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康、防重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当前防控工作目标
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和药品生产供应有关情况,要点如下↓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目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
各级医疗机构正在优化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要发挥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作用,加强感染者分级分类救治;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院作用,方便群众获得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和预约诊疗等服务。
关于药物市场供给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介绍,总体看,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关于药物投放,按照患者优先、精准投放的原则,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供应。组织大型网上药店开发患者线上购药平台,经实名认证、上传抗原检测证明,可及时向患者配送药品。
关于第二剂次加强针接种
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备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指导各地落实相关组织安排工作,具体可根据当地安排进行接种。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积极接种、主动接种、尽早接种。
关于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调度
抗原检测试剂方面,我国是检测试剂生产大国,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4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工信部已将所有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纳入白名单,给予重点保障。
新冠病毒疫苗方面,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新冠病毒疫苗生产线。新冠病毒疫苗年产能超过70亿剂,已经提供55亿剂疫苗,完全能够满足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
口罩等防护用品方面,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等防护用品产能迅速扩大,能够满足疫情防控需求。近期,针对N95口罩需求上升,工信部重点对N95口罩加强了生产调度,保障防控需求。
总体看,抗原检测试剂、口罩、疫苗等重点医疗物资产能充足。抗原检测试剂在个别地方出现暂时性短缺,随着产能不断释放,产量会迅速提升,能够满足群众需要。
所有医疗机构都要接诊核酸阴性和阳性患者
不得拒诊或者推诿急危重症患者
有记者提问,目前医院是否都开设了面向新冠感染者专门的诊疗区域?急危重症、亟需治疗的患者如何得到及时的诊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为了指导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能够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已印发了相关通知,也召开了视频会议,多次进行部署,要求医疗机构都要开设相应的区域按照患者就医需求进行接诊,也就是说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都要接诊核酸阴性和阳性的患者。
据了解,现在全国各省都出台了相关措施,医疗机构也在进一步细化相关举措。比如上海要求所有的医院门诊都要区分核酸阳性接诊区域和核酸阴性接诊区域;在急诊设置诊疗区和缓冲区;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由市级医疗机构进行接诊,同时进一步扩容和改造重症医疗资源。像北京、武汉、杭州、南京、南昌等等多个城市,都要求医院在普通门诊设置核酸阴性诊疗区域和核酸阳性诊疗区域。在急诊,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直接进入抢救区域。没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进入缓冲区域,提供相应的医疗急救服务。
各地也都按照我们的要求,强调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或者推诿。
为何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信息?
有记者提问,近期从官方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发现,数据是呈下降趋势,但是和很多公众的感知不一致,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信息?
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表示,近期各地报告的发病数据有所下降,和我们公众的感知不一致,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防控措施的调整优化之后,我国各地不再采取以行政区域来做全员核酸筛查,除了重点人群、重点机构之外,多数人群是以“愿检尽检”的方式进行核酸检测,所以全国的核酸筛查总人数和总量是有所下降的,各地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数据相应减少。
另一方面,无症状感染者、轻症病例特别是抗原自测阳性人员居家治疗,不再需要到医院去就诊,这部分人群的相关信息无法纳入我们医疗机构的统计数据。
关于为什么取消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正如我刚才所讲,在实施“愿检尽检”的措施之后,由于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也不再需要去医疗机构就诊,所以很难再准确地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据。因此从今天开始,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但是,对于已经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仍然继续由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其做好居家健康监测,关怀其健康,提供相应的服务。
来源 | 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网实录等综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 | 艾心
校对 | 周勇
审发 | 周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