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有哪些分类?会成瘾吗?
止痛药是指可部分或完全缓解疼痛的药物。一般分为非甾(zāi)体抗炎药、中枢性止痛药、麻醉性止痛药、解痉止痛药和抗焦虑类止痛药。
常用的止痛药基本都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家族成员”庞大,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二十几种。
很多人害怕去医院,身体出现疼痛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自行服用止痛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止痛药具有“封顶效应”,即在效果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增加剂量,也不会提升止痛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副作用。
吃多了止痛药可能会出现以下副作用:
损害肾
止痛药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能会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损害胃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消炎等药物会刺激胃粘膜,引起严重胃肠反应,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及胃穿孔。
损害肝
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可引起肝损害,出现肝大、肝区不适等症状。
增加出血倾向
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药物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含量下降,还能影响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受影响,引起出血倾向。
引发过敏
安乃近、扑热息敏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药物热或加重哮喘。
掩盖症状
最重要的一点,服用止痛药很容易掩盖病情,贻误诊断,耽误治疗时机!所以不舒服一定要尽快去看医生。
服用止痛药的原则
◆遵循说明书用药:服用剂量与用药禁忌一定要看清。
◆看好药物成分:不少感冒药复方制剂里有止疼药成分,注意阅读说明书上的药物成分,以避免重复、超量用药。
◆及时就医,不要忍痛:在服用非处方药缓解已知原因的疼痛时,不建议超过5天,期间疼痛加剧或不消除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