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与“前线”,诠释白衣天使的真正内涵

  

  才下火线 又上前线

  —诠释“白衣天使”真正内涵

  曾经,多少什医人以争分夺秒的速度奔赴抗疫一线。医院先后派出大量人员支援德阳、绵竹、中江、隔离点、方舱等点位疫情防控,再早一些,我们的人员去支援了湖北、吉林、成都、广安、阿坝、内江等地区,支援了实验室、车站、高速公路、隔离点、方舱以及数不清的社区等点位,旷日持久的支援让支援人员筋疲力竭,让坚守人员人困马乏。

  现在,我们坚守岗位,扛下所有,积极投身于病人救治工作。随着国家对新冠疫情的逐步放开,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大量涌入医院,使得医院更是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要承受自己被感染带来的风险和身体上的不适,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起对新冠病患和其它患者的救治。

  张平:发热门诊“过生日”

  12月14日上午,什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平坐诊发热门诊,短短半天时间,张平共接诊60余名发热病人。12:00,张平刚送走最后一位病人的时候,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爸爸,生日快乐!”女儿从电话里传出的声音让此时还沉浸在为病人诊治氛围中的张平才猛然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近段时间的忙碌确实让张平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作为分管后勤保障的副院长,张平从这波疫情开始就从没有停下来过,11月底的一个晚上,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医院必须尽快建立方舱实验室、购进一辆负压救护车。当天晚上,张平就召集相关人员连夜制定购货标准并进行招标,第二天上午,负压救护车到位;第三天,方舱实验室建成。为了应对疫情的变化,什邡市人民医院展现了“中国速度”下的“什医速度”。与此同时,核酸试剂、防护物资等防疫物资也在第一时间进入医院,保证了前方防疫所需。

  因为从11月底到12月初正是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的冲刺阶段,张平分管的人事、院办、营养膳食、设备、后勤、保卫等部门的迎检准备更是他不敢松懈的重要工作,12月12日-13日接受评审组检查时,得到了专家们的一直认可。

  作为一名肝胆胸外科出身的医生,张平时常参加病人会诊,对于危重、疑难病人还亲自操刀进行手术。前不久正值疫情正紧张的时候,张平为一位患有食道癌的七旬老人进行了手术,目前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并顺利出院。

  12月13日,三甲评审暂告一段落,张平刚想可以松口气了,但是针对目前接诊压力最大、最紧张的科室——发热门诊,医院立即部署各科室在安排好自身科室工作的情况下,积极抽调精兵强将支援发热门诊,张平与其他院领导一起必须起好带头作用,于是12月14日张平就在发热门诊度过了这个难忘的40岁生日。

  

  

  特殊的生日

  李青峰:无影灯下的桑拿

  12月2日下午,正在与同事一起对患者进行会诊的时候,什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青峰突感身体不适,浑身发冷、喉管发痒,“是不是感染了?”同事们的提醒让李青峰心里一紧。半个小时后,李青峰的抗原测试结果显示阳性,他被感染了。

  这时对患者的会诊结果也出来了,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否则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李青峰二话没说立即安排手术,虽然此时的李青峰已经烧到38.5度,但他强忍身体上的不适,换上手术衣,戴上手术手套,做好所有防护措施进入手术室……3个多小时之后,开颅手术非常成功,患者转入病房接受后期治疗,而此时的李青峰连内衣都全部打湿,仿佛是洗了一次“桑拿”。3日凌晨,李青峰又进行了一台手术,当他第二次从手术室出来时已近虚脱。

  从身体不适之后的一周之内,李青峰共接诊20余位患者,同时还要准备科室迎接三甲医院评审的所有资料,他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位患者。

  

  一场特殊的“桑拿”

  

  李小文:快乐是治病的“良药”

  “我是阳性我负责阳性患者,因为我们有共同语言。”什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李小文性格开朗,用一句调侃的话道出了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和担当。

  12月4日,正在住院部上班的李小文,突感全身酸痛,继而发烧到39度。”李小文马上与同事保持距离。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医院肝胆外科陆续接受到阳性患者,科室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策略:“阴性医护人员负责阴性患者,阳性医护人员负责阳性患者。”

  于是,李小文与其他几名阳性医护人员一起做起了“患者”照顾“患者”的工作,接诊、处方、手术、查房……每天他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李医生,你也是患者,你要多休息哦。”每当患者关切地问候李小文时,他总是笑着说:“我没事,我的症状轻,只要你们快点好起来比什么都强。”他的乐观常常感化着患者:“李医生都不怕,我们也没必要怕。”于是,肝胆外科病房居然常常传出了医生和患者爽朗的笑声。

