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滑坡十篇
道德滑坡篇1
话题参与:王庭学、杨红林、洪国棚、邓绍君、杨朝丽
【话题】近年来,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行为在社会上频繁发生,且正日益影响着年轻一代。由于公众道德的缺失,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使得社会变得多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不得不承认,时下社会上欺诈善意、透支爱心的行为越来越多。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每天赚500块的假乞丐都是这类的典型,道德滑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广泛思索:当今社会是不是一个道德滑坡的社会?如何有效遏制道德滑坡?且看老师们的观点和建言。
“向善”仍是社会的主流
杨红林(安顺市第八小学)
我们不能因为看到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就丧失了信心,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虽然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但是也有更多的正面现象,如感动中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等等。我们也知道,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有那么多爱心人士去慰问、去捐款捐物、去献爱心,佛山市280名市民还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这些爱心事迹说明“向善”仍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天性,是社会的主流。
重塑美好道德是拯救道德危机的良药
王庭学(黔东南州黄平县苗陇乡翁板小学)
重塑美好道德乃是拯救道德危机的良药。重塑美好道德的实现,应建立在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基础的深刻认识和信仰上。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支持、政策的导向和制度的保障,但更离不开发自人们内心的道德自愿和道德自觉,只有建立在美好道德基础上的道德行为才能克服虚伪的道德行为,才能克服个人利益因素和外在因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才能克服道德行为过程中出现的重重困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道德滑坡问题。
少批判,多执行
洪国棚(扎佐镇中心小学)
能产生道德滑坡的感觉,本身就是道德体系重建和觉醒的结果。
实际上在道德崩溃的年代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正是由于道德感的复苏,这种感觉才会很强烈。
为什么?
每一次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都有前有后,先行者若回头看,自然有此一感。但先行者的任务不是抱怨和指责,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自己心中的道德标准。少批判,多执行,长此以往,一切都会变好。
低劣的只是小部分人
邓绍君(盘县特殊教育学校)
我倒是认为,正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意识在不断提高,才会有某些有心者(或好心或恶意)刻意扒出一些反映道德败坏之事(扶老人、小悦悦、招远血案等)。但这只是部分的,是局部的。正如我们不能看到工厂里产出一件次品就说整个工厂设备粗劣,因噎废食,以偏概全刻意强化纯属个案的恶行,是许多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劣性,他们自以为忧国忧民,实为哗众取宠。可耻,可悲!
对于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确实该注意,因为它反映了社会制度、人民素质的不足,但又不能过分强调,甚至进行歪曲、以偏概全。有不足,确实该改,但我们不能过于悲观。我们应该相信:人民整体的道德意识绝不会“滑坡”,低劣的只是那小部分人!
你文明,中国便不粗鄙
道德滑坡篇2
关键词:道德滑坡;纠正道德滑坡;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27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基本上也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精神领域方面出现了道德滑坡问题,人们忧心忡忡,要求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是这样。他们认为:1)社会转型时期出现道德滑坡不可避免,这是社会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2)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对道德的要求不能太高。3)道德水平由经济水平决定。我国目前道德水平不高,是因为经济不发达,将来经济发展了,道德会自然而然上去。上述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第一,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滑坡有某种客观性,但这并不等于对道德滑坡可以听之任之,也不等于对制止道德滑坡无能为力。事实证明,在道德建设上,抓不抓大不一样。第二,道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但不能因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容忍道德滑坡现象存在。越是初级阶段,越需要重视道德建设。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对道德会产生影响,但道德水平的高低不取决于经济水平的高低。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道德水而低就是例证。某些国家经济发展快,道德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也主要不是经济的原因,而是他们重视道德建设的结果。
不重视道德建设,对道德滑坡持无所谓态度,归根到底是对道德滑坡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道德滑坡无害论”的观点,甚至还有人认为道德滑坡有利于经济发展,这种观点显然是十分错误的。道德滑坡不是无害,而是危害极大。
一、道德滑坡的危害
(一)对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危害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导向,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要求,倘若道德出现滑坡,就谈不上社会主义道德导向。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布热津斯基说:“在中国取得经济成功所付出的代价是共产主义意识的淡化,”“是与某些共产主义的核心原则分道扬镳。”布热津斯基的话虽然有攻击性,但可以看出道德滑坡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导向的弱化。不仅如此,道德滑坡还对经济的性质产生影响。邓小平谈到党内和社会风气不良的危害时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个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1]154可见,道德滑坡不遏制,对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不利的。
(二)对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危害
邓小平多次讲到打击经济犯罪、反腐败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没有打击经济犯罪这一手,不但对外开放政策肯定要失败,对内搞活的政策也肯定要失败。”[2]404又说:“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整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2]313经济犯罪和腐败是道德堕落的结果,经济犯罪、腐败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危害也就是道德滑坡对其的危害。道德滑坡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有危害不难理解,因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其中也包括道德行为。譬如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常常会出现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出现的矛盾就难以解决,就会影响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三)对实现社会稳定的危害
道德滑坡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看出。1)破坏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是社会得以稳定的保证。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道德的作用至关重要。道德滑坡,利己主义的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就无法建立,社会的稳定就无法实现。2)使社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道德滑坡,利己主义膨胀,人们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社会就会因此失去凝聚力、向心力。而一个社会失去了凝聚力、向心力,任何悲剧都有可能发生。3)导致各种行为的上升。道德滑坡,道德约束力减弱,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就容易铤而走险。事实表明,社会犯罪与道德滑坡是正比例的。而社会犯罪率越高,社会不稳定的程度就越大。
纠正道德滑坡现象,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实行综合治理,其中一下几个环节尤为重要。
二、解决道德滑坡的对策研究
(一)合理扬弃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们民族所看重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崇礼重义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践行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民族精神。这些都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舍弃掉。它依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道德有很强的继承性,我们在进行道德建设时应把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有机结合,反映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道德滑坡篇3
摘要: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取决于公民的道德素养。要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然而,在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屡屡发生,我们必须进行道德化治理,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众的道德认识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伦理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质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公众道德滑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道德滑坡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道德;伦理;道德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严重,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现代人的内在心灵问题,从而引发我们伦理的思考。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当你听说这个消息时,你是否会感到心痛,内心产生一种疑问:我们现在社会的公众道德怎么了?我们有该如何认识公众生活领域的道德?
一:“道德”与“伦理”
“道德”和“伦理”关系比较密切。“伦理”是指在人与人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规定,它强调的是由人构成的人伦关系,这些关系是客观存在的;“道德”则要将伦理客观化的道理、原则内化为内在的规范和德性,具有主观性。伦理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道德则成为伦理的载体和形式。在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人类道德也不是一直上升的,道德发展进程是曲折的,但在总体是前进上升的。
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道德
公共道德的形成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它通过建立一种公认的道德标准,构筑了人们的行为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个人利益的实现是不能影响他人的,倘若超越了这个界限,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社会公共道德,表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火车站、商店、公园等公共场所,人们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然而,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人们乘公交车不排队、争先恐后抢位置;坐公车不愿给老弱病残者主动让座,不懂得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的道理;外出旅游,随地扔垃圾,随意刻画破坏旅游景点,人们只注重小家庭的卫生和美化,而随意糟蹋公共卫生;家庭伦理道德沦丧,不赡养老人,个人隐私四处泄露,各种骚扰电话,诈骗电话不断;至于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说脏话恶语、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者更是常见现象,好多人被戴上了“没素质”的标签。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价值依然存在,只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家都趋向利益化,所以在道德选择上就会更多关注于个人的利益。社会存在的道德下滑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道德失范成本相对过低、法制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
(2)在当前社会中,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和激烈的竞争,刺激了部分人的私欲,产生金钱至上的观念。
(3)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为了生计,导致了弱势群体的道德素质下滑。
(4)各种错误的社会价值观泛滥,导致种种道德沦丧现象频繁发生。
(5)诚信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6)少数政府官员的不良作风带来的一系列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社会公众道德治理的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的道德下降困境,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去完善我国的道德建设,使人们在其中生活的更加幸福。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之魂,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我们民族所看重的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崇礼重义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践行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民族精神,这些精神都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被我们所抛弃,这些依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
2、在道德评价中注意结合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共同作用。道德社会评价的约束力主要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达到自我反省的作用。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改善社会风气、培养人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把基本道德要求同利益原则结合起来。为了确保人们的应得利益,必须建立道德实践的奖惩机制。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既确保知荣辱的集体和个人得到利益的奖赏。
4、 把道德要求同社会监督统一起来。道德的养成,既需要个人的自我修养,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离不开社会的监督。
四、结语
人类文明历史演进历程中,社会道德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回顾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正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我们正在努力制止各种滑坡现象,相信我们可以做到极致,最终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道德人格.苏二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2]论德治的现代转型.范贤超.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学科版》,2007年第7期.
