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大约何时才能结束?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团队,做出预测

  根据大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9月21日,全国新冠疫情确诊人数为6亿人,累计死亡6500000万多人。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持续将近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在长达3年的抗疫时间里,很多人不幸感染了病毒,也有不少人在不幸去世,而且在新冠出现的这段时间内,新冠病毒在不断的变异,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再到奥密克戎中的子变体的出现,似乎新冠疫情现在依然看不到结束的时间,那么新冠疫情大流行到底何时能结束呢?

  

  感染新冠的十个特征,不妨了解

  1、头晕:由于新冠患者存在发热、呼吸困难以及胸闷气促的症状,易造成患者出现脑部短暂缺氧现象,从而导致头晕,但需注意不是所有头晕患者都是新冠肺炎引起;

  2、结膜炎:主要是由于病毒可通过接触眼结膜发生感染,患者常表现为眼睛干涩、眼睛痒、流眼泪等;

  3、干咳:病毒感染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刺激而产生咳嗽,干咳现象因人而异;

  4、恶心:新冠感染易导致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可能会存在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5、呼吸不畅:即胸闷,由于肺部炎症病变较为明显,肺泡功能减退,造成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症状;

  6、嗅觉、味觉出现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紊乱现象,属于新冠病毒感染较新出现的症状。

  7、发热:为新冠患者的主要症状,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无发热表现,由于新冠病毒造成了肺部炎症,导致大量的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对体温中枢造成刺激,产生发热;

  

  8、乏力:多是由于全身炎症反应造成的浑身乏力现象;

  9、腹泻:由于病毒在体内产生过量毒素,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现象,导致腹泻。此外,病毒在体内易造成酸碱失衡现象,导致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10、头痛:由于新冠患者会有发烧的症状,易引起脑部血管扩张,刺激末梢神经,导致头痛;

  新冠疫情大约何时才能结束?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团队,做出预测

  新冠病毒持续至今,仍然没有任何结束的意思,因此很多人都特别的关心,此次新冠大流行,何时才会结束呢?

  来自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与细胞出版社联合发布一篇名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评述文章显示:此次新冠大流行将会在2023年11月左右结束!

  

  黄建平团队采用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性测系统对国内爆发的疫情进行过多次预测,准确率高达94%以上。

  现在已经是2022年9月的下旬,如果新冠真的会在2023年11月左右结束,那么新冠还会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一年多的时间。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次结论是基于目前疫情大陆行发展的情况,由于现在新冠病毒在不断的变异,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强的毒株,那么新冠大流行结束的时间可能就会有所拖延。

  如何分辨新冠肺炎和普通感冒?

  1、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患者可有低热、轻微乏力、嗅觉以及味觉障碍等表现,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

  而普通感冒通常是受凉引起的,患者可表现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如果有发热的情况经过处理也会很快退热,一般不会影响食欲和精神。

  

  2、检查结果:

  普通感冒核酸检测一般为阴性,普通感冒影像学检查一般没有异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一般为阳性,做胸部X线、CT检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呈现多发小斑片影以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实变。

  知识扩展: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我们还能“动态清零”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一般为阳性,做胸部X线、CT检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呈现多发小斑片影以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实变。

  现在,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松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将继续坚持严格的防控,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因此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在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疫情反扑的情况,大多数迹象已基本在两个潜伏期内得到了控制,目前,国内的疫情形势仍然保持总体平稳的状态,而且实践证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策略和一系列的防控政策是符合国内疫情控制的,而且很好的控制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仍然要坚持严格的疫情防护措施,巩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

  总而言之,目前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的传播,平时要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坚决佩戴好口罩并减少聚集,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疫情的阴霾终将会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