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动了谁的奶酪,究竟谁在愚民
事情缘起于4月14日下午,王思聪转发一则名为《“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谁告诉你的?》”的视频,并发表评论“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现在在中国能看到一个严谨、敢于求证、有良心、敢说真话的媒体,实在实在是太难了”。
王思聪怼以岭药业,把莲花清瘟胶囊贬得一无是处,导致以岭药业股票(002603)一字跌停,两天间公司股价从39.99元跌至32.39元,累计跌幅19%,市值缩水126.92亿元,以岭药业13万股东人均损失9.5万元。
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放慢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富了一批人,医药行业自然“首当其冲”。
在2020年刚爆发疫情时,人们受到了极大的恐慌,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正所谓病急乱投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救命稻草。
下面就先说下那些“救命稻草”。
1.自媒体鼓吹的西方神药瑞得西韦。
事实胜于雄辩,这个所谓的“救命稻草”被世卫组织,直接指出不仅对新冠病毒无效,还有很大的副作用。这根草抓不住了,那就继续找。
2.美国辉瑞疫苗。
在我国的一些人的话里,美国辉瑞疫苗才代表科学。而我国的疫苗,在他们看来,那是伪科学,是无效的。
可真的有效果么?如果真的是神药,美不会深陷疫情。而且我们的香港特区体验了这个疫苗的,发现效果很不明显,而且副作用很大。
3.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
这个是美国辉瑞公司研制的,宣称可以让新冠患者的死亡风险狂降89%。当时国内大量自媒体账号及部分商业媒体炒作该话题。
然而事实却是,疫情不但没有结束,反而让人们放松了警惕,感染人数大增。
或许是这次感染人数的大增让人们看到了它对新冠的治疗作用,在2月被纳入了我国医保,每盒售价才2300元。
以上的都是外国的,我们国家有什么呢?
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辩证,在以往没有西药时,中药治愈各种疑难杂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依靠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对新冠患者的治疗,收到了非常明显的疗效。可以说,中医药,对我国战胜新冠疫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后连花清瘟胶囊进入人们的视野。
它在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地减轻转重率。
2020年疫情期间,湖北省就有上百万人次使用连花清瘟,多个省市、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其列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此外,连花清瘟还在巴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柬埔寨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成为中药进入国际抗疫前线的有效药物,在海外获得了一片赞誉。
3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中医药介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症状,而且药物大多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化瘀等功效,因此具有阻断毒邪深入的作用。同时对于普通人群包括高风险人群,在疫情严峻的时候服用抗疫中医方药,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4月5日,在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说:中医师队伍在对抗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抗疫方剂深受患者欢迎。而上海给群体配发的物资之中,就有连花清瘟胶囊。
然后 4月14日,王思聪转发《“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谁告诉你的?》的视频,连花清瘟胶囊开始遭到了舆论的围剿。
“丁香医生”在其公众号上发文《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点赞就高达4.3万。
有网民则指出:丁香医生玩了一个比较高明的春秋笔法,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通篇没有说“预防”,有的只是“治疗轻症”。然而丁香医生确实也没有说不能治疗,只说了不能预防。这就实现了在不“造谣”的前提下,把舆论带偏。
为何众多媒体和教授看不到2300元的辉瑞,却要围攻连花清瘟呢?
中国有句古话,无力不起早,无非都是利益。
2020年11月25日,丁香医生及丁香园诊所发展联盟宣布与默沙东、GSK、科兴控股、华兰生物等国内外疫苗企业,合作共建疫苗服务平台。此前,辉瑞、赛诺菲也已经与丁香医生在疫苗科普领域展开合作。
之后知名博主带来深刻的揭示:一盒连花清瘟胶囊,先有国民老公王校长亲自下场手撕以岭药业,后有丁香医生“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话题引导,还炮制“占据三分之一运力”的笑话,更有复旦大学严锋教授推波助澜……只提莲花,不提辉瑞, 一盒2300元的辉瑞,可以买200盒莲花,打着科学的幌子,各路资本,牛鬼蛇神,内外围攻,不余遗力,背后满满都是利益。
但为何王思聪要下场攻击连花清瘟呢?
有人指出万达早已进入医疗行业。
细思极恐。
中西医之争自古就有,中医之所以衰落,是因为中药的药效大打折扣了,中药材产地不同药效大打折扣。而西医能够受宠,是因为他做的是市场经济,中医花花草草遍地都是药,都吃中药,西药卖不动,还怎么赚钱呢。
再一个,很多人对医学并不了解,能不能解释一下:中药里面是哪个化学成分对新冠有治疗作用,如果有,能不能提纯一下呢。如果没有,能否把药效作用和自身免疫力的实验数据拿出来。让大家都有认知呢。
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张伯礼院士的一席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