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一个河南四线城市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是怎么被治愈的?

  来源:瞭望智库

  这大概是河南人经历的最五味杂陈的春节。同是吃着烩面长大,伴随“河南硬核”和“新增病例”等信息,河南人民的情绪如坐过山车一般,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揪心不已。

  1月结束前,好消息终于传来。1月30日9时,河南省第二例、郑州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30岁的王女士,在郑州下辖的巩义市人民医院治愈出院。

  相比河南省第一例出院后转至其他科室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治愈病例,这是河南省第一例由县级医院救治、成功出院回家的治愈病例,更为振奋人心。

  1月30日,王女士从巩义市人民医院出院 图片来源:中新网

  从1月13日出差武汉,1月17日返豫,到1月20日晚因发热到巩义市人民医院就诊,再到1月30日治愈出院,王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是医护人员给了我二次生命,他们每天穿着隔离服工作,全身都是汗,十分辛苦,还一直鼓励我,给我信心。”

  58岁的周成国是王女士的主治医师,作为巩义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看着王女士出院,他心中感慨万千。

  但抗疫形势没有留给他太多时间沉浸在欢快的氛围里,现在远不是庆功的时候,还有病人等着救治,还有科室里的小年轻们等着他带头。

  “说不怕是假的,都是普通人,但疫情当前,职责所在,我必须坚守岗位,带着大家奋战!”周成国说。

  以下为周成国与《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对话整理,基本回溯了王女士从收治到病愈出院的过程,以及相关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情况。

  1

  回想起来都后怕

  记者:这个治愈病例是20日什么时候来到医院就诊的?

  周成国:20号下午一点多我们收治了一个疑似病人,她算是第二例。我见到她是下午6点20分左右,同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收治标准给她做了初步的问询,然后赶紧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去看一下。

  记者:病人当时是什么症状?

  周成国:咳嗽不是很明显,但发烧38度,有武汉接触史,全身酸痛发冷。按照相关的标准给她做排查后,发现她符合疑似病例的标准,我们就决定给她收治了,单间隔离起来。

  记者:听到要被隔离,她的反应是怎样的?

  周成国:她一开始是不能接受的。她觉得“凭什么我发个烧你就要隔离我”。我们就耐心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认识到隔离不是给她“判死刑”,如果没被感染,那住院观察没问题后大可以开开心心回家去,如果被确诊感染,那就可以得到最快的治疗,起码不能再出去传染别人。姑娘也是明理之人,后来她自己想通了,就不抵触隔离了。

  记者:医院方面需要询问病人的武汉接触史详细内容吗?比如她的具体路线和行动。

  周成国:我们医生只能了解到她什么时候去武汉,什么时候到郑州,什么时候返巩,更具体的信息还是需要疾控中心“流调”(流行病学调查)去做,去查清病人坐过哪趟高铁、公交等,因为病人自己也不一定记得清自己的具体行为路线。

  记者:接诊这例病人时,你和相关医护人员做了哪些防护?

  周成国:不怕你笑话,按现在回想来说,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医护人员都没有做严格的防护措施。因为当时是新发疫病,对它了解程度并没有那么真切,所以我们当时做的都是一般的感染疾病防控,就是戴着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穿着白大衣工作服。

  记者:那之后有去做检查吗?

  周成国:有,这是肯定的。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事关生命健康安全,没人会不害怕吧。

  2

  我也想让他们早点“解放”

  记者:病人20号晚上就被诊断为疑似,23号晚上被省疾控中心确诊,这期间你们是怎么收治病人的?

  周成国:按照疑似病例的标准去隔离。我们医院划有专门的隔离病区,医院其余的病人都要疏散到其他地方。因为是新发疫病,我们不知道最后会演变到什么程度,所以会准备得多一些。按照规定,疑似病人要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以多人住一个房间,当然,男女患者是分开的。

  记者:你们的日常救治工作是怎么展开的?有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案?

