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发生6.0级地震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标签:四川 宜宾 长宁 地震 震感 6.0级 地震预警 警报
(图片来自“人民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截至6月18日17时,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99人受伤、14.5万人受灾。在灾难发生的关键时刻,四川多地通过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电视和短信等方式发布地震预警提示,为及时疏散民众提供了宝贵机会,灾后,“地震预警”成为网民的热门讨论话题,相关舆情量在6月18日达到顶峰。
一、舆情趋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大陆地震预警中心17日22时55分发布《四川长宁附近发生6.0级地震》的地震预警,提醒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毕节市市民注意避险。地震发生后,新闻媒体及政府、媒体官微等迅速报道,短时间内获得舆论高度关注,舆情量于17日23时达到第一个高峰。
随即各方展开抢险救灾工作,截至18日8时30分,地震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伤,部分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受损。中国地震台网共记录到2.0级及以上余震65次。持续发生的余震和救援情况牵动舆论神经,助推舆情量达到第二个高峰。
18日12时许,众多明星大V博主纷纷转发微博为灾区人民祈福。此外,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公布12名遇难者的名单及对灾区人民的转移安置情况,并宣布长宁县、珙县已完成第一轮全面搜救,舆情量于18日12时达到第三个高峰。
18日15时许,珙县新增1人死亡,至此,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14万余人受灾。随着救灾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灾区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舆情关注度逐渐下降。
二、传播平台
全网有关“四川宜宾发生6.0级地震”的舆情信息中,传播量居于前三的平台依次是微博、新闻客户端、新闻网站,占比分别为96.73%、1.06%和0.87%。
微博平台兼具官方和网民的声音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政府及权威媒体官微不断发布最新消息,公布最新震情和救援进度、受灾情况;@宜宾公安、@四川手机报及时辟谣地震相关谣言,缓解网民恐慌情绪;以@蔡徐坤、@朱一龙、@TFBOYS-王源等明星大V为代表的博主转发相关微博,为灾区人民祈祷祝福。
新闻网站注重及时全面的报道
新闻网站作为官方发声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舆论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救援行动到受灾情况、相关部门的救援方案,再到救灾过程中的暖心瞬间、社会各界对灾区伸出援手,各大新闻网站都进行了及时全面的报道,在满足公众对灾区情况全面了解需求的同时,也给公众展现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情的世界。另外,在该事件中新闻客户端多是基于新闻网站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的转载传播。
三、媒体报道
47%的媒体报道关注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媒体实时关注地震灾区救援救灾行动,直击救援现场,及时公布伤亡情况。
21%的媒体报道解析地震预警。在地震造成实质性伤害前,大陆地震预警网通过社区广播、手机、电视等多种途径,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全网刷屏,成为舆论焦点之一。媒体解释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抢在地震造成伤害前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
14%的媒体报道聚焦地震典型事件。除“震时13岁女生指挥撤离”“6岁哥哥带弟弟下楼避险”“7名‘地震宝宝’陆续降生”等震中正能量事件是媒体争相报道的侧重点外,“餐饮店老板朋友圈发地震不当言论”“2名游戏主播调侃宜宾地震”等触及民众情感底线的事件也引发部分媒体关注。
12%的媒体报道澄清不实信息。媒体对网络传播的有关宜宾地震“18日宜宾市将有7.6级地震”“地震大楼出现严重倾斜”“地震裸奔视频”等不实信息进行澄清,并呼吁民众切勿跟风随意转发,发布虚假信息。
其他6%的媒体报道涉及的内容有:专家解析地震原因、科普地震自救等。
四、网民话题
传播宜宾发生地震的网民言论占31%。@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最先发布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的消息,被@四川发布、@成都发布等政府官微及时转发扩散,随后@人民日报、@新华视点、@央视新闻等媒体官微也对消息进行了传播。在权威信源的影响下,普通网民也纷纷传递此消息,事件被更多人知晓。
