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亿年前进化奇葩:异齿龙,身背“太阳能板”还能自动降温

  他是2.9亿年前的背帆怪物,是存在了两千万年的嗜血猛兽。异齿龙又名异齿兽,意思是两种尺寸的牙齿,因为他的大型头颅骨中有两种不同形态的牙齿。有种差异的生物通常为一齿动物。在2.9亿年前,异齿龙是大型顶级掠食动物,身长达三点五米,体重接近一吨。最明显的特征背部的高大背帆,背帆是有脊椎神经及支撑,中间处最长可达1米,每一条连接特别的颈椎。他的独特功能在于怪异的牙齿。在前面他有长而似犬的牙齿,可以杀死猎物,有明显的门牙。

  背部的牙齿向后指向非常适合分解尸体,巨大的肌肉群穿过颞颥孔连接下颚,赋予它惊人的咬合力,锋利的牙齿刺入猎物的身体后,粗壮有力的颈部配合撕扯,可以轻松咬下大块血肉。因此,他号称完美的二叠纪屠夫。根据在俄克拉玛州发现的化石证据,科学家认为,这种动物具有高不走的能力,他的腹部和大腿部位不会抬起种技能。虽然是异齿龙跑得更快,更灵活,但是奔跑姿势却一点也不威风,不美观。四只小短腿支撑笨重的身体离开地面,每迈出一步躯干和脊柱就要像撒了欢的蜥蜴一样左右摇摆。那么异齿龙背上的船帆又有作用呢?这个结构不仅会让异齿龙行动不便看起来百害而无一利。但是科学家们坚信其存在必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1973年,有科学家计算一只200公斤的异齿龙从26度提升到32度的体温。若没有帆状需要205分钟,但若有则只需要80分钟。因此他们推测异齿龙的日常生活,早上江帆朝向太阳向太阳能加热器一样吸收热量,提高血液温度,血液在体内循环,从而提高体内温度,使他能够开展每日的觅食大业。当然也有科学家猜测,背帆是用来球吸引异性的注意族群之间的信息交流或者说迷惑捕食者。随着石炭纪时代的结束,天气变得干燥,雨林变成了沙漠,大气层的氧气也在逐渐消失,连巨脉蜻蜓的体型也进而缩小,都无法继续生存。

  但是,异齿龙由于拥有强大的心脏功能和防水皮肤,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在恶劣的环境生活也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对于拥有杀戮绝技的异齿龙来说是个动物,它就能当盘菜。他计划出独特的牙齿,锯齿状的犬齿可以撕裂同时期的积累和双齿兽。直到现在兽类依然使用种牙齿,在恶劣的环境里也有地盘之争。不像基龙一样,是群居动物世无争。于是,远古干旱沙漠经常上演一场异齿龙互揍的戏码。为了底盘的归属权会从白天干到晚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成年的异齿龙甚至会捕食同类,真的是龙不狠,站不稳。然而好景不长,在2.7亿年异齿龙淡出了掠食动物的舞台,二叠纪末大灭绝,摧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大量的生物类群灭绝了,哪怕是已经存在接近三亿年前的三叶虫,也是重新洗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