菜↓
美军陆战一师登陆瓜岛后,因海军在海战斗中有过短暂失利,有部分补给船被击中,因受损严重而自沉,补给舰队见势不妙,回港避风,使得陆战一师曾短暂断粮,甚至很多美军擦屁股都没纸。他们在潮湿的战壕里,啃着硬到可以磨刀片的过期军粮。尽管有人夺下了一处日本仓库,里面堆满了大米,大麦还有部分干菜,干鱼等物资。挑食的美国大兵他们认为里面的东西,只有大米能吃,但是他们做的米饭在我们经常吃米饭的人来看,连剩饭也不如。再加上保存不当,有的都生了虫子,所以一个个吃的肠子发绿,要么便秘,要么拉稀,就这样,还要一边跟日本拼命。
下图是美式瓜岛风味米饭↓
里面滑稽片段之一,就是第二集里面,他们饭堂外面的菜单,虽然一闪而过,但是这就是美国式幽默的独特之处,再不济的时候当能拿来开玩笑。↓
“正餐菜单”(看天色也不像晚餐)
①浆糊,没有牛肉
②浆糊,没有鸡肉
③浆糊,没有虾肉
因为我看不出这是米饭,所以就按照我放飞自我,翻译成浆糊,不过能把饭做成这样,这人也是满脑子浆糊。
(下面还有,但是被镜头挡住)
不过路子野的陆战队士兵什么事都能干出来,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偷取物资。比如在陆军登陆不久,日军炮火袭击岛内机场,陆军不熟悉日军袭击规律,连忙与宪兵一起躲避炮火,而陆战队仗着日军不会理会海滩,趁机有组织地哄抢陆军刚刚搬上岸的肉罐头,水果罐头和其他副食品。这一段,在《血战太平洋》里有反应,其中比较搞笑的是,里面的罗伯特.莱基向他拉肚子的死党炫耀自己抢来的水果罐头,并且在他面前喝下一罐。结果因为喝的太猛,长期吃糠喝稀的身体,猛的一下接受不了这么猛烈的营养洪流,当场吐得昏天黑地。
连美军在缺乏必要维生素的时候,都表现出如此毛明显的身体不适,更不用说体质远远不如美军的日军了!所以,只要后勤能够跟上节奏,日军哪怕吃不上肉,也要保证碗中有蔬菜。
战场上为了方便运输,肯定少不了罐头。
曾经有人挖出七十多年前的日本红豆饭罐头,而且没有多少变质的现象,由此可见,当年的小日本实力不可小觑。如下图↓
然后就是我们一贯提到的日本牛肉罐头,日本原本曾经向美国订购过不少牛肉罐头,但是受不了其咸腻的口味,后来在日俄战争,日本一家食品商提供的日本传统工艺,加酱油,糖,姜片与各种肉类(牛肉居多),土豆,牛蒡,茄子,豆子等蔬菜乱炖的罐头饱受军官士兵好评,这就是有名的“勇者大和煮”罐头。日本军队供应的罐头,基本都撕去标签,都是单一的灰黄色或者灰白色。如下图↓
下图的罐头也曾经大量装备过军队,不过大多是来自日本民间慰问团。
在美剧《血战太平洋》的第一集里,美国陆战队登陆瓜岛后,向一处被遗弃的日军阵地推进的镜头里,就出现了各种日本罐头盒子。相比国内动不动拿午餐肉的方盒子来冒牌日军的罐头,好莱坞电影工业之强大,细微功夫可见一斑。
《太平洋》里面散落的日军罐头盒↓
某抗日剧的日军罐头↓
说到罐头盒,我教大家一个识别神剧的方法:
第一,凡是在抗战剧里,出现方形的日军罐头的剧,基本都是神剧。因为至少二战日军从来没有装备过方形盒子的罐头。当时,也就辨识度极高的美国斯帕姆午餐肉,以及大名鼎鼎,不喜欢撕掉红色标签的,大英帝国咸牛肉罐头,这哥俩才跟方形盒子有交集。就是这样,两者也有区别:斯帕姆罐体尺寸匀称方正,咸牛肉则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方台型。
这是斯帕姆↓
这是咸牛肉↓
第二,抗战剧中,罐头带易拉环的,都是神剧。易拉环罐头直到越南战争都还没有大量列装呢,二战凑什么热闹。点名批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道具组不能用心买几罐英国咸牛肉吗,毕竟当时远征军吃的较多的,除了后来居上的美军口粮,就是英国咸牛肉罐头了,对于剧组动辄数千万的花销,一罐50多块钱的咸牛肉真的不算啥,非得整了个带拉环的罐头,当然,里面的道具硬伤还很多。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罐头如今还在生产!
