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1年 沈阳志愿者重返成都 感受重生和蜕变的力量
2008年,前排4名沈阳志愿者在火车站合影
2019年,晏殊与孙雅儒(右一)和孙雅珍姐妹合影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成千上万的地震伤员被转运至其他省份继续接受治疗。在从成都始发的第一列地震伤员转运列车上,4位来自沈阳的志愿者用真诚的话语不断宽慰着伤员,并一直守护陪伴在他们身边。这一幕动人的画面被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随车医生晏殊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2019年9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启动志愿者寻找工作。11年后,在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具体住址的情况下,晏殊和同事仅凭当年的影像资料来到沈阳,他们说:“志愿者阿姨是我们灰暗世界里的一束光,11年前,她们像亲人一样照顾我们受伤的心,可我们都没有好好的说一声‘谢谢’,今天我们来寻找‘亲人’,希望将11年前珍贵视频送还到她们手中。”
始终惦念 11年前的珍贵视频一直温暖着他的心
2008年汶川那场巨震将中国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当年,晏殊是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医生,在爱心专列上遇到了几位来自沈阳的志愿者阿姨,阿姨们对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伤者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深受感动。在阿姨们安慰伤员的时候,他用摄像机在远处录下了珍贵的影像。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在晏殊提供的视频中看到,有两位阿姨紧紧拉着伤员的手说:“这些痛苦灾难,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畏缩,而是坚强。我们要勇敢面对,相信只要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切都会好起来。”“中国人那么坚强,那么团结。我们拧成一股绳,任何困难都打败不了我们。”
晏殊告诉记者:“每年‘5·12’纪念日,我都会翻看这段视频,每次看都会被阿姨们的话感动和温暖。”
不知姓名没有住址 “寻亲”之路困难重重
2019年9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决定派遣工作组远赴沈阳寻找几位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志愿者。可是,没有姓名、没有具体住址,11年的间隔,这些都让4921公里的寻亲之路阻碍重重。
9月19日,寻亲组来到沈阳,并通过之前了解到的大概位置,找到了沈阳市铁西区附近。他们拿着当年的照片询问了很多市民,想看看有没有人认识这几位阿姨。但通过一整天的“盲找”后,他们没有任何线索,晏殊和同事们感到失落迷茫。
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 “亲人”终于相见
面对寻亲工作的重重困难,工作组并没有放弃,他们来到当地政府寻求帮助。19日下午,晏殊来到铁西区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听说了他的来意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位老居民认出了照片中的一位阿姨,说她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之后,大家又通过派出所查到了阿姨名叫孙雅儒,现已搬家到新民市大民屯镇方巾牛村,并要到了阿姨的联系方式。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晏殊有些不知所措。20日一大早,寻亲组驱车前往新民。到了孙阿姨家门口,晏殊突然很紧张,他说:“不知道阿姨还能不能认出我?”没想到,开门的一瞬间,孙阿姨就叫出了晏殊的名字,两人紧紧相拥,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
志愿者重返成都 感受“重生和蜕变”的力量
视频中的两位志愿者叫孙雅儒和孙雅珍,她们是姐妹俩,当年得知地震消息后奔赴成都做了志愿者。今年70岁的孙雅儒告诉记者:“2008年我59岁,和妹妹到了成都后,在机场做了登记就被派送到成都第七医院做了志愿者。结识晏殊是在护送伤员去杭州的火车上。遗憾的是,我们和另外两名志愿者后来都失去了联系。”
晏殊说:“在灾区民众最悲伤、彷徨的时候,是阿姨们用宽广的胸怀、温暖的双手,呵护着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志愿者用行动向世人表明中国公民的一份力量。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们对我们的爱,是她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温度。”
10月9日,孙雅儒和孙雅珍受成都市第七医院的邀请再一次来到成都,她们回到11年前自己志愿服务过的地方后很是感慨。孙阿姨说:“参观了医院新址,我们感受到了重生和蜕变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有爱、善良、坚强的中国人。11年了,我们缅怀逝去的人们,对将来的生活给予笑脸和拥抱。愿阳光洒在脸上,温暖留在每个人心里。”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吕佳
(责任编辑:李丹一)
相关报道
大学生志愿者,城市的精气神2019/10/16
沈阳热心市民马路旁捡到小刺猬 志愿者将其放归大自然2019/10/15
沈阳:佳和社区志愿者入户为老人服务2019/10/15
沈阳:沈北新区青年志愿者绘制“创城墙”2019/10/09
>>返回频道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