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5个小时不吃不喝,只为节省一套防护服——江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两地书”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一家来到峡江我父母家。那天下午,他接到医院电话,我隐约猜到,省里要从各大医院抽调医务力量,尤其是像他这样的重症医学医生,组建医疗队援助武汉。听见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好,我去”,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我和他相识相知相处了近20年,既是同事,也是战友,我支持他去!我们没有选择,也不用选择,因为我们是医生,更是党员,必须得去。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护士长张欢的笔记里记录了一场气氛特别的年夜饭。

  张欢的爱人刘涛,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也是江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在得知江西要从各大医院抽调医务力量组建医疗队援助武汉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奔赴武汉。

  刘涛是武汉人,家里还有一个65岁的妈妈,因疫情,现还在隔离居住。

  本来刘涛打算正月初二值完班后,回武汉陪妈妈过春节。疫情发生后,刘涛母亲再三叮嘱他:“你们绝对不能来武汉,谁也别来,一定要听话。”

  “不听话”的刘涛还是到了武汉,还一再叮嘱张欢:“绝对不能告诉妈妈我已经回到了武汉。”因为,老人家接受不了她的独生子,也回到了武汉,还在最危险的一线。

  为了掩盖这个谎言,夫妻俩只能每天想办法和妈妈通电话:“明明对武汉对情况一清二楚,还得装着问问武汉的情况。”

  1月29日,对这对夫妻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根据排班安排,晚上7点,刘涛准时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开始零距离接触重度感染患者。

  “不知道里面的病人的情况,也不知道物品的情况,一切只能靠自己。”进入隔离病区之前,一切都是未知。

  “刘涛这个人,我了解他,只要是他接手的病人,无论发生什么意外,他都会冲上去,哪怕自己有危险。”因为了解,张欢又不免担心。左等右盼,直到第二天十点半,才接到了丈夫刘涛的电话。

  屏幕那头的他很疲惫,由于长久佩戴口罩,鼻腔和脸都压坏了,手也被消毒水浸破了,正忙着用酒精做简单处理,来不及和妻子说太多。

  更多的话语,他选择写在笔记里——

  要知道,我曾做过胆囊手术,消化系统不好,上厕所的频率较高。可是,穿上隔离衣和防护服后,就不能上厕所了。从隔离病区出来,就得更换防护服。现在防护物资还不是很充裕,抗疫前线的同志们都把防护服看得比任何东西都宝贵,为了节省防护服,我们只能少吃东西、少喝水、不上厕所,渴了、饿了也只能忍着。

  1月30日晚7时至31日上午10时许,穿着防护服的我连续15个小时不吃不喝,只为节省一套防护服。

  眼下,家乡遇到这种重大困难,我必须挺身而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拯救更多患者,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和临床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通过笔记,张欢才知道,刘涛昨晚一眼都没合,不敢睡,怕弄破防护服。本来打个盹的时间是有的,但他把所有病例都手抄了一份,方便自己和外面其他同事掌握。

  其实,疫情发生后,张欢也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考虑到她家的情况,张欢没能和丈夫一同前往武汉。

  2003年抗击非典时我们还不是夫妻,但我们是抗击非典的战友,2020年抗击新新冠状病毒性肺炎,我虽然不是你的战友,但我和女儿都是你坚强的后盾。加油,相信你一定能平安归来。

  张欢也在笔记里写下了没能和丈夫当面说出的话。(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