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35)| 山城小汤圆其实不是山城“原产” 最初来自杭州
(原标题:重庆特产传说(35)| 山城小汤圆其实不是山城“原产” 最初来自杭州)
山城小汤圆是一道重庆市的特色传统小吃。以其小巧玲珑、皮薄馅大、香甜滑糯而著名。以猪膘油、白糖粉、黑芝麻粉等制作而成。
关于汤圆
起源于宋朝 最早叫“浮元子”
汤圆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吃,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而在广东被称为汤丸。
关于山城小汤圆
其实是“舶来品” 原名叫杭州小汤圆
据重庆商报2014年8月13日报道,“山城小汤圆其实不是重庆土生土长的小吃,属于 舶来品 。”重庆名小吃店小滨楼总经理谢伟说山城小汤圆原名杭州小汤圆,是20世纪上半叶抗日战争时期内迁的江浙一带厨师带来的手艺。
据谢伟介绍,山城小汤圆是因抗战而移民到重庆的杭州人余国华所创,因其有家传的甜点制作手艺,失业后就在重庆开了一个卖湖州粽子、芝麻糊、花生浆、包心小汤圆等江南甜食的小摊养家糊口。
此后,余国华将原来个头较大的汤圆改成龙眼大小,用猪边油、香芝麻等做馅儿,又兼用传统宁波水磨糯米粉的工艺做外皮,做出的汤圆皮薄馅多、腴美糯滑。山城小汤圆一时名声远播,不管是当地市民还是来渝的游客都喜欢去吃一碗香糯可口的山城小汤圆。
正是重庆人对这种甜食的广泛接纳,经过70年发展,余记汤圆逐步变成的“山城汤圆”,成为重庆人餐桌上的甜点。也让众多和“余记”类似的异乡人在这个第二故乡扎下了根。
制作方法
先选择颗粒饱满的糯米,除去杂质淘净泥沙,用清水泡3-7天,待糯米泡涨后,搅上清水,用石磨磨成粉米浆,然后用白布袋吊浆,吊干后待用。选用肥嫩猪膘油。切成颗粒。将淘洗干净的黑芝麻炒至芝麻发出香味出锅,搓去外皮芝麻仁碾发末待用。核桃仁用开水浸泡后去皮,用猪油炸酥香、晾凉后碾碎。白糖碾碎。将加工后的猪膘油、白糖粉、黑芝麻粉混合揉匀,做成方块,再切片撒上核桃仁,然后切成小块,搓圆而成汤圆心馅。将吊干后的汤圆面粉加少许清水揉匀,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将汤圆面捏薄,右手将汤圆馅心放于面皮中间捏合封口,搓圆即成汤圆坯子。
注意事项
用大锅将锅内的水烧开,水沸后即下汤圆。火不宜太大,随时加入冷水调节水温,使水不翻腾。汤圆浮出水面后,略漂浮一下即可盛碗食用。
本文综合自重庆商报、中国新闻网等,如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原标题:重庆特产传说(35)| 山城小汤圆其实不是山城“原产” 最初来自杭州)
本文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