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口罩这么缺?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口罩这么缺
一、产能问题:
口罩生产企业很多,但具备医用口罩生产企业资质的企业很少,不到2%。
1、全国口罩生产企业约:我国共有21000多家企业涉及口罩生产经营(涵盖上下游相关企业),其中浙江、山东、河北、北京、河南是中国口罩企业数量最大的五个省份,占全国口罩企业总数的61.38%。目前全国只有559个医用口罩类许可证(9个许可证未能对应到具体的企业),分别为353家企业所持有。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其中河南、江西、江苏、湖北和广东位列前五位。最多的河南省有68家企业,拥有138个许可证,江西省则有56家企业,拥有84个许可证。而湖北省仅有33家企业,拥有38个医用口罩生产许可证。
2、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很大,但是医用口罩生产的产能占比不大,约10%,N95型号口罩产能更小约3%:“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在天津调研时说。工信部部长王江平2月2日接受央视记者专访表示:我国口罩的产能大约是每天2000万只,其中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只,医用的N95的产能大约是60万只。
截止到2020年2月5日 网络发布的调研数据(仅供参考,建议以工信部为准)
二、原材料供应及工艺问题:
主要原材料供应不均衡、流通不畅。加工工艺有周期约束。
1. 医用口罩基础原材料高熔指纤维聚丙烯产能较大,但是其加工半成品熔喷布企业较少,产能不大。
2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王伟表示:口罩生产原料主要是高熔指纤维聚丙烯(熔喷布),国内产能比较充足,2019年国内产量约90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副,而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万-25万副。原料供应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原料怎么能够保障供给(给口罩生产企业),这里面有很多信息不对称。
医用口罩类更为重要的熔喷布,能够提供的企业较少,经营范围涉及熔喷布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23.53%)、浙江(13.73%)和河南(11.76%)三省,其占比均在10%以上,占全国的49.02%。而湖北省拥有2465家无纺布企业,仅占到全国的4.03%。
2.环氧乙烷灭菌剂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目前,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而口罩作为重要的防护用品,在市场上出现了短缺的情况。很多人反映市面上买不到一次性的医用口罩。
虽然,全国各地口罩生产企业已经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可为什么还是供不应求?原来,除了原材料、运输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用口罩特殊的生产工艺决定,医用口罩从生产到出厂,还有一个重要的灭菌后解析期。
什么是灭菌后解析期?
医用口罩通常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的方式,灭菌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而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长期吸入环氧乙烷,不但刺激呼吸道,还会有强烈的致癌可能性。长期少量接触,可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所以必须通过解析的方式使得口罩上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从而达到安全含量标准。因此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用口罩,必须经过解析,经检测合格才能出厂上市。
灭菌后解析期需要多长时间?
目前通常是14天。这是企业经过验证的相对安全的环氧乙烷解析时间,能确保口罩中残留的环氧乙烷含量低于10ug/g的安全标准。同时天气越冷环氧乙烷越不容易解析。
灭菌后解析期可以缩短吗?
灭菌后解析期不能随意缩短!缩短后有可能会造成环氧乙烷含量超标。但经过科学地处置审慎地验证,口罩上市周期可以从14天缩短到7-10天!
3、原材料流通政策环境疑似有区域和地方限制与保护情况,目前情况已有改善。
1月30日经济日报:目前不同省份在医疗防护用品方面的生产能力不同,有的省份企业生产能力强,但原材料依赖外省;有的省份原材料产量大,但没有大规模制造成品的能力。如果跨省管控,原本有大规模制造能力的企业在库存原材料耗尽的情况下,会陷入有心出力但却无力支撑的情形,导致市场供应更加短缺,对此,多家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呼吁,非常时期,更应破除防护用品原材料的地方管制,推动并加速区域物资流动,保持供应链的完整与畅通,形成高效的生产供应体系,让主要生产企业没有原材料之忧。
2月3日经过中央疫情小组工作会议精神: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
三、技术、劳动力、物流等问题
1、我国是口罩生产第一大国,劳动力已经陆续返回工厂;口罩生产技术没有壁垒和需要科技攻关难度;
2、目前原材料和产成品的物流是个需要解决的瓶颈: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高洁)位于浙江嘉兴的全国口罩应急“心脏仓”24日正式上线,所有天猫超市补货的口罩,将可以通过这个“心脏仓”实现一仓发往全国。这意味着各地消费者能更快买到厂商加急生产的口罩。口罩从工厂出发,往往需要经历多个物流、运输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为了让缺货地区更快补货,天猫超市紧急协调了菜鸟和顺丰,在一天之内建立一仓发全国的“心脏仓”解决方案。该“心脏仓”上线后,所有进仓的补货口罩可以直达到各城市消费者手中。
可以看到这个瓶颈问题已经开始解决。
四、结论:
口罩供应价紧张预计在15天左右会开始得到缓解。
1、解决好省与省之间的重点物资的调配问题,解决不了的,找工信部门协调。
既是医用口罩企业大省的又是医用口罩原材料供应大省的区域就是:江苏和河南两个省产能有望成为主力军。江苏和河南口罩企业要加油啊!山东口罩企业也不要落后。
2、工人陆续复工,各地区口罩企业开始满负荷生产,但是医用口罩尤其是医用N95不会立刻改变紧缺状态。
原因有两个:一是患者数量还会有一些增长,配套医疗救治人员也会增加。目前
按照确诊人数+疑似人数=4.3万人
配套一线医护人员仅武汉地区约为8万人,全国其他区域人数要数倍于此。
(全国其他区域医护人员: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069.4万人。)
N95的产能在这种突发状况下,缺口巨大!
第二个原因:医用口罩经过灭菌后解析期,最短也要7天~10天才能出厂,从现在计算开始,要10天左右的时间复工产生的供给增涨才会明显体现出来。
3、响应政府号召:
我国医用N95口罩日产能
只有60万只
这是重症病房医务人员必需的
请把医用N95口罩
留给医务人员!
4、减少出门次数,减少口罩数量的消耗,间接支援一线防疫工作。
基辛格曾经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这句话有夸赞过度的成分,因为中国历史上的灾难太多了,中国人民太苦了。
但是,可以确定,不论什么时候,无论情况有多糟糕,无论我们作为集体表现得有多么不堪,但是,我们之中,总是有那么一群最勇敢的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