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全11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1)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乡镇中心小学校及以上学校均要配备专用的心理辅导室,配置电话、电脑、桌椅、文件柜、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有条件学校的可配备心理测量工具,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良好。心理辅导室必须配备1名负责人,配备至少2名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辅导室须定期开放,有专人值班,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5小时,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对心理信箱中的学生或家长来信,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来信必回。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年度台帐,定期总结经验,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图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2)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图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3)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4)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1、以心理健康课为主阵地,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挖掘校园一切可教育资源,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日常文明良好行为、健康习惯的养成。

  2、通过有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学活动,谈话法、书信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问卷调查法、问题辨析活动等教育教学形式途径研究搜集学生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征。整理馔写专题总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3、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案例、理论的培训学习工作,做好教师对个性差异学生的调查辅导帮教工作。

  4、建立各年级心理健康卡,通过学生填卡、添画、涂色、实话实说的个人艺术展示空间形式。来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障碍矫治、调整、帮助、自救活动。

  5、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在各学科有机渗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针对低年级研究主题“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中年级“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心中有集体)。高年级“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信念教育、心中有祖国)和“青春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在教科局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走进了岑巩县的各中小学。局领导的紧密筹划与精心安排,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计划得以有效开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建于1945年,学校占地面积1157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680人,教职工65人,学校场地和老师都存在严重不足。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8年9月16日,我有幸成为了赴浙江省建德市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团队中的一员,在建德市的那片热土上,我们参观了建德市较有代表性的小学、初中、高中,也欣赏到了三个学段三位老师的课堂风采,每一天的见闻、第一次的讲座,每堂课的精彩、每个辅导站的设计……都开拓了我的视野、刷新了我的认知、震撼着我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那颗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已悄然播种在我的心里。短短五天的学习,让我有一种热恋的冲动。回到学校后的第一个星期,我以一堂讲座的形式将我五天的收获与感悟分享给了学校所有老师,同时我也照葫芦画瓢地尝试着给我班学生上了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

  2019年2月,在教科局与深圳狮子会的联合筹备下,聘请了深圳幸福家专家团队为我县一百多名心理健康预备教师开展了为期7天的《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训。次此我校有4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目前我校的心理健康团辅课主要由这4名老师承担。

  2019年春季学期,我校以两周一节课的形式正式开设了心理健康团辅课。由春节期间培训的4位老师承担1-5年级的团辅课,六年级的团辅课由各班主任承担。今年3月,我在反复学习钟志农老师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后,在学校开展了一次关于心理健康团辅课的培训,主题为《德育+心育=最美相遇》,让老师们多了解一点德育与心育的一样与不一样。4月份钱月清老师的到来,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她来到学校亲临课堂为我们指导,她那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深入学生内心的团辅课,她那精辟的心理健康讲座让我们更加清淅地认识到德育课与心育课的本质区别。学校领导为了让我校心育工作能更好的开展,在钱老师的培训上,我校共派出了10名老师参加学习。

  我们岑巩县小学第一片区为了让心理健康团辅课能按计划、有影响、高质量地开展,特地在4月份组织了以心理健康团辅课为主的片区教研活动,五个学校分别派出1名老师上心理健康团辅课,五堂课都精彩纷呈,从习惯了的德育课巧妙地过渡到了心育历程,在视觉、听觉与心灵的全新感悟下,我们在心育这条路上又步入了新的进程。另外,本学期我应“陈守菊州级名班主任师工作室”的邀请,上了三堂心理健康团辅示范课,分别辐射到三穗县、镇远县、天柱县。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我校学生多、班级多,但学校场地太小,为了腾出教室,学校已经没有任何功能室了,甚至连老师的办公室也是挤了又挤,而且下学期面临着两个班没有教室上课。因此,我们没有专门的团辅室,也没有心理辅导站相应的任何配套场地与设施。

  2.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没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担任团辅课的老师都还上有一门主科,她们都是非心理健康专业的。因此,学校严重缺乏具有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的老师。

  四、下一步的打算和建议

  1.完善制度,确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其心理辅导的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6)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知识是最表层的,技能是中间层次,素质是最内层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我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三门峡阳光心理学校组织的相关心理培训,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相继参加了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巧英老师组织的“心灵成长”活动、三门峡“爱心之家”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娴熟与良好的助人技能,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科学建设,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水平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室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专业场所。为更好地规范心理咨询工作,学校专门配备“心语屋”一间,坚持科学性、以生为本、通用性、针对性的原则,配齐了办公桌椅、资料柜、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调查问卷等,硬件齐全、环境温馨,咨询室制度包括咨询室管理制度、咨询师工作制度、教师工作制度、工作守则等,统一上墙、规范管理。