  周成国:说实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我管它叫救治指南,这个救治指南是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顶级专家的智慧结晶,是确定有用的治疗方案,所以我们这些基层医院的医生,最好的就是按部就班,按照不断更新的救治指南来对病人进行治疗。

  如果病人病情稳定,体温正常三天,症状明显好转,我们就申请给病人做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需要做两次,间隔24小时以上,如果两次都是阴性,就可以解除隔离。

  每天病人问我“什么时候我可以出去”,我特别能理解这种心理。毕竟住在隔离间,心里也不美呀。我也想让他们早点“解放”出去,但是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只要达到解除隔离的标准,随时都可以让他们“解放”。

  记者:王女士接受住院治疗后,她的病情有什么波动变化吗?

  周成国:她住院隔离一天后就基本不烧了,我们把该用的药都用到位,后来体温逐渐稳定,病情一天比一天轻。

  记者:也就是说,这位病例20号因诊断为疑似而住院隔离,22号就不再发烧,23号医院拿到省疾控中心对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报告?

  周成国:对。因为她不烧以后,还是要观察是否稳定。23号确诊报告下来,我们从她不烧那天开始观察三天体温是否稳定,然后才能申请做核酸检测,检测达标才能解除隔离。这期间用药治疗按照救治指南来走。

  记者:所以她的情况算是“轻症”?

  周成国:之前我们说是“轻症”,现在根据救治指南来定义,叫“普通型”。

  记者:在救治过程中,她是吃什么药效果比较好?

  周成国:这个倒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其实就是咱们按照救治指南那些治疗方案用的药。再者她是个案,每个病患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我们目前也还没有做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复制。

  3

  不能自己吓自己

  记者:作为一个普通型患者,她的治疗配合度和情绪是不是要相对好一些?

  周成国:可以这样说。我们天天查房时就跟她聊天沟通,她自己平时也会给我们打电话发短信之类的问我们各种问题。我们会逐个给她做解释。谁想隔离?谁都不想的,病人都想早一天康复出院。

  记者:可以认为这个患者能治愈出院,除了本身是轻症外,还跟情绪状态关系很大?

  周成国:应该这么说,她能成功治愈,首先是我们按照救治指南来进行治疗,其次是她属于普通型患者,年龄不大,并发症少。再一个就是你说的情绪因素。我把它叫做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情不是病愈的特效药,但是一剂良药。都是普通老百姓,刚开始的恐慌肯定是有的。尤其是这个患者比较年轻,对新闻信息的获取比我们医生都要快。隔离期间,她通过手机上网看到一些病例死亡之类的信息时,就会特别害怕,想东想西。

  我们医护人员知道后就经常安慰她,告诉她还年轻,身体免疫力要好些,治愈概率更大,叫她不要老是去看不好的消息,不能自己吓自己,要多去看看那些好转的、治愈出院的案例。总之就是不断给她鼓励打气,帮她做好心理疏导。

  记者:从20号住院隔离到30号治愈出院,这个病人总共经历了10天治疗,她出院的那一天,你心里什么感觉?

  周成国:其实我们医院算日子是算入不算出,我们是算她治疗了9天。她能出院我当然特别高兴,我到现在都记得她当时激动地拉着我的手,我也跟她说:“你可算是‘解放’了!”

  记者:有再给她做相关医嘱吗?

  周成国:肯定的,我给她的建议是,药可以不继续吃,但最好在家休息几天,让体力逐渐稳定提升,保持心情舒畅,一天测两次体温,有问题随时跟我们联系,不要自己吓自己。

  4

  大家都是普通人

  记者:我们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你们这些英雄会害怕吗?

  周成国:不觉得我们是英雄,大家都是普通人,说不害怕是假的。

  记者:你们后来在救治病人过程中怎么给自己做防护?

  周成国:市领导和我们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我们的防护工作。医院专门给我们派了感染控制办公室的专职人员,给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防护指导,比如防护服怎么穿、怎么脱,两天的时间里一直专门盯着我们,让我们把这些自我防护措施理顺了、记牢了、做好了。

  我也一直跟我们的医护人员说,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因为只有保证我们医护人员不被感染,才能做好疫病救治。更何况,我们保护好自己,更能证明这个病可防可控,如果医护人员自己都感染了,那负面影响就会很大,更容易造成民众恐慌。

  记者:你提到医护人员给病人做心理疏导,其实现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也是外界关注的,你们会给医护人员,尤其是第一次上战场的年轻人做一些心理疏导吗?

