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全域协同,静默之下山城全力破局

  【事件】

  11月12日,重庆市发出通知,对贯彻二十条优化措施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人员开展一轮培训,推动提升疫情处置工作能力和水平。

  11月14日,重庆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心城区继续实施全域协同防控,进一步加强社会面管控,各小区继续实行封闭管理,中心城区全体市民原则上足不出户、非必要不出小区、不上街。

  11月15日,重庆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离渝人员出行管理的通知》,强调非必要不离渝,非急需不离渝。同时,15日起,中心城区内除高风险区以外区域的核酸检测要求由“两日一检”变更为“隔天一检”。

  11月19日,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连续3天报告感染人数超过4000例,11月以来累计报告新增感染者超过3.2万例,疫情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近三天每天的新增感染者社会面占比下降,显示中心城区的全域协同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重庆市民的衣食住行情况如何?求医问药是否有效保障?疫情拐点未至,动态优化如何落实?天风商社团队11月19日晚19:00第一时间飞抵重庆市,于11月20-21日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进行了草根调研,具体内容如下:

  【主要结论】

  1、政策设计较为严格,当前居民生活便利度好于预期。从政策设计看,各个行政区分区管理,各区之间车辆流动实行白名单制,区内管控区域划定范围较大、全市小区均封闭管理。从调研现象看,车辆的跨区流动严格落实白名单制度,无新增阳性小区基本落实出门条制度,街道人流量、车流量、店铺开设率均好于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江北区、南岸区部分小区分别于20日、21日开始回收居民出门条。

  2、线下物资供应较充沛,线上抢菜难主要源于运力紧缺。调研发现线下物资足够满足日常需求,居民反应菜价上浮约30%。线上抢菜难主要因为骑手数量受制于居家管控措施,原80人的外卖站点现在只有不到30人的稳定运力,而单个骑手的配送单量并无显著提升。近日小区团购刚开始实施,送达时间及菜品质量反馈良好,全封闭小区的物资问题有望改善。

  3、主要公共场所72h核酸基本畅通,核酸点的优化需要循序渐进。核酸有效期由48h变更为72h,部分便民核酸点由规律开设转变为不定时开设,同时部分小区于20日晚开始发放抗原自测盒,居民对采样点减少颇有微词。目前各医院核酸检测拥挤,消耗居民耐心的同时亦增大了感染风险。

  4、居民就医仍需进一步关注。我们调研的医院分别采用1)值班医生利用调休时间完成采样工作;2)值班医生与采样人员分队闭环管理的两种形式,目前没有观察到医疗挤兑问题,但存在极个别科室诊楼被征用为过渡病房现象。并且,医院对于核酸时间要求与日常要求有时间差,需关注因核酸时间差造成的就医延时问题。

  【主要感受】

  1、社会面管控严格的同时,防控精准度仍有提高空间。考虑本轮疫情复杂性与传播性,对于老龄化严重的重庆,中心城区目前的全域协同防控具有其合理性,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注意到实施过程中仍有其漏洞,如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码未全面落实、阳性小区人员违规出域等,相较于坚持封闭式管理,防控精确度的提高更值得关注。

  2、疫情拐点未至,居民对于防疫向宽优化的预期值较低。近日新增本土+无症状病例连续高企,加上“封控将持续至12月中下旬”传闻在市民群体广为传播,市民对于防疫向宽优化的预期值较低。目前大部分市民能较好的配合防疫,对于管控政策持“无奈但接受”态度。21日南岸区新增115个高风险点位,多个管控区全域高风险,小区管控再度加码。

  3、封闭管理是制约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目前社会面形势趋稳,期待后续高弹性复苏。在非严格封控区,街边商户陆续开店,但受制于居家政策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已开业商户拥有较好的客流情况,外卖订单中较大的茶饮占比、商场品牌通过微信的自然动销,均反映出居民的消费意愿并未减退,静候疫情拐点,动态优化持续推进下,期待城市活力的再次迸发。

  【目录】

  一、城市管控情况

  1、本地核酸政策及采样点位

  2、城市内管控情况

  2.1抵渝/离渝政策

  2.2市内人员流动管控

  2.3社区管控

  二、城市运作情况

  1、民生保证

  1.1“粮袋子”解决了吗?

