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咳嗽你就慌了?别怕!我们教你如何区分新冠肺炎、流感和普通感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如何

  辨别

  

  

  共同战疫

  2020年 2 月 2 日

  新

  型

  冠

  状

  病

  毒

  VS

  流

  感

  VS

  感

  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流感季,不少人在家中干着急,一点咳嗽、喷嚏就把自己吓得不轻,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区分呢?小编整合各权威信息,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赶紧收藏吧!

  什么是感冒?

  一般指人在着凉、劳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感冒症状

  主要是鼻塞、 流涕、 打喷嚏, 无明显发热,体力、食欲无明显影响,无明显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感冒的人一般上呼吸道症状很重,但全身表现较轻,一般没有危险。

  什么是流感?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不仅是上呼吸道问题, 还会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肺炎。流感常在冬春季流行,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

  

  流感症状

  流感病人发病急,症状严重,全身症状多,会发热,可能一两天内体温上升到39度以上,头痛、 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

  对于老人、孩子、肥胖人士、孕妇或有基础病等人群,流感可致非常严重的重症肺炎,甚至导致死亡。

  

  新冠状病毒

  感染者的临床表现

  无症状患者

  感染之后不发病,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 所以要求从疫情发 生地回来的市民要主动报告 ,自我隔离。

  一般症状患者

  仅有一点发热 、咳嗽畏寒及 身体不适。

  严重者患者

  早期症状尤其是前三五天为发热咳嗽及逐浒斤加重的乏力 ;

  一周后病情逐渐加重 发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重症病人会出现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脏器损害等情况,进一步加重的话可能需呼吸机支持或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可能会导致死亡。

  典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病情有一个逐步加重的过程。到了第二周,病情往往最为严重。

  Q1:如果出现了感冒、发烧、咳嗽

  需要马上去医院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假如有跟武汉方面回来的人有接触,哪怕没有发烧,但是有全身乏力等相关症状,也需要到医院做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检测。(来源:《养生堂》)

  钟南山接受《养生堂》采访

  对感染者相关症状进行答疑

  Q2:怎么样的体温属于发热呢?

  平静状态下超过37.3℃

  共同战疫

  2020年 2 月 2 日

  

  (来源:《养生堂》)

  注意:测量前20—30分钟要避免剧烈活动、进食、喝冷水或热水,冷敷或热敷,并保证腋下干燥。

  Q3:如果头痛、流鼻涕、咳嗽、喉咙痛

  怎么办?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建议,若体温低于38℃,居家隔离,按当地规定上报,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根据说明书可以服用布洛芬等药物。如自觉严重。先去社区医院就诊。

  若体温超过38℃。前往发热门诊。

  Q4:无明显发热,但全身酸胀,

  腹痛腹泻该怎么办?

  轻症隔离, 重症就医。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包括胃肠道不适,出现腹泻时要注意居家隔离,注重保证营养,适量多饮糖盐水。如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Q5:感到胸闷但不发热

  要紧吗?

  鉴别判断,胸闷可由精神紧张、心脏病、哮喘、慢性肺部疾病等引起, 若既往有高血糖、高血脂、 高血压、 心脏病、 慢性肺部疾病等情况,或居家休息无好转建议至医院就诊。

  Q6:若病人出现发热、胸闷等不适症状,

  是否应在家继续观察?

  如出现发热伴有胸闷不适的, 应保持高度警惕, 尽早就医。最好步行至最近的医疗机构 ( 戴口罩,尽量不乘坐电梯 ) , 进行血常规 、CRP、胸部CT检查及病毒相关检测。

  Q7:曾接触过可疑病人,

  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不适该怎么办?

  建议居家隔离观察, 观察时间为14天

  主要监测体温的变化状况。每天一早一晚量体温。如果14夭内出现了疑似的发热咳嗽呼吸道症状, 建议去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来源:北京青年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温馨提示

  321官方平台和养生堂达成合作,抗击疫情期间,为传递准确知识和信息,《养生堂》集结全国最权威的医生、专家,向观众传递及时、准确、权威的防疫知识。

  大家可以扫码加入我们的官方发布群,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我们搜集挑选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向专家提问,专家会在在节目中回答这些问题。疫情当前不信谣,不造谣,多多关注321官方群,了解最权威的官方疫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