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个“阳”,说说关于“阳”了的那些事......

  1

  大家一起 “阳”?NO!

  大家一起“阳”不可取!钟南山给出6个最新判断

  12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走进中山大学“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带来《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的科普讲座。

  “奥密克戎致病性大大减弱

  病死率接近流感”

  “当前全国范围内遭遇了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特点是传播性强。”钟南山认为,奥密克戎在不断变异,传播力越来越强,但致病性大大减弱。在早期,感染部位有上呼吸道、气道和肺部,但经过两年变异后,奥密克戎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从全国趋势看,奥密克戎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明显上升。对此,钟南山表示,他分析了今年9月份以来,国内广州、北京、重庆、郑州等城市的疫情情况,认为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流感。

  新冠病毒“北强南弱”?

  “没有明显差异”

  针对最近社会上流行的新冠病毒“北强南弱”说法,钟南山说,广州、重庆等地主要是BA.5.2,北京、保定等地主要是BF.7,BF.7是在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什么地方毒株比较弱,什么地方比较强,恐怕没有根据,只是从个例里发现有这样的情况。”

  “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

  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

  钟南山表示,奥密克戎(BA.4/5,BF.7)感染不可怕,绝大多数可在7—10天完全恢复。他还指出,目前众多数据显示,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他说,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体内会产生抗体,等于打了一次疫苗。

  “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谈及后遗症问题,钟南山表示,由于疫情发生至今只有三年,关于后遗症仍有很多争论。一些诸如嗅觉及味觉障碍、关节/肌肉疼痛、睡眠障碍、疲倦/乏力等临床表现,很多病例慢慢缓解,不见得是“后遗症”。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比德尔塔引起“后遗症”的比例更低,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在感染前接种过疫苗的患者,出现后遗症的风险下降。

  “越晚‘变阳’ 症状或越轻”

  钟南山表示,实际上,感染新冠是一个自然规律,大家并不是主动要去得病,但由于奥密克戎传播性很强,是大概率会感染。不过感染的时间拖得越晚,估计感染后出现辛苦症状的机会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是这样。他表示,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我相信到最后,会越来越多感染者是无症状。”

  “大家一起阳的观念不可取”

  针对现在有种说法“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钟南山表示,这种观念不可取。因为很短时间内大面积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钟南山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同时他还强调,个人防护仍然重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

  2

  怎么判断自己“阳”没“阳”?分三步

  3

  孩子“阳”了怎么办?

  近来,

  不少家庭表示担忧,

  如果孩子“阳”了,

  家长能做些什么?

  孩子阳了,有哪些症状?

  首先要了解,

  孩子“阳”了,

  会有哪些症状?

  对此,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表示,

  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是北京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

  主要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病例症状较轻。

  患儿就医多因发热,

  发热可为高热39摄氏度以上,

  一般不超过3天。

  常见临床症状有咳嗽、流涕、咽痛。

  部分儿童有

  腹泻、头痛、呕吐、鼻塞、腹痛等。

  病程中

  如果有明显憋气症状,

  需用肺部影像检查,

  来诊断是否有肺部感染

  儿童新冠七日症状如下↓↓

  对症下药, 谨遵医嘱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症状

  对症选药,

  科学合理使用

  儿童剂型的药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冠防治专家组,

  呼吸内科主任孙志佳表示,

  对于发热,

  西医推荐

  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等;

  中医则推荐使用

  小柴胡颗粒、小儿解表颗粒、

  小儿清热宁颗粒、小儿感冒颗粒等。

  婴儿发烧时要注意把“包裹”散开,

  注意散热,

  避免捂热综合征。

  对于咳嗽,

  一般建议中成药,

  如宝咳宁颗粒、儿童咳液、小儿清肺止咳片等。

  如果咳痰时间超过一周、

  湿咳痰多,

  也可使用西药

  如氨溴索、氨溴特罗等。

  对于咽干咽痛,

  主要做好气道管理,

  可以用生理盐水雾化,

  中药可用小儿咽扁颗粒。

  有明显咽痛、流鼻涕等症状的孩子,

  可辅助用些喷剂,

  如口炎清等,

  还可遵医嘱,

  服用板蓝根颗粒。

  对于腹泻,

  同时伴有消化不良、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

  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饮食,

  可辅助搭配些中成药,

  如藿香正气水/片,

  建议饭后服用。

  最后他提醒

  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高热三天,去医院

  由于儿童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

  与成人基本一致,

  可辩证选择儿童适用中成药

  酌量使用。

  中药制剂选用一种即可,

  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

  有药物过敏史者,

  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发烧的患儿,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超过三天仍没有缓解,

  甚至其他症状越来越重,

  有明显呼吸急促、喘憋等,

  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对于有基础病的儿童,

  建议首选医院观察治疗。

  根据病毒自限性的特点,

  一般1—2周就会痊愈。

  除了用药,

  对抗新冠病毒更需要好好休息,

  饮食清淡。

  实例:6个月到14岁

  记者采访了4名儿童的家长,

  他们分享了孩子康复的过程。

  8岁的佳佳

  症状:低烧,超过38℃

  应对方式:

  充分睡眠,喝柠檬水,未用药物治疗;

  7岁的乐乐

  症状:咳嗽,高烧最高超过40℃

  应对方式:

  严格按时用药,布洛芬+小儿感冒药;

  6个月大的蓉蓉

  症状:反复发烧

  应对方式:

  每隔两小时测体温,

  用药+温水擦身和贴降温贴等物理降温;

  两岁半的童童

  症状:嗓子疼,反复高烧

  应对方式:

  吃雪糕+温水澡降温;

  在上述案例中,

  孩子的发烧症状在第三天都得到缓解。

  童童家长是当地一家医院的副主任医师

  她表示,

  “虽然我们家里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

  但基本都在可控范围内,

  尤其对小孩子来说,

  来得快去得也快。”

  她还有个14岁的女儿,

  出现发烧、牙疼、关节疼和腿疼等症状。

  她主要给女儿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和连花清瘟颗粒,

  发烧时吃点布洛芬,

  她推测,

  第四天或第五天女儿即可完全好转。

  原标题:《“阳”了个“阳”,说说关于“阳”了的那些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