  1.2“求医问药”保障了吗?

  2、交通

  3、商场&街边店

  4、学校

  三、居民预期及调研感受

  【正文】

  一、城市管控情况

  1、本地核酸政策及采样点位:72h核酸通行大部分公共场所,医院为主要采样渠道

  【核酸政策:中心城区内除高风险区以外区域“隔天一检】

  从11月15日开始,重庆中心城区范围内除高风险区以外的区域实行核酸检测“隔天一检”,高风险区按相关规定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

  目前,重庆健康码“渝康码”有五种状态:绿码、橙色弹窗、白色弹窗、黄码、红码。

  红码范围主要包括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密接、入境人员等,需接受集中或居家隔离;黄码主要包括境内高风险来渝人员、与感染者存在时空交集人员,完成3天2检后即可转绿;白色弹窗主要涉及外地非高风险来渝人员,完成3天2检后即可转绿;橙色弹窗为核酸时间超过72h,完成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即可转绿。

  72h核酸基本保证公共场所通行,医院(不包括核酸采样点)要求有差异。11月20日,团队成员持48h核酸+绿码,在各大商超、菜场、地铁、出租车等场所均能畅通无阻,且检查人员表示核酸有效期在72h内即可。我们走访的大部分医院48h核酸即可通行,但个别医院要求24h核酸。具体来看:

  商超便利店:永辉超市、条马批发式超市均要求扫场所码,检查绿码+72h核酸;罗森便利店、街边各种零食专营店张贴了场所码,但经营人员并未特意检查。

  图:永辉超市要求扫场所码,检查绿码+72h核酸

  菜场:四公里农超要求扫场所码,四公里菜市场、街边菜市场等开放式市场未检查渝康码。

  图:四公里农超要求扫场所码,检查绿码+72h核酸

  地铁:各个站点均要求扫场所码,入渝码亦可通行,检查人员主要查看是否绿码。

  

  图:地铁站防疫提示

  出租车:车内并未张贴场所码,司机个人决定是否查看渝康码及核酸情况。

  医院:南岸区人民医院、重庆五院、江北区人民医院、重庆七院需48h核酸,沙坪坝中西医结合医院需24h核酸。

  

  图:南岸区人民医院:渝康码+48h核酸+身份证

  

  图:江北区人民医院:场所码绿码+48h核酸+行程码

  【采样点位:医院核酸普遍排长队,小区内/便民点位不定时提供】

  

  图:重庆防疫地图显示核酸采样点

  便民采样点:实际点位与防疫地图显示情况不符,开设时间不固定。根据重庆健康出行一码通小程序-重庆防疫地图,可以看见街道上的核酸点位基本等距覆盖。但我们实地探寻南岸区、江北区共3个便民点位,发现均未实际开设。其中一个点位的工作人员告知,目前每天是否开设都需要等通知。

  

  图:关闭的便民核酸采样点

  小区内采样点:此前各小区内会定期定时组织免费核酸检测,但调研过程中我们多次听到居民抱怨近来小区核酸时间不固定,以防万一只能自己到医院做。值得注意的是,20日晚,有小区首次发放了抗原检测试剂,要求居民自测后报备,若呈阳性再等待医生上门采样。

  医院采样点:提供24h免费采样,但人数多、耗时长。我们分别在上午11点、下午16点、晚上21:30探访了医院核酸点,排队人数分别大约在150、180、35人左右,估算白天排队时长在1-2h之间。有外卖员表示自己会在23点之后做核酸,5分钟内可以完成。并且有的医院(如南岸区人民医院、江北区阳光医院)会给外卖员免费单采。

