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网课

  教育学专业网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要怎么选择,相信大部分考生都会感到困惑。新东方的名声算是家喻户晓了吧,他们的教育学专业辅导课程,还可以吧。网校有着业内严选师资团队,高清录播 互动直播、答疑、批改、督学等全程服务等。

  当然选择一个好的考研培训很重要,但其中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里小编为大家摘录了一些考研相关知识点,方便考生学习:

  考研:教育学部分习题及答案之古希腊的教育(4)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三、分析论述题

  1.请评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答: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他自幼出生于雅典一个手工业者家庭,母亲是一个产婆,家庭条件较艰苦。而苏格拉底自己相貌丑陋,不修边幅,很不招人喜欢。然而,苏格拉底却对哲学和科学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当时无固定的学习,他向所有有学问的人学习,阅读所有能得到的诗人与哲学家的作品,成为了一个有全面教养的人。他的一生以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为乐,从不收取学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吸引了许多学生,因而得到很多有学问的人的欣赏和尊重,影响了不少人,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很可惜却因被人诬告而被当局判死刑。

  苏格拉底在教育上的观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首先对于教育的意义,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不论是天资聪颖的人还是天生比较愚钝的人,都必须勤学苦练,否则好的秉赋会散失。他认为,只有人不能预测结果的事才是有神掌握的,只要使人可以预测结果的事(建筑、农艺|治国等)都是由人的智力掌控的,是可以学习的。因而,他不论人的身份、地位,对于向他请教的人一律赐教,对于见到的不合理的事他也上前说教,企图以教育来改变身边的每个人。

  也正因为教育有这么重要的意义,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应当当成一件国家大事,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治国人才。当时,雅典对选举统治者采取的是抽签的办法,苏格拉底是一个爱国者,深爱自己的母邦雅典,为雅典的安全英勇战斗,严守雅典的法律,但他对用抽签的办法挑选国家官员的传统一再批评,认为把管理国家的大事交给偶然中签的随便什么人,而不问其才德,这是不负责任的极端民主。他提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这种人才。

  那么,培养这种人最关键的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认为应当是道德。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主要研究自然哲学,到苏格拉底中年,雅典从繁荣走向衰败,社会问题成堆。自然哲学已经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应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人类自身问题,为此他提出了研究道德的哲学。针对智者所说的真理因人而异,没有普遍的真理,苏格拉底提出异议,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因而,苏格拉底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这一见解影响了柏拉图对共性、理性的探求。

  经过对伦理问题的长期探索和总结,苏格拉底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有影响的道德教育思想,首先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学会做人,可见他把德育放到高于德育和智育的位置。其次,提出了“智慧即德行”的著名论点,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智慧即德行的论断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既然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行为,也就是说德行是可教的,后世的教育家便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知识即道德的观点并不完善。此外,苏格拉底还提出“自制是德行的基础”、“守法就是正义”、“身教重于言传”等重要的道德教育观点,并且以身作则,自己就是高尚道德的典范。

  从上面的教育目的出发,苏格拉底对教育内容也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因而除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同时,苏格拉底还很注重体育锻炼,认为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强壮。可见,苏格拉底已经明确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的三者同样重要。

  苏格拉底的思想特点除了反映在上述这些教育思想种以外,也表现在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上,他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第一,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第二,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第三,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总之,苏格拉底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伟大人物,他把教育放在国家大事的位置上,强调教育与政事的结合;苏格拉底对伦理学的研究是前所未有的,开拓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纪元,从而为道德教育奠定了更加丰厚的理论基础;苏格拉底不仅总结自己经验提出有异于前人的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而且也在实践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助产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影响了后世很久,至今教学领域还很提倡类似这样的启发教学方法。因此,苏格拉底在教育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虽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有其难免的弊端,但仍是一份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2.评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他自幼父母双亡,在亲戚的帮助下,到过许多著名学园求学,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还解剖过动物和人的胚胎,其教育著作已经失传,我们只能从其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著作中窥见其教育思想的胚胎。

  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事物是质料和形式的统一。在认识论上,他认为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经验和感觉的源泉,而经验和感觉则是理性思维和概念的源泉。概念由感觉产生,是知识的高级阶段。认识事物的一般,从感觉上升到理性思维,认识共相、概念,这是科学的任务。这些观点都为其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它的教育思想总的看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灵魂论

  首先,亚里士多德根据其灵魂论提出教育应当包含体育、智育和德育。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两种成分。所以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这三个部分相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生命。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如果它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如果它既是营养的,也是感觉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在灵魂的三部分中,植物的灵魂与理性不相干,动物的灵魂即感觉,使灵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就成为人。

  灵魂论在教育上有重要意义:第一,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它们与生俱来,不承认它是违反人的本性的,也是做不到的;其次,人又不同于动物,人具有理性,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使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人品欲望肆虐,不听从理性的指导,人就降低成为动物。用理性引导、限制、指导欲望,人就上升为人。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这一论断很重要,虽然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是认为教育包含德、智、体这在当时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其影响一直延伸到现在。

  (2)教育的作用

  在分析教育的内容的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论证了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他认为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在这三因素中教育显然有其特殊的作用。但是,在高度评价教育作用的同时,他并不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万能的。教育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又在不良环境中形成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对这种人需进行法制。只有当法制、良好的环境影响、正确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形成合力时,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也是卢梭划分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的教育的张本。不同的是卢梭认为后两者应服从前者,亚里士多德坚持天性、习惯服从于理性的指导。可见,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为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不愧为教育先驱,他的这些论证在当今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学习、家长教育儿童方面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白板说

  除了用灵魂论解释教育的内容,用天性、习惯、理性分析教育的关系以外,亚里士多德还以“白板”、“蜡块”为喻,生动分析了教育过程的作用机制。他在其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用蜡块与金戒指比喻感觉和感觉对象的关系,感觉只是采纳被感觉的东西的形式而不取其质料,“正如蜡块只把金戒指的印记印在自己身上,而不取黄金本身”。人的灵魂也就像一块什么也没有的白板或白纸,它能接收对象的知识。也就是说人接受教育,就如在白板上图画,人能吸收外界提供的知识。

  这种观点的提出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这是古希腊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成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但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有限,因为人的灵魂与蜡块不能等同,感觉印象进入灵魂时,经思维加工引起了灵魂的改变,而蜡块印了戒指后其性质没有变,这一点亚里士多德的考虑有所欠缺;其次,人与外界关系不是纯粹的被动关系,认为外界给什么人就学什么,过于绝对。

  (4)教育对象

  最后,亚里士多德还对教育对象做出了规定,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人人都应受一样的教育,认为教育应有法律规定,这样才能确保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

  以上这些就是亚里士多德主要的教育观点,其思想较前人更加系统,并且提出许多重要的议题,在世界教育史上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没有把理论停留在纸上,而是结合到自己的实践中:根据人的自然发展,将人的教育进行分期,对实际教育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提倡胎教和婴幼儿教育,主张优生优育,控制人口过度增长。游戏对儿童有益,但要选择健康的游戏;提出初等教育分四科:阅读、书写、体育、音乐和绘画。不同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认为身体的训练应在智育之前,强调儿童的体育应柔和,避免孩子变残忍,并要求把音乐列入必修的课程当中;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倡教学与科研结合,研究与实验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结合,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家庭的教育作用,积累了完善的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