下面的图就是我在某宝上找到的,而且价格不便宜,小日本的东西就是贵。二战时候的一挺歪把子的价格都能买两支美国的BAR自动步枪。
但是这些罐头还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吃到的,必须在军官同意下才能食用。
还有,日军日常吃的最多的副食并不是啥肉罐头,而是腌菜,他们叫做泽庵(外表成黄色,形状为棍块状),福神渍(外表呈红色,形状为小片)。说这些可能你们听不懂,但是吃过日料的朋友,一定吃过大根,通俗点说,就是日本腌萝卜。上图↓
日军也有奶糖,其中的森永奶糖就是日军在二战时期主要的供应商,而且跟大和煮一样,至今还在生产。但是这些都是供应给军官,一般士兵,也就抽抽烟,捻一口白砂糖过过瘾。但是相对于连饭都吃不饱,食用盐都缺乏的中国军队,能舔一口糖已经是人间美味。毕竟我们能够普遍吃得起糖的历史不到半个世纪。
日本人普遍嗜甜如命,所以他们以吃糖为乐,罐头加糖,饼干加糖,哪怕吃面条汤也会带有甜腻味,所以日本人烂牙率超级高,好多人镶着大金牙,小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诡异的是黄金资源却不少,所以很多士兵都镶着大金牙,以至于后来在太平洋战场上,很多美军士兵经常在打扫战场时,从日军的尸体上撬金牙寄回家来赚外快。日本大金牙在当时众多战利品里算是宝马奔驰级别的。
其实当时中国的烂牙也不少,只是辛酸的是,我们的烂牙不是吃糖吃的,而是吃了各种粗糙刺口的谷糠和带有沙石的饭食磨损的,还有营养不良导致牙齿脱落,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保护牙齿。
小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利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具有极强的生存意识,在军粮上,他们表现很多超前性。我们军队现在装备的自热米饭,就是日军当时曾经食用的,我们吃的压缩饼干,当时日军就已经装备。虽然说当时美国英国德国都有饼干,但是他们的饼干都是面饼烤制而成,就像我们超市的早餐饼干一样,只有在副食非常丰富的情况下,才会给人饱腹感。但是日军却率先使用压缩熟制面粉的方法,加上一些营养物质,制成了世界上较早的压缩干粮——军粮精。在极端不利或者急行军休息期间用作补充体力,在军官下令下才能食用。
当然他们的饼干也不只有一种,他们还大量食用干面包,说是干面包,其实就是把加了盐的死面饼干制而成。有点像英国海军硬饼干和美国南北战争的联邦军硬饼干。还有用糙米膨化之后压制成的压缩饼干。
日本人普遍都喜吃梅干,现在的日料店里很容易就能吃到。当时的日军也是如此,它作为日本几类经典食物,在日本人的心中地位,几乎与生鱼片,芥末,纳豆,味增一样重要。尤其是他们经常吃的一种爱国餐——日之丸便当。其实就是一饭盒的白米饭,中间放着一颗梅干,因为梅干都是红色的,所以这让整个饭盒看起来特别像日本国旗。如图↓
这特么典型的卖情怀,不讲质量的无良黑心货。跟那个花了五十块钱喝了一杯名为“心痛的感觉”的白开水一样的货色。一大碗米饭就吃这一个梅干,连个叉烧肉,猪脚,香菇油菜啥的都没有。切……但是日本人都愿意买账,因为爱国嘛,果然打爱国旗帜捞钱是最好的营销手段之一。而且这也符合当年日本的穷逼国情,如果日本兵都像美国人吃午餐肉吃到吐,喝咖啡喝得尿咖啡,吃糖吃的营养过剩,一边打仗一边嚼口香糖,可以用巧克力来睡女人,你给他一个这个,他肯定一声“八嘎”,然后把这一盒饭摔在军需官脸上。
这一切一切的伙食保证,都在珍珠港事件后,逐渐变成了梦。尤其是对于太平洋战场的日本陆军及海军陆战队来说,一切噩梦才刚刚开始。
战争伊始,日军趁盟军为回过神来,快速攻占大片东南亚领土。看似嚣张,其实危机四伏。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龙妖孽损人时说的一句:“一个联队能摆出一个师团的进攻架势,再这样追下去,他们估计追的连枪都扔了!” 这的确是当时日军进攻是一个写照。进展过快,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战线拉长,补给困难。以至于有人传闻在缺粮严重的缅甸战场上,日军的著名参谋,被称“豺狼参谋”的辻政信,曾经下令日军生吃盟军战俘的肉。
别说在太平洋,在滇西反攻时,日军在腾冲,松山都有过饿急了吃人肉的事情。据参加过进军腾冲的高黎贡山战役的远征军老兵回忆,他们攻下来一处阵地,发现日军茅坑里面的屎是黑色的,有人说,只有光吃肉,拉的屎才是黑的。但是日军当时没有多少粮食,哪来的肉呢。与此同时,全程参加高黎贡山战役的美军参谋长弗兰克.窦恩发现了日军指挥部厨房,里面的情景让他心惊肉跳:里面堆满了被剁成碎块的尸体,被砍成段的尸体堆在地上,有些尸体只剩下骨架,有的尸体被剥去了皮,蛆白花花的一片,墙壁上,房顶上,横梁门框上,爬得到处都是……(我又补充修改了一下,原来的资料有错误。)
同样,在印度英帕尔战役,日军把亡命之徒的本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只想进攻,而不注重后勤,以为英军会像香港,新加坡和第一次滇缅会战一样,一触即溃,望风而逃。他们的长官——牟田口廉也,一个把二战日军将领各种混账作风于一身,集百家奇葩之大成者,居然认为“皇军遇见英军,只需要朝天开三枪,对方肯定吓得屁滚尿流地往回跑”,他还要求部队不要准备太多物资,太沉,我们走不快,要准备就准备一点牲口啥的,平时驮东西,饿了就杀了吃肉,等到吃完了,我们也就差不多把英国人打败了,然后就享用他们堆积如山的物资……我觉得他可能前几次跟英国佬打仗,吃缴获的英国咸牛肉罐头吃的太多,脑子被齁坏了!
哼,这只是个开始,他脑子被齁坏的事还在后面呢!
当小牟听到下级报告说部队严重缺粮时,他说出二战中,最有名的混账话之一:“这缅甸丛林树林密布,我们日本又是食草民族,你居然告诉我你们没有粮食!”结果,几万日军部队,在英帕尔的雨林中,一个个变成了饿鬼,因为饿病而死的人数都超过了因战斗伤亡的人数。英军几乎每次在击退日军后,都会在日军阵地上发现大量嘴里塞着野草的日军尸体……
我想那些日军与小牟地下相遇时,一定对小牟说:“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良心大大的坏了!”
