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如何储备感冒药?如何对症用药?
在防疫政策逐渐调整的当下,又逢元旦及春节即将来临,许多人都会在家里储备一些感冒药,以防不时之需。
但是,最近却时常看到一些新闻,防控调整后的第一波疫情冲击正在各地发生:许多医院的发热门诊排起了长队;重复服用多种感冒药而发生中毒;不少孕妇及儿童咨询如何用药……
亮亮根据专业医生及药师的建议,整理了以下这份防疫用药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新冠肺炎不是感冒,但是全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和感冒类似,如果一个人免疫力正常,感染了新冠,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我恢复的。
我们现在所储备的防疫药品,也以感冒药为主。但感冒药的作用,只是缓解症状,所以我们如果感染了新冠,也只需要针对症状选择相应的药品(网上流传甚广的那张新冠用药顺序图,是没有根据的)。
首先,可以明确一个原则:出现单一症状,尽量选择含有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品治疗。出现多个症状时,再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成分的复方药品。
那么,不同的单一症状,对应的有效成分都有哪些呢?
发烧:可以选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单一成分退烧药。其中,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首选退烧药,适用于2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布洛芬可作为备选退烧药,适合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单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每4小时一次,24小时最多不超过4次。儿童服用布洛芬的单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小时一次,24小时最多4次。
值得注意的是,退烧药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发烧的症状,有可能吃了后过几个小时体温又升高,只要精神状态还好,不需要过于担心。
一般情况下,成人腋下体温在38.5℃以下,并且精神状态较好,可以采取非药物方式进行降温,例如洗温水澡、多喝水、少穿少盖少包裹。
另外,80%的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而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容易造成肝损伤。所以,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成分,避免重复用药。
布洛芬退烧时会导致大量出汗,不适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肾脏功能不好者、有哮喘的宝宝应该慎用。
发烧+头痛、咽喉痛等疼痛症状:例如除了发烧,还有嗓子痛、全身痛等,或者不发烧只是全身痛,也可以选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单一药物成分的产品,它们也可以止疼。
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出现这些症状,可以选择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的单一成分药品。
注意事项: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服用后可能引起嗜睡,最好是睡前用药。
咳嗽、干咳:选择含有右美沙芬或喷托维林的单一成分药品。
注意事项:右美沙芬可能引起头晕、轻度嗜睡,尽量服药期间不要开车或高空作业。
咳嗽有痰且不易咳出:可以选择含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或愈创甘油醚的单一成分的药品。
多个感冒症状同时出现:可以针对症状选择含有不同成分组成的复方药品。但注意尽量不给6岁以下儿童服用复方感冒药。
此外,西药退烧药与中药感冒药尽量不要同时服用。
例如吃了连花清瘟、金花清感、宣肺败毒颗粒等药品,就不要同时吃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一些起相同作用的中成药,也只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没必要同时服用。
许多感冒药中还含有伪麻黄碱和咖啡因。它们都有兴奋作用,可能引发失眠,建议白天服用。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疾病,要避免服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药品。
孕妇感染新冠,以非药物护理措施为主,必要时,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和止痛,不能用布洛芬,咳嗽可用润喉糖、蜂蜜、枇杷膏,鼻塞流鼻涕可用生理性海水盐鼻腔喷雾剂。
哺乳期感染新冠,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使用含单一成分的药品。
3月龄内新生儿出现新冠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发热腋温大于37.5℃)。3-24月龄孩子发热(发热腋温大于37.5℃)持续24小时以上,及时就医。2岁+孩子发热持续3天,无降温表现,要及时就医。
如果呼吸困难、精神不佳、嘴唇或四肢发紫、皮肤苍白、喂养困难、持续呕吐,或是脱水,也需要及时就医。
目前,疫情形势不明朗,许多人会为了对抗不确定性而“囤药”。其实,清楚了如何缓解新冠的症状后,我们没必要大量多种类囤药,只需要少量备一点对症的药。
大量囤药,不仅会容易导致过期,也容易造成药物滥用现象。药品按需储备,有症状才用,必要时才用。
其实,居家药箱除了备现有的防疫药品,对一些其他常见病的药品也可以适当备一点。
例如,胃肠炎、拉肚子,可以在家备一点口服补液盐;上火便秘可以备一点开塞露或乳果糖;冬天环境干燥孩子容易出现皮疹,可以备一点地奈德等激素药膏。
家中如果有慢性病老人,或者是鼻炎、哮喘等需要长期用药的,可以备好3个月的药量,等第一波疫情高峰过去再去医院。
如果涉及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服用。如果不方便去实体医院,也可以在正规互联网医院上面先咨询医生,可以减少不必要去医院的次数。
老人、儿童、孕妇、慢病人群,要注意谨遵医嘱用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对症用药。
除了常用药品,我们还可以在家里准备电子体温计、抗原自测试剂盒、口罩和消毒酒精等医药器材。当然最重要的是,尽量接种疫苗,守护自己。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疫情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我们的生活定能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