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杨虎城遗体被发现,邓小平含泪说:换口好棺材,别怕花钱

  #2022生机大会#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蒋介石日记:1948年8月,携妻子庐山避暑,币值改革信心满满,新币之信用受到人民拥护,一个星期就收到了1800多万美元!

  面对即将到来的“三大战役”,蒋介石非但不感到担心,反而是觉得自己运筹帷幄,皆因为他干了这么一件大事。

  国民党发行了金圆券,蒋介石用它来换取人民手里黄金和白银,以此维持自己的战争开销,扩充军备,为的就是一报解放战争以来自己接连失败的“耻辱”。

  

  1949年初,他还在日记中写道自己对未来的局势充满希望,甚至透露出自己“下野”,是为了大局为重,另起炉灶。

  却没想到才半年多蒋介石就再也无力回天了,愤恨不已的他只得搭飞机逃往台湾岛,一边在反思自己的失败,一边渐渐地恼羞成怒。

  于是蒋介石就给毛人凤等人下达了一道秘密的命令:要他在离开之际,杀掉关押在重庆的共产党员,此外还有杨虎城一家人。

  这就是震惊世人的重庆“大屠杀”,300余人惨死,蒋介石为何特别交待要杀掉杨虎城呢?后来杨虎城的遗体又是如何被找到的?

  

  秘密行动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杨虎城一同被蒋介石找借口分别软禁,说是软禁,其实上就形同关押,不过俩人的境遇所不同的是:杨虎城惨死,张学良却被蒋介石留了下来。

  《蒋介石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49年12月12日,本日为西安蒙难第13周年(蒋介石自称西安事变为他的西安蒙难),不时追想当日危险险恶情形。

  “感今日亡命犹得生存实乃天父和基督洪恩也,然愧疚于(自己)只顾大事,而粗忽大意,以致一败涂地乃余一生最大缺点。”

  可见蒋介石一直对在1936年西安发生的一切感到耿耿于怀,这也就造成了杨虎城和张学良二人几乎必死的结局。

  但是他又在日记中记道:边区之人善变多疑,更是在政治和外交上毫无信义毫无情感可言,只有实力和强权,才是本质也。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他(蒋介石)一手栽培和重用起来的,而且他待张学良如子,张学良自己也形容蒋介石“关怀之殷切,情同骨肉也”

  偏偏就是这两个人发起的西安事变,蒋介石为了彰显强权,他就一定要让这二人担起自己失败的罪责。

  可为何蒋介石只杀掉了杨虎城,却没有去动张学良呢?杨虎城之孙杨瀚,和张学良本人都亲口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西安事变真正的主角其实是杨虎城。

  杨瀚说:“是父亲当年说服了张学良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才能真正地实现停战全面抗日,后来父亲还反对张学良释放蒋介石”

  

  杨虎城之孙杨瀚

  因为蒋介石并没有立下任何书面保证,甚至是改变当时他自己的政策,杨虎城认为蒋介石会言而无信,怕释放之后对局面没有任何改变。

  最后还是周恩来亲自劝说了杨虎城,杨虎城这才不情不愿地让蒋介石离开,张学良为什么会一路送蒋介石走,不得不说其中有杨虎城的原因,杨虎城是真的对蒋介石动了“杀心”。

  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蒋介石手下很多将领都和他对着干过,白崇禧,李宗仁,冯玉祥,哪个不是当初欲除掉蒋介石而后快,可后来蒋介石依然启用过他们。

  相比之下杨虎城倒是没怎么反蒋,甚至还率部离开冯玉祥加入了蒋介石,反过头来打起了冯玉祥,奇袭唐生智一战立下大功。

  按理说他应该受到蒋介石的重用,但是杨虎城有一点令蒋介石十分头疼,杨虎城十分精明,善于谋划,颇有大局意识,可就是屡次拒绝蒋介石搞内战。

  

  1933年的时候,杨虎城还和同在川北的红军第四方面军秘密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这就让蒋介石对杨虎城亲近不起来。

  这么有能力的将领,却和他不是一条心,再加上西安事变一事,蒋介石就非要杨虎城死不可了,相反张学良则不一样。

  张学良有自己的部队,东北军战斗力强悍,而且都认他这个“少帅”,蒋介石杀掉张学良,只会把张学良的旧部越推越远。

  另一点就是,张作霖当初惨死,张学良接手东北军的时候不过才20多岁,所以蒋介石一直没有把张学良当做一回事。

  《蒋介石日记》里也写道他对张学良的评价:软弱,幼稚,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可见张学良在蒋介石的眼里就是一个“毛头小子暴发户”。

  

  这俩人一对比,蒋介石权衡之下,就选择杀掉精明而且对自己不忠心的杨虎城,放过了不够聪明,被他视为毛头小子的张学良。

  当初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时,毛人凤曾询问过蒋介石:“是否把杨虎城一道押送回去?”张学良早就在1946年就已经押送到台湾岛了。

  可毛人凤哪里知道蒋介石心里的想法,蒋介石咬牙切齿地回道:“留他做甚!早就该杀了!”一想到自己的惨败,蒋介石就恨不得自己亲自飞到重庆动手。

  1949年8月27日,毛人凤召集了尚留在重庆的国民党特务,一起制定了杀害杨虎城一家和关押起来的共产党们的计划。

  

  当时杨虎城一家人还被关押在贵州,毛人凤最初的想法是飞到贵阳,然后在公路边找个僻静的地方直接杀掉就地掩埋。

  但是他很快就自己否决了,因为他去贵州此时很危险,而且埋尸在公路旁很快就会被人发现,最后毛人凤还是决定先将杨虎城一家接回重庆再做打算。

  为了保险,毛人凤还避开人多嘈杂的机场,派人用汽车接送,而且全程蒙住杨虎城一家人的双目,不让他们知道自己到了哪里。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和家人乘坐汽车刚刚抵达了歌乐山松林坡,王少山、熊祥二人(毛人凤手下的特务)便早已等候在此。

