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新冠,家长如何应对?如何备药?(附石家庄发热门诊名单及电话)
儿童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从目前国内外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来看,儿童感染病例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比较轻,发病快、少有肺炎,主要有发热、咳嗽、乏力、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如何切断孩子的感染途径?
预防孩子感染新冠病毒
监护人的防疫措施非常重要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指出
从感染途径上看
90%的儿童感染者
通过家庭聚集感染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
↓↓↓
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去或较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外出规范佩戴口罩。
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回家进门后,立即更换衣服鞋子,正确处理废弃口罩,洗漱清洁后再接触孩子。
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照看低龄儿童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不要对着孩子打喷嚏、咳嗽等。
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如需外出,外出前要合理规划行程,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玩耍,尽量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
一旦出现
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
应尽量避免与儿童
直接接触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
会出现哪些症状?
家长应准备哪些药物?
一起来看
↓↓↓
症 状
北京市儿童新冠会诊专家组成员张谊接诊了不少儿童新冠阳性病例,从临床来看,儿童和成人感染后症状和病程有明显差异——发病快、少有肺炎。
新京报记者从首都儿科研究所获悉,近20天,该院确诊的新冠患儿涉及新生儿至18岁儿童,多数以发热为主要就医原因,占全年龄段人群的98.31%,其次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流涕及咽痛,部分儿童有腹泻、头痛、呕吐、鼻塞、腹痛等。
据介绍,奥密克戎BF.7变异株主要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症状较轻,可能会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症状,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一般不超过3天。
儿童感染新冠后
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症状
↓↓↓
发病第一天
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发病第二天
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儿童高烧至39摄氏度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发病第三天
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发病第四天
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发病第五天
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发病第六天
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发病第七天
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
不论是新冠病毒还是流感病毒
都非常活跃
家长需要常备哪些药物?
假如家中孩子感染新冠
居家隔离期间
又该如何给孩子用药?
下面一起听听
来自专业药师的推荐
↓↓↓
首都儿科研究所多学科专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对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给予用药建议——
中成药
儿童患者的中医症候特点、核心病机与成人基本一致。结合儿童患者临床症候和生理特点,可辨证选择儿童适用中成药酌量使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清热的中药制剂选用一种即可,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
●发热治疗
① 对于发热、咽痛、大便干燥、舌红苔白或黄的儿童,可以使用清热散瘟口服液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或双紫黄颗粒。
② 伴有轻微咳嗽者,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③ 伴有大便黏腻不畅或腹泻,舌红苔白腻、黄腻者,在上述中药基础上可以加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口服液。
④ 如果怕冷、手脚凉明显,可在上述中药基础上加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咳嗽、流涕
①如果出现咳嗽,可以使用杏贝止咳口服液、清肺化痰口服液、复方鲜竹沥液等。
②如果鼻塞流涕比较明显,可以使用鼻炎清口服液等。
③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服用中药后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于 3次/天,可以酌情将药量减半口服。如出现其他不适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是否停药或进一步处理。有药物过敏史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西药对症治疗
①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明显影响休息、睡眠,可以服用解热镇痛的药物。建议使用适合儿童使用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②如果出现痰多、咳痰费力的情况,建议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
③如果鼻塞严重,可以短期使用羟甲唑啉鼻喷剂喷鼻。
如果在家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仍没有缓解,甚至其他症状越来越重,有明显呼吸急促、喘憋,尤其是活动后憋气的情况,或是出现嗜睡、惊厥、拒食或喂养困难等神经或胃肠道表现、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对于有基础病的孩子,建议首选医院观察治疗。
12月9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张顺国来支招——
新冠儿童居家隔离常用药物
用药注意事项
↓↓↓
一、抗病毒药
常见的清热解毒剂或辛凉解表剂连花清瘟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口服液等中成药使用时选用一种药物即可,不建议两种药物合用,以免成分重复,增加不良反应。
二、退热药
发热是新冠病毒感染初期最主要的症状,当儿童体温高于38.5℃,可以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类药物进行退热,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建议38℃开始服药。使用时注意持续发热可间隔6至8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我们不建议家长使用酒精进行降温,酒精对身体过于刺激,可能会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好的物理降温可以采用温水擦拭脖子、腋窝、额头等身体部位。
三、止咳化痰药
对于儿童无痰干咳,可以选用含有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如果儿童喉咙有痰难以咳出,可以将镇咳药物更换为氨溴索、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桉柠蒎等化痰药,有助于儿童排痰。
四、鼻塞流涕药
对于儿童鼻塞、流涕症状,可以选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进行对症治疗,建议临睡前服用。另外家长还可以使用海盐水喷鼻剂,清洁孩子鼻腔,辅助改善鼻炎症状。对于严重鼻塞的儿童,还可以使用呋麻滴鼻液等药物,注意呋麻滴鼻液使用不要超过7天。
五、止泻药
对于儿童腹泻症状,可以选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进行止泻;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等益生菌调节肠胃菌群;使用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
张顺国提醒,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如果儿童因新冠隔离在家,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以及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经药物治疗后,体温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建议立即转至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病情。
北京市儿童新冠会诊专家组成员张谊
给出了详细指导
↓↓↓
发热:建议准备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退热药交替服用。每种退热药24小时内使用一般不超4次。如果没撑到4小时又起热,可换另一种。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建议38℃开始服药。没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建议38.5℃开始服药。体温降到37.5℃以下,不建议再服用退烧药。
药物降温同时可辅助物理降温,建议使用温水擦拭脖子、腋窝、大腿根等处。手脚冰凉时先不要着急降温,搓热手脚。
早期干咳:建议准备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或肺力咳口服液,可单用也可加用小儿咳喘灵或白蕊颗粒。2岁以上孩子在睡前可以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后期湿咳(有痰):当干咳变湿咳时,将“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可换成“愈创甘油醚糖浆”或“氨溴特罗口服液”,可促进排痰及气道黏膜功能恢复。
流涕:如果鼻涕特别多,建议服用欧龙马滴剂。如果孩子晚上睡觉鼻塞可用盐水洗鼻。
抗病毒:建议准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口服液等中成药。孩子发热时可两种合用,不再发热时建议减为1种或停药。
食欲下降:建议准备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益生菌,以减少发热后期出现的肠道功能紊乱,食欲下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
不建议家里囤积过多药物
给孩子服药时
应谨遵医嘱
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为了确保安全
家长千万不要只凭经验给药
要加强亲子沟通
保持儿童心情愉悦
12月9日,在“中国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2”视频会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做了题为《新冠奥密可戎(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的报告。他表示,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99%可在7至10天内完全恢复。未来的防控重点应该在防控重症(自我保护、定点医院、医护人员保护)。
钟南山称,对比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引发新冠后遗症风险更低。与德尔塔毒株流行时期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感染者出现常见症状(包括味觉/嗅觉丧失、咳嗽、发烧、呼吸急促、肌痛、疲劳/虚弱和头痛等)概率均减少,但喉咙痛比例有所增加。关于后遗症的问题其实目前来看受到了一些社会心理的影响,但是从严格的临床意义来说,后遗症的问题还需要观察,所以对于这一部分,要客观看待。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最新消息:石家庄市新增设34家发热门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发热门诊82家,方便群众就近选择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新增设的34家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信息如下↓↓↓
此前,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石家庄第一批开设的48家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信息↓↓↓
原标题:《儿童感染新冠,家长如何应对?如何备药?(附石家庄发热门诊名单及电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