  

  图:上午11点,医院采样点估算排队150+人

  2、城市内管控情况

  2.1抵渝/离渝政策

  【机场抵达:高效快捷】

  出站时流程连贯,二维码指引醒目合理,通过填写社区报告免去询问环节。入住酒店时需要再填写一遍社区报告,我们发现即使和机场填写不一致也没有影响。

  ①登机前查看渝康码绿码,机上测温

  ②出站时查验渝康码、行程码

  ③扫描入渝码、填写社区报告

  ④完成落地核酸,即可出站

  图:出站流程连贯

  

  图:社区报告简洁明了(左) 入渝码提示(右)

  

  图:落地免费核酸

  【离渝政策:较为严格】

  1)正在隔离观察中的密切接触者、居住在高风险区或临时管控区的人员、所在社区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的人员暂不离渝。

  2)其他人员确需离渝:所在社区开具离渝证明+72小时内3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最后一次采样在离渝前24小时内,以发车或起飞时间为准)+“渝康码”为绿码。

  重庆市在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上道口、国省干道上设置的交通查验点,将严格查验离渝证明。

  2.2市内人员流动管控

  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圈外”“圈内”,“圈内”又分为各行政区,以及行政区内的管控区。

  【圈外】

  将从机场到中心城区各地点的高速路口划分为圈外。在机场负责接送乘客的出租车,是政府专门调配的“保供”队伍。各行政区均有自己的封控区,且各行政区、各封控区之间车辆不能跨区流动,机场出租车将乘客送至距离目的地最近的管控路口后,继续前行则需要查验通行证,因此机场出租车只能原路返回或改道,乘客下车可在各管控区域内重新打车,到达目的地。

  

  图:南岸区的管控路口

  【圈内】

  各行政区之间,除政府保供车辆等拥有通行证的白名单车辆以外,其他车辆不可跨区流动。居民进入各封控区域需查验渝康码、行程码,原则上只进不出,但由于管控范围较大,各卡口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且从调研过程来看,各卡口检查人员对于人员出入并非十分严格,人员通过步行基本可以在管控区和非管控区之间自由流动。

  例如,四公里某封控区域,原则上只进不出,出区需要再次查看出门条,但因永辉超市在封控区内,不少居民查验健康码后进区买菜,再出区时只要和检查人员解释一遍,并且手上确实拎着菜,就可以直接出区。

  

  图:四公里某封控区,居民基本可以自由进出买菜

  管控区内疫情相对更严重,各小区居家政策落实更严格,不少小区即使没有新增阳性病例也不发放出门条;但商铺(包括一些酒店)是可以自由出入的,因此不少居民选择住在商铺或酒店里。管控区外氛围相对轻松,大多数小区的居民可以凭借出门条定期出门,不少商户也选择直接住在店铺里,以南岸区为例,管控区外除药房、商超等保供单位的开店率大约在20%。

  

  

  图:封控区外部分开设店面

  这种情况下,居民若要实现跨行政区流动,只有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两种方式。步行距离太远,少有人选择;而乘坐轨道交通进站查验绿码,且在每个站进闸出闸都有记录,因此可以很好地追踪人员跨区域流动去向。

  2.3社区管控

  11月14日,重庆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心城区继续实施全域协同防控,进一步加强社会面管控,各小区继续实行封闭管理,中心城区全体市民原则上足不出户、非必要不出小区、不上街。

  严格执行全民居家,但管控程度上有差异。对于7日内有新增阳性的小区,普遍实行完全封闭管理,居民足不出户,日常物资通过线上预定、社区团购、或由小区组织商户到小区大门处隔栏统一购买;若有买药就医等特殊事宜,需向社区申请出门条。对于近日没有新增阳性的小区,统一每2天发放出门条,每户由一人出门采购,原则上限制半小时出门时间,但实际时间把控并不严格。

  

  