  周成国:没有,一是没人,二是没时间。我们每天给病人做心理疏导都做不过来。前些天有些病人比较烦躁,我们这两天在考虑增加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来。要是有心理咨询师的话,我们肯定也还是先紧着患者。

  至于我们医护人员这块,现在就是老人带着年轻人。比如我们的护士长牛芝云,17年前就曾经奋战在非典一线,现在她每天从早起就呆在科室值班,经常一天下来累得腰疼也还是咬牙坚持,到晚上才换其他同事接班。

  我跟老同志们说“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但是大家还是兢兢业业冲在一线,因为包括我在内,我们想让科室的年轻孩子们看到“你看,主任、副主任、护士长都在这儿顶着”,以此来缓解孩子们的担忧和焦虑。

  有我们在,我们就盯着孩子们防护措施到不到位,中午的时候让孩子们去躺一会儿歇一歇,下午再好好上班。就这样,几小时一换班,尽量让孩子们体力得到休整。

  记者:您有多久没回家休息了?

  周成国:我自己倒没细算,那天有媒体给我算了一下,到首例治愈病例出院那会儿,我已经247个小时没有回家了。这种事情,往高调点说,我作为这次巩义市人民医院救治专家组的组长,必须尽到职责。往实际上说,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今年58岁了,还是党员,我必须给年轻人起个带头作用,我兢兢业业工作,才能给年轻人最大的鼓励。

  记者:其他医护人员也跟您一样,一直呆在医院吗?

  周成国:医院没有强制要求我们不许回家。但我们很多同志都担心自己携带医院的病菌传染给家人,就主动不回家。医院也很重视这方面,给我们安排有专门的职工公寓。

  记者:除了住宿,日常饮食方面有给医护人员提供增强免疫力的特别套餐吗?

  周成国:没有,就是正常饭菜。我们医院营养餐厅提供的饭菜已经很好了,没什么不满足,因为我们知道其他地方的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条件比我们差很多。

  记者:向您和您的同事致敬!奋战在一线毫无怨言。

  周成国:没什么。哪个职业都要有人做,治病救人,职责所在。我们不上谁上。

  5

  采访手记

  接受采访期间,周成国多次咳嗽。我担心他的身体,他却笑着说无妨,咳嗽是因为这些天一直在忙,说话说得多,嗓子就不太舒服。

  采访其实没做完,是突然中断的,原本我还想烂俗又煽情地问一句:“等疫情结束,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但问题还没问出口,周成国就接到科室同事的通知,说救治工作中有个紧急问题,需要他去处理。

  采访中,周成国多次说道“大家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都会恐惧,都会忧虑。普通人如他们,会因为防护不到位,事后跑到CT科拍片子,反复确认自己是否感染。但疫情在前,这些普通人又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与病毒展开肉搏。

  我想,这大概就是当前中国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

  当地五年级小朋友画给周主任和所有医务工作者的画

  6

  王女士出院后的感谢信

  致医护——疫情发生了,当所有人都把病人当作病原体、传染源,远远隔离的时候,你走近我,诊疗,抽血,采样,消杀,照顾,鼓励。我看不到你的容貌,却记住了你澄澈的眼晴,你是我心中逆行的英雄。

  致医疗机构、周成国主任——首诊周主任和巩义市人民医院反应迅速、专业,第一时间诊断,迅速隔离,看到紧张开具医嘱的周主任,我心安了,心想:我挂到专家号了。隔离期间,为了能让病人吃上药,58岁的周主任亲自想办法去別的医院借药。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早日康复,周主任的敬业和专业,让人动容。

  致市疾控中心和公安局——一次次的电话问询,一次次详细的调查和摸排,从早上不到八点问到晚上将近十二点,我的行踪,我接触过的所有人的情况,你们的工作做得精细,是为我负责,也是为其他人负责,你们为河南人民争了光,河南人民感谢你们。

  致广大确诊和疑似病人——如果说普通感冒是青铜级别的,这次武汉新冠肺炎就是王者级别的感冒。广大确诊和疑似病人,请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和我们最新的诊疗方案,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听从相关部门指导,早隔离早治疗,加油!不要怕!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