  “请先前往戴公祠住几日,等委员长(蒋介石)前来接见,随后搭专机飞赴台湾岛。”王、熊二人早已经和贵阳方面通过气,用接杨虎城一家去往台湾岛为理由,骗他们来到重庆。

  

  当时杨虎城的三夫人谢葆真刚刚过世不久,杨虎城的次子杨拯中(20岁)还捧着自己母亲的骨灰盒,一共前来的还有小女儿杨拯贵(8岁)。

  还有杨虎城的秘书宋琦云,其夫人徐林侠,以及俩人的儿子宋振中(8岁),杨虎城自知自己被看押,丝毫没有生疑,径直向居室走去。

  王、熊二人又找了借口,让杨拯中和杨虎城分开居住,然后先行刺杀了杨拯中,杨拯中身处数十刀,却仍在生命垂危之际喊出了一声:爸爸!

  杨虎城在旁边闻声后赶忙开门跑出去想查看,王、熊二人却早已埋伏在门口,直接一刀正面捅入了胸口,一代名将、爱国将领就这样倒在了血泊当中。

  随后宋琦云等人接连被杀害,每个人身上都是身中数十刀,王、熊二人甚至还担心没有彻底灭口,在尸体上又戳了几刀,刀刀都是要害,连两个8岁的孩子都没有放过。

  

  就连开车送杨虎城一家来到这里的司机和看守,都被二人杀了灭口,尸体一同掩埋了起来,具体的位置,只有二人知道。

  寻找遗体

  党中央是不知道杨虎城张学良二人被囚禁在哪里的,蒋介石为了保密,不停地转移二人的位置,连看守都从来没换过。

  不过党中央一直没有放弃对二人的营救,1942年的时候党中央就曾写信给宋子文,希望可以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只是宋子文没有同意。

  1945年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候,毛主席数度向蒋介石提出释放二人,最后都被蒋介石拒绝了。

  找不到任何线索,党中央只能希望张、杨二人还安然无恙,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解放军进驻重庆,开始对残留在这里的国民党特务进行清缴。

  

  与此同时还有一项秘密的任务——寻找关押在重庆的共产党员,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来完成。

  12月3日,军管会负责人接到了一个名叫李育生的男子的情报,这个李育生解放前是个土匪,因为抢劫被抓进了看守所,解放后得以出狱。

  他说在看守所里流传着一个流言:杨虎城已经被害了。军管会负责人大吃一惊,原来找了许久的杨虎城竟然在重庆被害了。

  经过询问和调查后才得知,原来当日王、熊二人杀害杨虎城等人后,抢去了杨虎城身上的财物准备分赃,结果俩人分赃不均打了起来,事情就给闹开了。

  “务必要找到遗体!”得知消息后的邓小平、刘伯承等人作出指示,在1个多星期的全城大搜寻下,终于是在戴公祠的花坛里,找到了一个新近掩埋的土堆。

  

  王、熊二人竟然还在土堆上种满了花草,如果不是有确切消息知道杨虎城遇害,谁会想到一个花坛里竟然埋着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呢?

  当时参与挖掘的胡三高,也是杨虎城曾经的部下,他在见到杨虎城的遗体后就泪流满面,那个惨像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双手双脚被捆绑,嘴上被绑紧白布,脸上被削去了一大块,露出白色的骨头,整个鼻子都已经塌陷,正是杨虎城本人无疑。

  而在杨虎城遗体的下方,还放置着其儿子杨拯中的遗体,胸腹部一个拳头般的大洞,任何人看到,都能猜到杨拯中是如何被残忍地杀害的。

  在场的人无不泪流满面,为中国,为中国人的命运做出伟大贡献的杨虎城,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令人气愤。

  

  人已逝去,活着的人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安放杨虎城的遗体,为了给杨虎城修复已经略微腐烂的面容,军管会找到了曾给杨虎城治过病的蒋祝华蒋医生。

  蒋医生回忆:“重庆解放后不久,就有一个人来找我询问杨虎城的事情,我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

  杨拯民要他修复一下杨虎城的面容,在杨虎城被害之时,国民党特务对他的面部进行过强击,导致牙齿脱落,鼻梁也断掉了。

  “我一边修复一边叹息,杨将军当初多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没能撑到胜利的这天呢?”蒋医生提起来就叹息不已。

  

  1950年1月初,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遇难的300余名共产党员和杨虎城一家的遗体基本上都被找到了,于是重庆市就召开了一场“追悼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的追悼会。

  1月15日,追悼会举行之际,邓小平、刘伯承、张际春等人赶来出席,邓小平一来就询问:“杨虎城的遗体在哪?杨虎城的遗体在哪?”

  一个黑漆棺材,看起来平平无奇,这是当时挖掘出遗体的时候临时准备的,因为重庆刚刚解放不久,一时找不到更好的棺材。

  邓小平一看到,就难受地说道:“马上换一个,要最好的,别怕花钱,钱不够我来拿!”说完就止不住地流起泪来。

  

  在场的千余名前来悼念的人都痛哭了起来。

  追悼会结束后,杨虎城和儿子的灵柩,以及杨虎城夫人的骨灰,一起转移到了陕西西安,安葬在了长安县烈士陵园,彭德怀亲自为其迎灵。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蒋介石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自己的权力,执意发动战争,害死了多少人,多少人为他的“封侯”一事牺牲。

  千古功臣,民族英雄杨虎城,人虽已去,却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