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新冠被传染风险?
情政策优化以来,新冠疫情有所抬升态势,互联网上也出现了各种恐慌情绪,我从学术网站和一些官媒网站搜索一些关于新冠疫情传播路径和感染概率的文章,结合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文献就传染概率、佩戴口罩问题做了相关梳理,并对如何减少感染风险做了一些个人建议,具体如下:
一、传染概率
根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健康人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均未佩戴口罩,传染概率高达90%;健康人佩戴口罩和新冠病毒感染者未佩戴口罩,传染概率为30%;健康人未佩戴口罩和新冠病毒感染者佩戴口罩,传染概率降至5%;健康人和新冠病毒感染者都佩戴口罩,病毒传染率仅有1.5%;当两者均佩戴口罩且有效防护距离大于1.8米,那么传染概率会降为0%。
图片来源于浦江发布
二、戴口罩与不戴口罩的气流流动差异
先上图,图片如下
1、正常呼吸下的气流流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2、交谈下的气流流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比两个图可以发现,戴口罩后气流的流动明显较不戴口罩下的气流扩散范围要小,同时交谈时颚下的气流“聚集”效果会较正常呼吸下要更加明显。
三、一次性口罩的不同情况下的过滤效率
数据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
数据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
数据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
从这三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次性口罩的过滤效率在用75%酒精消毒后过滤效率下降了10%+,在使用8h后的过滤效率降低了3.73%,而水洗、折叠和揉搓均对一次性口罩的过滤效率有影响,导致过滤效率下降。
本部分数据引用《大学化学》期刊孙立森、刘莎莎等发表的《日常使用方式对一次性医用口罩微观结构和过滤效率的影响》一文。
四、关于减少感染的的一些建议
综上数据建议日常生活中为避免感染建议如下:
1、在人员密集的人群中应戴好口罩,并检查气流是否存在“跑风”现象,即严格按照一次性口罩佩戴规范进行佩戴;
2、在日常排队等待过程中尽量保持1.8米以上的距离,同时避免交谈,避免频繁深呼吸,保持呼吸平稳;
3、核酸检测时在医生拿出拭子之前吸一口气憋住,避免快速呼吸而是平稳吸气,张开口时避免呼吸和发出声音,完成后转身迅速戴好口罩离开呼气。(从憋气到离开一般在10-20秒之间,正常人群即便肺活量小也可以接受这个时长的憋气)从而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
4、做好口罩储备,尽量使用一次,应当避免酒精对口罩的消毒,同时避免对口罩水洗、折叠和揉搓。
如可以做到这些,按照上述的相关数据预计感染概率可以大大下降。
(以上建议为结合相关研究数据的推导而得出,非专业医生建议,如有不妥或侵权可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