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陆续收到防疫中药及连花清瘟 中药抗疫理论基础和研究证据

  

  自上海发生疫情以来,每天的数据,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全国各地纷纷支援上海。而上海也积极行动,向市民发放用于预防疫情的中药,很多市民收到了防疫中药,有市民暖心的在中药包上写下了”点赞”两个字。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负责人房敏介绍,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针对阳性感染者,中药使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市级中医专家组和各定点医院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中药方案开展临床诊治,结合海派中医辨证特色,取得较好效果。临床数据初步表明,在加快出院率、阻断进展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中药抗疫方剂深受患者欢迎。

  有关专家表示,面对传播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应当尽早使用中医药,关口前移、防治并重。3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中医药介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症状,而且药物大多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化瘀等功效,因此具有阻断毒邪深入的作用。同时对于普通人群包括高风险人群,在疫情严峻的时候服用抗疫中医方药,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月初,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向隔离点及重点封控的街镇、小区、楼宇人群提供中药预防方药,深受群众欢迎。在此基础上,开展面向全市全人群、全覆盖的中医药预防干预工作,目前已累计向各街镇配送超过2100万人份中药预防方药,对尽快建立防疫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

  

  毋庸置疑,上海的举措,对有效控制疫情,保障群众健康方面,作用显著。作为本次发放抗疫重要之一的连花清瘟,媒体和百姓都非常关注。大家尤其关注的是连花清瘟为何具有干预新冠肺炎的价值和作用。

  据悉,连花清瘟以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为基础方,汲取明代吴又可治疫病用大黄经验,同时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护脾胃,红景天调节免疫固正气,可见连花清瘟组方融汇三朝古方,既有清瘟解毒针对病毒发挥积极作用的药物,又有芳香化湿护脾胃、提高免疫固正气的药物,全方祛邪与扶正兼顾,体现了“卫气同治、表里双解,先证用药、截断病势,整体调节、多靶治疗”的积极干预组方特色,其组方特点有助于发挥“治中有防、防中寓治”防治结合的临床干预优势。

  连花清瘟2003年SARS期间特批作为院内制剂在河北省内应用,并通过国家药审绿色通道获批新药。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随机双盲、多中心、与磷酸奥司他韦对照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瘟较奥司他韦具有综合优势:在流感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方面与磷酸奥司他韦相当,退热与改善流感样症状优于奥司他韦,费用为其1/8,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河北廊坊疫区对甲流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周围人群20553人预防用药,结果表明连花清瘟组症状出现率1.2%,其他药物为 6.8%,未用药为8.8%,证实连花清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对迅速控制疫情发挥了重大作用。

  应对新冠疫情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瘟具有预防作用、治疗作用和防重症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由全国9个省份,20余家医院共同完成的随机、对照、多中心284例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瘟可明显缓解新冠肺炎临床症状,有效率达91.5%,症状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缩短3天,明显改善肺部炎症,临床治愈率78.9%较常规治疗提高19%,转重型率较常规治疗降低50%,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该研究结果发表于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2021年河北省疫情期间,开展的1976例隔离人群预防用药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连花清瘟能够显著降低密接及次密接人群核酸检测阳性率,较对照组下降77%,同时降低阳性患者发热等症状发生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发表于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证实连花清瘟对新冠肺炎密接及次密接人群具有预防作用。综上可见,连花清瘟针对新冠肺炎密接和次密接人群可以降低核酸检测阳性率,核酸阳性患者降低症状出现率;针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转重型率,充分显示出连花清瘟具有“防中有治、治中寓防”防治结合的临床价值。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及其引起的社区传播,连花清瘟为什么具有防治作用。最新柳叶刀杂志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导致的临床症状已发生变化,嗅觉丧失降低至16.7%,咽痛症状却增加至70.5%,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喷嚏、流涕等临床不适症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导致的上呼吸道症状较重,而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之前的新冠毒株感染者明显减少,这正符合连花清瘟针对的“热毒袭肺”的病机特点,而其“清瘟解毒”作用可针对性的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起的上述不适症状发挥干预作用。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连花清瘟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其防治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提供了初步证据。

  而中医药在预防疫情方面更是经验丰富,预防用药是中医药两千年抗击疫病宝贵经验和特色优势。上海此次发放预防中药组合,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古人已认识到疫病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又称为“瘟疫”、“疫疠”等,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了其传染性强及感染后症状相似的致病特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间我国发生过300余次较大疫病流行,约每6年发生一次,与近20年呼吸系统传染病暴发频率疾病一致,表明我国历史上是疫病高发国家,但西汉至清末我国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清末人口数已达4亿。与之对照的是,公元14世纪欧洲鼠疫造成1/4人口约2500万人死亡,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近1亿人死亡。可见中医药学在保障民族繁衍昌盛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黄帝内经》将预防理念引申至医学领域,提出“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成为中医预防学的理论精髓。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疫病预防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避毒气”和“护正气”,其中“避毒气”与目前传染病防控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一致;“护正气”则与保护易感人群的理念相吻合。在古代文献中明确提出了预服药物固护正气达到预防疫病作用的理念及措施。

  同时为迅速控制疫情传播,在两千年抗疫实践中还建立了由政府统一组织安排预防措施,发放预防药物的制度,如南宋时期军队中配置防疫药品,遇疫病流行之际由太医局拟定药方,惠民和剂局分发给各地军队作为常备防疫药物;明代时期政府派遣医官巡视疫病,并由惠民药局发放药物;清政府也非常重视布施医药,康熙年间“疫病盛行,广施药饵”,乾隆年间“值大疫,设局施药”。可见,中医药在抗击疫病过程中形成了预防服药控制疫情的宝贵经验,而且建立了政府统一组织管理发放预防药物的制度,为当前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重要借鉴。

  那么对于连花清瘟如何预防服用,很多市民提出了问题,对此连花清瘟官方给出的答案是: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服用方法,对于集中隔离人群参照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隔离点人群预防用药方案,1次4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14天,可显著降低核酸检测阳性率,同时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一般人群预防服用推荐短疗程方案,1次4粒,每日3次,可连续服用3-5天。对脾胃虚寒者,建议饭后温水送服,或适量食用热稀粥或热姜水。

  三年来,新冠病毒不断变化,对全球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秉承中医优势,防控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医药功不可没。未来,中医药将会继续发挥这种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为健康中国助力添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