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一步步放开,三年“抗疫”要结束了,如今真的感慨万千

  最近很多地方疫情放开了,或许就要永久放开了,很多感慨。

  三年即将过去,这是什么样的三年,载入史册的三年,让几代人印在脑海的三年,沉重的三年,艰苦的三年,很多东西值得反思。

  在很多人失业时,李佳琦等网红主播依然带动几亿元消费,还有很多博主,在这个艰难的时期,赢得了自己的“红利”。

  这也多亏了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这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才使得实体受重创,线上能补救一些,少一点“血亏”。

  或许疫情时代就要过去了,即使以后与人类长期共存,也不是最开始的新冠病毒了。

  在很多人失业关门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却迎来了“春天”,值得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作为普通人从中能学到什么,怎样才能指导好以后的N个三年。

  一、是抓住时机,胆大心细,敢闯敢干。疫情最开始时有人倒卖口罩制造机器,赚了几百万,也有人因倒卖机器不是时机亏损几百上千万

  二、是功夫下在平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样的店子,即使非疫情,有的人只能开几个月或者一两年,有的人能开十几年,于是,某个机会到了,这些人就富起来了,机会是一方面重要因素,十几年的坚持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漫长的坚持真的敬佩。

  三、掌握一技之长。

  人类其实也遵循着“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是领导者,很多很多人其实是“工具人”,或为了温饱,或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空余时间刷刷剧、短视频,日复一日,什么收获也没有,对家人脾气倒是不小。

  有时候想,人,何而为人,都会说有思想,那何为思想,你有哪些思想?

  上大学时候,有一年我总在想人为什么要有计划,有目标,每天自由没有目标的生活不好吗?

  过了七年后的三十岁,我明白了,是为了在有限的人生里尽早的使用能用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做能提升自己的事,尽快的成长,减少竞争力,跻身“上层”,尽力的去接近做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遇事不慌有思路,能有更多选择权的人,而不是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

  “工具人”真的挺形象,虽然这个词太过于真实尖锐。人的年龄有限,工具使用期也有限,人有大脑,却可以不去用它。

  其实哲学是个好东西,最短的话讲述最深刻的道理。我工作了六年,到某岗位工作三年,才发现很多工作是按一个套路来的,都是有迹可循的,年初年中年尾干什么,跟生活一天三顿饭一样,“规律”是个好东西。

  但是发现规律都要几年的时间,运用规律更不用说要用多少时间。

  如同历史也是相似的,是不同,是越来越进步,除了进步的部分,其他是不是相似的。

  这么大年龄了才发现,别人的“经验”,对除了他自身以外的人,真的很轻很轻很轻,没有经历,永远不会体会到。

  有时候在想社会是什么,有社会就有竞争,不管明的暗的都要竞争,生物的本质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所以,人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进步?为什么要抓紧时间(假如活80,除了儿童时候,老年时候,中青年还有多少年)就是为了我们能做生物法则中的优胜者,做那20%的人。

  小时候为了自己,长大是为了孩子,再大,是为了子孙后代和家族。最大的,我觉得应该就是为了举全身之力想奉献全人类的人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