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阴”三天又“复阳”?还有传染性么?

  

  “转阴三天后又复阳了!”

  “不到一周的时间,

  抗原转阴后又阳了,

  难道是没好彻底?”

  近期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

  反馈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由阳转阴

  用抗原检测后又“复阳”的困惑

  “12月7日,经历了高烧、浑身酸痛和味觉失灵等几天后,我在家自测抗原结果为阳性。经过居家治疗,12月9日、10日在症状消失后,连续两天抗原结果显示为阴性。但是12月12日由于同住人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再次自测抗原,结果显示为阳性。”

  家住河南的夏女士12月16日讲述了她的经历,并表示十分困惑,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再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但为什么“又阳了”?

  有类似的情况的还有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崔女士。“我是在12月8日,高烧的第二天抗原检测出阳性的,12月10日基本上已经不发烧了,12月14日在抗原转阴两天后,今天我又开始低烧了。”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崔女士说,“我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是阳不阳了,难道是之前没好彻底?”崔女士十分困惑。

  患者康复后为何会复阳?

  复阳的原因是什么?

  复阳者是否带有传染性?

  ……

  复阳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1亿。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这么大规模的人员感染,在被感染者里面就会出现非常低概率的、比较特殊的病例,其他疾病也会有这种现象。

  已经痊愈出院,为何还会出现复阳?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出现复阳现象有三种可能:一是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二是病毒又重新活跃起来;三是再次感染。对于第一种情况,通过多部位多次采样,可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发生。对于第二种情况机理还不清楚。对于第三种情况,其传染性与其他首次感染的病人相似。

  复阳者会传染别人吗?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复阳导致的继续传播并不多见,在传播中并不起很大的作用。

  对此,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感染二科主任陈志海表示认同:“患者复阳,说明其体内的病毒存在低水平的复制,其传染性也是很低的。”他说,就目前的研究结论来看,患者治愈后不会终生携带病毒,且由于复阳患者携带病毒的毒性很低,目前暂未发现复阳后再感染他人的案例。

  如何应对复阳现象?

  “复阳的问题不能不重视,又不能看得很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在检测方面,“通过多元综合检测,可以大幅度提高隔离人员的阳性检出率,降低漏检率,做到阳性病例早发现,有效减轻隔离压力,提高密接人员的管控效率。”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说。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高发态势,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随着春节临近,张伯礼建议,在春节期间少聚集,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安排外出旅游,“在居住地过年的,也尽量不要搞多人聚会,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熬夜,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做法。”

  复阳后还需要在院治疗吗?

  复阳后,会有什么症状?还需要治疗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研究员李锋表示:“新冠感染者出院后,病毒核酸复阳期间,肺炎已经恢复,或者持续恢复中,大多数没有症状,只有极少数有些喉咙不适的主观指标,但都缺少住院进行治疗的临床指标,这说明,核酸复阳时身体已经恢复,无须在院治疗。”

  接种疫苗后是否能减少复阳概率呢?

  “本研究中也分析了疫苗接种与核酸复阳的关系,虽然疫苗接种不能避免患者复阳,但可以明显缩短病毒复阳时长,减少高核酸浓度复阳概率。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增加了对疫苗保护作用的理解。”李锋说。

  李锋表示,目前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要求,既往感染者出院(舱)后,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阳性,如未出现任何症状体征且核酸检测 Ct 值≥35,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如无传播风险,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

  “这样一来,对于复阳人群的精准管理,医院在管理上可以更加有的放矢,节省资源;从公共卫生防控角度,可以减少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的工作量。”胡凤玉说。

  “肥胖的人不容易得新冠”“长得好看的人不容易得新冠”,这些网络传言是否有科学依据?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北京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在接受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采访时回应:“这些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李侗曾介绍,在2020年、2021年的病例当中,肥胖人群是重症的高风险人群,他们不是“不容易得新冠”,而是更容易得肺炎,得肺炎之后更不容易好,而且更容易成重症。所以,肥胖人群一直是高危人群。奥密克戎来后,整体致病率变弱,得肺炎的人变少,肥胖人群的风险自然也降低。

  另外还要看感染者的年龄和基础病史。如果是一个年轻人,没有基础病,即使比较胖,他重症的风险也比较低。

  目前只能说,在奥密克戎时代,肥胖的年轻人不像过去那么危险了,但绝对不是说胖人会有好处,他既不会感染风险低,又不会比别人好得快。

  至于说“颜值”,就更没有科学依据,从大样本的全社会的层面来看,只要在社会上活动,被感染的风险都一样。

  感染之后谁会更严重?李侗曾介绍,没打疫苗的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出现重症。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及时做好自我健康检测

  早发现

  早治疗

  守护好个人身体健康!

  (来源: 综合人民网、 河南共青团、新华视点、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羊城派、健康时报)(声明:“中原盾”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 新冠、流感和普通感冒如何区别?如何减缓变阳?详解来了→◆注意!郑州发布重要提醒!◆ 何时回归常态?张伯礼最新研判

  

  图片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