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今冬疫情形势面临一峰三波,我们该怎么应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7日在财经年会2023上研判今冬疫情形势时指出,今冬疫情可以概括为“一峰三波”。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逐渐会上升起来。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

  

  那普通人应该怎么应对呢?

  我们来看看新华社发布的视频《直面疫情不恐慌,科学应对稳心态》怎么说。

  

  如何尽量避免感染奥密克戎?

  北京市隆福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敏说道:

  a.在室外人口密集场所或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时,规范佩戴口罩;

  b.外出返家;触摸口、眼、鼻、咳嗽或者打喷嚏;清理垃圾;接触快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的情况下都要及时洗手或者手消毒。

  c.保持健康心态,不信谣,不传谣。

  

  出现发热症状该怎么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道:

  “发热病人一般要注意第一和第二天,因为现在流感挺多,感冒的也多!发烧并不奇怪。但是有一两天体温没降下来,可以在家里先做抗原检测,如果是阴性就再等等。要还是发烧的话,就去发热门诊看看。”

  

  感染后多久可以康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道:

  “从全世界和国内绝大多数病人来看,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康复。一般感染后四五天测定就阴性了,病毒载量在下降。第三天是最厉害的,以后四五天就下去了。所以当一个人的核酸检测为阴性以后,就像上呼吸道感染好了以后,那就康复了。”

  

  康复期间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冠军说道:

  “尽量把我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调动得比较好一点,对这个疾病本身有一些相对比较好的信心,那么它来了后你也会感受好很多。有部分患者可能本身比较紧张,身体方面出现一些轻微的风吹草动,他的感受就特别差。我们称为病感特别强烈。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相信这个病毒对人的损害总体来说轻了很多,比它最初的疫情来看,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信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些症状的表现。当然当身体有明确的不适,甚至出现指南上提到的一些风险因素,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只要我们有信心可能会更有助于战胜对疫情的恐惧,甚至在感染以后恢复的也比较快。”

  那如果我们万一感染了应该怎么科学应对呢?

  来看下人民日报针对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的饮食指南。

  

  1.能量要充足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克-400克,包括大米、面粉等。

  2.保证蛋白质

  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鸡蛋、瘦肉、鱼、虾等,尽量每天一个鸡蛋,300克奶或奶制品。

  3.摄入必要的脂肪酸

  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须脂肪酸的摄入。

  4.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选深色水果。

  

  5.保证饮水量

  每天1500-2000毫升,俗称“八大杯”,多次少量,主要以白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的菜汤、鱼汤、鸡汤等也可以。

  6.饮食宜清淡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7.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或者慢性病患者

  可通过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者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

  

  8.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

  身体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适当增加日照时间。

  因为新冠病毒目前并没有特效药,拼的就是个体免疫力,而良好的营养可以确保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科学合理的膳食更能促进机体的恢复。

  新冠患者应合理饮食,不节食、不挑食,保持充足睡眠和愉快心情,这样方有助于病情恢复。

  如果说新冠病毒就是敌人,你是战场上的战士,那良好的营养就好比是你手上的一把利刃!

  【我是闪米尔,喜欢阅读思考+写文字,如果你也喜欢,欢迎评论转发+关注。感恩遇见,感谢支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