总体来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除了在一些偏远山区以及战局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很少有缺粮的情况,因为通过征收,扫荡,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新鲜蔬菜,甚至鲜鱼鲜肉。扫荡后的日军↓
所以,中国战场的日军伙食还是可以的。但是太平洋各个岛屿上就惨了。
瓜岛战役中后期,日本海军被美军压制,运输粮食只有趁着夜色,通过驱逐舰快速运输(因为驱逐舰跑的快,比运输舰灵活),但是只能运送少量的物资,这种方式被称为“东京快车”或者叫“老鼠特快”。后来被逼的没办法了他们用油桶装上物资封死,然后用绳子棒成串,挂在驱逐舰上,靠近海岸,在涨潮的时候,把绳子割断,让这些物资,自己去浪上岸去,然后日本兵赶紧连滚带爬地过来取,终于有了一个新的歇后语————海运不用船——全靠浪。这种运输,也被人称为项链运输。不过,可悲的是,这种运输,只成功过一次。其他的,大都被美军火力给炸坏在海里。
所以,当时瓜岛除了饿殍遍地的悲惨场面,还会有一些为了物资而不要命,被美军火力炸开膛的日军士兵,临死前还在徒劳地往自己嘴里塞着大米和海水海泥的混合物,然后一边塞,一边从下面的伤口往外漏……整个瓜岛,日军死亡两万多人,其中,有接近一万人是因为病饿而死,瓜岛,日军的饥饿游戏。
尤其是后期,日军岛屿守备队都把粮食留在最后战斗之前,让士兵吃饱,平时,士兵只有饿肚子。喝点野菜汤,紫菜汤,海带汤,不明生物做的汤,我们现在看他们吃的不错,但是如果只让你吃这些,不给你粮食吃,你试试。特别是遇上一些岛上,没有水,更惨,比如硫磺岛,整个岛屿就是用火山灰堆起来的,哪来的淡水,除了下雨之外,所以他们在岛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盛水罐子,当时日军都渴到喝树汁,树被喝死了,就在树干上绑满罐子,以方便下雨的时候能多攒点水,至于吃的,能逮到什么东西就吃什么,只要吃不死人,哪怕吃草也行。当时日本士兵都看着运输船运来的洋葱都流口水,但是他们吃不到,因为这仅有的洋葱也是给军官吃的,他们继续喝自己的紫菜汤,海带汤,没有任何调料,然后期盼着能吃一顿粮食,哪怕喝一碗味增汤也行。在美军登陆前夕,硫磺岛的最高指挥官栗林忠道给每个士兵都发了饭团,米饭,让他们饱餐一顿,。不知道他们在吃的时候,心情如何?
但是也有精明的日军将领能够现地自救,比如驻守拉包尔直到战争结束的今村均大将,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自己生产,丰衣足食,就像当年我八路军南泥湾大生产一样。在后勤彻底被截断的情况下,没有被饿死病死。
我们来认识认识这个一手打造日本的“南泥湾”,日本版夏侯惇——今村均大将。
他是日军中少有的军政双优,体恤下级,品质优秀的将军。他小时候直到九岁还尿裤子,上课总是睡觉,体质虚弱。总是被同学嘲笑,但是在十八岁那年,在日本陆军大学第28期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得大正天皇赐刀。57岁被晋升为大将。
不过他曾经经历过一次有意思,但是死里逃生的意外。为了石油,他带领舰队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这是他第一次亲身参与海战。在战前,他说他自己就算是淹死,也要打这场仗,还不止提了一次,还一个劲提。这flag立的,真的,不淹他一次都不好意思了。结果,懦弱的海军马鹿的失误,让他的乘船被友军击沉,在船舱漏水急剧下沉的时候,他还在努力回想自己学生时代的游泳要领。结果他裹着一身的重油,在海里游了三个小时,才被救上岸。第二天,海军赶紧来谢罪,说没有保护好他,对于友军误伤的事,一个字也没敢提。在他战后翻看某海军将领的回忆录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舰体是被美军击沉的。
在他的带领下,拉包尔的日军在四面被围,后援断绝的情况下,直到投降时,人员死亡极少,不像其他的日军,哪怕没有美军进攻,光是饥饿疾病就把他们整死了!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把拉包尔建成了一个生态农业基地,手工制造基地,以及军工修理基地,大到战斗机,小到烟酒糖茶,他们都能自己生产。他们在投降时,还向澳军得意洋洋地展示他们组装好的战斗机。还说他们能够在岛上至少再坚持十年。
澳大利亚原以为他们也会跟其他岛屿的日军一样,饿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只派了3000人接受他们投降。当他们面对这么多日军及日本侨民时,一个个傻了眼,感觉自己不是来受降的,是来投降的。
他带领的日军纪律严明,没有出现任何骚乱,严格执行盟军的命令,哪怕做俘虏,也要做的立立正正的。把武器擦的干干净净,摆放好了。给3000澳军修的住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然后自己钻进了给自己修的茅草屋里等待命令。这让盟军对这位日本军人刮目相看。他在澳洲战犯监狱里被释放后,反思自己的战争罪行,并且写下战争回忆录。余生一直都在忏悔,而且他对日军南京大屠杀供认不讳,且极力批评谩骂战后日本国内一些军国主义思想残余势力,称他们是把日本毁掉的罪魁祸首。
以上都是日本陆军马鹿,说到日军伙食,不得不提日本海军马鹿,但是因为篇幅有限,我也只能简单讲讲。
日本向来重海轻陆,以至于陆海军关系非常紧张,连当年硫磺岛的栗林忠道都差点被海军陆战队的人给穿小鞋。你说说能不紧张吗。甚至都有人说日本的所有兵种只有三分之一跟外敌打仗,剩下的,全都是陆军和海军之间交战。
其实这样难怪陆海不合,你想想,海军都能造出在硬件指标上把欧美各国按在地上摩擦的“武藏”“大和”战列舰,能够和欧美国家海军打个来回的舰队。但是却造不出能够在诺门坎战斗中,抗住苏军BT-7快速坦克一发关爱的坦克。也同样造不出能够威胁美军谢尔曼打火机的炮。使得陆军打仗全靠信仰加成,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然后看到海军的装备,一边眼红,一边说海军马鹿懦夫,你要知耻。
同样在伙食上,海军也是完爆陆军,日本传统手艺做的精制米饭,不就菜都可以吃的香甜的那种,还有鸡蛋羹,清酒,干制海苔,生鱼片,水果蔬菜,猪肉汤,牛肉羹,羊羹这样的甜点更是随时供应,不像陆军为了吃个羊羹,不惜花掉自己一个月工资。偶尔来点西式蛋糕,各种冷菜,有时还能吃到日本的传统甜品——水馒头,骨汤面更是应有尽有,给人一种家里的感觉。
