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吃不对,小心肝衰竭,囤药人必看……

  当下流感和新冠双重打击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共性就是发热。于是,各地的退烧药纷纷卖断了货,然后退烧药的服用却暗藏致命的风险!

  过去的悲剧似乎就在眼前:27岁的硕士研究生小刘高热,加倍剂量吃多种退烧药,结果肝肾功能衰竭,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近日就有医生发出了善意的提醒:一早上收了18个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患者!

  备药本是防患于未然,服药导致肝损伤甚至肝衰竭却成了悲剧。那么,在服用退烧药过程中,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正确服用退烧药有讲究!

  在常用退烧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在常用剂量下安全性较好,在极个别情况下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过量服用会引起严重的肝损害。

  布洛芬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肾损伤、心脏病发作和卒中,超剂量、脱水情况下,肾损害风险增加。

  布洛芬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其发生率高达30%,从腹部不适到严重的出血或消化道溃疡。

  毕竟是药三分毒,叠加两种退烧药超剂量服用,会给肝肾带来巨大的负担,甚至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那么,该如何安全服用退烧药呢?

  01

  不建议两种退烧药联合或交替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崔红生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高热症状明显,浑身酸痛、头痛剧烈时可以用些解热镇痛药,即退烧药,比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应把握“中病即止”原则,尽量不要联合使用。”

  任何情况下都不建议采取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能加强退烧效果,但是肯定增加副作用。

  02

  严格遵循说明书用法用量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对乙酰氨基酚可餐前服用,每4-6小时服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儿童每次最大剂量:15mg/kg,日最大剂量为2g。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约80%的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包括新康泰克、泰诺、维C银翘片、999感冒灵颗粒、白加黑、速感康胶囊、强力感冒片、克感敏、散利痛、快克等。

  如果服用的感冒药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要根据剂量计算在内,成人每天用量不得超过2g,退热治疗不得超过3天。

  而布洛芬需随餐或餐后服用,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2片,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03

  人群不同选择不同

  相对而言,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更突出,布洛芬胃肠道反应更严重,因此,有肝脏疾病者:优选布洛芬;有哮喘、消化道溃疡、心脏疾病、高血压、腹泻、呕吐者优选对乙酰氨基酚。

  除了退烧药,

  还有这些妙招!

  国外研究发现,布洛芬引起的肾损伤中,中年人所占比例高于老年患者(分别为27.76%和16.53%),而对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肾损伤患者中,年轻患者所占比高于中年患者(45.24对29.10%),老年患者则相对较少(13.99%)。

  那么,除了退烧药,降体温还有哪些妙招呢?

  01

  温水擦浴

  用低于病人体温的温水毛巾(32~34℃)反复轻轻擦拭大血管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窝下、腹股沟(大腿根部)等处,可以采用如下顺序擦拭:双上肢→背部→双下肢。

  注意事项:

  1、温水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病人着凉;

  2、擦浴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感觉异常。

  02

  中成药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那些宫廷秘方更是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比如:比拜克等。

  比拜克源自古方万应锭,因其主要成份为珍稀名贵药材熊胆粉,所以在光绪年间万应锭作为宫廷秘方,仅清代皇室贵族才得以应用。根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记载,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对万应锭青睐有加。

  末代皇帝溥仪曾在自《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我到宫中的御花园去玩一次,也要组成这样的行列:御药房的太监,挑着担子,内装各类常备小药和急救药,不可少的是万应锭、避瘟散,不分四季都要有……”

  比拜克中熊胆粉、胡黄连等药均性味苦寒,且熊胆粉自古既有“药中黄金”美誉,退热效力明显强于同类清热药物。成份中酒大黄、玄明粉等均属于泻热通便类经典。

  因此,比拜克不含退烧药成分,安全可靠,退高热不反弹,为日常家庭必备退烧良药。

  另外,比拜克的核心成分熊胆粉具有保肝利胆的功效,促进肝组织的修复。

  退烧药千万别超剂量服用,有时不妨试试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