[3]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现象思考.黄建鹏.
道德滑坡篇4
据调查,现代在校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备受溺爱与娇纵,又缺少同伴,缺乏一定的亲社会行为教育。这种教育的欠缺,势必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缺少走向和适应社会所应具备的道德品德。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包括了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甚至包括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养成这种行为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道德宣传力度渗透亲社会行为
人们随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滋长了现实生活中的冷漠风气。对于社会健康的发展和谐的社会秩序起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青少年的亲社会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势在必行。
首先,加速课程渗透整合的力度。积极、有序、有效地将道德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以实现德育的全面化。语文科品味美文的思想性,历史科感悟人物事迹的先进性,理化科体验严谨的治学精神等。寻找各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把课堂,演绎成陶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台。
其次,利用学校的软硬环境。校园资源环境的开发和优化,一方面绿化、美化、亮化硬环境,另一方面娱化软环境,设立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友情提示标语、心语热线、校报或者学校QQ群等。从校园生活的细处着眼,在潜移默化中深化耳染目濡的宣传力度。如设立大型的宣传灯箱或其他标语。自信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谦让是美德,分享更快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字字赫然入目,每读一遍,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再次,学校应积极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创设道德训练情景。赋予学生特定的任务角色,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思考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自主感悟亲社会行为所必须的技能,强化道德的宣传与渗透,创造一个对学生有利的生活环境。
如我校初二的的学生捡到附近村民丢失的驾照及其他大宗物品并归还。学校将收到的感谢信及时地张贴在宣传橱窗,并在校报上开展大讨论。这样鲜活的例子,为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二、发掘集体的潜力培养亲社会行为
随着年龄的渐增,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重,自我意识强,渴望独立又害怕孤独。所以,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生活的群体中寻找温暖,结交朋友。同伴的关注与评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行为。因此,学校应注重集体的潜力,充分进行集体教育,培养其亲社会行为。
第一、增强责任,善待他人。班级是一个集体。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职责,集体才能团结向上,更加美好的。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班级活动时,可以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分工明确,张榜公布,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懂得在生活上要相互帮助,彼此关爱;学习上互学互助,探究合作;为集体献计献策,恪尽职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责任感。
第二、榜样示范,塑造自我。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选择最适合的榜样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观察而效仿榜样的品质。因此,榜样的选择应是人们熟知的或是青少年身边的人。榜样的行为是其他人也能做到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榜样应有所不同。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偶像也就是青少年自己树立的榜样。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在班会或授课时加以点拨,去挖掘星们身上的亲社会行为。如歌星为灾区义演,影星濮存昕热心公益活动成为艾滋病形象宣传大使等。正是由于他们身上具备种种优秀的品质,才能使他们为社会所接受,成为“红星”,也是我们崇尚“红星”及英雄最为基础的价值理念,是对不同时期偶像的共同选择。因此,对榜样的学习过程要注意深化。使青少年的品德形成过程,由感性向理性内化,真正成为他们自身拥有的道德品质。
第三、强化迁移,换位思考。所谓“迁移”,这里指情感的迁移,即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要学会换位思考。
培养中学生的移情能力,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及心理需求,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面的内心体验,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引导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克服自我,养成与他人合作、互助、分享等系列亲社会行为。如同情心等
第五、完善价值观,自我升华。个人的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下,融合了个人所参与的众多社会群体中的价值观念,逐渐建立起来的。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是青少年学习与建立价值观的主要渠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增大,所以,在班级中要以多种形式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从爱国、爱家、爱他人做起,积极策划,宣传价值观教育实例,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所以,群体的影响更适宜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道德滑坡篇5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自助项目:课题编号:dylc201104)
摘要:道德的缺失对于人民生活安定,政府执政稳定是巨大的隐患,身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由于目前社会中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本应有的社会道德引导的作用。本文指出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而道德却有不断下滑的趋势的时刻知识分子该做什么,试图让诸多知识分子能真正充当“社会良心”这一重要角色,而不是不断贬值。并为日后重大道德缺失事件爆发时知识分子的行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道德滑坡知识分子现状责任
一、在重大道德缺失事件爆发时知识分子的表现
1. 救与不救(冷漠与同情)――南京彭宇救人事件
2007年法院一审宣判, 彭宇案双方均无过错,按公平原则,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结果出来之后以时寒冰为代表的时评家一致发出“这份史上最弱智判决侮辱了国人的智商”,社会主流媒体也认为“输掉的是社会、真正被颠覆的是助人为乐的传统价值观、真正被毁灭的是善和爱心。”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另一派知识分子用他们微弱的声音喊道――法官没有错,错的是社会本身。我们强调,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其独立批判的精神是标签式的,有法学背景的知识分子陈永苗就说到“我再次重申:南京鼓楼法院关于彭宇案件判决,是正确的合法的。”当我们来评价一个法官的判决是否正确,应该根据的是法官所应遵守的法律、程序性规定;另一方面,有不拘泥于具体案件的知识分子认为即便是彭宇和老太太相撞,导致老太太受伤,但事发于公共场所有些碰撞再正常不过了,很有可能是老太撞了彭宇而自己摔倒的,而这笔医疗费应该由老人的医疗保险来承担。
2. 做与不做(利益与责任)――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国内各类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不禁担心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吃的放心?并且食品危害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从单纯的注水到使用瘦肉精,从使用劣势奶源到添加三聚氰胺,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造假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普通老百姓已不可能通过原有的经验去识破。那些利用自身所学去进行食品造假者固然可恶,但相应的食品安全监测与管理部门往往在公安部门介入后才发现其监管的漏洞是否有一定责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影响巨大的政治问题。
3. 唱与不唱(真相与假象)――真相与需要的真相
在目前道德滑坡背景下的中国,各类流言四起,虽然娱乐调侃性质的流言危害不大,但若涉及到政府公共形象,或者当事人人生安全等问题时,此时流言能否止于智者就很关键了。互联网时代,流言的传播越来越快,越来越广,且往往难以考证其真伪。更令人担忧的是攻击政府人员,妖魔化城管、医生类似的流言往往被人们不假思索地转发并攻击当事人,即使有澄清人也往往淹没于网络口水战中,而其中的利益纠葛不是一时间就可以明了的。
另一方面,就算有了真相,但当它不符合需要时,有人便开始否定了。钱云会事件中公民调查团的调查结果由于与政府公布的结果相同,直接被批走狗。为什么作为知识分子的这几位律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的真相不被认可呢?一位法学家曾说:如今很多公共案件,就是在法律的名义下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同样的药家鑫杀人案,有人期望监督公权,以实现法律公正。有人希望打压舆论,为公权松绑。也有人利用公众对现实的不满,为反法治借尸还魂。作为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是不是该站出来呢?
