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吴医小儿退热方来了 !

  一提到退烧药

  我们往往会想到

  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

  但其实我们中医药

  在退热方面也有合适的药物

  根据前不久苏州发布的《2022年秋冬季苏州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流感的中医药预防和辨治方案(试行第三版)》,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组织专家充分挖掘“吴门医派”温病学特长和优势,结合本轮疫情病邪性质与发病特点等,制定了儿童退热的治疗方案,和小鱼一起来看看吧。

  吴医小儿退热方

  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 、川芎6克、柴胡6克、前胡10克、酒黄芩10克、板蓝根15克、薄荷后下5克 、生姜3片、茯苓10克、焦三仙10克、生甘草6克

  服法:3天,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注:不宜久煎)

  注:儿童体质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出现病情变化,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针对儿童群体

  《2022年秋冬季苏州市针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流感的

  中医药预防和辨治方案(试行第三版)》

  就不同情况还给出了

  预防方、香囊处方等

  一起来了解下

  预防方案

  Part.1

  普通人群预防方

  儿童预防一号方

  组成:生黄芪10g,炒白术8g,防风6g,焦三仙各10g,藿香6g,陈皮6g,苏梗6g,生甘草3g。

  服法:每剂水煎两次,每次10—15分钟,共取汁100毫升,分两次服用,或水煎一次后分次添开水代茶饮;也可用上述处方相应剂量的颗粒配方,加开水冲泡100毫升左右至颗粒全部溶解,分两次服用,可连续服用5天。

  注:本方适用于3周岁以上普通儿童人群。

  Part.2

  医学观察期(隔离点)预防方

  儿童预防二号方

  组成:生黄芪10g,炒白术8g,防风8g,焦三仙各10g,炒白芍8g,藿香6g,桔梗6g,橘红6g,生姜3g,生甘草3g。

  服法:每剂水煎两次,每次10—15分钟,共取汁100毫升,分两次服用;也可用上述处方相应剂量的颗粒配方,加开水冲泡100毫升左右至颗粒全部溶解,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可连续服用5天。

  注:本方适用于3周岁以上隔离点儿童。

  治疗方案

  儿童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

  组成:生黄芪10g,炒白术8g,防风8g,羌活6g,连翘6g,藿香6g,陈皮6g,桔梗6g,焦三仙各10g,生甘草5g。

  服法:每剂水煎两次,每次10—15分钟,共取汁100毫升,分两次服用;也可用上述处方相应剂量的颗粒配方,加开水冲泡100毫升左右至颗粒全部溶解,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可连续服用5—7天。

  注:结合苏州地区气候特点及人群体质,如有发热、恶寒、咽痛等可辨证选用院内中成药制剂金蝉口服液治疗。

  居家防护建议

  Part.1

  香囊处方

  儿童防疫香囊方

  组成:丁香3g,白芷3g,藿香3g,羌活3g,佩兰3g,菖蒲3g,苍术3g,细辛3g,山柰3g,艾叶3g,豆蔻3g,砂仁3g,冰片1g。

  Part.2

  外治处方

  儿童推拿

  (1)按揉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约一横指处,左右各一穴。

  操作:小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50—100次。

  (2)捏脊

  定位:后正中线上,自第一胸椎至尾椎端呈一直线。

  操作:小儿取俯卧位,术者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夹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双手一紧一松交替向上挤捏推进至第一胸椎处,反复操作3—7遍。每捏3下将皮肤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法”。

  Part.3

  食疗处方

  儿童气虚、脾虚—益气扶正,健脾祛湿

  太子参淮山药扁豆炖瘦肉汤:太子参10克,干品淮山药10克,炒白扁豆15克,猪瘦肉200克,大枣2颗(去核),生姜2片。

  儿童卫表不固体质—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防风粥:防风15g(单煮取汁),葱白2段,粳米50—100g。

  不止儿童

  方案针对不同人群

  给出了相应的防疫药方

  原标题:《收藏!吴医小儿退热方来了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