  三、创新载体,全面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校活动的全过程,以引导为主要途径,以活动为主要载体,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一年来,我校结合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传播正能量 践行心理宣言

  “Smile,smile,smile at life”是三小人的心理宣言,他们读着,想着,同时也践行在实践中,时刻以微笑自信的姿态面对生活,传播着属于自己的正能量。

  2、关注教师健康,发挥“一测、一培、两”功能,走进心灵家园

  本着“欲予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师者必先心理健康”的观点,我们十分关注并努力让每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并注重培养教师们运用基本的心理常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测”即一次心理测试,每学期心理辅导教师都会用SDS量表、SAS量表、投影测试等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测试;

  “一培”即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由我校心理辅导教师精心安排,或讲案例,或分析现象,或心灵按摩……在培训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用不同的方式来增强大家的心理健康意识,并针对测试中凸显出来的问题进行调适,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

  “两”即每周心理辅导教师都会给大家发两次心灵安抚的短信:生命的意义,在于做最精的自己;每个人都用两幅眼睛看世界,用乐观看世界,万物皆好,用悲观看世界,万物皆恶……,一条条充满正能量的短信让大家都能以正性思维来面对生活,收到了好评。大家都说:“心灵,的确安抚了我的心灵。”

  心灵家园是心理辅导教师在三小校内网站上的一个工作平台,在这里,每周的心理知识都会更新,为教师的心理成长提供帮助。

  3、多管齐下,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

  (1)测试与引导相结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每学期心理辅导教师都会针对低、高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建立心理成长档案,针对孩子们暴露出来的不良倾向,再利用班班通来给孩子播放有关视频,让他们从楷模的身上学习正确的做法,跳跳羊的乐观,尼克胡哲的坚强……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重点帮扶,长期关注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我们无法预料一次偶然事件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怎样的涟漪,更无法预测他的心灵成长之路从此会发生怎样的偏差。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重点帮扶与长期跟踪的做法。寄宿班的学生,平时多数时间都在学校生活,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心理断乳期”,需要重点关注;不仅如此,单亲等特殊家庭情况的学生和班级里的学困生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于每周二、周四下午准时开放心理咨询室,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积极主动求助。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疏通、引导等方法,使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心理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建立“帮扶绿色通道”,不定时地对这些同学的生活、学习动态进行沟通、关注。

  (3)爱心帮,同理心扶

  有这样一句话:有爱心的人更容易受到孩子的喜爱。由于我们的对象多为寄宿生和留守儿童,为了弥补他们心理上的空缺,我校对他们的关注秉承着“爱心帮,同理心扶”的原则。爱心,沐浴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三小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同理心是心理工作的助推器,让心理辅导老师从更高层面上理解孩子的内心,引导孩子的人格发展。

  除此之外,我校还主动邀请心理专家来我校做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倡导对孩子强化理想教育,注重赏识教育,引导自我教育,以培养孩子自信自强、活泼开朗、自主自立的心理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7)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知、情、意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的表现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去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观念,改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目标得到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尊重人、帮助人到发展人。这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是符合人成长的需要,是符合学生个性全面提高的需要,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不良的倾向,改变违反学生学习规律的做法,改变教师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服务和帮助。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目前制定的《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如何认识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2.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

  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4.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心理研究表明,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直接明显。一个喜欢惩罚儿童的母亲会使孩子产生恐惧与畏缩反应的条件作用,由于这种行为的持续并产生泛化,导致孩子长大后,害怕周围的人并表现孤独性格。再有,学校教育中如果说实话反而受到教师责备,隐瞒真象得到教师宽容,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不诚实、自私的坏榜样等,往往使儿童说谎的性格得到强化。社会文化中不健康因素对青少年影响也非常明显。如果让儿童经常观看具有攻击的节目,往往使他们的性格富有攻击性,攻击行为也随之而增加。因此,我们要重视良好校风、家风的宣传教育及培植,以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

  5.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8)