二、道德滑坡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
1.从古即有的依附性
中国目前的知识分子,脱胎于古代的士阶层,士阶层在春秋时代还具有独立的武士精神,但自从秦统一后,士阶层作为古代君王的拥护与守卫者,以做帝王之师作为终生理想,利用自身学识保卫国家,虽也为百姓着想,但更多的仍是作为依着君王、保卫皇权的立场。就算到了现在,许多知识分子虽不用为皇帝打工,但还为生计谋。稿费的微薄,阻碍自由撰稿人的产生;职称的贬值和滥评,加剧学术的腐败。知识的价值到目前为止仍需依附于官职,那么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被质疑也不出意外了。
2.市场经济浪潮中铜臭化
如今社会,知识分子似乎渐渐地失去了其最宝贵的批判精神和对于真理的热情,原先的“立法者”、“道德的维护者”等角色似乎亦慢慢铜臭化、腐朽化。某些知识分子变得越来越重“有钱有闲”而轻灵魂安适,学术造假就是其中一个方面。2008年浙大副教授贺海波剽窃他人数据,连续拼凑伪造8篇假论文并发表,对全国整个学术氛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知识分子过分追求“有钱有闲”的生活,更危险的在于他们可能泯灭基本的职业良知,变成有权有钱者的应声虫。
3.埋头专业而漠视社会伦理混乱
在市场经济、学术体制化的冲击下,人文知识分子的处境令人堪忧。而这与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埋头研究而忽视了自身作为“社会良知”的责任与义务不无关系。在正处于道德滑坡期的当今,知识分子似乎并没有尽到其应有的责任,及作为“社会的良知”,对社会大众的道德律进行维护,对于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进行其应有的批判和指正。康德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能让人肃然起敬,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而知识分子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对于道德准则的维护,对于真理良知的维护,对于善良正义的维护。
三、道德滑坡期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1. 独立与批判
古今中外,都把知识分子理解为社会的“良识分子”,强调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精神。知识分子作为“游离分子”,思考着一般人所无法预料的未来时应该不受或利益或政治力量或种族观念等思想的影响,其自身对于真理的追求应是有洁癖的。知识分子相比普通人的突出标签即是知识,知识的力量要从脑中传出,不是用笔就是用口,知识分子敢于游离于普通大众之外,站在时代前沿去呐喊的精神是必要的。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心”,就应像法学教授江平说的那样,“我的良知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我就努力去做。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使命。”
2. 发出呐喊的多样化渠道
在大众文化、通俗小说、流行歌曲的冲击下,文化上的优越感也荡然无存了。如今,文化生活看似越来越丰富,知识分子的文化权威、社会威信却在被渐渐削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分子的对媒体、对社会公众的介入途径的减少。论坛、微博、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的普及,知识分子应当是有更多的渠道去向公众传达自己的声音与思想,更能够从繁琐单一的专业知识中走出,愈来愈广泛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
3. 专业知识通俗化解释能力
在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出现许多晦涩难懂的专业化知识亦不可避免。它们可来自于研究领域内的高端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当今多样的世界局势变化中出现的专业名词,如“次贷危机”、“拉尼亚现象”、“获得性免疫缺陷”等。不了解它们对日常生活影响或许不大,但是如果知识分子能将这些知识进行通俗化解释,无疑能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更让人们对于专业知识产生信任感,影响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信任程度。
参考文献
1.【英】弗兰克 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江苏人民出版社.
2.【美】萨义德著、单德兴.《知识分子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3.张莉.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问题――对彭宇案的解读.法制与社会.
4.王兰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食品科学.
5.张弘.呐喊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江平教授访谈录.社会科学论坛.
6.张利利.从士阶层的崛起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产生.高教前沿.
道德滑坡篇6
2011年,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文化建设,北京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团成立。此项活动由北京市科协、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等单位共同举办。宣讲团的首批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王乃彦、吴常信、王铁冠等50位专家。
只有国家强大才有个人尊严
上世纪50年代,陈佳洱被公派去英国留学。导师和同学都对他很热情,几乎每个月都有同学请吃饭。聚餐的时间长了,陈佳洱感觉到热情的英国同学觉得中国科学很弱,他们有种同情弱者的心情。身在异国的陈佳洱,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强大的重要。
这种局面在1964年得到了改变。1964年10月16日是英国大选,在转播大选时,忽然电视画面出现了一条新闻“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这下大家都吃惊了,都来问陈佳洱怎么回事。陈佳洱连夜到使馆确定了这个好消息。“那高兴劲,大家可以想像,高兴得跳起来了。”第二天,陈佳洱在吃午饭的餐厅里,“成了明星”。一个礼拜以后,《泰晤士报》头版新闻叫做《成吉思汗回来了》。从此,“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个人尊严的思想”再次印在了陈佳洱心里。
科学需要忘我的精神
讲到邓稼先,陈佳洱再一次动容。邓稼先说过一句话“健康生命全不顾,精忠报国重泰山”。在一次不太成功的爆炸试验中,邓稼先为了科学事业,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到爆炸现场捡回了碎片进行试验。
“还有郭永怀同志也是如此。” 陈佳洱讲到,他是中国有名的专家,实验成功以后,他坐飞机回北京。但是飞机出了事故,那个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逃命,而是跟战士两个人抱住,把机密放在肚子上保护起来。后来发现时,他身上都烧焦了,但是文件却保存下来了。
为了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许多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坚决根据需要,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专业以及工作和生活环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爱因斯坦在总结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曾说道“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这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不光是爱因斯坦,还是居里夫人,近代的伟大科学家都有为追求真理发展科学,谋取人民幸福而献身的精神。
科学应该追求真、善、美
老一代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都体现出非常严谨的学风。他们对概念论证、理论计算、实验操作以及数据获取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一丝不苟,生怕出现一点纰漏。陈佳洱说,“1951年我刚上大学时,王大珩先生当时是我们的物理系主任,他的光学实验课要求严格极了,学生先要在他面前讲述一遍实验过程,讲清楚了才能开始实验,实验过程若做得不够好或不够细致,王先生会当场退回,每节课他都当场评分,若能得个5分,那这个同学不知会有多高兴,大家都喊着让他请吃花生米。”提到自己的恩师朱光亚,陈佳洱也很是动容,他说当年朱先生备一堂课会花一个星期时间,自己写讲义,每个字每个公式都非常工整。
相比老一代科学家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陈佳洱说,现在的一些科研人员差得太远了,有些人甚至为了个人名利而造假和剽窃抄袭,这种恶劣行径不仅是个人的人格堕落,也影响我国科研人员的国际声誉。
目前科技界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是商业文化对科研人员思想腐蚀的结果。从自身来说,源于他本人没有坚定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就是要追求真、善、美。科学精神就是勇于探索、求真唯实、实事求是。一个好的科学家,要坚持不懈地搞研究,动力很重要。
“惟论文论”不合理
同时,陈佳洱也认为,近年来科技界流行的评价体系,过于强调量化指标,缺乏对研究工作的水平特别是对科学或社会进步贡献的深刻的质的分析,结果造成虽然我国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名列前茅,但实际创新能力不高的情况。
“现在一谈到科研水平,就是看你发表了多少有影响的论文,事实上这种‘惟论文论’的科研评价体系是不合理的。”陈佳洱说,发表好文章当然值得鼓励,但是文章多并不代表贡献一定大。评价体系最重要的是要评价研究工作对推动学科发展或社会进步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贡献,不能简单地根据发表文章多少、杂志的影响等量化指标来评价科研人员的高低。相比之下,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看重的主要是科研成果对社会进步的实质性贡献,并不以论文的数量和其发表期刊的影响等量化因子的排名论英雄。
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
“近年来无序竞争冒头、功利化政绩观干扰,使得科研体制上条块分割愈演愈烈,可以说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分离,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阻力。”
陈佳洱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到“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现在北京大学的技术物理系,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钱三强同志和他领导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大力帮助下办起来的。那时候研究所和高校之间亲如兄弟、互利双赢。所以要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就一定要在这方面进行改革。
学术月院士专家报告会
时间:拟定2012年10月19日
地点: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活动简介:围绕学术月主题,邀请有关院士专家就当前科技、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治理论坛
时间:10月27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报告厅
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秋季论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PM2.5的综合治理
时间:10月16日上午9时
地点:中关村(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礼堂
