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拐点”何时能够“实锤”?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 (李纯 郭超凯)对于2020年农历庚子鼠年,正月十五不仅意味着春节结束、年关已过,更有中国人对新冠肺炎疫情拐点到来、难关已过的热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至今,“拐点”一词令人“又爱又恨”。“爱”源于人们对疫情防控工作“松口气”的期待;“恨”则出于各项疫情数据仍在增长。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拐点”的说法,较早的一次出现是在1月28日媒体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的采访中。他表示,如果按照当前措施,应该能在近期看到一个拐点,情况好转可能在元宵节或更早时间出现。

  一天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也指出,“拐点即将出现”的论断有一定道理,至农历正月十五,疫情管控将出现明显成效。

  “拐点”意味着从“顶点”回落。换言之,在真正迎来拐点前,疫情各项数据仍将保持增长。1月27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首次破千,达到1771例,累计死亡人数同日过百,升至106人。1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一万,达11791例,这一数值在2月6日超过了3万。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新增确诊病例3399例,较前日数据(3143例)略有回升。截至7日24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31774例。

  对于宅家已久的民众而言,这段疫情数值登顶前的爬坡教人格外疲累。“话别说得太早”“一天能量八回体温,疑神疑鬼”“不复工老底要吃光,去复工要担心中毒,两难……”观察网友评论,盼望疫情拐点的背后是社会不良情绪同样需要迎来的心理“拐点”。

  与此同时,之前对疫情拐点的乐观态度似有降温。1月31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指出,当前不对“拐点的出现”做预期,也很难做出这种判断。下一步的疫情防控重点在于落实现有的防控措施。“我们就是冷静、认真地观察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也有专家就疫情高峰再次出现的可能打“预防针”。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认为,第一个拐点到来后,疫情会否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高峰,仍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拿出最充分的方案,准备最长期的奋战。

  医护人员相互检查防护服。 安源 摄

  2月5日晚间与央视栏目连线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疫情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不足。此外,社区和社会上未能接受隔离的病人,在家庭和社会的传播威胁性还很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管控,这个“拐点”无法预测。

  自2月4日至6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仍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7日指出,这“不能证明拐点到来”。新增病例没有继续明显增高,这是好事,但就此判断拐点到来,言之过早。“我估计这个拐点到来还得有几天。”

  另一方面,非湖北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4天下降。有北京呼吸内科专家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好的信号,说明全国防控措施落实的有效性,也预示湖北以外地区疫情拐点的到来。他认为,距离疫情高峰“不会持续多长时间”,但具体出现在哪天,大家都是推测。

  疫情拐点何时“实锤”?明确答案仍无法给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作风认为,只有将湖北所有的潜在病人都诊断出来,才可能看到确诊病例的高峰以及之后的疫情拐点。“如果湖北病人不及时诊断出来的话,很难看到全国的拐点。”

  须指出,拐点并不代表胜利在望,而是战“疫”在途,需要理性看待。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1月31日就曾提示,遏制疫情蔓延是场“持久战”,不能在拐点出现后放松。

  随着疫情的发展与对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力所能及之事仍是做好自我防护,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借用一位媒体同行的观点:“面对疫情,当你什么都做不了时,就做最好的自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