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出行需要佩戴N95口罩吗?

  □ 本报记者 李洪翠 胡羽

  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结合当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特点,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向全社会发出“预防新冠,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十项倡议。其中,科学使用口罩位列倡议书第一条。戴口罩有哪些注意事项?什么时候需要戴N95口罩?12月11日,山东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促进所所长王连森进行了详细讲解。

  佩戴口罩可大大降低感染概率

  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健康人吸入喷射的飞沫核,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佩戴口罩不能保证绝对不被感染,却可以大大降低感染概率。有研究数据表明,与新冠病毒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时,若双方都不戴口罩,传染概率高达90%;若双方同时佩戴口罩,传染概率会降至1.5%。

  疫情防控期间,建议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口罩分为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效果依次提高。

  什么时候需戴口罩?什么时候无需戴?

  需佩戴口罩的情形:进出商场、超市、电影院、候车室等室内密闭场所时;进出人员密集的农贸市场、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乘坐厢式电梯和公共交通工具时;到医院就诊或陪同他人就诊时;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在餐厅、食堂进食前后和其间上厕所时;到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机构、监所等重点场所探视时;如家人被确诊为阳性感染者或认定为密接时,家庭成员与其近距离接触时。

  非必需佩戴口罩的情形:独处、开车、骑车时;独自在室外空旷且人员稀少地区锻炼、工作,并且没有人员聚集时。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睡觉时不建议戴口罩。

  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的情形

  去发热门诊就诊或陪同就诊时;家中有居家隔离阳性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在与其近距离接触时;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或需要外出就医时;居家隔离的阳性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外出就医时,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

  其他情形不建议公众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即可达到防护效果。

  正确佩戴口罩的方式

  佩戴口罩前要保持双手清洁。佩戴时,确保深色面朝外、有钢丝条一侧朝上,双手分别拿好口罩两侧系带,拉开挂到耳朵上,挂好后把口罩上下拉开,上面盖住鼻梁,下边盖住下巴,双手按压钢丝使其贴附于鼻梁。

  摘口罩时,手一定不要触碰口罩外表面。双手拿住口罩两侧系带,把口罩从双耳取下,按其他垃圾进行处理。

  如果口罩佩戴时间较短,并确保没接触过危险环境,可悬挂于干净通风处再次使用。使用前,不建议喷洒消毒。如果口罩佩戴时间较长,不建议再次使用。对出现咳嗽发热症状的人,用过的口罩建议先对口罩内外表面消毒,再进行处理。

  要随身备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至少3个,以应对突发情况;口罩须及时更换,建议每个口罩持续佩戴时间不超过4小时,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被打湿或污染时要及时更换;离开医院、超市等风险等级较高的场所时,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更换口罩时,建议在室外空旷处或周围没有人的地方。在佩戴口罩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口罩外表面;如因口罩出现松动掉落而不得以碰触时,碰触前后都要规范洗手或做好手部消毒。回家后,要及时摘掉口罩,避免不摘口罩与家人接触。废弃口罩不可随意乱扔,要规范处置。不建议同时佩戴多个口罩,这样并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会增加呼吸阻力,破坏口罩密合性。

  来源:大众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ahhfxmt@foxmail.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