第四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暨功能食品创新大会
道德滑坡篇7
关键词:中国;道德现状;道德爬坡;道德滑坡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5—0095—05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泥沙俱下,出现了种种缺德、悖德现象。如:某些干部为政不廉,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一些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唯利是图;公德领域行为失范,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传媒低俗媚俗之风日盛;甚至还有、、纳妾、吸毒、等旧社会的沉渣泛起。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状况的不满。为此,党的十强调提出了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的任务,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顺应群众意愿、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德政工程,应该抓紧抓好。笔者认为,正确评价当前社会道德现状,并针对问题探讨治理对策,是目前中国亟待加强研究的问题。
一、道德之“坡”:感性与理性的考量
面对当前中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缺德、悖德现象,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经济发展了,道德下来了”。甚至有人惊慌失措地评价为“道德崩溃”!如何考量当前的道德状况,无疑是一个首先必须正确回答的问题。
诚然,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不胜枚举,是不容否定的事实。无视这些事实,认为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是在全面“爬坡”,显然是过于乐观。同样,尽管对消极道德现象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和诅咒更是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从理性而不是感性、从深层而不是表象来审视我国的道德现状,绝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漆黑一片,混乱不堪,似乎滑到了崩溃的边缘。
何以见得?在评价我国道德是爬坡还是滑坡之前,有必要对道德之“坡”作些探讨,否则就没有比较的标准。当然,这种“坡”也只是形象的比喻,不可能有精确的量化评价标准。尽管如此,仍有找到可供衡量比较的尺度。在笔者看来,这种标尺可以从历史与现实、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进行。从历史的视角、从感性直觉方面对中国社会道德状况作纵向比较不难发现,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我国人民的道德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一样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很大进步。今天的社会道德水平与人吃人的旧社会相比,与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相比,与践踏人权和人的价值、尊严的时期相比,改革开放30多年来道德的显著进步或“爬坡”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事实。
从理性上对中国社会道德现实发展作深层分析,评价社会道德进步之“坡”,离不开这样几个衡量标准:一是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道德观取代旧道德观占主流地位;二是在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规范体系的先进性;三是大多数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流道德的程度加深和范围扩大;四是广大成员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较前显著进步。基于此,笔者认为,如果从本质上、主流上加以分析,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可以说,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在主体上是进步的、“爬坡”的;不道德现象只是社会道德进步长河中的一股浊流,“滑坡”不是整体的、全面的而是某些方面、某些部分、某些领域的现象。
二、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现状:
主体“爬坡”、部分“滑坡”目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总体上是主体“爬坡”下的部分“滑坡”,这一总评价的依据基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道德是我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哲学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相辅相成;判断一个社会在某一阶段道德水准的高低,应根据该阶段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以及社会成员实践它们的程度和范围。我国社会主流的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一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构成这一体系的集体主义原则、为人民服务核心、“五爱”基本道德要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无不体现了先进性,超过了人类迄今为止的道德类型。另外,实事求是地看,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非凡成就,公民道德水平整体是提高的。当前顾大局、识大体的集体主义、“五爱”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仍然是规约,是指导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基本行为准则,公民的爱国意识、公德观念大大增强,道德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譬如汶川抗震救灾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情牵祖国,和衷共济,众志成城,所彰显出来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以人为本、崇尚人道的仁爱理念,无不鲜明地体现了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进步。有调查显示,目前75.0%的人“对道德生活基本满意”,51.5%的人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道德是共产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和传统美德”。①另一调查表明,认为“目前总体道德水平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提高的人数为54.09%,加上认为“和改革开放初期持平”的人数,达到了58%,而认为下降的则为34.31%。②该项调查的具体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例如,被调查者在“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14.63%)和“先考虑集体利益,再考虑个人利益”(44.99%)的人数达60%;评价自己与邻居关系时,认为“邻里团结,互相帮助”和“关系一般,基本和气”的人数分别为52.89%和40.65%。③这些数据都在不同程度上标示着我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仍然是社会主义道德,公民的道德水平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第二,符合时代潮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道德观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伴随着转型期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在道德观上发生了一系列多角度、多侧面的冲突和变革,其主流是新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对封建道德、资产阶级道德、假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道德的冲击和涤荡。譬如:功利观上“义利并重”取代了义利对立、“重义轻利”;公私观上“公私并重”、“正当谋私”取代了“崇公抑私”、“以公代私”;贫富观上“勤劳致富”、“勤劳先富”取代了“安贫乐道”、平均主义;竞争观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取代了“因循守旧”、“与世无争”;人的价值观上,尊重个性、崇尚自主取代了片面的依附意识;交往交换观上民主、平等、公正意识正在取代专制、等级、特权观念。这些新型的道德观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共识。
第三,伴随道德观念的进步,道德调节领域也不断拓展。从宏观上说,道德理论更加科学化、体系化;道德建设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扩展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四德”并进;道德由作为调节人们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扩展到因对生态文明的重视而建立起的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从微观上看,伦理关系和道德调节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比如生殖伦理、器官移植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等伦理关系与相关道德认识和研究日渐深入,各级医学伦理委员会、生命科学伦理委员会、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的成立更加彰显出全社会对伦理道德建设的关注。
第四,把过分理想化的道德要求植根于现实实践沃土上。将曲高和寡的道德说教变成人们能够接受自觉实践的道德信念,把过分理想化的道德要求置于有扎实根基的基础上,是进步而不是退步。正如黑格尔所说:“真实的理想并非应该是现实的,而乃是现实的,并且是唯一现实的东西。——人们是首先这样相信的。如果一个理想太美妙了,以至在现实中并不存在,那么这个理想本身就必定有缺陷。”④比如,过去我们不分层次,一律以“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标尺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这在生产力不够发达、多数人的思想觉悟相对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然是空中楼阁式的幻想,最终起不到调节和导向作用。拨乱反正以后,吸取“左”的错误教训,在道德建设上我们党这些年来一直强调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不同觉悟水平的社会成员共同进步,这些年来我国的道德建设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这一方针的正确性。
第五,辩证地看,即使某些消极的道德现象中也含有积极的因素。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⑤有些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如“重利”观念和行为,若孤立地看,它在一定时期易造成唯利是图的后果,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假如注意通过法律、制度限制其不道德手段,那么它的“恶”就会被它的“善”所代替,因为它打破了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的狭隘观念,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另外,对现实中道德观念的冲突和变革也要辩证地、理性地分析。像一些领域“向钱看”的逐利行为,片面地看似乎是道德的退步,是“恶”,但理性、辩证地分析,结论却恰恰相反。譬如,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外地人寻找进城道路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不少城市的郊区出现了为司机带路的新兴职业。带路者虽然收取了一定的费用,但这种“逐利”行为却给被服务者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时间和金钱,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也合乎“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核心要求。
