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超剂量使用退烧药后怎么办
前两天接到一位宝妈打来的电话
张药师,孩子不小心喝了20ml的布洛芬,该怎么办啊?”
是啊,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家庭小药箱成了居家必备品,为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儿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发热的首选药物,甜甜的味道对儿童充满了诱惑,由于管理的不善或者家长在用药过程中的疏忽,可能会出现如上所述的药物过量服用的情况。那么当过量使用二者后该怎么办呢?
根据WHO制定的儿童常见疾病管理指南关于发热儿童管理的推荐意见,对于≥2月龄的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幼儿由于其生理学特点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差,超剂量使用药物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大剂量使用药物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儿童超剂量(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后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不同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几乎没有抗炎的作用,故又称为扑热息痛。它们的药动学特点及不良反应如下:
1、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治疗剂量后,在胃肠道被快速完全吸收,并于0.5~2小时达到最大效果。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5%。本药90%~95%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普通制剂用药过量的患者在4小时内达到血清峰浓度,对于缓释制剂用药过量,达峰时间可能延迟至超过4小时。普通口服制剂及缓释制剂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1~3小时和6小时。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不良反应很少,偶见轻微的胃肠道刺激如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罕见过敏性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但如果大剂量或较长时间应用,则有可能发生肝毒性。
2、布洛芬:口服的吸收率为85%,使用正常剂量1~2小时后达最大效果。该效应可能会在摄入中毒剂量后延迟长达4小时。蛋白结合率高达90%~99%。儿童使用推荐剂量的布洛芬后,清除半衰期为2小时,但过量使用后清除半衰期可能会延长。布洛芬完全由肝脏代谢,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等,但症状较轻,停药消失,不停药也可耐受。偶见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另外少数患者用药后会出现下肢水肿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
儿童常用的液体制剂,以及各种非处方药咳嗽药和感冒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含量不同,混淆药物浓度和用药频度而导致意外用药过量的可能性较高。
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儿童常用的含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制剂的用法用量见表1。
过量服用会怎么样?
过量服用后如何治疗?
1、对乙酰氨基酚:本药过量时应及时洗胃或催吐,并给予拮抗药乙酰半胱氨酸(开始时口服;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或口服甲硫氨酸,对肝脏进行保护。若患儿在摄入后4小时内接受治疗且未给予拮抗药,可给予活性炭。当摄入超过4小时后且给予拮抗药治疗后,不得给予活性炭,因可影响拮抗药的吸收。拮抗药宜尽早应用,8-10小时内给予治疗较佳,超过24小时则疗效较差。同时还应进行其他疗法,如血液透析。
2、布洛芬:尚无布洛芬的特异性解毒药。如过量,应予以对症及支持治疗。对摄入药物在4小时内的症状过量患者或摄入大量(为推荐剂量的5-10倍)药物的患者可考虑催吐、口服活性炭(成人60-100g,儿童1-2g/kg,在1小时内使用时的获益最大)、使用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山梨醇等)。因布洛芬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强迫利尿、碱化尿液、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用于处理过量时可能无效。过量使用布洛芬后出现症状的儿童应接受院内观察,以监测是否会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或肾衰竭,直到症状消退。
总结
在掌握正确服用剂量,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前提下,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在日常给予患儿退烧药时一定要在服药前注意药品说明书中的药物成份和剂量,避免重复用药和用药过量。另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做好监护职责,避免由于监护不当造成的药物过量使用。一旦出现情况建议患儿及时送医,以监测患儿各项指征,保障儿童安全。
文:张晶敏
责编: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