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药,是一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狂欢!

  

  为避免挨骂,首先声明一点,此“囤药”非家庭正常购置常用药品,而是不管用到用不到,不管用完用不完,大量囤购当下家家户户都急需的退热等相关药品的行为。

  

  12月15日下午5点,我所在的小区有位业主紧急求助,家里孩子发热,但是却买不到布洛芬,甚至在一个县城多家药店连一包布洛芬颗粒都买不到,让人不免心慌。

  

  这些天,随着“全面放开”后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已经造成了医疗挤兑,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连乡镇诊所门口都排起了长队;二是药店里退热药等相关药品一药难求,不断促生出越来越多的人心惶惶。

  

  客观来说,造成目前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患者多了,但也有主观原因,不能否认,有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大量囤药,霸占医疗资源,甚至可以说是恶意抢夺医疗资源,也有人趁机想发笔“囤积居奇”的财。

  

  我们在解释内卷的时候,常用“剧院效应”来举例子,其实“剧院效应”也可以用在囤药上,本来大家只需要在生病的时候再去药店买药,可一旦有第一批人开始囤药,其他人害怕用药的时候买不上,于是也开始囤药。一旦有人没有囤到药,必然会恐慌,于是网上曝出了一些“异地购药”的发明,多地把偏远县城甚至乡镇的相关药品一抢而空,并为之沾沾自喜。结果是什么呢?那些本来还未有囤药意识的群众或者平时不争不抢的人们回过神来,药没了,这种行为必然让偏远地区的人面对疫情更加束手无策,让本就艰难的群体更加雪上加霜。

  

  

  

  如贵州一男子,每天就是四处购药,大都是当下热销的产品,然后每次购买成功便摆好拍照,然后上传网络炫耀,难掩沾沾自喜。在当下退热药一药难求的局面下,把灾难当狂欢,把精致利己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隔岸观火幸灾乐祸,自然招来骂声一片。

  

  

  但是,药囤多了就是好事吗?不断有专家及医生告诫大家,药千万不能随便吃。近日,深圳一女子混吃7种感冒止咳药,结果全身长满脓包,只是给大家敲响警钟,却并未换来多少同情。

  

  

  12月15日,某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其个人账号发布动态,讲述自己阳后的经历,呼吁年轻人只买一盒退烧药,说大量囤退烧药就是一种自私。不囤退烧药,要让没钱没资源的老百姓有退烧药,尤其是老人。

  

  

  

  对于张朝阳的呼吁,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同意。适当备药,一旦面对病毒侵袭不至于乱了阵脚,但没必要过量,这样才能减缓大家的焦虑,也让急需药品的老人和孩子有药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