三、历史与现实:当前我国道德建设
部分“滑坡”的原因如何评价和看待道德进步总趋势下出现的种种消极道德现象?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孪生物”,有人认为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结果。笔者认为,这些看法若不是认识上的近视和偏颇,就是动机上的不纯。导致道德消极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必须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方可理清头绪,确定治策。这些原因主要有下面六个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旧道德的复萌。应该看到,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了它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目的,然而,既然是把市场经济的“枝芽”嫁接在社会主义的“砧木”之上,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市场经济两重性的一般特征,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难免出现背离社会主义宗旨的消极道德现象,更何况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商品拜物教原因时所说的那样:“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⑥此外,我们在市场经济建设上还缺乏经验,缺乏完善的经济立法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这就更易造成旧道德的死灰复燃。如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容易诱发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在人际关系中极易导致人道观念的淡薄与扭曲等。
第二,重经济轻政工,忽视理想、纪律和道德教育。有些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钱是发展市场经济唯一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无关紧要。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不适应党政分开改革形势的要求,客观上造成了党委怕“越位”,行政“不到位”的局面,政治思想工作成了“空档”。加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思潮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合理利己主义”等错误、腐朽的价值观、道德观也不断渗透进来,在一些人身上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这种轻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理想、纪律和道德教育不力,引导不够等做法,致使一些人良莠不分,善恶不辨。
第三,失信成本过低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对工商活动中制假售假、坑蒙拐骗行为的惩罚过轻,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给“缺德”行为的产生和蔓延以可乘之机,将“板子”都打在道德上是不公正的。此外,改革是一场革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是没有的,很多问题都要在探索中解决,因而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漏洞,使少数居心不良或道德境界较低的人钻了空子,加剧了某些领域的滑坡现象。
第四,少数无德、悖德官员的恶劣影响。由于干部体制和干部制度尚不健全,有些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放松了政治品德修养,忘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经受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不顾廉耻,不讲原则,贪污腐化,无恶不作。不仅损害了党的威信,玷污了党员、干部的形象,而且严重败坏、毒化了社会风气。
第五,不少道德消极现象都非始自今日,而是长期未愈的痼疾,是对道德建设上左倾错误的否定和惩罚。几十年的阶级斗争,特别是“”的恶劣影响,造成了善恶的颠倒,道德的堕落。落井下石,残酷打击,抄,草菅人命,政治狂热取代了道德准则,社会公德和人道主义遭到粗暴践踏,人格和良心受到无情摧残。道德建设上不分层次地以共产主义道德的高指标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而且宣传与实际奉行的道德有着相当的差距。这种道德要求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做法,不仅使道德规范丧失了规范和激励功能,还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只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显露出来罢了。
第六,有些现象并非道德本身的堕落,而是认识上的“误区”造成的错觉。在搞活经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会造成人们某些利益的得失,因而容易使人心理失衡,产生埋怨情绪,形成夸大道德消极面的认识。比如,体脑“倒挂”,一些不法之徒谋取暴利、不劳而获等新的分配不公现象,使热爱劳动的观念受到削弱,这些现象无疑是要花力气解决的,但从总体上看,热爱劳动的观念与过去相比更加深入人心了。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砸了“铁饭碗”,端了“大锅饭”,混工资的人再也不那么容易混下去了,他们不仅受到舆论的压力,且有被开除、解雇之虞。过去被认为低人一等的商业、服务行业,特别是个体劳动,被越来越多的人自愿选择,其价值更加为社会所肯定,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四、多管齐下:当前我国道德建设
部分“滑坡”的治理对策对当前道德建设现状的上述评价并不意味着可以对部分“滑坡”等闲视之,恰恰相反,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以治理。因为,这种部分的“滑坡”如果得不到强有力的遏制,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干扰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文明建设的深化,最终也会导致道德建设整体的“滑坡”甚至倒退。笔者认为,当前落实党和政府要求,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最为迫切的是标本兼治,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化各项改革,加速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这是治本措施。现实生活中确有某些方面的道德消极现象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但更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还未完全建立、改革开放尚不彻底的结果。不难设想,包括征信制度建设等在内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然有助于诚信缺失等道德“滑坡”现象的遏制,民主制度、监督体制的健全和政治生活透明度的增强定会促进干部的清正廉洁。即使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本身带来的消极现象,也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清除。
第二,着力端正党风,搞好廉政建设。人们对道德消极现象议论的焦点是社会风气不正,尤其是党风、官风不正。有调查显示,在“您对哪类群体的伦理道德状况最不满意”的回答中,有高达73.3%的人选择了“政府、政府官员群体”;而对于“您认为哪些因素应当为当今不良道德风尚负主要责任”问题,认为是“官员腐败”的占到被调查者的63.6%。⑦《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强调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前述党员、干部中的少数害群之马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丑行激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蚀了健康的社会机体,影响极坏,对此,应有极其清醒的认识。腐败问题的解决更多靠的是体制和制度,一定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坚决清除腐败分子。为此,就必须对党员、干部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教育;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增加党政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必须制定科学的干部选拔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派和群众监督的监督体系及制约机制。党风正,官风清,民风必正,不道德现象定将大大减少。
第三,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道德认知和判断、选择能力。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领导,针对某种程度上忽视理想和道德教育的情况,在搞好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对广大社会成员的理想和道德教育。既要加强现阶段共同理想的教育,也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还要坚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教育,大力宣传和提倡有利于市场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进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提高人们区分善恶的道德认知水平和判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的能力。总理2008年9月23日在纽约回答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提问时说:企业家血管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只要各行各业、每个公民加强道德修养,具备基本的道德良知,其择善避恶的能力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必将得到提升。
第四,注意发挥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功能,创造一种弘扬善良、抑制邪恶的舆论氛围,引导人们积极向善。要通过各种舆论机构和舆论工具,利用表彰先进、树立道德楷模等舆论形式抑恶扬善,努力传播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的积极的、正确的道德观,褒扬和崇尚道德的行为,监督和鞭挞不道德的行为,引导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的道德文化,营造有德光荣、失德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从而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提高人们择善而从的向善能力。
