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发热有什么好办法?
身体发热对正常人而言,只不过是感冒的前兆和预警。但发生在癌症患者身上时,往往会让病人和家属惊慌失措,担心是因为肿瘤而引起,唯恐危及生命。其实,发热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患者和家属要学会合理的应对和处理发烧问题。
腋窝体温超过37.2摄氏度,一般可认为是发热,大多数发热是炎症所致,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出现发热机会较多,那么肿瘤患者发热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呢?
发热的热度分类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一、发热原因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发热不仅常见,而且可能是病情进展、甚至转折的标志!那肿瘤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有什么呢?
1. 普通感染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放化疗所造成的骨髓抑制,使白细胞生成减少。肿瘤局部压迫、梗阻等致使癌症病人容易合并感染而发热最常见原因是由细菌、病毒、霉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及消化道的感染。
2. 药物热
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博来霉素、顺铂、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这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就有发热。还有输血及血制品有关的致热原性反应也会导致发热,比如输注白蛋白,输血等。
3. 脑转移后中枢性发热
当癌转移至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这类发热不多见,可作脑CT或者核磁确诊。
4. 放疗后发热
主要由放射性肺炎引起。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患者往往可能会进行放疗,射线剂量和累积可能会造成放射性肺损伤,继而引发放射性肺炎,可根据病史、体检及胸部X线而诊断。
5. 化疗后发热
据估计,化疗后9成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患者中约70%的发热由感染引起。
6. 激素热
由于脑肿瘤或者某些特殊癌症需大剂量长程使用皮质激素。激素应用后引起的肾上腺危象,一般比较罕见。
7. 肿瘤热
当排除上述原因而未发现感染性病因时,必须考虑肿瘤性发热的可能性。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由于其发病机理复杂,热程或短或长,特别对于热程长的患者,除了忍受躯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有很大影响,造成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
二、 发热特点
感染性发热: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多有伴随症状,如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等。
一般来说,与输血或者药物有关的发热持续时间短、发热常在治疗后24小时内自行消退。
脑转移引起的发热一般特点: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持续高热,虽然高热却无颜面潮红等表现,反而可见皮肤干燥、四肢发凉。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疗效欠佳。
放疗、化疗后发热:显著特点就是均有近期治疗史,放疗、化疗后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容易合并感染,放疗同时存在射线组织损伤,应激性炎症等。
肿瘤性发热 :
①每天中至少有一次体温大于37.5℃,且多数不超过38.5 ℃;
②发热超过2周;
③各种化验检查无感染证据;
④无过敏情况;
⑤用经验性及合适抗生素治疗7天后发热仍不退;
⑥用某些药物后发热可迅速而完全消退。
由于肿瘤病人发烧的诱因与普通发烧有很多不同,所以肿瘤病人发烧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有以下4个区别:
1、化验无异常:普通发烧能化验出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的结果,但肿瘤病人的发烧则往往没有什么化验异常,即使是在高烧状态。
2、抗生素无法作用:普通发烧有时会用抗生素退烧,但这个方法以及抗过敏药物对肿瘤病人的发烧一般都没有效果,使用抗癌药物才可以退烧。
3、发烧症状先出现:普通发烧可能会有其他病症先出现,而肿瘤病人发烧往往是先发烧再出现肿瘤增大的情况。
4、患者感觉身体热:普通发烧时,虽然体温很高,但患者经常感觉发冷,肿瘤病人发烧时则会感觉身体很烫,正好相反。
三、 如何对症处理
普通感染:肿瘤患者普通“头痛脑热”,就是通常说的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担心,多休息,多饮水,或者使点抗感冒药就能过去。
药物热: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停药后24小时内热会自行消退。一般处理方法是多饮水,停掉可疑药物,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常规退热药。
放疗、化疗后的发热:多数合并感染,而且往往感染较为复杂。据报道,在感染的患者中约40%有菌血症; 35%发热由细菌引起但无菌血症; 还有15%由霉菌或者其他真菌感染引起。所以这类患者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
肿瘤性发热:几乎常为间隙性,发热可达数月。各种退热药如阿斯匹林及扑热息痛对肿瘤性发热无明显退热作用。非类固醇性抗炎药如消炎痛、萘普生对肿瘤性发热有效。也可以采用中药进行治疗调整。
四、 发热居家建议
1、用退烧药
体温不太高38°左右,可用常用的退烧药治疗。比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臣功再欣、美林)、。这些药物对胃肠道都有些刺激,应予注意。如果达到39°以上,可用阿司匹林(阿苯片、巴米尔)、吲哚美辛(消炎痛)、强化基因中药等控制体温。
2、物理降温
①温水擦浴。一般说温水搽浴的水温以34℃--37℃为宜,同时保持室内温度2℃5-27℃,避免空气过度对流。搽浴时以头颅部腋窝,前胸及大腿等大血管走行处为主进行全身搽拭,15分钟后再测量体温,体温降到38.5℃以下时即可停止搽浴。
②酒精搽浴。每天用25-40%.酒精溶液150-200毫升,用布浸时候轻轻的搽摩表皮肤及四肢,特别是大血管(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及腋窝)所经处,时间5-15分钟,直至体温降至38℃即可。酒精搽浴的浓度为25%_40%为宜,即95%酒精一份加冷水二份成75%酒精一份加冷水一份。
3、饮食调理
①发烧时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此时的饮食原则首先是供给充足水分,其次是补充大量维生素,然后才是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且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②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③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④鸡蛋所含营养的确丰富,但不宜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⑤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⑥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4、及时到院就医
在家中,如上述方法得不到有效控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五、 注意事项
肿瘤患者发热应该特别警惕这些情况:
1、白细胞减少性感染
最近一个月内接受过放疗、化疗或者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且存在白细胞下降情况。
如出现持续高热,应该警惕粒缺性感染,这种疾病预后凶险,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恰当的护理,可能会因为感染性休克死亡。
2、导管相关性感染
患者身体留置各种导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PICC置管、导尿管、腹腔腹水引流管、胸腔胸水引流管、胆汁引流管、胃管),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的情况,应该想到可能存在“管子感染”的情况,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比较严重的,处理不好会形成菌血症,甚至败血症。这种情况需至医院拔管,并行对症处理。
3、肿瘤患者持续高热,伴有胸痛,严重腹泻,单侧肢体水肿,意识障碍需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应该警惕合并肺梗死、伪膜性肠炎、深静脉血栓、颅内转移性肿瘤等常常出现持续高热,这些情况预后凶险,应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否则会直接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