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死不了人,但乱吃药会

  这几天朋友圈都是“两道杠”的照片,大家都在调侃:

  

  不少人囤了数十种感冒药,就等着感染新冠后派上用场。

  

  然而,从医院发来的消息是新冠感染没有多少重症,药物中毒的重症却又不少。

  

  专家们都在呼吁:不要乱吃药!千万不要乱吃药!

  乱吃药引发的肝肾损伤,远远超过新冠病毒造成的伤害。

  事实上,过去每年冬天,都有不少人因为感冒乱吃药而发生严重的肝肾损伤。

  感冒常见药几乎都是非处方药,一般来说,非处方感冒药,按照说明服用,是安全的,能有效地缓解感冒症状。

  但很多人在感冒时,会习惯性地自己给自己“开处方”:

  感冒药+抗生素

  感冒药+感冒药

  发烧药+感冒药+止咳药

  感冒药+中成药

  甚至有人认为:加大药量,或者多种感冒药一起吃,感冒能好的快一点。

  但殊不知,感冒药的成分大同小异,混吃感冒药极容易造成药物过量,从而引发肝肾损伤。

  武汉晚报报道[1],2018年1月13日,感冒后的孙女士买来泰诺、速效感冒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3种感冒药一起吃。

  服药后第三天,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尿少的症状,下肢也肿了起来。去附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转入肾内科进行透析治疗。

  无独有偶。2015年,现代快报报道[2],一男子为了让感冒尽快好,连吃了泰诺、康必得和白加黑3颗感冒药。

  

  感冒好了一些后,却连续几天无法排尿,还出现面唇发紫、心慌气喘的症状。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时病情已危重,被诊断为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心功能衰竭。

  为什么?

  因为市面上的感冒药多数是复方成分,药名各式各样,但大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如新康泰克、泰诺、必理通片、白加黑感冒片、速效感冒胶囊、小儿氨酚黄那敏、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

  混吃的几种感冒药恰恰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因此,服下的对乙酰氨基酚总量严重超标。

  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

  简单来说,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在治疗剂量下,有可靠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但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极易引起肝肾功能损伤。

  食药监总局官网数据显示,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生产的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品超过1300个品种。药品种类涉及感冒药、解热止痛药等。

  还有好多人喜欢感冒药和中成药混吃。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中成药副作用小,能清热解毒。殊不知,很多中成药,也添加了西药的成分。

  看看下面的表格,这些熟悉的中成药里,都被检测出添加了对乙酰氨基酚等西药成分。

  

  因此,中成药与西药混吃,极易造成药物过量,但自己却无从知道。

  实际上,普通新冠病毒感染,跟普通感冒类似,轻微症状无需吃药,症状较重可以适当吃药缓解症状。

  发烧选用一种发烧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