  

  挥洒热血

  铸就青春

  

  邹栋梁:与在校师生同心抗疫

  12月10日,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什邡某学校出来时,什邡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的邹栋梁医生已经在学校与师生们同吃同住半个月了。

  当这波疫情刚开始时,邹栋梁就接到驻校命令。11月28日,邹栋梁与同院的另外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一起搬进了学校,问诊、检查、发放药品……邹栋梁他们每天会接待200多人次。针对反复前来就诊的孩子们的焦虑情绪,邹栋梁说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孩子们的心理疏导:“为了照顾到他们的情绪,让孩子们感觉到我们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关爱,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为了让学生尽量少在校园穿行,方便他们就诊,邹栋梁他们将自己住宿和接诊的地方从学校安排的办公楼移到了距离学生公寓最近的地方,“条件是差点,但距离学生近,方便他们随时前来咨询还是值得的。”邹栋梁说半个月来他与好多学生都成为了朋友,他们之间谈心聊天,经常还在看病之余开开玩笑。正是由于邹栋梁他们这样的专业人士的心理疏导,原本很多非常焦虑和担心的学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也能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新冠病毒了。

  12月9日,就在即将离校时,邹栋梁和同事收到了一封署名“xx学留校学生”的感谢信,“感无言大爱,致白衣天使”,也许就只是单单这个标题就凝聚了该校全体师生对邹栋梁他们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

  同心抗疫

  

  庞小英:“轻伤不下火线”

  在大灾难、大疫情面前,急诊科无疑是接诊压力最大的科室之一,而急诊科护士对患者的前期检查、救治又是挽救患者生命和缓解患者病情的重中之重。

  12月7日,正在上晚班的什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庞小英突感身体不适,时而浑身发烫,时而冷得发抖,经过抗原测试,庞小英阳了。正在庞小英感到难受时,一位阳性的胸痛急诊患者被送了进来。抽血、打针、输液……庞小英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患者,当患者被顺利转入专科治疗时已经时凌晨一点过了。

  难得的间隙时间,庞小英赶紧吃了一颗布洛芬退烧药,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有两位急诊患者来到了急诊室。重复的工作流程、耐心的心理疏导……庞小英忙完时已经时快要交班的早上八点过了。

  从7日查出阳性开始,庞小英没有因为病情耽搁一天的上班。“急诊科原本人手就紧张,加上目前急诊患者又多,我哪里敢休息……没说的,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庞小英的话也许正代表众多护士充满责任感的心声。

  

  坚守

  刘科晨:一天接待100个患者

  在医院发热门诊里,发烧、发烧、发烧……这就是每天排起长队的患者共同的病症。

  作为什邡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五名护士之一的刘科晨从11月底开始就不知道什么是休息了,每天不断重复的信息登记、测量体温、询问病情、给患者采血、吸氧、分诊让刘科晨经常错过吃饭时间。“我连续几天都只吃了两顿饭,要想吃顿午饭都比较奢侈了。”刘科晨说这话显得很轻松,但从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辛苦。因为近段时间的发热患者是在太多,什邡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每天接待的发热患者多达500余人,五个护士平均每人每天就要接待100余名发热患者。

  使命.

  青春不散场

  

  为了缓解发热门诊的压力,更为了保证所有的患者得到及时医治,12月13日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刚一结束,院领导班子就召开紧急会议,专门研讨解决办法。会议决定其它科室打紧安排本科室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支援发热门诊,几位院领导带头坐诊发热门诊,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科学的医治。

  什邡市人民医院的广大医护人员也是一个个小家庭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他们带病坚持工作,家里也有生病的老人和孩子,但是在疫情面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逆流而上,成为了一个个负重前行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了“白衣天使”的真正内涵,让我们为他们点赞,让我们对他们说一声“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

  来源:什邡市人民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编辑:罗? 涵

  责编:彭俊生??张晓玲? 牟娟

  监制:彭晓英

  总监制:蒋军洪

  

  什邡市融媒体中心

  新媒矩阵号

  

  

  爆

  料

  热

  线

  如有新闻线索,欢迎爆料!

  联系电话:0838-8888925

  爆料QQ:3492844101

  微妹儿微信:WeiguanSF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