  图:阳性小区居民在小区门口统一买菜

  调研中发现,在南岸区,同样是封控以来从未出现阳性的小区,有的实行完全封闭管理,有的仅需登记并扫场所码即可出门。我们询问社区工作人员为何从未有阳却还实行封控,对方言语中透露是社区领导的指示,鼓励居民自愿居家,并表示会坚持到疫情清零。而在江北区,11月20日社区管控更加严格,有居民表示自己所在小区没有新增阳性,但出门条被回收了。11月21日,南岸区南坪镇等管控区全域升级为高风险,小区管控收紧,部分小区开始回收居民出门条。

  

  图:某疫情以来全阴性小区实行场所码+登记出入方式

  另外,有小区(近日有新增阳性)保安表示,很难管控翻墙出院的居民,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目睹两起居民翻越小区围挡事件。

  二、城市运作情况

  1、民生保证情况

  1.1“粮袋子”解决了吗?

  居民购买包括食物在内的日常物资,主要通过线下购买(菜场、商超等)、外卖购买、社区团购三种方式。

  菜场:菜品供应基本满足需求,价格上浮约30%。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目前室内生鲜市场基本关闭,但根据市民反馈,早上4点-6:30商户会在菜市场外面摆摊售卖,能够比较容易地买到菜。我们在早上9点左右走访了这些菜市场,发现肉蛋类依然供应充足,蔬菜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市民反映整体价格上浮30%左右,不到50%,同时表示对未来是否还能买到菜持担忧态度。

  

  图:关闭的室内生鲜市场

  

  图:早上9点肉蛋菜均能购买

  商超:菜品供应齐全优质,室内人流量大。超市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供货都很充足,只是因为外卖运力不足,导致线上买菜难。两个称重台前均排队40+人,其中大部分为目测55岁以上老人,粗略估计仅蔬果区人数就超过100人。

  

  图:上午10点的永辉超市

  外卖:超市平台直接抢菜较困难,订购蔬菜包最快2天后发货。

  我们询问的外卖员表示,自己所属的站点原来有80个左右配送人员,现在能够参与工作的不到30个。商超订单在封控初期稍微多一些,占比30%以上,现在接到的大头是茶饮单,占比大概一半,自己每天的总单量和封控前差不多。平台目前没有给与外卖员任何补贴。

  从外卖平台看,餐饮种类较为齐全,一名经营冒菜的餐饮电商人员告诉我们,封控以来同区域内的美蛙店外卖生意非常火爆,预计收入有很大增幅;因为疫情期间竞争关系减弱,自己的店面收入也有小幅微涨。

  

  图:线上直接买菜比较困难

  

  图:外卖较齐全,很多商场内餐饮在做外卖

  社区团购:据我们了解,各小区在近日开始组织社区团购,居民前一天晚上向社区订购后,根据到货情况基本能在订购次日或者第三天送达,目前对团购菜品的品质反馈都还不错。

  

  图:各小区团购套餐

  1.2就医问药保障了吗?

  【就医】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大堂内候诊人员较少,医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除了口腔科暂时停诊(因为口腔楼被区卫健委征用为过渡病房),其他科室都有值班医生,能够正常挂号。值班医生和核酸医生分为两个队伍,分别闭环管理。相比封控前,这段时间就诊的老年人会多一点。

  

  

  图:下午18点,大堂人员挂号、取药等人员较少

  南岸区人民医院:门诊接待一切正常,医护人员表示值班医生平时都正常坐班,所有科室能够正常挂号,医生调休时会支援核酸采样工作。但调研过程中注意到有带小孩的市民因为核酸结果未出(公共场所要求72h,南岸区人民医院要求48h)而无法进入医院就诊。

  

  图:有市民因核酸时间未满足要求被阻拦在医院外

  江北区人民医院:江北区近期疫情较为严重,管控十分严格。江北区人民医院仅保留急诊科正常接诊,暂停门诊科室接待。医院大堂没有看见候诊人,但有居民在大堂外与医护人员交接,完成取药。

