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专题报道

  防疫进行时

  我县召开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

  防疫风向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发热诊室覆盖率

  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要点如下↓

  疫情防控工作重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要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对老年人如何进行分类分级服务

  第一类是一般人群,即风险相对较低人群,对这类人群主要是加强健康教育,未接种疫苗的要动员他们及时接种疫苗。

  第二类是次重点人群,即具备一定风险人群,这类人群要在一级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居家观察,及时提供用药指导,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转诊。

  第三类人群主要是风险较高人群,年龄较大且有基础疾病的,对这类人群,发现有新冠的情况要进行评估,根据需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重点是要保健康、防重症,通过分类分级对不同人群进行服务。

  四方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一是各地的联防联控机制要切实发挥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工作,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二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备药品和抗原的配备。

  三是切实增加基层人力,短期内可通过二三级医院下派基层、招募近五年内退休医务人员以及将在其他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四是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加强对其成员单位发热诊室(门诊)建设运行的技术指导。统筹医联体内人员调配,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指导和质控。

  切实提高基层发热诊室覆盖率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家,占比45%。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占比52%。

  目前,河南、山东、湖北、兵团和浙江发热诊室(门诊)设置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其他省市正在加快建设。

  相关部门正在指导各地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建设,力争到2023年3月底实现基层发热诊室(门诊)覆盖率提高到90%左右的目标,有效提高基层机构对发热患者接诊能力。

  来源:新闻联播

  防疫小知识

  居家用药,远离四大误区!

  近期,“囤药”二字频上热搜,部分地区出现了“囤药热”,例如囤退热药、感冒药等药品。药师在此提醒大家,自主囤药要慎重,用药误区要远离。

  X

  误区一:加药量、混着吃,

  退热快

  擅自加大退热药的药量并不会好得更快,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或者遵医嘱服药是最安全的做法。

  以常用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为例,每天用量不能超过2克。在合理的用法用量下,该药物是非常安全的。但超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肝损伤,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此外,很多复方感冒药、中成药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随意混用会增加药物过量的风险。所以大家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以免过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

  X

  误区二:儿童发热

  吃成人药物

  儿童服用成人药物会造成药物蓄积,用药无法保证剂量准确。儿童也有自己的专用药,用量一般根据儿童体重来计算,对于儿童患者推荐使用混悬液、颗粒剂等容易送服且能保证用药剂量准确的制剂。

  针对发热,小月龄的婴幼儿用药需谨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以使用布洛芬。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发热不推荐用药,症状严重需及时前往医院儿科就诊。

  缓解鼻塞、流涕,儿童可使用含有伪麻黄碱、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药物,建议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孩子症状严重,可以先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进行缓解。

  X

  误区三:西药伤肝肾,

  中成药没有副作用

  大家常常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中成药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都是“尚不明确”,使得公众以为是没有副作用,其实不然。中成药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使用不当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还可能造成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甚至令患者的情况加重。以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发热推荐中成药为例,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在居家用药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因处方中含麻黄,运动员慎用。

  2.肝肾功能异常者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4.用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5.用药后出现每日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需及时就诊。

  6.尽量不要多种用于缓解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叠加使用,以免用药过量。

  X

  误区四:担心被感染,

  没病也要先吃药

  为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会想先吃点药预防一下。目前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的药物,有效的措施是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最好的预防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多锻炼、保证睡眠、饮食均衡等。

  延伸阅读★★★

  用药注意事项要记牢

  如果您出现了发热、流鼻涕等症状,并且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考虑打开小药箱。

  发热时,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可适当使用连花清瘟颗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药物。咽干咽痛时,可服用地喹氯铵、六神丸、清咽滴丸等药物。咳痰时,可服用溴已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干咳时,可服用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药物。流鼻涕时,可服用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恶心呕吐,可服用桂利嗪、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药物。

  建议您保存好药品说明书,对照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证来选择药物,必要时请咨询医师或者药师后再用药。另外,服用药物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症状,但不代表吃了药之后就能立刻满血复活。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健康饮食才是促进身体康复的最好方式。

  最后,药师给大家的个人防护建议:适量囤药,戴好口罩,勤洗手,接种疫苗,做好健康监测,均衡饮食,适当锻炼身体。

  原标题:《【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专题报道》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