正当陆军在为能够吃上一顿加了几片叉烧肉的豚骨拉面而感激涕零,愿意随时赴死时,海军这边光吃咖喱牛肉盖浇饭都吃的想吐,看见生鱼片就烦,可以喝清酒喝到抱着战友跳脱衣舞耍酒疯,寿司当做日常,没饭吃才肯冷饭团加冷茶,这一点,硫磺岛的守备队哭死在散兵坑里。军舰舰体越大,菜品越丰盛,最最有名的当属“大和号”,日本的“大和旅馆”,连奶油冰激凌都有。西式菜品冷盘更是多种多样。整个二战,他全程打酱油,没有太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就是在1945年4月7日“联合舰队”集体板载的“天一行动”(又名“菊水特攻”)中,他被美军击沉。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没有多少损失的还有日本专业护航六十年的“雪风号”,又名——风 . 专业护航 . 全程欧皇扫把星 . 全场最佳 . 日军锦鲤 . 刚枪王 . 雪,英文名——Crazy. Lucky . Snow。
人家小雪是在战斗中一路欧皇,活下来凭得是本事加运气加成,在1945年4月7日,“联合舰队”集体万岁冲锋时,他只中了一发炸弹,而且还是一发哑弹,最重要的是回去之后被发现的,此战,“联合舰队”全军尽墨,但是小雪在没有当过一次逃兵,没有一次消极避战,而且火力全开正面硬刚的情况下,整个二战中只死了不到十个船员,失踪两人,舰体几乎完好无损。
你说说,人家“大和号”,一代旗舰,好歹还带头死了2498人呢,你就死了这点人,要不是人家别的军舰全程见证,真以为你是那懦弱的陆军马鹿(雪风号:去你妹的,你有本事给我来个侧方停船,倒船入库,S弯道躲炸弹试试,不要在地上逼逼赖赖,有本事倒海里来,你看我救不救你),此时,沉在海底快三个月的“时雨”号羞愧地低下了头。
解释一下我刚才玩的雪风与时雨梗:哥俩同为幸运加成的扫把星,本着护航谁,谁倒霉的原则。“雪风号”在队友落难时,救下来不少船员及伤员。而“时雨”却少的可怜,不是说“时雨”不道德,是因为队友每次还没有让“时雨”救,基本上死得干干净净,“时雨”最大的功劳也许就是收尸了。然后,“时雨”没能活到最后,在1945年1月27,被美军潜艇击沉。“吴之雪风,佐世保之时雨”,日本两大不死鸟,只有“雪风”孤零零活到最后。
不过人家军舰幸运,人家船上的人也幸运,四任舰长,都是安度晚年而善终。不像你们陆军马鹿,要么被判死刑,要么吃好几年牢饭还得写检查作报告。
说到这里,日军的伙食也就差不多了,记得之前百度里面有个几万字的文章,叫《恶魔的饱食——旧日本帝国陆军伙食》,里面对旧日军伙食的发展写的非常详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到了这里,我也简单总结一下。日军伙食,无论从材质还是从做法上,都体现了东方人特有的习惯,富有生活气息且注意节约,这与当时日本国情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好多人受抗日神剧的影响,对他们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他们一个个都跟饿鬼一样偷鸡吃。但是实际上,日军整体的伙食标准还是非常科学且极具特色。在保证营养的同时,也照顾士兵口味。不像英国搞出令人恐惧的咸牛肉罐头,也不会像美国,德国搞出油腻不堪的肉罐头和其他食物。以至于好多远征军士兵在啃着美国罐头时,仍然对缴获的日本的牛肉罐头念念不忘。
对于日本,这个超越了我们中国老师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好好反思,好好提防。尽管我们现在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不要像老话讲的——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他们的虎狼之心并未因战败而消除,谁能料定,他们不是二十一世纪的越王勾践呢?如今网上充斥太多煽动民族仇恨的言论,总是抱着勿忘国耻,抵制日货的心理去审视这一切。但是对方不会因为你的仇恨而尊敬你,惧怕你,反而他们会更加骄傲:当初我们给你们留下了多少恐惧和不堪,才使得你们如此记恨我们。同样是被他国屠杀,为什么我们现在不怎么恨越南,而这么恨日本?
总而言之,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只有自己反思,不断地自我完善,战胜自己,我们才能强大起来,到时候,这一切的仇恨也仅仅是一个血色的符号,醒目,但无关紧要。
看到有评论对“军校又几乎不招收平民”有疑问以及希望普及下当时日本军校的招考政策。
相关回答放在二更里了,因为文字有一丢丢多,为了不影响正文阅读,就放最后了。想了解的朋友麻烦手动翻到最后吧,谢谢~
第一次更新~
评论里有人看了日军薪资表后好奇为什么准尉军衔比少尉中尉低,但薪水却比他们高。这里解释一下: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资历”。日本陆军非常看重出身问题,准士官是一条分水岭,想要成为少尉,首先需要从军校毕业,但军校又几乎不招收平民。如果一个人的身份只是平民,那么他只能从最低等的二等兵(新兵)做起。
准士官是平民军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军衔,正常情况下,想从二等兵提升到准士官,需要花掉至少9年时间,然后才有考取军校的资格。
换句话说,凡是能够从最底层晋升到准尉的,基本都已经在军队中服役许多年。反观少尉,虽然军衔比准尉高,但都是刚刚从军校毕业的新生,军龄和资历的差距摆在那里。
从底层爬上来的准尉,早就在军队竖立了自己的威信,更受底层士兵爱戴,而少尉和士兵没打过多少交道,威信力不足,有些毕业生甚至都升到中尉了,实际地位其实还不如准尉。
二战时期日军以“武士道”精神而著称,打仗时高喊着万岁口号冲锋,外加枪法、刺刀功夫好,所以战斗力比较强悍,而无论是精神灌注,还是战术训练,都是由准尉负责的,所以准尉不仅地位比中尉、少尉高,他们的作用也不可忽略。
日本陆军高层虽然迂腐,但也明白准尉的重要性,所以准尉的薪水才会高于中尉、少尉。
