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退烧药都去哪了?为什么很多人买不到?

  说起这个问题,其实又残忍又好笑…

  在我们这样的制药大国,本不该出现有钱买不到药的情况,但却真实的发生过多次,很是让人无语。

  2003年非典期间,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就被抢购一空…

  2011年,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中国人慌不择路,尽然抢食盐…

  2022年新冠刚放开,连花清瘟、布洛芬又很快就买不到了…

  正是因为人们热衷于抢,所以给了那些黄牛以及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发国难财的人大把的机会,还有一些意识比较强,手上也有余钱的人大量囤货,分享给亲戚朋友,赚点差价。

  所以等普通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药品已经全部都到那些人手上了,你要是不认识这样的人,药店的药都被他们搬空了,你当然就买不到了嘛。

  这里有几个问题:

  一是国家没有预先把这些烂大街的药品进行管控好,就有一些所谓的专家胡说八道、信口雌黄、满嘴跑火车,恰好这个时候人们心里没底,所以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只能疯抢,这不得不让人们怀疑有利益驱动,是有些人故意带节奏,操纵着整个市场。

  二是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充斥着大街小巷,人们信以为真有神药,全国人民都集中在信奉某几个药的行列,感觉自己没有心里没底,与此同时,有些聪明人又把类似的药品收入囊中,这就导致了许多人连普通的感冒药、退烧药都买不到的情况。

  三是人们的认知水平真的有待提高,且刻不容缓,第一次觉得“几十年如一日”是贬义,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过去20年,每年大学都在扩招,人们的整体素质表面上看起来应该是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可通过这次的抢药事件看来,真的是如出一辙,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可以说还大不如从前。

  从前网络不发达,大家知识面狭窄,获取常识的渠道很少,现在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拿着智能手机,平时上网特别频繁,某音、某手更是大面积普及,人们都热衷于刷视频,追剧,享乐主义根植于他们脑中,以至于他们起哄跟风的能力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