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第四针”,最新安排来了

  据金华公安: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3日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要点如下↓

  ■ 目标人群

  现阶段,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 疫苗选择

  根据疫苗研发工作进展,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有关组合如下:

  3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3剂灭活疫苗+1剂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3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3剂灭活疫苗+1剂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细胞)疫苗;

  2剂康希诺肌注式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3剂灭活疫苗+1剂成都威斯克重组新冠病毒疫苗(sf9细胞);

  3剂灭活疫苗+1剂北京万泰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

  3剂灭活疫苗+1剂浙江三叶草重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CHO细胞);

  3剂灭活疫苗+1剂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2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

  ■ 时间间隔

  根据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结合我国疫苗接种实际,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

  ■ 确保接种安全

  各地要继续把接种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规范组织接种实施。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落实接种单位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人员驻点保障、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的“四有”要求,保障接种安全。接种单位要做好加强免疫的接种信息登记和疫苗流向管理,及时准确更新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预防接种凭证中接种记录相关内容。

  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冬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保障您的身体健康,请佩戴口罩。那么, 该如何科学佩戴口罩?看看疾控专家的解答。

  Q

  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A

  对于市民而言,如果没有特殊的职业需求,在一般的生活、工作场景下,医用外科口罩就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佩戴时,要通过颜色深浅、皱褶朝向、金属条位置分清内外上下。佩戴后,上下将皱褶拉开,保证口罩能够遮住口鼻和下巴。双手摁紧金属条,让口罩与面部更好地贴合,保持密闭性。

  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有些人佩戴时有把口罩拉下来,露出鼻部的习惯,这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有些人喜欢把口罩挂在胳膊上,这还有可能造成口罩内面的污染。

  Q

  公众日常佩戴口罩,应该多久一换?

  A

  市民在佩戴口罩时,如果潮湿或脏污就要立刻更换。正常情况下,建议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提醒大家要及时更换口罩。

  Q

  挑选口罩应该注意什么?

  A

  判断一个口罩是否具有防疫功能最关键的一点是看编码。真正能达到防疫要求的只有这五种编码:

  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 0969-2013)、日常防护型口罩(GB/T 32610-2016)、儿童口罩(GB/T 38880-2020)

  没有标注以上编码的口罩都没有达到防疫标准。同时,国家对民用口罩的染色印花相关质量也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口罩内外层色牢度不得低于三级,以防止染料脱落对人体脸部皮肤造成的不适。

  Q

  除了规范佩戴口罩外,还有哪些日常习惯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十分重要?

  A

  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除了通过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手卫生。外出回家后、触摸眼睛和口鼻前,要注意先洗手。

  在照顾老人、儿童、病人前,也要做到先洗手,避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

  如果我们保持好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