▼▼▼在很多抗日神剧里面日军都是下面的下场,网友戏称“横店一年死七亿鬼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这些神剧的剧情,诸如手撕鬼子、飞刀杀群寇、步枪打飞机等等,总让人感觉日本人是经历了八年痛苦折磨,最后投降了苦日子才熬出了头。就连我班里的小学学员最近就纪念918主题提交的Scratch编程作业里,都有徒手撕鬼子的神剧情,真真让人哭笑不得……
那么,日军在二战的时候真的如此苦哈哈么,接下来对比一下二战期间各国的军队伙食,你就知道日军到底过的咋样了!日本
首赞回答里提到的脚气病问题,不是因为日军吃米去糠皮,而是因为自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8)开始,日本人的饮食中白米逐渐取代了传统糙米,成为日本人的主食。白米相较于糙米,非常缺乏维生素B1。
但从1913年起,陆军军粮就开始停止供应纯白米,而是改为了含有三成小麦的混合米。海军更是30年前就做出了改变。陆军伙食
二战前期日本陆军发布的士兵伙食标准:
每个士兵平均每天精米640克,精麦200克(或者精米855克和饼干675克,肉食罐头150克)。
素材方面士兵可以选择500克蔬菜或者110克干菜,还有40克的梅干以及20克的酱油和12克的食盐以及其他一些调味料。
从1938年4月15号开始,日军陆军又提高了士兵们一天的伙食标准,具体如下:
小麦:210克
大米:660克
干菜:120克
鲜肉:210克
蔬菜:600克
盐:5克
味增:75克
酱油:0.08升
茶叶:3克
砂糖:20克
清酒0.4升或甜食120克
香烟20支
日本陆军最奢侈的部队——731部队菜单
高等官早餐:
鸡蛋豆腐,猪肉丁酱汤,烧柴鱼、腌山榆菜、咸梅子等小菜,水果,白米饭或面包,咖啡
高等官午餐:
汤或橘子汁,扒烧牛肉,炸大虾,猪肉炖牛蒡,小菜,水果,白米饭或面包,冷果子,咖啡
高等官晚餐:
啤酒或白酒,金枪鱼生鱼片,蒸猪肉豌豆豆腐,醋拌萝卜丝肉丝,小菜,水果,白米饭,甜食,咖啡
判任官以下早餐:
猪肉丁青菜酱汤,醋拌笋、腌山榆菜、咸梅子等小菜,白米饭
判任官以下午餐:
猪肉炒花生米,炖猪肉,小菜,水果,白米饭,有时有冷果子
判任官以下晚餐:
生乌贼片,葱头炒鸡蛋,古老肉,白米饭,甜食,绿茶
这与731细菌战部队拥有大量做试验用的动物和食品原料,有很大关系。
但实际作战中,连续数天不断的移动,后勤补给经常跟不上军队行进速度,所以日本步兵一般只能靠随身携带的2天分量的口粮维生。一般是由大米,食盐,咸梅干做成的「日之丸便当」。这样的饮食虽然能填饱肚子,却是严重偏食。日之丸便当
还有一种情况日军的伙食也不是很好,那就是刚入伍的新兵们。但这其实并不是因为日军没有粮食供给,而是因为日军陆军和海军中的一种传统,这是为了锻炼日军士兵的意志力和服从力,但即使是这样,日军士兵也能吃到米饭和一小块肉。海军伙食
日本海军的伙食跟陆军相比,可以说是一直都很丰盛了:
海军士兵早餐大多数都有大米饭以及味增汤、酱菜等等,军官每天还能有额外的海苔、鱼干以及咖啡、麦片粥等供应,午餐更是比陆军的好上几百倍,就例如猪排、咖喱牛肉等西式餐点供应,甚至日本传统的鱼、寿司都有,可谓十分丰富。
到了晚餐时间,还有一些日式菜系可供日本海军士兵和军官享用,这些都还不算完,在晚餐结束之后,海军士兵们还能在战舰上面的小卖部买到烟酒以及面包等当做宵夜来吃,这些都不算完,海军的伙食从战争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任何的变化。
此外,二战期间日军甚至日本百姓口粮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东西——纳豆。
纳豆变成日本人在战争期间可以获取的营养丰富的食品,对于蛋白质食品匮乏的日本非常重要,经过日本科学家研究 100克纳豆,便可以从中获取相当于吃3个鸡蛋、80克牛肉或者120克猪肉所含的蛋白质。二战期间纳豆已经在日本是一种军人要吃,百姓也要吃的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甚至在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中,日军为了减轻负担,每艘潜艇只带有足够的纳豆作为食物,为士兵提供身体每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纳豆成了重要的军需产品。
日军中也出现过饥不择食、饿死人、吃人的现象:补给中断
众所周知,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被美军打的节节败退,很多岛上的日军被切断了补给线,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的口粮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而在当时也确实出现过饿死人和吃人的现象。打秋食的日军孤军深入
1937年日军从上海奔袭南京时,由于部队突进过快,后勤补给跟不上,就曾出现伙食短缺的现象。
不过,总体来说,二战期间日本军人的伙食和收入在日本国内算是中上等水平了。 1943年期间的日本陆军官兵军衔薪水列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日本普通士兵的薪资不算高,但士官以上军官的待遇,即使和今天对比都是非常很不错的。
在30年代后期,1克黄金兑换是1.36日元或1.13美元。日元和美元的购买力差距不大,完全不是现在1:100这种。按照金价260元人民币一克计算:日军一等兵月薪9日元,约为1720元人民币。说实话并不高。日军曹长(相当于解放军的军士长)月薪最高是75日元,约为14338元人民币。这个就很厉害了!陆军大佐(相当于解放军大校,师级军官)月薪最低是59265元人民币!大正时期的日本物价
参考大正时期的日本物价,日军的待遇还是相当高的,比起整个社会的都属于高收入阶层。当时的1个产业工人,收入较高,但月薪也只有5日元左右。
当时虽然鸡肉(因为肉鸡养殖和饲料工业二战后才由美国传到日本)、冰淇淋都很贵,工业品消费也不低。但是本土产品、农产品、和其他生活消费比如陪酒女郎(每人3日元,即573人民币),都很便宜。一个陆军将军月薪可以买上吨的大米,因此战前的昭和贫困子弟都挤破头参军。
下面看看其他国家军队伙食:德军伙食
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
士兵伙食供应的数量分为四级:
I级:战斗地域。
II 级:占领区
III级:本土驻守部队
IV级:国内办公机构文职人员。
其中已I级数量最多,以下逐渐递减。这里就介绍最主要的战斗地域伙食。
