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不同场合口罩如何选?这五种口罩标准码要知道!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
随着上海快速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护依然不能放松。从一开始出门时常忘记拿口罩,到现在口罩“几乎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各种花色和主题的口罩,如何识别这些口罩是否具有防护作用?复工后戴口罩时间过长引起不适怎么舒缓?
口罩的主要分类
N95和KN95口罩
N95不是特定产品名,是指符合美国N95标准的口罩(对空气动力学直径为0.3μm的颗粒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在我国执行的则是医用防护口罩标准。该类口罩在微粒的阻挡能力基础上增加了疏水层,可以防止液体喷溅带来的污染。
N95系列口罩的防护能力最强,但透气性也比较差,长期使用易缺氧胸闷,适合防疫要求较高的健康人群佩戴。
KN95口罩执行我国GB2626-201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属于特种防护口罩。KN系列是防止非油性的粉尘吸入,还有KP系列是用以防止油性粉尘吸入。
KN95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同N95一样高,因此这一类口罩也可用于日常防护。但由于未对其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等指标进行测试,所以不能用于长时间接触病人。
我们日常生活中,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以下几种特殊场景,推荐佩戴N95或KN95口罩:
一是在医疗机构就医、陪同就医、取药时;
二是在探视高龄老年人、婴幼儿或有基础性疾病人员时;
三是进行核酸检测、收取外卖快递时;
四是出入人员密集及通风差的密闭场所时,如KTV、地下农贸市场、地下棋牌室等;
五是风险难以判定但需要和陌生人近距离沟通,如维修或装修人员上门服务、与销售人员沟通时。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同样有过滤层和疏水层,疏水层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或飞沫喷溅感染。但对于颗粒的防护过滤能力,医用外科口罩比医用N95口罩的防护能力稍差。
低风险地区的普通人群,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基本可以满足防护需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这类口罩一般由无纺布制成,用于覆盖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的一次性使用口罩,防护能力比医用外科口罩更弱一些。
日常防护型口罩
这类口罩是指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所佩戴的防护型口罩。比如遇到风沙、雾霾、花粉、柳絮的时候可以用来防护。
如何识别口罩是否有防疫功能?
判断一个口罩是否具有防疫功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编码!不要被其名称、包装误导。正规的口罩外包装应标注执行标准码:
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标准是
GB19083-2010
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是
YY0469-2011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执行标准是
YY/T0969-2013
日常防护型口罩执行标准是
GB/T 32610-2016
儿童口罩执行标准是
GB/T 38880 -2020
办公室里如何防护
复工后佩戴口罩时间明显增长,加上办公室人员多,空调开启,这种环境中长时间佩戴口罩更容易产生憋闷感,甚至引发过敏性湿疹。
小猎建议根据办公环境,合理配置空气净化消毒机,既能高效消杀净化空气,又能缓解身心压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
空气中的病毒是靠附着在微型颗粒物上,通过飞沫和气溶胶传播。
而空气净化消毒机的HEPA滤网就相当于我们戴的口罩,当气流通过时,其中的颗粒物很容易就被滤网吸附住了。并且,HEPA滤网对于粒径为0.3um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至少达到99.97%,比过滤效率达到95%的N95口罩的过滤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