第五,强化法律、政策和监管手段,铲除消极道德现象滋生和复萌的土壤。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为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以保障。如上所述,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缺德”、“悖德”现象正是因为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造成的。要消除这些消极道德现象,就需要严肃法律、法规和政策,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做法,严厉打击严重失信的不法之徒和社会渣滓;抓紧健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尽快制订对见义勇为给予激励、免责和保障的法规(如好人免责法),不给利己主义、以怨报德等悖德行为以滋生和复萌之机。同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管作用,依靠法纪政策强大的威慑力和制裁力,制约失德悖德行为,这样更有利于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将人们的行为引入公义良俗、积极向善的健康轨道,推动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有学者指出:“回顾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正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尽管偶有滑坡,但是我们正在不断制止滑坡的情况下坚持爬坡。”⑧笔者非常认同这种观点。我们不能因部分缺德、悖德现象的存在而否定整个社会道德进步的总趋势。只要我们时刻保持对社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全社会共同努力,各方面协调行动、综合治理,道德建设进步、上升总趋势下某些方面、部分的“滑坡”现象就一定能得到遏制,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成为经济繁荣、弊绝风清、道德昌明的社会。
注释
①⑦樊浩等:《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9、443页。
②③吴潜涛等:《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40页。
④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4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2页。
道德滑坡篇8
关键词:泥石流;滑坡;汶川地震;转化过程;运动特征;崩滑;坡面流
中图分类号:P642.2 文献标志码:A
0 引 言
滑坡和泥石流是2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是斜坡上岩土体沿连续贯通的破坏面以一定加速度向下运动的过程与现象[1]。泥石流是一种介于滑坡和高含沙水流之间的固液两相流体,具有暴发突然、运动速度快、短历时等特点[26]。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从原来位置以滑动、坠落、滚动等方式在缓坡上或沟道中运动,随着颗粒碎屑化和水的参与,往往会转化为泥石流。这种运动兼具有滑坡和泥石流的运动特点,称为“滑坡型泥石流”。李树德等根据岩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按受力运动形式将滑坡型泥石流分为滑坡型和崩塌型两类,并将这两者的发展过程分为饱和松散体直接演变型和崩滑后再遇水搅拌型[78]。滑坡型泥石流暴发突然,来势迅猛,速度快,搬运能力和破坏性强,运动范围所波及之处建筑物严重受损甚至全部摧毁。如四川南江白梅垭滑坡、云南个旧老熊洞冲滑坡、四川普格标水岩滑坡,转化为泥石流后都造成很大的灾害[9]。滑坡转化为泥石流尤其是转化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过程复杂,实际观测较少,其机理和动力学过程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滑坡转化为泥石流过程一般认为是滑动剪切面上的固体物质液化、颗粒物质碎屑化以及底部岩土体内部产生不排水荷载,造成孔隙水压力上升和有效应力下降,从而完成转化。另外,还有坡面碎屑体的广泛库伦破坏、滑体的动能转化为内部颗粒的振动能、液化层厚度增加、黏性颗粒积聚等机理[1014]。
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地震引发的滑坡在降雨的作用下转化为泥石流,造成二次灾害。笔者以四川省北川县花石板沟中游帽壳子滑坡型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滑坡形成大型坡面泥石流和沟道泥石流的过程及特征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期为震后滑坡型泥石流的研究提供借鉴。
1 滑坡基本特征
1-滑坡体Ⅰ形成的坡面泥石流冲毁房屋;2-滑坡体Ⅱ下滑后形成沟道泥石流;3-帽壳子滑坡近景;4-坡脚被流水冲刷形成的临空面
图1 帽壳子滑坡照片
Fig.1 Photos of Maoqiaozi Landslide
图2 帽壳子滑坡地质剖面
Fig.2 Geological Profile of Maoqiaozi Landslide
图3 帽壳子滑坡中部固体物质颗粒级配
Fig.3 Grain Composition of Solid Materials in the Middle of Maoqiaozi Landslide
2 滑坡型泥石流形成过程
2.1 激发条件
2008年“9·24”降雨过程是造成帽壳子滑坡失稳的触发因素,前期降雨时间长,雨量充沛。因层间碎块石结构具有结构松散、孔隙度大等特征,且强烈地震动使碎块石土体内部裂隙面扩张,滑坡体表面多发育裂隙(图4)。长时间的降雨使碎块石土体内部充水,导致土体质量增加,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小,稳定性降低。根据室内直剪对滑坡土体抗剪强度进行分析:当干密度为16 g·cm-3、体积含水率为32%时,黏聚力基本丧失,且土体未达到饱和状态。据附近雨量站观测记载,2008年9月23日至24日6时,西山坡总雨量275 mm,24日凌晨4时至6时雨量总计195 mm[16]。另据附近村民回忆:9月24日凌晨3时至4时,花石板沟内响声如雷,据此判断帽壳子滑坡在该时段内失稳下滑,转化为泥石流。滑坡体Ⅱ轴线方向与花石板沟下游沟道方向基本顺直,约10×104 m3土体参与到泥石流过程。滑坡体Ⅱ转化而成的沟道泥石流共掩埋下游7处房屋,造成20多人死亡,形成长约2.13 km、平均宽47 m、面积约0.2 km2的条带状堆积带。泥石流冲出花石板沟口后,与魏家沟和席家沟泥石流汇合,掩埋了北川老县城的大部分区域。
图4 滑坡体表面的裂隙
Fig.4 Outcropped Cracks on Landslide Surface
2.2 形成过程
根据残留滑坡体、坡面泥石流和沟道泥石流堆积物组成以及灾后微地形变化,大致分析该滑坡体在“9·24”降雨作用下转化为大型坡面泥石流和沟道泥石流的过程。
对于滑坡体Ⅰ转化为大型坡面泥石流,其过程为:岩土体沿基岩面下滑撞击强碎屑化流动快速停积。其依据是:①滑坡体Ⅰ滑动过后,出露的滑床为基岩面,基岩走向与滑动方向大致呈90°;②滑坡体失稳进入支沟短距离滑行后,与沟岸撞击并填满沿滑动路径的支沟局部段(图5),
后续滑坡体继续向前运动,运动的方式是以滚动为主;③堆积区的坡面泥石流堆积物比原滑坡岩土体组成粒径要小,因此岩土体在运动中有碎屑化过程;④运动过程中细颗粒物质运移现象明显。滑坡向泥石流转化的关键是滑坡体运动过程中碎屑化以及细颗粒的造浆过程。但滑坡体Ⅰ下滑后,运动中的造浆过程为“原生型”[17],即泥石流中的细颗粒物质和水体由滑坡体自己补给。尤其是堆积区前缘多为大颗粒物质聚集,泥石流浆体作为搬运介质,将碎屑化后的块体搬运至较长距离处。
图5 坡面泥石流滑动撞击阶段原始运动轨迹
Fig.5 Original Moving Path of Slope Debris Flow During Sliding and Collision
滑坡体Ⅱ失稳下滑后直接进入沟道转化为沟道泥石流,造成严重灾害。其过程为:滑坡体崩滑弱碎屑化水流掺混掏蚀沟道流动堆积。其依据是:①滑坡体上部残留的层间碎块石是该滑坡体的主要成分,每一层间面与水平面夹角不等,最大为50°,几乎与原滑坡坡度一致,滑动过后出露的滑坡体主要为粗颗粒,细颗粒较少。②滑坡体Ⅱ沿坡面运动的方式以崩滑为主,具有滑坡和崩塌的共同运动特征。既有碎块石沿层面滑动,也有块石坠落、滚动、崩落和岩块间相互撞击。构成层间碎块石结构的粉质砂岩和强风化砂岩强度低,降雨不断渗入内部,造成层间岩土体向外弯曲。在自身质量增加的同时,抗弯区段应力很快接近碎块石岩土体的抗剪强度。2008年9月24日5时至6时的强降雨不仅造成抗剪强度下降,还严重冲刷层间块石土体的细颗粒,抗弯曲段失去抵抗力支撑,层间岩土体瞬间崩滑。③由于岩土体强度低,在崩滑的过程中碎屑化,但与滑坡体Ⅰ形成坡面泥石流不同,滑坡体Ⅱ没有剧烈的撞击过程,碎屑化程度不足,因此在沟道中随处可以见到大块石。④虽然滑坡体Ⅱ以极快的速度进入沟道,但受沟道两岸边界地形条件约束,沟道比降较小,滑坡体在进入沟道后与沟道中水流有较长时间的掺混过程,造成崩滑体动能迅速消减。在转化为泥石流的过程中,碎屑化后的滑动块体沿沟道滑垫面、沟岸坡补给固体物质。沟道水流一方面起到掺混的作用,另一方面与细颗粒一起参与造浆过程,有利于泥石流运动。
3 滑坡型泥石流运动特征
滑坡型泥石流运动过程与水力类泥石流不同,没有阵性流过程。水力类泥石流过程一般是洪水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洪水的过程,且整个过程时间要长。而滑坡型泥石流是短时间内完成一次性的滑动、流动堆积,运动速度明显快于一般水力类泥石流。
3.1 坡面泥石流运动速度
4 结 语
(1)滑坡型泥石流同时具有滑坡和泥石流的运动特点,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性强。通过对四川北川县帽壳子滑坡型泥石流的调查,分析了帽壳子滑坡转化成大型坡面泥石流和大型沟道泥石流的过程。前者的转化过程为:岩土体沿基岩面下滑撞击强碎屑化流动快速停积。后者的转化过程为:滑坡体崩滑弱碎屑化水流掺混淘蚀沟道流动堆积。
(2)由滑坡体Ⅰ和Ⅱ在坡面上运动时的最大速度与实测沟道泥石流的速度可以看出:滑坡转化为坡面泥石流后,起始速度较快,但运动过程中阻力较大,能量损失大,冲出距离不远;沟道泥石流运动速度由于沿程受沟道边界限制,加上运动过程中水的参与和颗粒物质碎屑化有利于沟道泥石流运动,能量损失小,因此冲出距离较远。
(3)根据现场调查和计算,帽壳子滑坡型泥石流转化为沟道泥石流后形成黏性泥石流,流量约为220 m3·s-1。利用Takahashi泥石流运动模型对帽壳子滑坡型泥石流转化为沟道泥石流后的冲出距离进行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胡广韬.滑坡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HU Guangtao.Landslide Dynamics[M].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5.
[2] 康志成,李焯芬,马蔼乃,等.中国泥石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KANG Zhicheng,LI Zhuofen,MA Ainai,et al.Research of Debris Flow in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2004.
[3] 胡凯衡,丁明涛.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框架体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24(2):2630.
HU Kaiheng,DING Mingtao.Discussion on Framework of Landslide and Debrisflow Risk Assessment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13,24(2):2630.
[4] 陈远川,陈洪凯,唐红梅.基于地貌演化阶段的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5):4551.
CHEN Yuanchuan,CHEN Hongkai,TANG Hongmei.Hazard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 Along Highway Based on Geomorphic Evolution Stages[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3,33(5):4551.
[5] 马 超,胡凯衡,赵晋恒,等.震后泥石流的激发雨量特征——以汶川地震和集集地震后泥石流为例[J].灾害学,2013,28(4):8994.
MA Chao,HU Kaiheng,ZHAO Jinheng,et al.Analysis of the Rainfall Parameters of Debris Flows After Strong Earthquake—Example of Debris Flow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Chichi Earthquake[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3,28(4):8994.
