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到底是从哪来的?病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谜一般的起源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让人们再次产生疑惑,这种病毒到底从何而来,科学家告诉我们初始宿主可能是“万毒之源”蝙蝠,那么蝙蝠又是从哪里被感染的这种病毒呢?这就没有人知道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也不知道病毒的起源是什么,因为目前存储在实验室中最早的病毒样本也只不过才90年。病毒是一种寄生物,只要宿主死亡那么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病毒不像细菌还有化石可以研究,也就不知道其进化过程,也就不知道病毒到底是哪来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揭示病毒起源带来些许希望,但是运用同样的技术不同的科学家对于病毒的起源理论却完全不同,主流的有三种:

  

  逆向理论:病毒以前就是一些小细胞,它们寄生在较大的细胞上,久而久之为了小细胞因为寄生就不需要自己维持生活的基因了,于是慢慢退化成了结构简单的病毒,这种理论的依据是立克次体和衣原体这种介于细菌和病毒的存在。

  

  细胞起源理论:与逆向理论相反,这种理论认为病毒是从较大的生物体基因中被遗弃的DNA或者RNA进化而来的,它们可能来自于质粒或者转座子(又称跳跃基因,是可以在细胞基因内不同位置复制和移动的DNA片段),证据是1950年在玉米当中发现的转座子。

  

  共进化理论:病毒可能是与细胞一起同时出现在远古地球的,在细胞进化的同时,病毒也随之进化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复合物。最直接的证据是类病毒和朊病毒等类似于病毒的病原体,它们要么是有多种病毒的特性,要么是修改宿主的正常蛋白质结构,从而进化成能够自我复制的病毒。

  

  病毒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单纯的认为病毒是让生物体致病从而杀死宿主的病原体,那么所有病毒根本就不可能存活到现在,没有了宿主病毒自己也就消失了,所以病毒的目的绝非是杀死宿主。之所以产生致病性,往往是因为病毒被意外的从传统宿主的身上传播到新宿主的身上,导致新宿主致病或者死亡。当病毒发现新宿主时,一般在经历几代的变异之后病毒会降低“毒性”,从而将新宿主变成主要宿主,继续自己的寄生生涯。

  

  与其说病毒在宿主当中自我复制生存,还不如说病毒是在对寄生的生命体日夜不停地进行生物改造,将宿主变成与病毒合成的生命体。比如人类基因当中就有多达8%的基因是病毒的,现代人类实际上就是病毒改造的产物,而像什么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他们的基因与病毒的结合就没有现代人类这么多,所以他们就被“淘汰”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病毒就是某些力量看不见的手,从生命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改造生命体,并让生命体朝着某一个或者多个方向进化。如果没有病毒不断改写基因将宿主基因结构变得更加复杂,那么地球上可能仍然只存在最原始的生命结构,不可能像这样生机盎然。

  

  也许未来在寻找外星生命时,除了寻找与地球自然条件接近的星球之外,是否有病毒的存在也将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标志着这个星球是否有能力进化出生命,而当我们能够探究出病毒真正的起源时,我们可能也就离生命的奥义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