  

  

  图:江北人民医院室内无人挂号候诊

  【买药】

  药房在生活区开店十分密集,且全部营业。药房均在店门处设立货架,由工作人员拿出居民需要的药品完成购买。从外卖平台上看,日常用药都能够买到,即使没有申请买药出门审批,也能够通过外卖平台比较方便地拿药。

  

  图:药房在店门处设立货架

  图:市民通过外卖平台下单买药

  2、交通:出行基本无碍,公共交通频次减少

  由于居家管控,以及航班量减少的原因,机场出站口等候的出租车相比疫情前减少至少一半,且走车速度较慢。出租车司机表示,现在专门跑机场保供每单能加20元返工费,但在机场候车一天只能跑两单。由于社区管控,出租车司机无论是跑机场还是市内均只能宿于车内。出租车协会亦没有任何补贴。

  

  图:T3航站楼出口,出租车候车情况

  从中心城区内来看,车流量较疫情前减少明显,街道非常畅通,但日常出行基本没有阻碍,使用线上约车几分钟之内就能接单,线下叫车也不用等候太久,出租车量基本能满足需求。此外,地图显示公交没有停运,但路面上几乎没有看见公交车。

  

  图:江北区路况

  

  图:南岸区路况

  由于各个管控区的存在,轨道交通多个站点停运或甩站,3号线显示将发车频次从5分钟调整为10分钟,但我们两次实地等候时间分别为30分钟和12分钟。相对于疫情前的周末下午,车厢人流几乎腰斩,略显空旷。

  

  图:轨道交通多个站点停止运营

  

  图:车厢内较为空旷

  

  图:以3号线为例,灰框为停运,蓝框为甩站

  3、商场&街边店:经营有所限制,但需求依旧旺盛

  全市经营场所均停止营业,但有个别商场内仍有茶饮、餐饮品牌通过外卖方式接单,且外卖员往来人次不少,有外卖员表示现在每天的单量一半以上都是茶饮,餐饮、商超占比都较少;商场柜姐表示,商场有推出针对疫情期间的折扣活动,目前商场停止营业情况下,老顾客会通过微信下单,快递发货。

  

  图:商场外等候取单的外卖人员

  街边餐饮店全面禁止堂食,不少餐饮店选择在店门外搭设少量桌椅,每家店几乎都有顾客,除了定期出门的小区内居民,还有外卖员、安保检查人员、快递人员等等。在一家刚刚重新开业的烧烤店门前,23点仍有顾客在夜宵聊天。注意到街边店几乎都没有张贴场所码。

  

  

  图:非管控区的街边店客流情况

  4、学校:中学基本居家,大学封闭管理

  中学:据了解,教委要求学校内人员出校后再返校,需接受5天原地隔离。我们走访了南岸区两所中学,目前中学学生基本处于居家状态,存在极个别班级在学校上课,老师、学生都闭环管理,校内定期核酸。

  图:110中学学生基本居家

  大学:重庆大学目前校内无新增,所有在校学生闭环管理,校园内可以自由走动,食堂无法堂食;图书馆完全封闭状态,虎溪校区开放了两栋教学楼的教室用于学生自习,要求间隔入座,上座率不超过60%;共有4个核酸点,据反映排队人数较多。

  三、居民预期及调研感受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市民对防疫政策优化期待值较低,相信封闭措施会持续到12月中下旬;市民能较好地配合防疫政策的实施,对于现在的严格管控属于“无奈但接受”的态度。目前,封闭管理是制约消费及居民情绪的主要因素,在非严格封控区,已开业商户拥有较好的客流情况,外卖订单中较大的茶饮占比、商场品牌通过微信的自然动销,均反映出居民的消费意愿并未减退,动态优化持续推进下,期待城市活力的再次迸发。

  天风零售刘章明团队新平台【刘章明消费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