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有一群幕后英雄
当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广大一线医护人员不惧危险、忘我奉献,助力众多患者诊治出院。鲜为人知的是,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同样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在抗疫前线,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依据。他们被誉为临床一线的“眼睛”、新冠肺炎的“侦察兵”,他们就是我市定点收治医院、市三院影像科的医务工作者们。
市三院影像科副主任张涛检查技师个人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毛宇
面对疫情,46人个个勇往直前
眼下,在市三院发热门诊单独设立的检查室中、在隔离病区确诊患者的床边,每天都能看到影像科技师忙碌的身影。“疫情伊始,我们就制定并完善了发热患者的检查流程,专门为发热患者开辟单独检查通道,这样既能让发热患者及时检查,迅速提供准确诊断依据,也能为其他普通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影像检查服务。”该院影像科主任陆健如是说。
目前,市三院影像科共有医技人员46人。影像科副主任张涛介绍,科室里的技师几乎都是年轻人,面对疫情来袭,大伙都有一股往前冲的拼劲。其中,年龄最大的技术组长姜吉锋41岁,大年初一,他第一个自告奋勇前往发热门诊拍片,勇敢地直面患者;而第一个为疑似患者做CT、前往隔离病区床边摄片的黄敏是一个刚入职不久的“90后”小姑娘,同样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我们其实和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也要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戴护目镜,每人每班检查下来,浑身湿透,很多人还出现了脱皮和水泡,但整个科室没有一人退缩,也没有一人抱怨。”
许梁、杜圣等15位技师多次进入隔离病区床边摄片,他们虽然年轻,却也“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在平时,拍床边片对于一名影像科专业技师来说很容易,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技师在拍摄前需做好重重防护——穿好防护服、鞋套,戴好眼罩、口罩,做到密不透风,在这样身披“重甲”之下,拍片就不那么容易了。直面患者沟通、精准摆位、准确投照、打印胶片报告……几个患者下来,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逆行而上,人人都在发光发热
7日晚,接到医院通知,隔离病区20名患者需要进行CT检查,姜吉锋再次身先士卒,主动要求加班。他说:“我参加过2003年的‘非典’战役,我有经验。我去了,一来可以与夜班技师蔡健华一同战斗,减轻她的负担;二来可以观察检查防护情况,以便及时优化调整。”
当天,姜吉锋比原先预定的时间提前1个小时到岗,和蔡健华一起做准备工作。从个人防护到仪器设备检查、从患者检查流程到环境评估整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最后一名病人检查结束后,他们不顾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又马不停蹄地对机房、病人通道、各种设备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消毒,等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钟了。
王邵刚和毛宇是一对夫妻,都在市三院影像科工作,他们早早地把双胞胎孩子送到了乡下,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科室里的翟丽娟、陈志坚、王晨辰、俞丽华等技师也纷纷把小孩送到父母家中,掉头逆行而上;2月7日上午10点,技师徐庆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公主,看着可爱的宝宝和病房中的爱人,虽然万般不舍,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参加战斗……
与此同时,科室同事群策群力,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防护用品,为工作保驾护航。护士肖亚琴贡献了数十个医用防护眼镜,护士曹春钰、缪文文和梁宏伟医师也通过各自渠道捐献了若干医用口罩,科室还购置了50盒维生素C含片,以提高大家免疫力,并为床旁摄片技师购买了乳胶鞋……“在我眼中,45位同事都是好样的,他们每个人都在为抗疫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张涛动情地说。
实力担当,用专业护佑患者康复
作为“南通市医学重点学科”“南通市临床重点专科”,三院影像科发出的片子质量不仅在整个苏中苏北地区“响当当”,其检查结果已与上海中山等知名大医院实现互认,彰显该院影像科精湛的技术实力。
正是有了“硬”实力的充分保障,一张张精细的影像学图像以及影像科医生专业、权威的诊断和建议,给了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最及时、确切的参考,使隔离病区医疗团队可以从容面对患者病程各个阶段,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作为南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组专家组成员,陆健不仅担负着每周二、四、六全市确诊病例的会诊工作,还要统筹安排协调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患者的影像检查任务。他说:“重任在肩,容不得半点马虎!”
“现在很多治疗都需要影像技术辅助诊断,所以影像科是医院人群相对集中和密集的地方。如何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止冬春之交各类病毒交叉感染,成了科室最重要的课题。”张涛告诉记者,每天上班前,他都会提醒大家仔细检查好自身防护;每天定点定时对影像科登记室、操作间、拍片室、CT、MR机房进行消毒,并要求消毒人员拍照留底备查;在进入隔离病区,为新冠肺炎患者检查时,则要求大家及时做好DR机器的消毒。本报记者冯启榕 本报通讯员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