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炙手可热,中医药,恩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

  

  处在当前这个疫情防控关口,以岭药业不火简直就不行,闲闲财经注意到,仅12月6日这一天,连花清瘟就有多个热搜。

  11月中旬,石家庄连花清瘟卖断货,闲闲财经不禁感慨,以岭药业股价的两个高点,被两度推上了风口。而当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显然比过去任何一次百姓关注度都高。

  闲闲财经想说,互联网也是有记忆的,尤其是当某些人对中医药有偏见的时候,总能令人耿耿于怀。需要指出的是,4月份那一次连花清瘟被推上风口,正值上海疫情期间,以岭药业捐赠了一批连花清瘟,反而成为了某些观察者开撕的对象。

  也就是说,免费得来的,总是让人不懂珍惜。眼前,看着被某些渠道推高的药价,这些人怎么看呢?

  该事件尽管过去7、8个月了,闲闲财经仍然记得那场论争,根本焦点,不过是连花清瘟是否得到了西方世界的认可而已。

  “文化自信”,的确是新时期某些国人需要强化的问题。

  人啊,不能忘本。

  而到了疫情防控的新阶段,这个问题仿佛已经不必再去探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连花清瘟的态度,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一场新冠大流行,反而成了中医药崛起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当前主流观点悄然发生了变化,“奥密克戎病毒接近季节性流感”被重点突出了出来。当然了,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宁愿多观察一段时间。

  但,大趋势已经日趋明朗,那就是病毒越来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密克戎成为季节性流感,甚至消失也不足为奇。

  据悉,广州16万多感染者,没有死亡病例,重症仅为4例。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都是轻型患者。这就意味着,4月份从某国进口的2300元/盒的特效药,现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排不上用场了。

  闲闲财经之所以强调这个,因为在4月份,有人质疑连花清瘟,不过是为特效药摇旗呐喊罢了。

  也就是说,到了疫情后期,以连花清瘟代表的中医药,才是救治百姓的主力军。

  12月6日,以岭药业称,公司目前正采取各种措施扩大生产,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中医药的需求,仍保持持续的增长。

  连花清瘟,为啥这么牛?

  

  “文化自信”,当然不仅仅只是口号。正因为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扎根传统,有继承才能有发扬。而不是吃了点洋墨水,就看不起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了。

  据悉,连花清瘟处方,由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甘石汤”、吴鞠通《温病条辨》的“银翘散”,并借鉴《温病论》加入大黄。

  对于张仲景,2022年,闲闲财经一点也不陌生,曾经无数次地感慨过,人家1800年前的方子,现在仍然十分好用,真有点学习的太晚了。可以这么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融会贯通,基本可以解决人生绝大多数的疾病。

  每每谈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让人想起获得诺贝文奖的屠呦呦,青蒿素的灵感,是来自东晋葛洪的《肘后方》。

  啥是肘后方呢?

  就是夹在胳膊肘下的药方,是随时都要用得着的方子,可以说是必备之方。

  更加有意思的是,医圣张仲景比葛洪大了133岁左右,也就是说,即便是生活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仍然无法摆脱一千多年前,两位老人的恩泽。

  人,不能忘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