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药可以一起吃吗?更多防疫问题专家权威回应

  

  

  --专家回应--

  解读疫情热点问题

  

  

  

  

  

  近一周来,奥密克戎病毒来势汹汹,越来越多的人中招变阳。感染过的人会不会反复感染?网上流传的抗疫中药方靠谱吗?中药西药能一起吃吗?……针对当下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张伯礼院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跟随小编

  一起去听听专家的解答

  ???

  01

  

  热点一:北京等一些城市感染者数量明显增加,但另外一些城市情况较平稳,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差异与北京人口多、密度大有关,导致疫情传播速度更快。同时,北京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F.7毒株,与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相比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这种变异株主要在上呼吸道复制,这意味着感染者容易在说话、咳嗽时造成病毒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病毒的传播。此外,北方寒冷,又值感冒、流感的高发季,更加深了疫情严重的印象。

  

  02

  

  热点二:感染过新冠的人会不会反复感染?

  有些传染病,确实在一次感染后会获得持久甚至终身免疫,比如水痘。而新冠病毒感染与之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奥密克戎疫情的观察可以得出结论,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且有较强免疫逃逸能力,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具有多个亚型,人体对奥密克戎不同亚型难以建立全面的免疫屏障,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数人有可能还会再次被感染,这方面还需开展更多的研究。

  二次感染的情况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感染者当时的免疫力和病毒的强弱程度来考量。一般而言,二次感染与首次感染的症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感染了同一个亚型的病毒,二次感染的症状会轻于首次感染。因此,即使感染康复后个人防护措施仍应当坚持。

  

  03

  

  热点三:很多人关心新冠后遗症的问题,这种担忧有必要吗?

  是否称为“后遗症”“长新冠”还可以讨论。部分患者在康复期确实还存在一些症状,没有完全恢复。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所致的感染大约有10%的患者转阴后有此类症状存在。但目前初步观察,奥密克戎毒株引发新冠这类症状风险显著降低,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绝大多数感染者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对于新冠“后遗症”,不用过度担忧和恐慌。但由于感染者基数大,患者治愈后出现的一些持续症状,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中医讲“瘥后防复”。我们在武汉总结的经验是早期康复、综合康复、自我康复,用中药、针灸、推拿以及传统功法等,能够促进患者愈后,改善乏力、气短等症状。延续新冠康复的经验,发挥中医药在康复方面的特色优势,不断优化康复路径和方法,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让治愈者的身心达到更好的状态。

  

  04

  

  热点四:中药西药是否可以一起吃?

  当前应当呼吁广大民众理性用药、合理用药,切忌病急乱投医以及过量用药。如果被感染,西药退烧药与中药感冒药尽量不要同服,如服用连花清瘟、金花清感、宣肺败毒颗粒等有退热功效的中成药,就不再联合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了。其他中药西药如服用也应间隔1小时,避免互相影响。当然若是服用了感冒类中药,但咽痛明显,可以加服六神丸、清咽滴丸等对症药。同时应把握“中病即止”原则,症状消失后及时停止用药。

  中药感冒药也尽量只选一种服用,没必要两三种一起服用,这类药多含有清热解毒类的苦寒药,叠加使用易伤脾胃,不利于愈后。西药退烧药同样如此,选用一种即可,避免联合用药,要注意每日服用剂量不要超标,否则可能会对肝脏带来损伤。

  

  05

  

  热点五:现在网上流传着很多预防或治疗新冠的中药方,以及一些所谓“很灵”的食补方,您怎么看?

  根据中医“三因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季节防治疾病的方剂都有所不同,需因时因人因地裁方用药,食补也是同样道理。网上流传的这些中药方可能对一部分人起效,但不一定对其他人群有效,甚至有反作用。建议药方、食补方宜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对患者而言,多喝水,多吃富含维C的水果、新鲜蔬菜,注意休息,保障睡眠都是重要的。

  

  06

  

  热点六:接下来疫情感染的走势会怎样?

  根据目前国内形势,奥密克戎毒株已在社会面传播,又值冬季流感、普通感冒的高发季,接下来1至2个月会迎来一波流行高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新冠肺炎重症率和病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随着感染基数的不断增大,重症感染者人数也将大概率出现增长。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部署医疗单位,加强重症救治的床位及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尽管新冠病毒呈现致病力减弱的趋势,奥密克戎变异株依然对老年人和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的健康产生较大威胁,如何在流行高峰期保护好这些人群是接下来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07

  

  热点七:今年春节具备大家团圆过节的条件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的发布,让有乡愁的人们有了回家过年的盼头。团圆是中国人对春节最大的期盼,将心比心,将疫情防控工作与暖心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也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方向。在疫情新形势下,相信疫情防控部门和各地政府也都在未雨绸缪,因地制宜制定返乡政策,今年大概率是个团圆年。但春运人员迁徙传播风险较高,相关准备工作仍需加强,个人防疫意识和措施切不可放松。

  

  08

  

  热点八:近期不少人因为觉得可能被感染处于焦虑中,您想对他们说什么?