  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心理。作为班主任,当新接任一个班级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2010年,我接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学注册时共有46名同学,叽叽喳喳地一教室。同事开玩笑地说我“养”了“一窝鸟儿”。要想尽快展开工作,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熟悉学生。那么了解学生就是首中之首了。开学两天的注册报名算是开了个头儿,但也只能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其中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仅此而已。在接下来的大约一个月时间里,班主任工作几乎就是班主任一人包办代替了。我每天从早晨的开门、开窗,拉好桌凳,点名、查人数,到放学的关窗、锁门,排路队,直到下午课外活动的打扫卫生,事事要做,事必躬亲。真可谓无处不到,无所不干。这一段时间里,我每天点名的次数与记住学生的名字成正比例地增加。换句话说,认识学生是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的。当有一天,看到每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的时候,才算是熟悉学生了。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喊出班里两个同学的名字“李淑娟”、“马小艳”时,她们脸上流露出的惊喜与兴奋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我逐渐记住班里同学名字的同时,同学们也在一点点地了解他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还知道了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最讨厌什么样的人。至此,班主任工作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通过观察和平日里零零星星地谈话,对班里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哪些学生反应快,哪些学生踏实,哪些学生好动,哪些学生性格孤僻等。其中有号召力的同学(李淑娟)就指定为班长,爱学习的同学就指定为学习委员(王鹏程),手脚勤快、会操心的同学(马小艳)就担任劳动委员等等。随着班干部的相继产生,班主任有了小助手,班级管理工作逐步展开了。

  第二,要建立感情,在潜移默化中言传身教。随着班级管理工作地正常开展,加上每天的教学活动,比如上课提问发言,收发作业本,处理日常事务等等,我与学生的接触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喜欢我这个班主任,我与学生之间逐渐有了感情。学生身体不舒服、受了委屈、有了解决不了的困难,都愿意来找我。“老师,我头疼!”、“老师,xxx打我了。”“老师,我不想跟xxx一块儿坐了”……我也乐此不疲地为学生每天解决这样那样大大小小的问题。“好的,老师过一会儿批评他。”“怎么了?你俩不是好朋友吗?原谅他好吗?”……在不知不觉中,原有的陌生感消失了,新的像一家人一样的感情建立起来了。班主任在学生中有了号召力,讲话、提要求,同学愿意接受了,也就乐意按要求去做了。学生从心里产生了对班主任的信任与尊敬,班主任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一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每天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能感受到温暖与快乐。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

  第三,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一个班里的几十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头脑聪明、反应快,但没耐心,如:李天福、赵伟等;有的乖巧、听话,可是上课反应慢,如:何莉、吕雅娟等;有的学习不开窍,但手脚勤快爱干活,如:马小军、刘金亮等如;有的手脚闲不住,但会关心同学,如:董小龙、陈景凯等……针对各种特点的学生,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不能够采取单一的方法。对于那些爱听表扬的学生,我随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以强化榜样的力量。用时尚的话说就是传播正能量。同时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他们能改正。学生乐于接受,也愿意改正缺点。对于那些胆小、听话的学生,就多采取鼓励为主的方法,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怯懦心里,逐步融入大家之中。比如,班里有个女生叫杨亚蓉。刚开始的时候,上课叫起来读课文红着脸不敢出声,运动会报名参加跳绳,比赛时却害怕得哭了。经过多次地表扬和鼓励,终于克服了胆小心理敢上课发言了,也能和同学一起玩耍了,后来还担任了小组长。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适当采取批评教育的方法也是可以起到帮助作用的。我班最调皮的要属赵伟了 。刚开始,每天都能听到同学来告他的状,不是打了这个同学,就是把那个女生惹哭了。有时候还有家长来反应孩子受到欺负。没有同学愿意跟赵伟一起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教育,加上家长的配合教育,情况逐渐有了好转。慢慢地,来告他状的同学少了,班里同学也愿意和他交朋友了。家长也反应孩子乖巧多了。最次的管理方法就是简单粗暴的方法。既伤了老师(生气),又伤了学生(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容易伤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师生感情。对小学生幼小的心理来讲,也会留下一定的阴影,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

  我觉得“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用在教学上,也适用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就是好方法。

  第四,要讲求方法,相机渗透。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有效地做好想做的事情。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有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灵活处理遇到的各类困难,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梳理引导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使之向着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总之,班主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每一个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代教育专家李开复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用一首诗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我愿在此与大家分享,同时启发我们对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的思考。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9)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观念与心理发展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有一定的重要性。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必将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如果小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能够使教师明白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把违纪行为当成是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能使教师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一般都采用知识传输型教育模式。这种简单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引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可以采用宣泄法、疏导法等方法,改变以往简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以朋友的身份与角色为学生疏导心理上的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放下心里的包袱,主动接受教师的德育教育。