[6] 宋 志,李宗亮,巴仁基,等.贡嘎山东坡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动力学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4):416419.
SONG Zhi,LI Zongliang,BA Renji,et al.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ize Mudrock Flow in Yajiageng River of Eastern Gongga Mountain[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0,32(4):416419.
[7] 李树德.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4):519522.
LI Shu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type Debris Flow[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1998,34(4):519522.
[8] 李树德,曾思伟.论泥石流的另一种类型——滑坡型泥石流[J].水土保持学报,1988,2(4):6671.
LI Shude,ZENG Siwei.On Another Type of Debris Flow—The Landslidetype Debris Flow[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88,2(4):6671.
[9] 谢 洪,王成华,林立相.标水岩沟滑坡型泥石流灾害及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11(3):2022.
XIE Hong,WANG Chenghua,LIN Lixiang.Landslideinduced Debris Flow Disaste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Biaoshuiyan Gully[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Hazard and Control,2000,11(3):2022.
[10] SASSA K,WANG G H.Mechanism of Landslidetriggered Debris Flows:Liquefaction Phenomena Due to the Undrained Loading of Torrent Deposits[M]∥JAKOB M,HUNGR O.Debrisflow Hazards and Related Phenomena.Berlin:Springer,2005:81104.
[11] WANG G H,SASSA K,FUKUOKA H.Downslope Volume Enlargement of a Debris Slidedebris Flow in the 1999 Hiroshima,Japan,Rainstorm[J].Engineering Geology,2003,69(3/4):309330.
[12] 陈晓清,崔 鹏,冯自立,等.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的人工降雨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1):106116.
CHEN Xiaoqing,CUI Peng,FENG Zili,et al.Artificial Rainfall Experimental Study on Landslide Translation to Debris Flow[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6,25(1):106116.
[13] 张 明,胡瑞林,殷跃平,等.滑坡型泥石流转化机制环剪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4):822832.
ZHANG Ming,HU Ruilin,YIN Yueping,et al.Study of Transform Mechanism of Landslidedebris Flow with Ring Shear Test[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0,29(4):822832.
[14] IVERSON R M. Debrisflow Mechanics[M]∥AKOB M,HUNGR O.Debrisflow Hazards and Related Phenomena.Berlin:Springer,2005:105134.
[15]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省地震灾区2008年重大地质灾害北川县西山坡滑坡群(泥石流)应急勘查报告[R].成都: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09.
Sichu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Emergency Exploration Report of Xishanpo Landslide Group (Debris Flow) in Beichuan County Which Is One of 2008 Major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R].Chengdu:Sichu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2009.
[16] 唐 川,梁京涛.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6):751758.
TANG Chuan,LIANG Jingtao.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s in Beichuan Epicenter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by Rainstorm on September 24,2008[J].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2008,16(6):751758.
[17] 陈自生.高位滑坡的运动转化形式[J].山地研究,1992,10(4):225228.
CHEN Zisheng.Motion Transformation of Highlocality Landslide[J].Mountain Research,1992,10(4):225228.
[18] 余 斌.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J].沉积学报,2008,26(5):789796.
YU Bin.Research on the Calculating Density by the Deposit of Debris Flows[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08,26(5):789796.
[19] 康志成.我国泥石流流速研究与计算方法[J].山地研究,1987,5(4):247259.
KANG Zhicheng.A Velocity Research of Debris Flow and It Is Calculating Method in China[J].Mountain Research,1987,5(4):247259.
[20] CUI P,HU K H,ZHUANG J Q,et al.Prediction of Debrisflow Danger Area by Combining Hydrological and Inundation Simulation Methods[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1,8(1):19.
[21] TAKAHASHI T.Estimation of Potential Debris Flows and Their Hazardous Zones; Soft Countermeasures for a Disaster[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 Science,1981,3(1):5789.
道德滑坡篇9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with the Tunnel-Landslide Orthogonal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distance of back row buried anti-slide piles through large geological mechanics simulation model test, and mainly analyzes that the different distances of back row buried anti-slide piles affect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anchor anti-slide piles in the slope toe, the strain of Tunnel, and change of the displacement of back row buried anti-slide pile in two s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load and slope toe cutt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In two s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load and slope toe cutting:①the different distance of back row buried anti-slide piles produce a larger influence on the left of the main section of the back row buried anti-slide piles; ②the different distance of back row buried anti-slide piles affect the force of the corresponding anchor anti-slide piles in the slope toe; ③the different distance of back row buried anti-slide pil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unnel along the longitudinal strai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oad and slope toe cutting affect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landslide to some degree.
关键词: 工程扰动;隧道;滑坡;模型试验;应变
Key words: engineering disturbance;tunnel;landslide;model test;strain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133-04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滑坡灾害也相应很多,有时因客观因素限制,隧道将不可避免地靠近甚至穿越滑坡。抗滑桩是加固滑坡的一种重要的支挡结构[1-3]。一般情况下,在滑体适当位置设置一排抗滑桩即可加固滑体。但当滑体规模较大、滑坡推力巨大,设置一排抗滑桩需较大截面,成本偏高或者难以有效支挡,这时两排或多排抗滑桩常常成为首选方案,但其合理布置型式显得非常关键。因此,以上挡下托式抗滑桩作为支挡结构,研究双排抗滑桩布置型式的不同对隧道滑坡体系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可为抗滑桩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目前,国内外对穿越滑坡的隧道的受力和变形以及采用上挡下托式抗滑桩结构加固滑坡方面等均有一定的研究,吴红刚[4]对隧道-滑坡体系的类型和隧道变形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陶志平[5]等研究了穿越滑坡地段的隧道变形地质力学模型。赵志刚[6]等对穿越滑坡的隧道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在加载和坡脚开挖两种工况下,研究抗滑桩布置型式的差异,对隧道滑坡正交体系的影响。为了便于叙述,将布置于主滑段的左、右半幅埋入式抗滑桩统称为后排抗滑桩,坡脚段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称为前排抗滑桩。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目的