I级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最高优先配给。
主要包括:
黑麦面包:750克
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
香肠(生罐装食物):120克
(有时是熏鱼)
果酱或人造蜂蜜:200克
煮过的土豆,蔬菜:750克
肉类:120克
蔬菜或动物脂肪:45克
调料:15克
咖啡豆(有时以红茶代替):8克
巧克力或糖果:1袋
香烟纸:7卷
烟草:2卷
(这里和有趣的是SS第12“阿道夫。希特勒青年”装甲师,该师将常规配给的烟草全部以糖果代替。而酒精饮料则以牛奶代替)
行军食物--Marschverpflegung
这是供应给行军途中部队的伙食,不可进行烹饪。这种伙食对于前线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通常由各部队的炊事员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行军中的士兵们每人每次领取3-4份。
黑麦面包:700克
冻肉或芝士:200克
黄油:60克
咖啡:9克 或红茶:6克
砂糖:10克
烟草:6卷
这些食物用罐头和纸包好,放入纸箱内
携带食物(全份)-Eiserne Portion
其饼干通常以纸和罐头包装
饼干:250克
冻肉:200克
干燥蔬菜:150克
咖啡:25克
盐:25克
这种饼干也叫作Zwieback,和一种经过烘烤后的硬饼干相似。
战斗食物:
1943年经战斗要求供应的无需烹饪的特殊食物。特点是方便携带和含有高热量
分为:大型战斗食物(Grosskampfpaeckchen) 和近距离战斗食物(Nachkampfpackchen) 两种,只供应给前线作战部队。
主要包括:饼干,糖果,罐装巧克力和烟草
这些食物转载在补给车上,然后在出击前由指挥官下令食用。苏联军队伙食
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Shchi〕和煮荞麦汤〔Kasha〕。附加食品是茶、咖啡、盐、面包、通心粉、咸鱼或罐装肉。
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见的,四三年后,通过租借法案来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见的。这些原料通常被称为“第二前线”而鸡蛋粉被称为“罗斯福的鸡蛋”。援助的食品物资包括面粉、干碗豆、豆类、糖和罐装肉类。其他的还有 Tushonka 黄油〔一种由凝胶沉淀捣碎制成的东西〕、蔬菜、油、人造黄油、罐装的或块状干牛奶、干鸡蛋、粗面粉和咖啡。虽然咖啡的供应一直没有间断,但茶依然是传统的常见饮料。俄国茶壶〔Samovar,俄国的传统制茶器具,类似于咖啡壶〕在前线很常见。战斗行动期间,面包和香肠的配给也是很平常的。某些部队在缩小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时候,一些被释放的苏联战俘死于这种非常见原因:他们喂给那些虚弱的人面包和香肠,却不知他们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无法消化那些。
苏军1940年山地部队口粮表:
1,小麦粉面包:1000克 (饼干:700克)
2,肉:350克 (马肉:435克,仅供炖食)
3,动物油:20克(生羊油:20克)
4,炼脂油:40克(不代用)
5,荞麦米:40克
6,大麦米:40克
7,去皮豌豆:20克
8,黄米:30克
9,大米:40克
10,燕麦米:10克
11,通心粉:20克
(以上5——11项只准按等量互相换用)
12,土豆:35克
13,甜菜:20克
14,干菜:10克
15,干葱:3克
16,干香菜、芹菜、根菜:2克
(以上12——16项均为干菜,有条件时应用100克鲜菜代替20克干菜)
17,蕃茄酱:10克 (鲜蕃茄100克)
18,喝茶用糖:75克
19,食用糖:10克
20,红茶:3克
21,味精:3克
22,草莓果汁:5克
23,柠檬酸:1克
24,胡椒:0.2克
25,干果(水果罐头):25克
26,盐:30克
27,碱:200克/月
备用食品(每人每天只发给其中的一种)
熟猪油:50克
熏肠:100克
荷兰干酪:100克
奶油:50克
肉素混合罐头:200克
素罐头:400克
鱼罐头:200克
肉罐头:200克
炼乳罐头:100克中国军队伙食
八路军配给:
应该承认共产党军队当时从统帅到士兵大体能够同甘共苦。抗战时期,国民党搞封锁,40年后停发八路军的军饷,毛借助了古代先贤的军队屯田的法宝,向军队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在延安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的牛羊、南瓜、小米饭养壮了八路军战士,也伴着他们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山东百姓同样用煎饼大葱供养着自己的队伍,背包上绑着几根大葱的山东“土八路”,小米加步枪”也再简练不过的形容出了共产党军队的形象。共产党,在到达延安的最初几年,迎来一段“黄金岁月”。没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远离日本侵略者,生活安定,衣食有保障。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停止向延安供给军费并实施物资封锁。边区政府征调军队和马匹备战,然而偏遇自然灾害,粮食极其紧张。延安普通工作人员的伙食是小米饭加土豆、 白菜汤,有级别的老同志才会配给一些大米。115师的师长林彪几次请战地记者柯华吃饭,每次也不过是炖一只老母鸡。
国民党陆军1945年伙食标准:
(1斤=600克.1斤=16两.1两=37.5克.1钱=3.73克)
中熟米:27两 蔬菜:1斤 肉类:一两四钱
豆类:一两四钱 油:六钱 盐:四钱
燃料:二十四两。
中熟米:1012.5克 蔬菜:600克 肉类:52.42克
豆类:52.42克 油:22.38克 盐:14.92克
燃料:900克
二战中,美国针对中国军队长期缺乏营养,体力较差,影响战斗力,