  中医常讲七情致病,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积极的心态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都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应以变应变。与第一代病毒、德尔塔病毒致病性不同,现在奥密克戎感染致病力较弱。平常得感冒、流感不紧张,现在也没有必要紧张,尤其是年轻人更不用紧张。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持社交距离,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部消毒,注意室内通风,不聚集,少聚餐,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防护措施到位,能够对新冠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积极做好情绪平复工作,自我调适,进行如读书、八段锦、太极拳等一些活动,以放松身心。

  

  

  

  面对大家身边阳性患者人数越来越多? 的问题,12月15日下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以远程形式进行《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科普讲座。钟南山院士为大家带来生动一课的同时也解答了目前困扰大家的诸多问题。

  

  

  奥密克戎致病性大大减弱

  病死率接近季节性流感

  钟南山表示,奥密克戎(BA.4/5, BF.7)感染不可怕,绝大多数可在7-10天完全恢复。自己的孙女感染3天后恢复。

  “当前全国范围内遭遇了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特点是传播性强。”钟南山说,回顾新冠疫情三年,在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前,我国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在10万人左右,病死率(死亡/确诊人数)为4.65%。奥密克戎进入中国后,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国累计确诊人数约25万,累计感染人数近170万人,病死率(死亡/确诊人数)为0.24%。0.24%是包含了早期的数据,最近已经接近0.1%。

  钟南山认为,奥密克戎在不断变异,传播力越来越强,但致病性大大减弱。在早期,感染部位有上呼吸道、气道和肺部,但经过两年变异后,奥密克戎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从全国趋势看,奥密克戎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明显上升。对此,钟南山表示,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假如没有症状的话,应该说是不算病。他分析了今年9月份以来,国内广州、北京、重庆、郑州等城市的疫情情况,认为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季节性流感。

  钟南山表示,目前众多数据显示,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他说,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体内会产生抗体,等于打了一次疫苗。

  毒株“北强南弱”?

  钟南山:没有明显差异

  针对最近社会上流行的新冠病毒“北强南弱”说法,钟南山说,广州、重庆等地主要是BA.5.2,北京、保定等地主要是BF.7,BF.7是在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什么地方毒株比较弱,什么地方比较强,恐怕没有根据,只是从个例里发现有这样的情况。”

  他补充,BF.7变异株表现出的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患者在感染次日即出现传染性,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明显表现,部分人出现咽痛、头痛、发热等症状,近期在北京流传的“朝阳流行的毒株比海淀流行的毒株强”的言论,也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个例反映出的情况。

  奥密克戎比德尔塔引起

  “后遗症”的比例更低

  谈及后遗症问题,钟南山表示,由于疫情发生至今只有三年,关于后遗症仍有很多争论。一些诸如嗅觉及味觉障碍、关节/肌肉疼痛、睡眠障碍、疲倦/乏力等临床表现,很多病例慢慢缓解,不见得是“后遗症”。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比德尔塔引起“后遗症”的比例更低,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在感染前接种过疫苗的患者,出现后遗症的风险下降。

  

  预防感染仍重要

  短期内大规模感染可能导致出现

  新变异株

  对于有说法称可以“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钟南山表示,这种观念不可取。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短期内大规模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呼吁加速疫苗加强接种

  

  钟南山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他谈到,用异种疫苗加免,也即在两剂灭活疫苗基础上加用亚单位蛋白疫苗/腺病毒疫苗/mRNA疫苗,效果明显提高。

  钟南山提出8条个人防护建议

  

  

  小编提醒:

  @所有人,居家用药安全提示,请收好!

  

  

  

  

  

  

  

  

  

  

  

  

  

  眼下

  疫情形势严峻复杂

  但是

  一则有温度的建议

  仍得到了许多网友支持

  “如果你或家人‘阳’了

  请在丢垃圾前做好消毒

  减少清运人员感染风险”

  

  “鹅颈式”封扎法

  也在网上热传

  据介绍

  这是一种有效的医疗废品封口方式

  可以有效保护我们和家人

  以及清运垃圾的人员少受伤害

  具体怎么操作?五个步骤教你学会

  ↓↓↓

  

  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

  将装好的塑料袋口

  按一个方向扭转成旋条状

  

  将扎紧的螺旋条状袋口

  对折重叠

  

  紧握已扭转部位

  

  用封扎带套在反折下位处

  

  封扎带拉紧,形成有效密封

  

  

  上海新华医院

  感染管理科朱立人医生介绍

  如果家中缺少

  专业的医用垃圾袋和封扎条

  可以选择更适合家中使用的方法

  ↓↓↓

  选用密闭性良好的垃圾袋

  在扎紧封口前

  先使用84等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

  在密封扎紧后

  再对垃圾袋的封口处进行喷洒消毒即可

  朱医生还提醒

  尽量不要使用酒精进行喷洒消杀

  避免有点燃的风险

  如果确定“阳”了

  丢垃圾前请做好消毒

  守护好家人,也要守护他人

  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 中国新闻网

  人民日报 中国应急管理

  编辑:仲月

  主编:林晨

  责编:高明煜

  转载请注明出处

  ▼