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43分钟新歌,在这个15秒至上的时代,有几个人能耐心听完
毛不易新发了一首歌《小王日记》,一首不是新歌的新歌。把《小王》整张专辑9首作品串在一起,43分钟,放在专辑末尾,刚好11首。
很多人疑问毛不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吗?当然不是,也没有必要。为了展示作品和艺术性吗?可是在这个到处遍布浮躁的快节奏的时代,43分钟的歌,又有几个人会耐心听完。
继WeChat、QQ等社交媒体之后,短视频平台风靡,15秒小视频成为最适应人们生活节奏的娱乐手段。口水歌、低质量网络作品应运而生,并成为音乐领域的最大流量。
在几乎所有现象都表明人们已经进入快节奏时代的时候,很多艺人的作品逐渐变得明朗化,为的就是让歌迷只听一遍就在脑海中形成固有旋律。于是就有了像隔壁老樊、枯木逢春这样适应时代环境的音乐从业者。
不管出发点是什么,毛不易43分钟的新歌肯定与现在歌迷的欣赏习惯相悖。歌迷也许会因为好奇去听,但能够不快进完整把这首歌听完的人一定没有几个。
毛不易新专辑《小王》由旅行团乐队韦伟担任制作人,《小王日记》也由他操刀完成。虽然没了李健,毛不易第二张专辑却延续了第一张专辑的风格,专业度不差分毫。《小王日记》制作精良,编曲也非常完整,应用了许多高大上的编曲手法。
比如开头部分我们听到的那个淡淡的、慢慢从远方传来,带着一点电子风格的切入部分,将几种不同的编曲风格混合在一起,像是慢慢扣动日记本的密码锁,不禁让歌迷眼前一亮。
继承之外,《小王日记》也应用了很多创新成分,整体效果贴近后摇中的氛围音乐,缓慢却又具有独特的明亮感,可以说是非常高级了。
这首时长43分钟的作品自上线一来,收获乐评人一致好评,但在普通听众耳朵里似乎并没有那么吃香。由于是将10首歌串在一起,《小王日记》节奏性重点并没有那么突出,可以说10首歌都是副歌,也可以说10首歌都是陪衬,形容它是氛围音乐,原因就在于此。
人们听不出编曲的高级感,也没有耐心像听纯音乐一样听一首近乎一个小时的半流行作品。这首歌的出现,在大部分人眼中只是一个陪衬品,只是让人们知道:哦,华语乐坛出了一首43分钟的歌。
华语乐坛其实也有很多时长超乎想象的经典作品,比如刀郎7分钟的《冲动的惩罚》和古巨基12分钟的《情歌王》。这两首歌现在也很火,也经常成为KTV的必点曲目。这两首歌却和《小王日记》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被定义为流行歌手,毛不易两张专辑的作品一直都偏民谣化,李健也曾说他的作品风格是“流行民谣”。舞台上他也许是流行歌手,专辑里的他却充满态度。
听惯了毛不易的live音频,再听正式专辑中的作品,很多情况下都感觉专辑并没有现场版好听。第一印象当然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却来自于作品本身。
如果只看毛不易在明日之子的表演,我们根本感觉不到他演唱的作品中的民谣元素,有时还觉得毛的作品雅俗共赏,很大众化。
但其实毛的作品不适合华丽的装饰,为了突出效果,很多音乐节目会给他替换一个高大上较流行化的包装,好听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如果要做出符合作品本身的编曲,还是要让修饰变得简单化。几个和弦加上柔情的嗓音,流行民谣风应声而出。
和古巨基《情歌王》相比,毛不易专辑作品中的元素其实比较小众化。它们不像live版一样能一下子抓住人的心,却适合一遍一遍循环着听。这种流行民谣风格,当然只能符合一部分人的胃口。有人说专辑里的毛不易变得小众,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小王日记》的灵感大约来自八九十年代的卡带,没有主打,不能跳听,从第一首歌听到最后一首歌,谁也不知道下一首是怎样的惊喜。在人们都追求15秒黄金时间的时代去做一首卡带作品,毛不易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43分钟的作品还原了那个慢时代,也让愿意慢下来的人有了慢下来的机会。我们当然不能奢望每位歌迷都安安静静地听完一首这样云淡风轻的歌,他们眼里有太多比《小王日记》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这样特别具有情怀感的作品,对喜欢的人来说真的是宝藏。
越来越觉得毛不易不适合向流行化、娱乐化发展,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综艺,对他来说只能是一种伤害。他可以去做那个“巨星”,也可以安安静静,从大众走到小众,云淡风轻地唱歌,只做一部分人的骄傲。
舞台上的毛不易是所有人的明星,专辑的毛不易成了一小部分的心爱。他的作品真谛不在于感动和催人泪下,而在于不痛不痒的云淡风清,更多的人,也许更喜欢他的那份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