由美国营养专家提出供给标准(每人每日发给):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类: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盐: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1盎司=31.1035g英国军队伙食
1盎司=28.3494克;1磅=16盎司=453.5919克。
英国步兵每日配给:
1又1/4磅鲜肉或冻肉,或者1磅罐头肉或咸肉
1又1/4磅面包,或者1磅饼干或面粉
4盎司咸肉(熏肉)
3盎司干酪
5/8盎司茶
4盎司果酱
3盎司糖
1/2盎司盐
1/36盎司胡椒粉
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鲜蔬菜,或者2盎司脱水蔬菜
1/10吉尔酸橙汁(在缺乏足够新鲜蔬菜的情况下作为替代品,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1/2吉尔朗姆酒(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每周供应不超过2盎司的烟草
(带*的项由指挥官决定是否发放)
在必需的时候允许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4盎司燕麦片或米代替 4盎司面包或者饼干
使用1/30盎司巧克力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1品脱勾兑酒(葡萄酒,白兰地)代替1配给量烈性酒
使用4盎司干果 代替4盎司果酱
使用4盎司黄油、猪油、人造黄油,或者1/2吉尔食用油 代替4盎司咸肉(熏肉)
英军前线罐装食物(一线配给标准):
1磅咸肉罐头肉
12盎司饼干(3盎司一包,共4包)
5/8盎司茶叶
2盎司糖
1/2盎司盐
3盎司干酪
1盎司肉酱
(2块与饼干大小的包装,一种浓缩的牛肉汁,质感类似于中国的甜面酱)
英国印度籍步兵每日配给:
(这个配给量是属于战斗人员的额外配给,把这个配给量加上非战斗人员的每日配给量,
就是一名步兵的单日配给)
1磅鲜肉+1/4磅鲜肉
3盎司咸肉(熏肉)
1磅土豆+1/8磅土豆
1盎司茶叶+1/3盎司茶叶
1/2盎司盐(大概15克左右)+1/2盎司盐
1又1/2磅粗面粉
1磅面包
4盎司木豆
2盎司酥油
1/6盎司红辣椒
1/36盎司胡椒粉
1/6盎司姜黄粉
1/3盎司姜
1/6盎司大蒜
2又1/2盎司糖
1盎司浓缩甘蔗汁(糖的替代品)
英国印度籍非战斗人员每日配给:
1磅鲜肉
1磅面包
3盎司咸肉(熏肉)
1磅土豆
1盎司茶叶
2又1/2盎司糖
1/2盎司盐(大概15克左右)
1/36盎司胡椒粉
二战英国皇家军队的伙食当然是少不大名鼎鼎的咸牛肉罐头,伙食水平低于美国军队但是远在德国和苏联之上。美国军队伙食
美国的伙食最为丰盛。
在战场上将咖啡煮到有滋味的地步则要很多柴火和淡水,同时在前线点火更有自杀的嫌疑,所以美国军需部绞尽脑汁找到勒两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是将咖啡磨成很细的粉末,制成可溶咖啡,对水即饮。二是把咖啡豆在产地烘烤,然后小批量磨碎,即冲即饮。巧克力、可口可乐口香糖和野战饭盒,曾是二战中美国官兵随身不离的几件受用物。自诩“二线球队”的美国,直至1944年才大规模参战,400万出境军人,一年里竟然喝掉10亿瓶可乐。外表吊儿郎当的美同大兵,所到之处,总是嚼着巧克力和口香糖,高兴时还向周围儿童撒发。那些被战祸搞成破落户的西欧人,看着羡慕不已。这种野战饭盒,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午餐肉、色拉佐料,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3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
他们吃的食物鸡蛋粉是主要的早餐来源,用各种形式制作,一般是搅拌。不管怎么做这些蛋,有烤薄饼,用面粉和鸡蛋粉制作,不仅像飞碟,而且简直一模一样。军队派发的“热带黄油”,因为制作的时候考虑到要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变坏,所以无论用什么办法都难以融化。面包是新鲜的,由厨师当场烤成,但太粗糙了,只适合做法国烤面包片———还是用鸡蛋粉做的。有时会有燕麦,但像胶一样黏。美国的战时物资供应充足,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美军官兵每人都配备几套卡其布军服和呢料军服;另外还有工作服、夹克、大衣、鸭绒睡袋、皮靴、雨衣等等。在食品方面,最具特色的是花样翻新的各式罐头。1937年,美国的霍梅尔食品公司首次生产了“罐头午餐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帕姆罐头午餐肉成了二战盟军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美军食谱,中午和晚上,有罐头食品炖梅干,在废罐头上加热的肉末杂菜,肉大部分是斯帕姆午餐肉,被称为“神秘肉”。许多美国军队中的现役人员都讨厌看到斯帕姆午餐肉。在二战中,美军野战食品发展很快。野战食品的种类超过23种。
C型食品(单兵作战食品)是在二战中最常见、士兵们吃得最多的伙食。它约重3千克,有11种餐可供士兵选择,其中5种含有豆类。美军还为特种作战小分队,包括进行丛林战和山地战的部队,研制了特殊食品,称为B型食品,主要配给100人的小分队。美军在二战时广泛使用工业化生产包装的战斗口粮(Combat rations),其演变和配方相当复杂。
朋友们看二战片时常听说有三种,即C口粮(C ration),K口粮 (K ration)和D口粮(D ration)。C战斗口粮是从1938年开始研制的。美军C战斗口粮特别设计用于没有餐厅的实战条件下的部队,要求便于单兵携带,满足三餐营养。C战斗口粮包装在6个小铁皮罐头内和一个附件包。其中三个铁皮罐头是肉类,称为M成分。另外三个铁皮罐头是面包类,称为B成分。6个罐头组成一天的口粮。多数情况下美军C战斗口粮为冷餐。但也可加热食用。M成分有多种配方:有肉和豆类,肉块和蔬菜,肉和通心面条,腊肉,鸡蛋和土豆,肉和面条,猪肉和米饭,香肠和豆类,猪肉和豆类,腊肉和利马豆,鸡肉和蔬菜。这些东西煮熟后分装在铁皮罐头里,装在木头箱或纸箱里运往前线。后勤人员配餐时根据不同配餐方案组合而成。
例如:
M1号组合方案包括火腿, 鸡蛋和土豆,肉和豆类,鸡,蔬菜;