本次模型试验采用上挡下托式抗滑桩作为支挡结构,以细沙作为滑体材料,人工设置滑动面,模拟在加载和坡脚开挖工况下,结构布置差异对 “隧道-滑坡”正交体系的影响研究。重点研究在不同工况下:①不同位置抗滑桩的桩顶位移变化趋势;②后排埋入式抗滑桩对前排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影响;③在上挡下托式结构支护下,后排抗滑桩布置差异对隧道的应变影响。
1.2 试验模型设计
此次模型试验依托宝兰客专建设工程,在试验工地人工搭建大型模型箱,模型箱尺寸为:长960cm,宽470cm,高480cm。试验中抗滑桩长均为1m,具体布置为:①滑坡主滑段桩为埋入式抗滑桩,其中悬臂段长50cm,锚固段(埋入基岩)长50cm。②坡脚段桩设樵びαγ索抗滑桩,锚索长1m与水平轴成22度夹角,其中锚固段锚索长为50cm,自由段长50cm。滑坡坡面为水平倾角21°的单面斜坡,隧道埋设于滑体抗滑段。试验模型设计面剖图,如图1所示:
试验中,上挡下托式抗滑桩布置如图2所示:第一排桩为桩-隧道中心间距80cm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布置于坡脚,共布置27根桩。第二排桩为桩-隧中心间距80cm的埋入式抗滑桩,布置在滑体主滑段左侧,共布置14根。第三排桩为桩-隧中心间距160cm的埋入式抗滑桩,布置在滑体主滑段右侧,共布置13根。
1.3 试验材料的选择
依据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秦安县境内典型“隧道-滑坡”正交体系,结合本次试验模型台的尺寸,综合选取原型与模型的几何相似比为1:50,其余主要原型和模型材料性质及参数选取如表1所示。
1.4 模型试验元件布置
本次模型试验,采用应变片、百分表以及采集设备数据采集仪试验全过程进行监测。隧道埋设于抗滑段与主滑段交界处,两端接长并用石膏固结。隧道应变片的布置方式为:沿隧道两侧纵向等间距各布置30个电阻式应变片,共计60个(如图3所示)。具体布置如图3所示。
试验中共使用8块百分表(如图2所示),监测断面1-1、断面2-2桩顶水平位移。其中1、2、3、4号为埋入式抗滑桩,1′、2′、3′、4′测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其中监测1、2、3、4桩桩顶位移时接长50cm,并用不透水胶带粘贴牢固。
2 试验过程
试验通过加载和坡脚开挖两个工况,研究支挡结构布置差异(位置、间距),对隧道滑坡正交体系的影响。
2.1 加载阶段
试验采用人工加载的方式,直接作用在预留的加载平台上,一共加载5个等级 。每一级加载20袋沙,每沙袋重25kg,间隔半小时加载一次。图4为第5次加载结束后,现场采集照片。
2.2 坡脚开挖阶段
坡脚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方式,每隔1小时开挖一次,每次开挖长度为20cm,一共开挖7次。图5为开挖结束后的照片。
3 试验结果
滑体沿潜在滑动面滑动时,由于抗滑桩埋设位置的不同以及所用抗滑桩种类的不同,各排抗滑桩在各个阶段的受力状态是有差别的。本文重点通过研究在加载和坡脚开挖工况下,后排埋入式抗滑桩布置差异对不同位置抗滑桩桩顶位移以及隧道的应变影响。
3.1 加d阶段
3.1.1 桩顶水平位移S-t曲线图
加载工况下,加载前、后分别记录一次百分表数据;加载结束后 ,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待数值稳定后,间隔1小时记录一次数据,直至试验完成。
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加载结束后,1号桩和2号桩水平位移首先增大,且由于2号桩离加载平台较近,2号桩桩顶水平位移增加幅度较大。在第二次加载结束后,虽然重量不断增加,但因滑体底部砂砾蠕动,滑面附近埋入式抗滑桩发生局部剪切,抗滑桩向后倾倒,桩顶位移值减小。随后由于荷载的不断施加,砂砾沿潜在滑动面贯通,滑体整体下滑,埋入式抗滑桩桩顶位移较快增加。在加载完成1小时后,1号埋入式抗滑桩位移成倍增加,表明抗滑桩布置型式的差异,对抗滑桩的受力有很大影响。
从图7中可以看出,随着荷载的不断施加,坡脚段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顶位移不断增加,且由于后排埋入式抗滑桩的布置差异,1′号预应力抗滑桩位移增长幅度较快。从图6、7可以看出,后排埋入式抗滑桩的布置差异对前排对应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顶位移影响较大。
3.1.2 加载阶段隧道应变曲线图
从图8、9中可以看出,在加载工况下,由于后两排抗滑桩布置的差异,隧道的纵向应变分布不再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变化趋势,而是隧道局部应变突变明显。
总体来看,随着荷载的不断施加,隧道山侧、河侧应变不断增加,且山侧应变比河侧要大。在加载过程中,隧道的山侧应变沿纵向变分布相似,河侧应变沿纵向分布相似。
3.2 坡脚开挖阶段
坡脚开挖阶段,开挖前、后分别记录一次百分表数据;坡脚开挖结束后,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待数值稳定后,间隔1小时记录一次数据,直至试验完成。
3.2.1 桩顶水平位移S-t曲线图
从图10中可以看出,随着坡脚开挖的不断进行,后排埋入式抗滑桩桩头位移不断增加,且由于后排埋入式抗滑桩布置型式的差异,1号埋入式抗滑桩位移增长较快(图10)。坡脚开挖对滑坡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坡脚开挖结束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位移首先增大。随着开挖的持续进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位移在小幅度波动后,不断增大。由于预应力锚索的作用,抗滑桩桩顶位移较小。后排埋入式抗滑桩布置差异对前排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影响较大,表现为左侧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位移增长迅速,受力状态不同。
3.2.2 坡脚开挖阶段隧道应变曲线图
从图12、13中可以看出,在坡脚开挖阶段,隧道山侧、河侧应变随着开挖的不断进行,隧道应变不断增大,且山侧、河侧应变沿纵向分布趋势相近。总体来看,隧道局部突变明显,山侧应变比河侧要大。
4 结论
通过分析在加载和坡脚开挖工况下,后排埋入式抗滑桩布置间距的差异,对不同位置的抗滑桩和隧道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后排埋入式抗滑桩布置间距差异,对主滑段左半幅埋入式抗滑桩的受力状态影响较大;对坡脚对应部分的预应力抗滑桩受力状态有较大影响;对隧道沿纵向应变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
②加载和坡脚开挖对滑坡稳定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荷载的不断施加,应变不断增加,且山侧应变比河侧要大;随着开挖的不断进行,应变不断增大,山侧应变比河侧要大。
③针对坡体病害地段的隧道工程建设与运营维护,建议预加固工程设计中应选择合理的桩排间距;施工中尽可能减小工程扰动影响,尽量采用预加固工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切忌盲目卸载。
参考文献:
[1]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路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2]贺建清,张家生,梅松华.弹性抗滑桩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5):497-502.
[3]Griffiths D V,Lane P A.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finite elements[J]. Geotechnique,1999,49(3):387-403.
[4]吴红刚,吴道勇,马惠民,等.隧道C滑坡体系类型和隧道变形模式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增2):3632-3642.
道德滑坡篇10
[关键词]程寨滑坡 治理效果 监测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45-1
程寨滑坡位于贵州省习水县程寨乡集镇上,威胁到区域136户近52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滑坡区前缘重要道路的畅通。该滑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习水县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对滑坡经行了综合治理。在滑坡治理工程结束后采取合理的监测方案,布置有效的监测仪器设备,可以及时掌握滑坡诱发因素变化和坡体变形发展趋势[1~3],科学客观地评价工程治理效果[4~5],从而确保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要道路畅通。
1地质环境
程寨滑坡发育于习水河左岸,属侵蚀型河谷斜坡地带,坡度在18~30?,顺坡长420m、宽80~220m,平面分布面积8.2×104m2,主滑方向10°,地形坡度11°。滑坡右侧为官渡河,前缘直抵习水河,后缘边界位于村级公路外侧,滑坡后缘窄,向前缘逐渐变宽,地貌上呈圈椅状地形。滑体物质成分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老滑坡堆积层及含砂质泥岩强风化层,滑体厚度5~24m,体积110×104m3,确定为顺层推移式大型蠕滑类滑坡。
2滑坡治理工程及监测实施
2.1治理工程
根据滑坡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和其他实际情况,结合习水县政府的市政规划要求,程寨滑坡采取搬迁避让+排水沟修补疏通+削方工程+抗滑桩(中下部)的方式进行治理(详见图1)。治理内容包括:对坡体上原排水沟进行修复;以高程700m为基准向后进行削方,对滑坡体上坡面舒平整理和道路恢复;在滑坡下部设置3类抗滑桩,防止滑坡进一步变形滑动;对于滑坡已经破坏的35户居民采用集中搬迁至安全区域;滑坡范围内的水田全部改为旱地,以减少地表水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2.2监测实施
根据程寨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布置5个钻孔安装测斜管,呈3个剖面对滑坡体深部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图1),还对降雨量,孔隙水压和土体湿度等相关因素进行了自动化监测。
3滑坡监测成果分析
程寨滑坡治理工程于2013年7月基本完成,随后开始治理后的监测工作,从2013年8月13日起监测成果分析如下:(1)深部位移监测。滑坡体深部位移监测布置的5个测斜孔以A+向位移为主,位移量均很小,基本在2mm以内,说明滑坡的蠕变得到很好控制;IN-2、IN-4孔口在B-向有3mm左右位移,说明在滑坡体中部在前缘抗滑桩作用下西向蠕滑;IN-1、 IN-3、IN-5在B向未有明显位移量。(2)降雨量。程寨滑坡区8、9月降雨稍多,日最大降雨量不超过50mm,期间滑坡体未出现较大的变形。(3)孔隙水压。渗压水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