  二、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现状

  首先,关于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由于二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必须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找出两者的共性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其次,对于不同学科的整合人才相对缺乏。比如一些学校负责德育教育的是政教处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对心理学的知识了解甚少,而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对于教育学方面也是缺乏一定的研究,而一些德育工作者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教育实践,尽管有心理学的基础,但是他们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最后,当前的德育工作与心理教育的整合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除了部分教师,一些家长以及校领导也都未能真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从而阻碍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发展。对于当前现状,需要经过长期的改革以及思想方面的渗透,使整合工作得到最大化地合理实现。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举措

  (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实践上的整合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整合,首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在课程上进行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例如,首先,可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等放到相关章节中来;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最后,学校还可以大力开展一些心理指导课程、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道德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以整合

  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舞台,它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因此,要想很好地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状况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指导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通过与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二者的整合

  学生的成长活动离不开家庭与学校这两个载体。因此,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应该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掌握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如父母之间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态度如何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几次主题班会,对学生的心理与德育教育方面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举行亲子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教师更加了解父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与家长一起对学生的心理与品德进行教育与指导。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10)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切实推进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2005年,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专家讨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全面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各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制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经常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层层深入

  我区将每年4月的第二周定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每年10月确定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教育厅每年统一部署活动主题,并派专家到各地指导。2005年心理健康教育周期间,教育厅召开了全区暑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班,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2006年,针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以关心帮助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为主的活动,学校建立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成立了“亲情互助小组”,营造了普遍关心帮助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氛围。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区分批确定了41所中小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示范学校,这些学校不但要做好本校的工作,同时要指导当地其他学校开展工作,促进了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实施以研促教措施

  为强化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研究力量,2005年我区增设了心理健康教研员岗位,并抽调在全区最有影响的教师担任教研员,负责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研究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全区中小学的实际,制定了宁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两个重心: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围绕这一重心,开展了下列活动:

  (一)利用当地报刊和电视台,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心理健康常识,尤其是在老百姓关注度很高的中考和高考前,我们协助《宁夏日报》《新消息报》《银川晚报》等报刊开辟中、高考专栏,与宁夏教育电视台合作录制中、高考心理辅导节目,为考生和家长提供考前心理辅导,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在各类校长、教师培训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校长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帮助校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同时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2006年我们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作为全员参与的继续教育内容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和考核中也将心理健康知识作为一个重要模块;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项目培训,如“义教工程项目”校长培训,“百所标准化回民中小学建设工程项目”校长、学校中层管理者、教师培训,“寄宿制学校校长培训项目”,“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儿基会CFP校长培训项目”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层面和校长层面得到了更广泛的认识和接受。

  (三)以班主任工作为抓手,在中小学推广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我们以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核心内容,以《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方法》为教材,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2008年,我们启动了“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专题活动,活动为期三年。此专题活动的目的旨在帮助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我们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确立实验学校、开展班主任论坛、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设计的优秀主题班会评选、实验学校经验交流、推广等方法,让更多的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现有的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每年开展一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聘请国内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授课。每年推出两节研讨课,组织教师观摩、研讨。2006年开始,每年的10月份(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月)召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组织全区高中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共同探讨、学习交流。目前我区的专业心理教师基本都集中在高中学校,初中和小学几乎没有专业教师。为探索出一种实用、可行的非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培训的模式,2009年2月开始,由自治区教研室牵头,组织了一个由一线专业教师组成的培训小组,以银川市兴庆区和西夏区作为试点开展初中和小学段非专业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采取集体备课、课前说课、授课结束后集体评课的方式,本学期已进行了六次,培训得到了受训教师的认可和好评。我们还将不断改进培训方法,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并争取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开展。

  四、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

  2005年,根据宁夏中小学生的实际,制定了《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经宁夏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开始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科书《成长教育》,每年级分上、下两册,共18册。2006年暑期,组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的培训,并拟发了《关于地方课程教科书的使用指导意见》,2006年秋季开学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始使用《成长教育》教科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两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2006年4月,成立了宁夏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评选、送课下乡等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五、我区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政领导和学校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识不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篇(11)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1.心理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

  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