M4号组合方案包括猪肉和豆类,肉,通心粉,火腿,利马豆。
B成分也有多种配方:有饼干,混合压缩麦片,糖衣花生仁或葡萄干,速溶咖啡,蔗糖,
速溶柠檬粉或橙粉,水果糖,果酱,可可饮料粉和褐色牛奶糖。
后勤人员配餐时根据不同配方加入不同成分即可。
例如:
B1号组合方案是:饼干,压缩混合麦片,咖啡,方糖块,糖衣花生仁。
B4号组合方案与B1号一样,只是用巧克力豆取代了糖衣花生仁。
把上述M1的三个罐头和B4的三个罐头放在一起就是一个C战斗口粮。
当然不要忘了配发一个附件包。
附件包里面有九支高级香烟,净水药片,火柴,卫生纸,口香糖和开罐头器。
还有一种在二战期间被美军广泛使用的是K野战口粮(K Field Rations)。
K口粮最初于1942年起被美国陆军采用,最早使用K口粮的部队是伞兵。
早期的K口粮是包在棕色纸盒里。后来发展成彩色纸盒,早餐盒为棕色,正餐盒为绿色,晚餐盒为蓝色。这种颜色的区分使士兵们很容易选择自己需要的食物种类。K战斗口粮正餐盒,内有奶酪罐头,饼干,糖果,口香糖,饮料粉,砂糖,盐片,香烟,火柴,开罐头刀和木勺。K战斗口粮晚餐盒,内有肉类罐头,饼干,肉羹,糖果,口香糖,速溶咖啡粉,砂糖,香烟,开罐头刀,卫生纸和木勺。另一种战斗口粮D在二战中是非常有名食品。它的成分就有一种,巧克力糖。D口粮是高热量的高级食品,由于所有的人都喜欢吃巧克力,美军也把D口粮当作鼓励士气的好东西。D口粮重124克,由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荷西市的荷西公司生产。
看完之后感觉日军伙食真的算二战军队伙食里很不错了。
部分资料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84312/
二更~
看到有评论对“军校又几乎不招收平民”有疑问以及希望普及下当时日本军校的招考政策。
我查了一些资料,下面说说日本当时的陆军教育体系吧。
参考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7年第三期,作者马晓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日本近代陆军教育体系是明治维新后效仿法德军制创建的。
在这套体系之下,陆军从日本青少年中择优招入陆军幼年学校(1872年成立);
经三年严格的军事教育,再择优选入陆军士官学校(1874年成立);
毕业后经过联队实习,方可获得报考陆军大学(1882年成立)的资格。
“幼年学校—士官学校—陆军大学”这样一条日本陆军军人的主要培养和晋升途径形成。只有在这三级军事学校接受完整的军事教育,才能通往陆军高层,最终能进入陆军核心部门的仅是其中最优秀的部分学生。这就是日本陆军的精英教育体系。
活跃于侵华战争及二战时期陆军军官的中坚分子,大部分经由这三个层级的学校,一路接受军队特有的精英式教育,最终进入日本陆军的决策枢纽。其中较为熟知的有阿南惟几、梅津美治郎、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石原莞尔、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等。同时很多著名的中国将军,比如蔡锷、何应钦、黄慕松、李汝炯、汤恩伯等,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幼年学校
陆军幼年学校是培养陆军军官的初级教育机构,主要招收13—16岁的青少年学员,最初成立于1872年,采取寄宿制,学期三年,除学习一般中学课程外,重点开展军事技术教育和军人精神教育。毕业后经过选考进入东京的中央幼年学校,继续学习两年,之后作为士官候补生在军队接受半年训练,才能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接受初级士官的培养。
陆军幼年学校的教育纲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五点:第一,军官的预备教育;第二,培养学员忠君爱国的精神;第三,学习军纪、礼仪等军人必要的操守;第四,锻炼学员强健的体魄;第五,教授基本文化知识。
陆军幼年学校的教育分为教授部和训育部。教授部重在文化知识和精神的教育,主要科目有伦理、国语汉文、外语、历史(对比本国历史与外国史,特别注意宣扬皇室尊严、国体优秀、祖先宏业、人情醇厚等)、地理(配合历史教育,培养爱国心)、数学、博学、物理、化学、矿物、绘画、习字、唱歌、理论。训育部主要对学员进行最基本的军事训练。学员在地方幼年学校主要学习体操、游泳及军队内一般训诲,中央幼年学校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射击、剑术、马术。
在陆军幼年学校的课程中,伦理、外语、初等教练与一般日本中学所教授的科目有显著不同。伦理根据天皇所下教育敕谕和军人敕谕的要求,除讲授人伦道德、国民义务外,特别强调军人本分的教养和军人意志的锻炼。当时,一般日本中学的外语课程主要以英语为主,而陆军幼年学校则设有法、德、俄语,学员可在此三种语言中任选一种学习,不教授英语。这既源于日本陆军军事教育有效仿法德之传统,也与陆军内部轻视、敌视英美的习惯有关。初等教练科目属于军事训练,是区别于一般中学、体现军校特点的课程。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立于1874年,目的是为陆军培养基层指挥官。日本陆军从下级军官到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该校毕业生,成为日本独有的现象。该体制为贯彻陆军高层乃至日本国家的政策、意志提供了便利,在约束、团结军队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士官学校的主要教育纲领为:第一,彻底灌输学员国体、建军本义、尊皇爱国之心;第二,锻炼军人精神、贯彻军纪,提升品性;第三,锤炼体能、意志力;第四,教授学识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士官学校的教育分为训育、学科和术科。训育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员作为初级士官指挥小部队作战的能力以及对学员进行军人精神教育。学科教育包括军事学和普通学,军事学教授战术学、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