为灾区人民祈祷平安的网民言论占28%。与冰冷的天灾相比,网民的温情抚慰人心。地震发生后,众多网民留言为灾区人民祈祷,希望他们能平安健康、全家安好。还有部分网民转发祈福图片,希望为失踪者增添好运。
关注地震预警系统的网民言论占19%。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区为地震预警的大喇叭倒计时视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上被高频转发,大陆地震预警系统因此走入网民视线。网民赞叹地震预警有效减轻伤亡、探究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关注预警系统的普及程度,促使相关话题#地震预警播报#、#地震预警倒计时#、#宜宾地震预警系统如何运转#等成为热门话题。
关心人员伤亡情况的网民言论占14%。按照震级划分,6.0级属于强震,造成的破坏较大,因此网民对人员的伤亡情况也极为关心。@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官微更新人员伤亡数量、公布遇难者名单,及时满足网民信息需求。网民也发言庆幸此次地震死亡人数较少,没有造成大范围人员伤亡。
最后,其他网民言论占8%。例如关注企业和明星的捐款、分享地震自救知识、分析四川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讨论有关地震的谣言是否属实等。
五、情绪分析
由上图可知,在“四川宜宾发生6.0级地震”事件传播过程中,“乐”“好”两种正面情绪数量居多,主要原因有:一是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各个层级的政府部门都反应迅速,救援及时到位,使得网民对此次官方的应对比较认可;二是地震预警系统在此次地震中表现出色,在地震横波到来提前预警,为人员逃生预留出宝贵的时间,极大的振奋了人心,也为日后面对地震灾害增添了勇气;三是此次地震伤亡人数较少,很多被废墟掩埋的人员也被成功救出,网民态度普遍较为乐观。
六、舆情总结
地震预警系统作用凸显 预警概念普及“仍在路上”
宜宾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拍摄的地震预警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社区“大喇叭”读秒、电视自动弹出倒计时……这一地震预警系统让不少民众感到新奇,而其预警的准确性更是迅速成为网络热点。
与地震预报不同,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利用横波和纵波之间的时间差,提前向周边地区发出的地震信号。研究表明,预警时间10秒,伤亡减少39%;时间为20秒,伤亡减少63%。
在本次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凭借其科学、准确的预警提示,成功为民众赢得了宝贵的逃生时间,在减轻人员伤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受到网民一致好评,尤其是刚刚经历过地震的网民,言论中无不透露着对地震预警系统的惊叹。
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警工作。本次地震中,及时的地震信息发布、有序的地震预警提示以及迅速展开的灾后救援工作,可以看作是汶川地震10余年来,中国地震社会反应系统进步的缩影。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地震的预警信号在民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也从侧面说明,大部分居民对地震预警系统缺乏必要的了解,网络上不少网民表示,最初听到预警信号时甚至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民众对预警系统的陌生容易导致系统真正的预警作用发挥不到位。相信经过此次媒体及网民对地震预警系统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后,再配合日后必要的地震预警训练,地震多发地区在预警信息发布、民众应对、物资准备等工作上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灾情错综复杂 警惕不和谐因素造成“次生灾害”
灾难当头、生死攸关,网络上却出现诸多不和谐因素: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地震谣言此起彼伏,类似“6月18日凌晨3时12分将会有更大地震发生”“四川宜宾地震大楼出现严重倾斜”“地震裸奔视频”等谣言在网民中流传开来,引发灾区民众恐慌;甚至有网络主播拿天灾开玩笑,声称“哪里是地震了,明明是我对你心动了”……庆幸的是,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及时介入下,谣言被更多的理性声音覆盖,部分网民的不当行为也受到谴责。
谣言的传播不利于抗震救灾,地震灾情错综复杂,夸大灾情、传播虚假信息容易给社会造成恐慌和混乱,甚至会成为次生灾害。因此,相关部门在将工作重点放在抗灾救灾方面的同时,也需警惕网络上的不和谐因素,避免负面因素被网络扩大后引发大范围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